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还像昨夜之梦境一样既遥远又清晰,当一个人闲坐在宿舍时,当某个温暖的午后走过图书馆时,当某个似曾相识的人物场景再次出现在眼前时,那段日子里的一幕幕又会清晰地浮现出来,仿佛又把我拉回那个奋力拼搏的战场,战歌高昂,战场较量,那种心有余悸的感觉依然会让人一阵紧张。然后在心底淡淡一笑,告诉自己一切都过去了,不论多惊心动魄多热血沸腾,这一段记忆都已经成了飘散在风中的历史,云淡风轻。把曾经的经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这里,一方面算是对过去的总结,提醒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另一方面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后来人一些经验和提醒,尽可能地少走弯路,高效利用宝贵的时间。
一、心理准备
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如今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走上了考研的道路,竞争的激烈程度让人咋舌。以我所考的北大经济法专业为例,每年统招的名额是4个,但每年报考的人数达到140、150左右,录取率一直维持在不到3%,毫不夸张地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坚定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还记得12年暑假的时候,我已经有了想要考研的念头,但还是处于很迷糊的状态,对未来还没有清晰的规划蓝图,或者说是我没有勇气去考虑。转折出现在那个夏天和一位关系很好的师兄也是朋友的谈话后。我去师兄实习的地方一起吃饭,中间说起了我对未来选择的困惑、迷茫与烦躁,师兄和我考虑了各种未来的假设,分析了各种选择的利弊,让我认识到读研将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事情。在回学校的地铁上,我做出了丢掉一切杂念、抛开手头一切事情,专心准备考研的决定。很感激与师兄的那番谈话,也很庆幸自己做出的那个坚定的决定。至今我都还记得北京的那个炎热的夏天,记得地面上闷热的空气吹进地铁通道的味道。
讲述我的这段经历主要是为了说明决心和心无旁骛的重要性。考研经常会被拿来与高考相比较,但它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在于,高考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经历的,是不可逃避不可跨越的,但考研则不同,这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这也就意味着完全可以不选择考研,甚至在考研道路上走到一半时再回头走其他道路,在我周围的同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坚定的决心并不是考研成功的充分条件,但绝对是必要条件,在数个月的时间里一直紧绷着神经持续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工作,在同学都已经拿到工作和国外大学的offer而自己却要忍受着枯燥、疲倦、紧张日复一日地复习,那种强烈的对比感有时甚至让人绝望。这种时候多想一想自己的梦想,这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赢得一张体面的入场券,让坚定的决心和毅力时刻提醒自己,这是我的梦想,这是我的选择,这是我的未来,做出了决定就要心无旁骛地走下去。
二、复习
(一)关于时间
当我决定考研的时候已经是8月中旬了,搜集完资料、试题后,从9月开始了考研复习。但由于没有适应以及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等原因,第一个月看书效率极低,磨磨蹭蹭花了一个月时间才看了两本专业书籍,后来发现其中一本书对于笔试是完全没有用的,而另外一本书由于没有整理笔记后来又只能重新看了一遍,也就是说9月份实际上被浪费了。真正有效的复习是从10月开始的,如此算来也就是3个月。在这3个月里,我每天7点起床,中午在图书馆休息半小时左右(虽然经常会睡过头),晚上12点之前睡觉,这样的时间在考研大军中应该算是比较短的了。因此我也一直很感激命运的垂青。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考研和复习时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复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这也证明了“疲劳战”、“时间战”是不可取的,战线拉的过长会导致后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我复习了3个月实属无奈之举,个人认为4-5个月比较合适,当然前提是合理安排好并利用好时间。
8:00-9:30英语
9:30-11:00专业课
12:30前专业课
12:30-2:00政治
2:00-2:30午睡
2:30-5:00专业课
5-00-9-40专业课
10:30-11:30背单词
这是我开始复习时制定的每天的时间安排,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遵守,比如英语和政治的时间有时会被专业课挤掉,再比如最后一项背单词实际上完全给了专业课复习,但大致上是按照这个时间框架复习的。
(二)英语与政治
1.首先是英语
我的最终得分是76分,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如下:
黄皮书系列之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
黄皮书系列之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50篇;
