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
牟雪洁1, 赵昕奕2, 饶胜1, 黄琦1, 柴慧霞1#br# 1.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12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收稿日期:
2014-10-30出版日期:
2016-03-20基金资助:
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209044)和环境保护部专项(STSN-09-01)资助Changes of Ecosystem Structur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Ecological Barrier Area during Recent Ten Years
MOU Xuejie1, ZHAO Xinyi2, RAO Sheng1, HUANG Qi1, CHAI Huixia1#br# 1.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2.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MOE),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Received:
2014-10-30Published:
2016-03-20可视化
0复制本文网址
1. 探讨2016版国际胰瘘研究小组定义和分级系统对胰腺术后患者胰瘘分级的影响.PDF(500KB)
-->
摘要/Abstract
摘要: 以2000, 2005和2010年3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动态度等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 近10年屏障区内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 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 2) 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均有增加或减少, 其中湿地增加2660.9 km2, 草地减少1377.5 km2, 城镇面积增加224.6 km2, 农田面积减少163.4 km2, 荒漠减少1388.5 km2; 3)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农田类型变化速率明显高于湿地等生态用地, 2000—2010年城镇面积以2.88% 的年平均增长率迅速增加, 农田面积以0.64%的年均速率持续减少, 而湿地年均增长率仅为0.44%; 4) 生态系统类型整体转移量较小, 仅为整个研究区的0.5%, 其中草地→湿地、荒漠→湿地的转移量最大, 两个转移方向的总转移比例达到69%; 5)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共同驱动因素, 其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口与GDP的急速增长导致城镇不断扩张, 其深层次原因是工矿业的发展, 载畜量增加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但生态保护工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
-->X171
引用本文
牟雪洁, 赵昕奕, 饶胜, 黄琦, 柴慧霞.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近10 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2): 279-286.
MOU Xuejie, ZHAO Xinyi, RAO Sheng, HUANG Qi, CHAI Huixia. Changes of Ecosystem Structur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Ecological Barrier Area during Recent Ten Years[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16, 52(2): 279-286.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xbna.pku.edu.cn/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