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HESS:水热通量相位差影响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季节变化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内陆区大多数湖泊自90年代末出现显著扩张,但高原南部湖泊出现一定的萎缩。湖泊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地处偏远、气候环境恶劣,青藏高原内陆区系统的湖泊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较少,限制了人们对湖泊水文过程的认识。在多年连续观测的基础上,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类延斌副研究员与其合作者,通过能量平衡方法(波温比)计算了2015-2017年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7天平均的湖面蒸发量,发现由于湖水储热量巨大,佩枯错湖面蒸发最大值滞后净辐射约5个月,水热通量的相位差导致湖水水位在季风降水期间明显升高,而在季风结束后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高原深水湖泊比浅水湖泊季节变化幅度大、高原南部湖泊比北部湖泊季节变化幅度大。
  佩枯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面积2377 km2,流域内冰川面积130 km2。对该湖水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佩枯错平均水深约40.2米,最大水深72.8米,总储水量108.5亿吨。在季节尺度上,湖水水位1-5月缓慢下降,6-9月快速升高,9-12月快速下降。在年际尺度上,过去40年,佩枯错水位下降了3.7米,储水量减少了10.2亿吨,占总储水量的8.5%。佩枯错水位下降与喜马拉雅地区气候的暖干化一致,区域降水减少可能是佩枯错萎缩的主要原因。
  自2015年,研究团队在佩枯错南湖(42m水深)和北湖(70m水深)分别安装了湖温廓线监测仪,同时在岸边安装了大气温湿度监测仪,在此基础上通过能量平衡方法计算七天平均湖面蒸发。湖温廓线监测结果显示,佩枯错湖水每年7-10月出现分层,8月底表层湖水温度最高,而10月底底层湖水温度才达到最高,温跃层出现在水深15米左右。每年11月至翌年5月,佩枯错湖水温度在垂直剖面上达到一致,不存在明显分层。
  作为深水湖泊,佩枯错巨大的储热量显著改变湖面热通量的季节分配。每年4-7月,太阳辐射处于高值,这一时期约66.5%的能量被用来加热湖水,湖面热通量处于低值,湖泊蒸发也处于全年的低值(1.7 mm/day)。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尽管太阳辐射处于低值,但是湖水春夏季储存的热量在这时释放,湖面热通量处于高值,湖泊蒸发也处于全年高值(5.4 mm/day)。季节尺度上,佩枯错湖面蒸发与净辐射存在大约5个月相位差。2015-2017年佩枯错湖面非结冰期(5-12月)年总蒸发量平均值为975±142 mm。
  对于深水湖泊来说,水热通量的相位差影响湖水位季节变化幅度。每年秋冬季,降水和入湖径流处于低值,而此时湖面蒸发处于全年最高值,湖水水位快速下降(3.8 mm/day)。在夏季季风降水期,降水和冰雪融水处于全年高值,而此时湖面蒸发较低,湖水水位出现快速上升。对于浅水湖泊,由于湖水储热量小,湖面蒸发的高值出现在春夏季节,与季风降水的时间较一致;秋冬季节降水和入湖径流较低时,蒸发也较低,这就导致浅水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同理,湖面蒸发的季节差异可能也是高原南北部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幅度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近日,该研究结果以“Contrasting hydrological and thermal intensities determine seasonal lake-level variations – a case study at Paiku Co on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国际水文学杂志《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上。我所类延斌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201)、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602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097 and 21661132003)和青促会项目(2017099)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hess.copernicus.org/articles/25/3163/202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169418303676?via%3Dihub  
  
  图1 佩枯错湖泊水量平衡观测点位置(a)及等深线(b)和湖温廓线监测图(c)
  
  图2 2015-2018年佩枯错南部(水深42 m, 上)和北部(水深72 m, 下)湖区湖水温度(oC)等值线图
  
  图3 2015-2018年佩枯错水量平衡的主要分量蒸发(a)、降水/河水水位(b)和湖水水位(c)季节变化特征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辐射 环境 论文 水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Science Bulletin: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实测调查与研究获得丰富数据
    青藏高原湖泊广布,面积超过1 km2的湖泊数量超过1400个,总面积超过50 000 km2,占据我国湖泊总面积一半以上,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该地区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湖泊的多种水质参数受水剖面能量分布、水汽能量交换以及湖泊生态系统影响,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JH:青藏高原腹地纳木错流域化学风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岩石化学风化从大气中吸收CO2并将其封存于风化产物中,构成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受“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导致全球降温”假说的影响,青藏高原是化学风化研究的热点地区。当前,关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化学风化研究较为充分,但青藏高原内陆地区的化学风化状况仍不清楚,特别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AR:丝绸之路遥相关对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热源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其显著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系统以及气候格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前人对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源的变化开展了系列研究,但鲜有从“欧亚大陆丝绸之路遥相关”视角,研究与青藏高原夏季大气热源之间的关系。  基于1979-2019年期间的5种再分析数据集,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AR:新方法获取青藏高原地区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降水数据
    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雨量站观测由于站点密度较低,无法提供空间连续的降水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卫星降水数据难以反映复杂地形影响,且对固态降水的探测能力不足;多个再分析降水产品可以反映青藏高原地区的大尺度降水时空变化,但显著高估该地区降水量(即存在湿偏差)。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WRF)能合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JGR-A:基于“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的遥感降水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评估
    降水作为水循环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地-气相互过程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变量。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技术克服了地面观测技术受限于观测时间和数据空间代表性差等不足,为获取全球降水信息提供帮助。目前主要有两种遥感反演降水数据方法,一种是基于“自上而下”法(Top-Down approach)获得的降水资料,利用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JGR-B:南亚季风中断促进青藏高原植被生长
    利用多套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植被指数数据,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三极观测与大数据团队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南亚季风中断时期,青藏高原中东部土壤水分普遍下降,但植被生长活动却更旺盛。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  据介绍,植被的生长活动受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率(即变化速度)的影响。过去四十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LITHOS:青藏高原西部日土地区发现首例非俯冲成因玻安岩系火山岩
    最早在18世纪,玻安岩被发现于西太平洋地质学IBM带(伊佐-玻宁-马里亚纳岛弧带)中的玻宁岛,是指具有尖晶石/橄榄石/辉石斑晶和高镁、高硅、低钛地球化学特征的安山岩。传统观点认为,玻安岩是“洋内早期俯冲作用”的产物,是建立板块构造学的理论基石,并广泛用于约束古大洋俯冲消减历史,对探讨地球动力学机制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JGR-A:改进模型减小青藏高原蒸发预估误差
    蒸散发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中碳循环和水热循环的关键过程,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以及亚洲季风系统演变。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浅层土壤水状况反映了高原与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特征,活性层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高原的水文过程,并影响大气与深层土壤之间水热的直接交换。然而,浅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GCA: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风尘物源变化
    亚洲内陆是仅次于撒哈拉沙漠的全球第二大风尘源区。亚洲风尘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和中亚造山带的山脉剥露,经大气环流传输至下风向的黄土高原、北太平洋甚至格林兰地区。下风向的风尘沉积记录了亚洲内陆地区的山脉剥露、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历史。解译风尘记录的关键之一就是明晰风尘物源变化。现代地表沉积物的钕同位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CD:公里级高分辨率模拟显著提高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和风速模拟精度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敏感多变的气候环境。准确模拟青藏高原区域降水一直是学术界难题,几乎所有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在青藏高原区域均存在系统性湿偏差,即降水过多。降水偏差的主要来源为气候模式中对复杂地形下垫面以及云物理过程的表达不足或者缺失,导致模拟中存在风速偏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