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李同归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4-12


姓  名:
    李同归
职  称:
    讲师
研究领域:
    社会认知心理学 依恋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心理咨询与督导
联系电话:
    010-62747622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lit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

1985-1989    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心理学系

1989-1992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1999-2000    中国赴日本国留学预备学校 (东北师范大学)

2000-2004    日本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

主要研究兴趣

Adult attach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ocial Cognition

中日教育比较研究

李同归(2007),皮皮在日本,日本儿童研究网中文网站长篇连载的研究资料,详细文章请登陆:www.crn.net.cn/child_care/pipi

 

获奖情况

[1]. 主持的交通运输部课题研究“心理救助体系在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编号:HG12-03-16-05-02),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2)

[2]. 被北京教育考试院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三十周年优秀工作者”(2010年)

[3]. 北京大学2005-2006学年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2006)

4]. 北京大学1999年度安泰奖教金 (1999)

 

参与或者主持的研究项目


基础理论研究

[1].大规模在线课程中用户流失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472006),2015年-2018年。

[2].我国若干重点职业人群压力和职业枯竭的评估,预警与干预示范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9BAI77B04(2010,1-2012,12)

[3].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机理及其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978155,2010,1-2012,12

[4].外交人才选拔心理模型的建立与运用,外交部干部司,(2007,12-2015,12)

[5].商务部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建立与使用,商务部人事司,(2009,1-2015,12)

[6].文化部公务员选拔心理素质测试系统的建立于使用,文化部机关事务司,(2010,1-2015,12)

[7].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与工人安全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572007,2007-2009)

[8].心理救助体系在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交通运输部, 编号:HG12-03-16-05-02,2009-2012)。

[9].情绪稳定性整合理论分析及多相测评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9470252,2006-2008)

[10].注意中的干扰项抑制和返回抑制的机能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9770263,2000-2002)

[11].行为财务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9870077,1997-1999)


实际应用研究

[1].员工心理支持与服务系统 (天津市热电有限公司,2014,6-10)

[2].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河南淮滨高级中学,2015,4-2016,4)

[3].留外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保健工作,(教育部国际司及中国留学服务中心,2013-2015)


主要企业培训及社会服务工作


[1].为中国建设银行中青年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有关领导力测试与培训,2004,12—2005,12

[2].为HP公司大连服务中心进行metamorphosis和Partnering Across Culture两个课程的培训,2005,3-- 2007,3

[3].为外交部国外工作局举办的“回国述职驻外大使心理调适”讲座,2008年4月15日

[4].为黑龙江省社科联、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龙江讲坛”主讲“了解心理科学,促进社会和谐”专题,2008年5月14日

[5].为全国交通局长培训班讲授“压力与心理健康”,2010年6月

[6].为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举办的“海(水)上搜救志愿者管理培训班”讲授“心理救助在交通应急救援中的运用”讲座,2011年8月30日-9月2日

[7].为首发集团“收费所长、运营骨干培训班”讲授“角色定位、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讲座,2011年8月16-18日

[8].为江西省教育厅“国培计划(2011)-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班讲授“依恋与心理健康:中小学生“安全基地”的建设”,2011年11月3-4日

[9].为华能集团党校进行“应激、压力与心理调适”讲座,2012年4月12日

[10].在延安大学进行“亲子依恋与人际发展”专题讲座,2012年10月19日

[11].为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公室举办的“应急人员心理救助能力提高班”讲授“应激、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专题,2012年11月30日

[12].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进行“享受工作,健康生活”专题讲座,2013年2月20日

[13].在西北师范大学进行“亲子依恋与人际发展”“成人依恋的情绪特征的实证研究”等专题讲座,2013年5月29-30日

[14].为交通运输部进行“《精神卫生法》、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2013年9月24日

[15].为天津一汽丰田公司进行《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中日文化差异与人际沟通》专题讲座,2013年9月27日

[16].在解放军第518医院进行为期两天的《爱与依恋:从理论到实践》的工作坊,2014年5月30日-6月1日

[17].为国家图书馆新入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的培训,2014年8月6日

英文论著

[1] Nanxin Li, Jibo He, Tonggui Li. Gender difference of insecure attachment: universal or culture specific?.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9, 32 (1):36-37.

[2] Anbo Yang, Dengfeng Wang, Tonggui Li, Fei Teng. The Impact of Adult Attachment and Parental Rearing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late Adolesc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8, 36 (10): 1365-1378.

[3] Tonggui Li, Jia Li, Qiyan Dai. Adult attachment,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level of post stroke pati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8, 36(10):1341-1352.

