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崩溃与重建】2013北京大学MTI考研心路历程(3)
北京大学 /2013-10-27
所以个人经验是:考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和自己喜欢的两者交集,千万不要犯智力懒惰的毛病,一定要走心地去想,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自己未来的路。做决定的时候请综合分析,谨慎决定。不要裹足不前,犹豫自卑,更要避免头脑发热,过度热血。
上面的4000多字说的是选择专业和学校的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做做真题就知道哪个适合你了!
【考研备战的整体时间计划和复习安排】
请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冗长的4000多字而崩溃,因为我们才刚刚要说到正题:考研备战的整体时间计划和复习安排……
学弟学妹们问楼主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想考XXX学校的XXX专业,现在开始复习来得及吗?这个问题从3月问到5月,从6月听到7月……楼主的答案是:如果你符合两个条件,10月开始都来得及:1.效率够高;2.对自己够狠。
一、整体时间计划
前面说到楼主决定考北大翻硕已经是9月底了,这之前我只是每天背诵700词,基本2-3个小时就能完成,其他时间只是稍微翻了翻叶子南和庄绎传,然后跟着学校开的专八课和笔译课的老师听听课写写作业,图书馆也没怎么去。
十一假期之后,楼主开始试着每天去图书馆,那时候想起了之前一个考CCER还是光华的大牛学长的经验帖,便也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天学够10小时就盖个章。事实说明这方法对有强迫症和拖延症的人来说是挺管用的。后来楼主翻这个本子,发现十月和十一月经常是三五天有章,三五天没有,说明那时候复习的状态还是很反复,经常学几天就荒废几天。但是从十一月下旬开始直到考研,就几乎每天都有章。
当然,所谓每天学10个小时并不是从进图书馆开始到离开图书馆,而是10个小时有效的学习时间。跑神、刷微博、和研友互相吐槽的时间是不算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课、抄东西、看相关视频虽然也在学习,但并不高效,所以比如上了1个小时课,楼主会把这个学习时间折算成15分钟或者20分钟算。当然,大家每个小时都要留给自己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上上厕所接杯水、眺望一下远方的绿色什么的……(题外话:考研期间视力下降很严重,晚上临睡前最好做做眼保健操……)所以,高效的10个50分钟,才能换来一个红章。
这种半个月内从每天学2、3个小时进化到10个小时是很痛苦的,但是更痛苦的是到后期每天学完10个小时,仍然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少,也看不到什么成效。于是楼主开始主动地增加学习时间,整个12月楼主几乎每天都学习12-13个小时,高峰期有时候一天学15个小时。等学过15个小时之后,如果某一天只学了12个小时,就会觉得,好轻松好愉快……
所以,如果你能够保证高效和自虐的节奏,那么,10月开始,当然来得及……
(一)健康
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要提醒大家:考研期间最重要的是要在保证自己健康的前提之下增加学习任务,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良好心态的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考研期间一半的学习楼主都是站着完成的,以避免十几个小时的久坐带来的危害。尽管如此,楼主还是觉得颈椎腰椎眼睛脑子都超负……另外,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千万不要牺牲睡眠时间去学习,那样得不偿失。
可以给大家算一笔账,考研期间楼主基本每天8点半或9点起床,九点半坐到图书馆,学到晚上十一点图书馆闭馆,回到宿舍用电脑背半小时单词,十二点之前准时睡觉。刨去吃饭和洗澡两个小时,学习的时间有12个小时,如果这12个小时都是高效学习时间,那么这一天的学习量已经很大了。后期12个小时还不够的时候,楼主就缩短中间吃饭的时间,把10分钟的休息时间改成5分钟甚至3分钟,但也绝对不会侵占睡眠时间。这样,楼主不早起,心理上就不觉得痛苦。睡得比别人多,精神就比别人好,效率自然也高,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考研并不是在比谁复习更痛苦,谁起得更早。相反,楼主觉得那些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子,保证身体健康,忽略客观条件,主动调整状态的人,才是心态良好的人。千万不要苦大仇深地复习考研,因为在青春的时候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应该是一段非常非常愉快并且珍贵的经历。
(二)暑假
完成了考研之后回头看,楼主觉得最理想的复习开始时间果然是暑假。理想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暑假两个月:每天学习6个小时,大量阅读,夯实语法、写作、词汇的基础,实际动手去练翻译(读什么、翻译什么在后面说参考书的时候详细再说)。政治千万别开始。百科当课外阅读随便翻一翻。同时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多上考研论坛、学校网站、豆瓣小组逛逛,多跟学长学姐交流。
9月、10月:每天学习8小时,上午9-12,下午2-5,晚上两个小时。很轻松的计划对吧?但只要每天坚持就好。这个阶段也是主抓翻译、阅读,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始做各学校翻硕英语、两门专业课的真题和专八题了。(专八题是个好东西,北大要考的翻译改错写作阅读都可以练到。)政治别开始。百科要开始过第一遍参考书,这次过书能多仔细就多仔细,任何没见过或者不熟悉的专业术语都要去查,查到后用心看一遍,不用背,存档就好。
11月:每天10小时,上午3,下午4,晚上3。继续做题练翻译,在做题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弱项,调整复习计划。政治可以开始过大纲了。专业课第一遍应该已经过完。
12月:最关键的一个月。每天10-12小时。所有之前存档过的专业课知识,请背下来。政治,背下来。百科,背下来。这个月效率最高,越到后期越要把所有需要长时间的任务(比如背单词和联系大段翻译)压缩,把功夫花在需要记忆的内容上。因为此时花三天时间在百科政治上可能能迅速提高10分。
初试过后:出成绩之前没什么心思看复试的东西……出成绩之后马上就要复试了……所以就每天阅读点社科文章,看完口头总结总结吧。
以上是理想的复习计划。但是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复习期间,你每天一天都有提高,每一天短板都在变长,于是次短的板就成了短板,所以一定要随时调整计划,针对自己的弱项多下功夫。前期可能一两个礼拜调整一次,后期几乎一天半天就要调整一次。千万不要犯懒,磨刀不误砍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