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湖泊冰期延长,南部冰期缩短,这对冬春季湖面蒸发量有明显影响。由于缺乏观测资料,我们对高原湖泊冰期的湖泊热力过程知之甚少。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联合多个研究团队,基于高原多个湖泊的湖温廓线观测资料,发现在湖冰消融末期近冰层湖水温度普遍存在快速上升现象,有的咸水湖泊温度甚至上升了7~8℃(图1)。在湖温达到湖水最大密度对应温度(称作“临界温度”)前,升温缓慢;一旦超过临界温度,冰下湖温出现跃升,直至湖冰完全融化。为解释这一现象,研究团队提出如下湖泊热力过程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模型(图2):
湖泊热力过程发展的第一阶段:湖面结冰后,冰下湖水通过热传导失去能量,导致湖泊冷却,湖冰加厚,此时整个湖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第二阶段:当春季来临,气温回升,湖冰开始融化;与此同时,太阳辐射增强和湖冰厚度减薄使得更多太阳辐射穿透湖冰并加热湖水,导致近冰层水温上升。此阶段湖水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湖水温度上升导致其密度增加,因此表层湖水下沉,促进对流混合,使整个湖泊水温上升缓慢。第三阶段:当湖水温度上升到临界温度后,太阳辐射进一步加热使得近表层湖水变暖,湖水密度减小,形成了稳定的热力分层;同时由于冰层隔离了风的影响,近表层湖水也无法与次表层混合。因此,太阳辐射的非均一加热导致了近表层的湖水快速升温。这一阶段湖水温度的跃升还存在一个正反馈,即:近表层水温升高→湖水稳定性加强,湖冰融化加速→太阳辐射更易穿透冰层→加热增强→近表层水温进一步升高。一旦湖冰消失,湖面上的风应力会引起表层和次表层之间的强烈湍流混合,导致表层水温突然下降。
这一现象与青藏高原冬春季气温低、辐射强、湖泊区降雪少、湖泊冰面反照率低等独特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湖水深度和盐度有关。湖水越深,热容量越大,湖冰下水温在春季越难到达临界点,不易出现快速升温。例如纳木错湖深达90多米,在整个湖冰期,其热力状态始终处于第二阶段,没有发生快速升温(图1e)。盐度越高,临界温度越低,春季冰下湖水升温到临界温度的时间越早,越容易出现快速升温。例如扎日南木错和达则错盐度高,湖冰融化末期升温越明显(图1c, 1d)。该三阶段理论模型可以为青藏高原众多不同深度和盐度的湖泊提供春季热力结构的参考信息。
在目前的湖泊物理模型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太阳辐射在湖冰中的传输过程以及湖泊盐度等关键参数。该研究以观测事实为基础,发现在青藏高原湖冰消融末期普遍存在湖温跃升现象,并强调了太阳辐射透过冰层加热湖水的重要性,为湖泊物理模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A new finding on the prevalence of rapid water warming during lake ice melting on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我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拉珠博士为第一作者,我所双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阳坤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项(2019QZKK02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041、41975125、41988101)共同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1.07.022
图1 青藏高原上有温度廓线观测的五个湖泊的地理位置(f)和不同深度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a)班公错,(b)公珠错,(c)扎日南木错,(d)达则错,(e)纳木错。图中,T_(ρ max)表示湖水最大密度对应温度,灰色区域表示湖泊冰期,蓝色虚线线框表示近表层湖水快速升温时段。
图2 解释湖泊热力状态变化的三阶段概念模型。在湖冰融化第二阶段结束时,整个湖水密度均一,湖水温度达到临界温度(T_(ρ max))。图中红色箭头宽度表示太阳辐射强度。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cience Bulletin:青藏高原湖冰消融末期近表层湖温普遍跃升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相关话题/辐射 青藏高原 观测 过程 科学
ESR:南北极与青藏高原的含硫气溶胶
含硫气溶胶主要包括硫酸盐和甲磺酸(MSA)。硫酸盐气溶胶通过直接散射太阳辐射和间接改变云结核特性,对地球地表辐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此外,硫酸盐作为酸性物质通过沉降过程会导致陆地生态系统酸化。南北极和青藏高原远离人口密集和工业区,对气候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研究含硫气溶胶地球化学循环及其气候环境效应的“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科学家呼吁:强化激励机制 促进科学数据共享
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实现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使其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重复利用,对于增强数据资源利用率至关重要。 2021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李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程国栋和来自国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ESSD: 青藏高原陆地蒸散发时空变化趋势特征(2001-2018)
陆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ET)是陆表和植被向大气输送水汽通量的总和,主要包括土壤和水体表面蒸发、植被冠层截留降水或露水蒸发、植被蒸腾以及冰雪升华等,是地表和大气间能量和水分交换的主要过程,深刻影响着地球表层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过程。在全球范围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青藏高原地气间水热交换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启动
7月15日下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兰州举办第二次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影响”任务“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专题分队出征暨青藏高原地气间水热交换立体综合观测研究平台启动仪式。 据该专题负责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员介绍,本专题已完成3次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立体综合加强观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HESS:水热通量相位差影响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季节变化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内陆区大多数湖泊自90年代末出现显著扩张,但高原南部湖泊出现一定的萎缩。湖泊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地处偏远、气候环境恶劣,青藏高原内陆区系统的湖泊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较少,限制了人们对湖泊水文过程的认识。在多年连续观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SCES:青藏高原隆升可通过强化扩展东亚季风驱动全球变冷
地质时间尺度,硅酸盐风化和有机碳埋藏引起的大气CO2消耗是地球调节大气CO2含量的主要机制。传统观点认为,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加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带的硅酸盐风化和有机碳在南亚孟加拉扇的有效埋藏,促使大气CO2降低,导致全球变冷。但是,青藏高原隆升也可通过强化扩展东亚季风来增加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Science Bulletin: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实测调查与研究获得丰富数据
青藏高原湖泊广布,面积超过1 km2的湖泊数量超过1400个,总面积超过50 000 km2,占据我国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该地区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湖泊的多种水质参数受水剖面能量分布、水汽能量交换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对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JH:青藏高原腹地纳木错流域化学风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岩石化学风化从大气中吸收CO2并将其封存于风化产物中,构成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受“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全球降温”假说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化学风化研究的热点地区。当前,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化学风化研究较为充分,但青藏高原内陆地区的化学风化状况仍不清楚,特别是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AR:丝绸之路遥相关对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其显著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系统以及气候格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前人对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源的变化开展了系列研究,但鲜有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遥相关”视角,研究与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热源之间的关系。 基于1979-2019年期间的5种再分析数据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气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AR:新方法获取青藏高原地区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降水数据
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雨量站观测由于站点密度较低,无法提供空间连续的降水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卫星降水数据难以反映复杂地形影响,且对固态降水的探测能力不足;多个再分析降水产品可以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大尺度降水时空变化,但显著高估该地区降水量(即存在湿偏差)。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能合理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