[4] Zhang Xuan., Li Tonggui., Zhou Xiaolin. Brain Responses to Facial Expressions by Adults with Different Attachment-orientations. NeuroReport, 2008, 19 (4):437-441.

[5] Li Tonggui. “Emotional Memory” in Internal Working Model of Adult Attachment: From Interacting Cognitive Subsystems View. 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2006, 3 (8): 70-83.

[6] Li Tonggui. Attachment and Memory for emotional memory.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05, 41 (6):965-974.

[7] Tonggui Li, Kazuo Kato. The Affective Component of The Secure Base Schema in a Japanese and a Chinese: Evidence from affective priming paradigm. Interperso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0, 4 (suppl. 1): 38-61.(http://interpersona.org/issues/interpersona-4-suppl-1-december-2010/ )

[8] He jibo, Li Nanxin, Li Tonggui, Adult attachment and incidental memory for emotional words, Interperso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0, 4 (suppl. 1): 1-20. (Download from (http://interpersona.org/issues/interpersona-4-suppl-1-december-2010/ )

[9] 高桥 良博,高桥 浩子,林 洁,李 同帰. 日中の心理学用语について2:日中心理学用语対照表の作成.驹沢大学心理学论集(KARP) .2010,12:33-40.

[10] 高桥 良博,高桥 浩子,林 洁,李 同帰. 日中の心理学用语について3:日中心理学用语対照表の作成.驹沢大学心理学论集(KARP) .2011,13:45-51.

[11] 高桥 良博,高桥 浩子,林 洁,李 同帰. 日中の心理学用语について4:日中心理学用语対照表の作成.驹沢大学心理学论集(KARP) .2012,14:31-37.

[12] 高桥 良博,高桥 浩子,林 洁,李 同帰. 日中の心理学用语について5:日中心理学用语対照表の作成.驹沢大学心理学论集(KARP) .2013,15:15-21.

[13] 高桥 良博,林 洁,李 同帰. マインドフルネスとポジティブ心理学.驹泽社会学研究 .2011,43:106-119. (Takahashi Yoshihiro, Hayashi Kiyoshi, Li Tonggui. Mindfulness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Komazawa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1, 43:106-119)

[14] 李 同帰, 高桥 良博,高桥 浩子,林 洁. 中国における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 --职业化への困难な道--. 社会と人文,2013,3:129-140.

中文论著

[1]. 韩笑,李同归. 职业院校教师心理资本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24(2):42-46

[2]. 王凤锦,李同归. 幼儿教师的依恋类型、工作投入与职业幸福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49-1352.

[3]. 韩笑,李同归. 职业院校教师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4(4):6-10

[4]. 田青平,李楠楠,李海兰,李同归. 护士的成人依恋和生活取向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8):733-735.

[5]. 李楠楠,李同归. 护士的成人依恋和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7):644-646.

[6]. 李同归,赵丽霞,韩钦维,冯颖,王美军. 孕妇的成人依恋与应对方式.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25):3906-3910.

[7]. 李同归,刘飏. 团体依恋的概念与测量:项目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2):331-342.

[8]. 李同归,赵丽霞,李聪捷,韩钦维,冯颖,刘宁宁,王美军. 孕妇依恋类型1170例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28(1):50-52.

[9]. 李同归,赵丽霞 . 孕妇的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生殖/计划生育杂志, 2011,30(6):444-447.

[10]. 李同归,韩钦维,李聪捷,赵丽霞,冯颖,刘宁宁. 孕妇的依恋类型与社会支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12-514.

[11]. 李同归,韩钦维,李聪捷,刘宁宁. 孕妇的依恋类型与焦虑状况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49-2452.

[12]. 李同归,李聪捷,李楠楠,赵丽霞,刘宁宁,王美军. 孕妇的成人依恋与生活取向的相关研究.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1,22 (6):323-327

[13]. 孙海华,秦和平,李楠楠,李同归. 医学院实习生依恋类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 中国健康月刊,2010,10:281-283.

[14]. 孙海华,秦和平,李楠楠,李同归. 医学院实习生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处理策略. 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99-101.

[15]. 秦和平,郭亚鸣,万露,翟香云,李嘉,李同归. 成人依恋与人际冲突处理策略:658名军人与478名企业员工的差异.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53-55.

[16]. 陶纯,陈洁盈,郭亚鸣,李同归. 女大学生依恋类型与身体意向的相关性研究. 心理研究,2010,3(4):46-51.

[17]. 万露,李同归. 企业员工的成人依恋与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5):459-460

[18]. 秦和平,刘金光,李同归, 万露. 公安干警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5):558-560

[19]. 高海生,李聪捷,李同归,谢二辰,李丽雅. 妊娠合并HBsAg ( + ) 孕妇的焦虑水平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6):2205-2206.