黄皮书系列之考研英语阅读理解PartB高分突破;
黄皮书系列之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高分突破;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技巧标准全书。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的复习资料里没有单词类的书,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根据自己的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该抛弃的部分果断抛弃。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比如六级570以上)完全没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一遍遍的看单词书,这对考研英语来说有点大海捞针的感觉,事实上英语经常会有很多重复的生词,有些词甚至基本每年都出现,因此,准备一个本子,在做完每一篇阅读理解后,仔细阅读文章,将文章中的生词、熟词僻义、词组,总之就是你不认识的所有词都抄在本子上(除了一些过于生僻的专业词汇),当做完所有真题后也就有了一本自己的生词本,这样的背单词效果应该会远远好于啃单词书。而对于基础不好,甚至四级都没有过的同学,那就有必要好好地背单词书了,毕竟单词还是学英语的基础,没有单词量,技巧再多也是绣花枕头(这里再多说一句,对于那些所谓的技巧我一向持不肯定不否定的态度)。
每天我大约用1-1.5小时复习英语,基本都是用来做阅读理解,因为阅读理解在英语中属于“战略要塞”,得阅读理解者得英语,自然失阅读理解者也会失英语,因此大家对阅读理解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练习。上面也说了做阅读理解的方法,这里还要强调一下真题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模拟题的质量就一定比真题差,而是考研英语有自己的风格,而这是模拟题所模拟不了的,因此多琢磨真题是非常重要的。
完形填空是很难短期内有显著提升的一项,更重要的还是看以前的积累和语感,我基本没有专门复习完形填空,最后得分是8分。基础不好的同学最好早些开始背单词阅读文章,争取熟读真题的每一篇文章。翻译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今年,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把真题阅读理解的每一篇文章当成翻译题来练习,一定要将翻译写下来,而不能仅仅是看,那样很容易漏掉不会翻译的盲点。
作文大家切记的一点是千万不能套用模板,这里的模板并不是指某一个句子的句型,而是指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行文,所以大家也不要被这一条束缚住而不敢借用优秀的句型,我推荐的方法是:不要试图去记忆网上给出的整篇文章的结构,这很容易写出模板作文,比较好的办法是,准备一个本子将看到的优秀句型摘抄下来,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比如小作文可以根据题材的类型整理,大作文可以根据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来分类,也就是说我们将作文细化为一个个比较小的部分来准备,我们所记忆的也仅仅是某一句比较漂亮的句子,而不是整篇文章的结构和起合转承。说来惭愧的是,除了考前按照上述方法稍作整理外,我在考前甚至都没有写过一篇作文。
2.其次是政治
我的最终得分是77分,客观题43分,主观题34分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如下:
大纲解析;
肖秀荣系列之命题人1000题;
各种最后/冲刺/终极预测X套题。
政治我是在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政治没有必要早早开始复习,因为如果说考研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话,那么政治就是付出和回报最不成比例的一科。正因为此,所以我把政治复习安排在每天最容易犯困的午饭后,和英语一样也是1-1.5小时。复习过程主要是,首先对着核心考点把大纲解析认真看了一遍,将核心考点上漏掉的少部分内容补充上去,每看完一章就做一章《命题人1000题》,将做错的题标注出来,第一遍的时候错误率真的很高,这和知识没有掌握固然有关系,但和1000题中某些题出的过于抠细节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家不要被自己的错误率吓倒。
在第一遍过完之后,就可以将大纲解析放在一边,作为备查,开始第二遍看核心考点,配合做《命题人1000题》中做错的题,把再次错的还未记住的知识点在核心考点上用彩色笔标注出来,这也是考前冲刺时记忆的重要依据。政治的主观题实际上没有必要大段大段的背,针对客观题准备和记忆的内容基本已经够应付主观题中比较死的考题了,其他题目考试时自己稍稍发挥一下,字写的好看一些,所有空白尽量填满,根据改卷师兄透露的标准,做到这些10分的题基本都能拿到6、7分了。考前把比较好的各种最后/冲刺/终极预测X套题的选择题部分都认真做一遍,主观题大致浏览一下就基本可以了。
(三)专业课
北大经济法专业是不指定考试范围不指定教材的,这其实是北大法学院一向的风格,在本科阶段,我们各种课程也是没有所谓的统一教材的,老师最多是提供一系列参考书,而上课也没有哪位老师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所以复习时看什么书也成了考研时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有考研经历的师兄师姐们多交流应该是最有效的方法了。我的复习资料如下:
《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宪法的司法化》,王磊著;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著,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法》,魏振瀛著,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时间可以看一看王泽鉴的民法思维那本书,那是民法老师一直很推崇的);
《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潘剑锋,北大出版社;
《中国刑法论》,二杨&郭自力,北大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北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时间可以挑一两本陈瑞华老师的著作看一看);
本科时各种老师的课堂笔记;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大出版社;
《金融法概论》,吴志攀,北大出版社;
《中国证券法学》,彭冰,高等教育出版社;
《证券法学》,朱锦清,北大出版社;
本科时各种老师的课堂笔记、相关老师的论文;
在看专业课的书籍之前先看一遍历年考题,把握住出题风格和出题方向,便于复习时有的放矢。第一轮复习着重于构建各科的知识框架,不必过于纠结某个细小知识点的记忆,根据对历年考题出题风格的把握,在复习时以考题的形式整理出书本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份自己的复习笔记,便于后期的集中背诵。专业公共课不必过于深化拓展,从历年的考题可以看出其对知识点的考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基础的,有很多都是记忆性的知识,所报专业的专业课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从10月到11月19号,我花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将专业课看了一遍,并整理出了一份自己的笔记,以考题的形式基本覆盖了考过以及可能会考察的知识点,而对于像民法中的婚姻家庭法部分这些基本不可能考的部分则过段放弃,这样节省了看书的时间也有利于后期集中精力背诵重点部分,另外,我还将历年考题在笔记中标注出来,这样对于历年考察的重点可以一目了然,这一方法是我想向大家推荐的。
第二轮专业课的复习从11月21号开始,这一轮主要就是背诵笔记,背诵时注意边理解边思考边背诵,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再回到书本中相应的章节查阅,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查阅其他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背诵时质量和速度都要兼顾,不要妄想第一遍就能将所有知识全都记住,背了后面忘了前面是很正常的,第一遍只要能记住六成左右就差不多了,牢固的记忆还是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达到的。第二轮复习一直持续到12月14号。14号之后一直到上考场的这段时间,我是以较快的速度一遍遍的背诵笔记,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要比每次花大量的时间过完一遍而只过一两次效果要好一些。
最后我还想提的一点是,北大法学院考研的某些科目带有较重的老师的个人特色,尤其像专业综合卷的刑诉、经济法学卷的经济法总论,基本上没有对应的传统教材,老师们上课讲授的和试卷中考察的都是极具其个性的知识,因此,如果有条件有途径,建议大家获取一下这些老师的课堂笔记看一遍,对复习是大有帮助的。
三、答题
在这一部分我想着重强调的是时间的安排,尤其是专业综合卷。专业综合卷分为六科,每科一般是两题,今年还出现了三题的科目,三小时的考试时间平均到每一题上也就只有15分钟,这就要求对于知识比较熟悉,能够看到题目立即想到所考察的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的框架,所以大家复习时要注重在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反复记忆知识点。即使遇到自己一时不会作答的题目也不要慌张,静下心来在心中的知识框架图中依次搜索,找到其所处的相应位置,即使真的无法准确定位,也不能空着,而要寻找最接近最相关的知识写上去,当然这是万不得已时的下策。每一题的作答一般以写满一页答题纸为宜,比如我在答专业综合卷时答了14页,而每道题基本没有花很多时间思考,最后也仅仅在考试时间结束前10分钟答完。
答题时还要注意的是作答必须要点化,每一题的答案都要以1、2、3的形式写出来,并将核心要点写在开头,然后对其进行阐述和解释,因为任何标准化的考试都是踩点给分。而字迹清晰、书写工整之类的注意点我想应该就不用再重复了。
四、感想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以流水账的形式,也算是大概介绍和总结了我的整个考研历程。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回过头回忆自己考研的经历时,依然还是会心有余悸,考研时的压力和疲惫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万幸的是如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而我也为我成功经历这一切而感到骄傲。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有需要的后来人一些帮助,哪怕是一点点的帮助也能让我很欣慰了。最后祝愿所有的有志者事竟成!希望如一篇小说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