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如何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基于生命意义理论模型的整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张荣伟1,2; 李 丹1
(1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上海 200234) (2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州 350003)
收稿日期:2017-01-25出版日期:2018-04-15发布日期:2018-02-28
通讯作者:李丹, E-mail: lidan501@126.comE-mail:E-mail: lidan501@126.com

基金资助: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840001)、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900)和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Y15303) 的资助。

How to experience a meaningful lif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s on meaning in life

ZHANG Rongwei1,2; LI Dan1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2 School of Maxism, Fujian Polytechnic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zhou 350003, China)
Received:2017-01-25Online:2018-04-15Published:2018-02-28
Contact:LI Dan, E-mail: lidan501@126.com E-mail:E-mail: lidan501@126.com

Supported by:




摘要/Abstract


摘要: 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个体没有停止过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探寻。生命意义是个体从其生活经历或经验中萃取的生活的目标和重要性, 它根源于个体对自己、世界以及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生命意义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增进身体健康, 提升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 引发积极应对方式, 促进人际和谐, 提高学习与工作绩效, 以及修复心理创伤促进心理成长等。生命意义形成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寻找意义模型、应对与成长模型、整合模型、双系统模型、五“A”模型和层次模型等6种。这些模型主要包含情境性意义和一般性意义这两种意义形态, 并认为它们之间的不一致性是意义构建的动力。基于此, 本文进一步推论这种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心理需求未满足感才是意义构建的根本动力。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生命意义内涵的整合和作用的挖掘, 验证基本心理需求是否满足与生命意义形成之间的关系, 以及推进生命意义的认知神经机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






[1]刘玉新, 朱楠, 陈晨, 张建卫, 王帅. 员工何以蓬勃旺盛?影响工作旺盛感的组织情境与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 27(12): 2122-2132.
[2]李占宏, 赵梦娇, 刘慧瀛, 刘亚楠, 彭凯平. 生命意义寻求的原因:成长抑或危机[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 26(12): 2192-2203.
[3]赵娜, 马敏, 辛自强. 生命意义感获取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6): 1003-1011.
[4]杨慊;程巍; 贺文洁;韩布新;杨昭宁. 追求意义能带来幸福吗?[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9): 1496-1503.
[5]靳宇倡;何明成;李俊一. 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12): 1854-1863.
[6]刘玉新;张建卫;张西超;王成全;张杰. 新生代员工自杀意念的产生机理[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7): 1150-1161.
[7]刘靖东;钟伯光;姒刚彦. 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人人群的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0): 1803-1813.
[8]汪新建;朱艳丽. 叙述方式、自我视角与自我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12): 1858-1863.
[9]张姝玥;许燕;杨浩铿. 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11): 1756-1761.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urnal.psych.ac.cn/xlkxjz/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270
相关话题/心理 生命 科学 生活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