[20]. 张俊格,李聪捷,李同归,谢二辰. 孕妇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4):1956-1957.

[21]. 李同归,万露,何吉波,秦和平,郭晓飞,王新暖. 大学生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21):1115-1117.

[22]. 李聪捷,谢二辰,李同归,张俊格. 石家庄市460例城区孕妇焦虑水平的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 (33):4741-4742.

[23]. 李同归,李嘉,秦和平,郭晓飞,王新暖,刘志平. 大学生依恋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2(10):740-743.

[24]. 李同归,吴俊玮,刘俊,韦晓红. 建筑工人事故倾向性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17(7):658-661.

[25]. 李同归.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概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18-25。

[26]. 李同归,加藤和生. 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 心理学报,2006,38 (3): 399-406.

[27]. 李同归,王新暖,郭晓飞. 初中生的依恋类型与异性交往行为。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 (7): 644-646.

[28]. 李同归. 母亲的依恋类型与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49-150.

[29]. 李同归,李楠欣,朱玉。理工科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54-56.

[30]. 李同归,李楠欣,李敏。成人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46)47-49.

[31]. 李同归,何吉波,郭晓飞,路新明。自考生的依恋类型与社会支持。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2006,15 (11):1019-1020.

[32]. 李同归,刘智琦. 从依恋理论看高等学校专职班主任的工作. 科学研究月刊,2006,8,66-67.

[33]. 徐香芬、朱敏慧、李同归、施存孙(2006),120名私企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与应付方式间的关系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70-72.

[34]. 李同归,杜姗姗. 50例手术患者的成人依恋类型分析.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4):417-419.

[35]. 李同归,刘智琦. 给幼儿一个探索外部世界的安全基地------日本幼儿园的特色. 教育导刊,2005,11,54-56.

[36]. 周爱保,李梅,李同归:成人依恋背景中图片对安全基模的启动效应. 心理科学,2005,28(1):85-88.

[37]. 李同归. 知道感任务中字词和图片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 心理学报, 2000,32(3):264-268.

[38]. 李同归, 王 苏,贾 林. 短时记忆中的范畴组织和通道组织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2000,23(1):6-9.

教材编著情况:

[1]李同归,侯玉波 编著 (2002). 工程心理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

[2] 李同归,宗月琴 编著 (2010), 人事测量,原子能出版社

[3] 李同归(2010). 交通局长的心理压力测试. 见:交通运输部支持西部地区干部培训办公室编,全国交通局长培训班教材,第77-80页.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4] 林洁,高桥浩子,高桥良博,李同帰 编著 (2013). 心理咨询与心理督导. 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相关话题/北京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张昕
    姓  名: 张昕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毕生发展心理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zhang.x@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经历:学士 2002 2006 北京大学心理系硕士 2006 2008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博士 200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邵枫
    姓  名: 邵枫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心理神经免疫学 拟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认知障碍及其中枢机制研究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shaof@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1997 年 9 月 -2000 年 7 月 中国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童佳瑾
    姓  名: 童佳瑾 职  称: 讲师 研究领域: 人事测量 人-环境匹配 工作倦怠 联系电话: +86-10-62757551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tongttong@163.com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 现任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师 1998.09~2002.07 北京大学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张俊云
    张俊云姓  名: 张俊云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视觉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zhangjunyun@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2017 - 今 北京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2012 - 2017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讲师2011 - 2012 美国加州大学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甘怡群
    甘怡群姓  名: 甘怡群 职  称: 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应激应对 健康心理 联系电话: 8610-62757271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ygan@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甘怡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1998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姚萍
    姚萍姓  名: 姚萍 职  称: 讲师 研究领域: 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 女性心理学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pingy@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经历◆ 1999.9 2004.8 Graduate School of Applied and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utg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姚翔
    姓  名: 姚翔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现场干预的实施与效度验证 联系电话: 8610 6276-9295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1207室 100080 电子邮件: xiangyao@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姚翔,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包燕
    姓  名: 包燕 职  称: 副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神经美学 注意 时间信息加工 联系电话: +86-10-62753200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baoyan@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钟杰
    姓  名: 钟杰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领域: 病理心理学 心理动力治疗 联系电话: 010-62769185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哲学楼 100871 电子邮件: jzho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教育与学历:2003,获得教育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博士,北京大学心理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导师教师介绍-耿海燕
    姓  名: 耿海燕 职  称: 教授 博导 研究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视觉意识 注意 错误记忆 通信地址: 北京大学王克桢楼 100080 电子邮件: hygeng@pku.edu.cn 个人简历 研究兴趣 发表论著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 年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获得理学博士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