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SR: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云和降水特征及其对下游天气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6-02

青藏高原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和云降水过程,对高原下游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也是理解亚洲季风系统和北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关键。为增进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定量理解,我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多次系统性的大气科学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云和降水及其影响概念图
  在近期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综述文章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马耀明研究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傅云飞教授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的知名****一起,对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云和降水特征及其对下游天气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展望,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陆气相互作用关键参数中的动力学粗糙度比热力学粗糙度大一个数量级,热传输附加阻尼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发展了针对多源卫星的遥感参数化方案,将“点”的地气通量观测拓展到了整个青藏高原“面”上,且时间分辨率也由以往的数天提升至小时。进而揭示了2001至2012年以来,青藏高原增温增湿的背景下,高原地表感热通量减弱而潜热通量上升的现象; (3)揭示了小尺度复杂地形的次网格地形参数化的拖曳效应,可有效降低WRF模式对青藏高原的降水高估。并揭示高原土壤冻融过程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和能量收支,进而影响了高原对西风的强迫和罗斯贝波的传播;(4)揭示了青藏高原局地的云宏观参数和微物理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及云内动力学特征,发现了深对流云中云粒子相态及尺度的垂直分布特点;(5)发现了青藏高原降水云深厚度(顶高度)自高原西部向中部和东部逐渐降低、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自高原西部向中部和东部逐渐增大的现象和高原以深厚弱对流为主、深厚强对流和浅薄降水比例少的现象。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形压缩其上大气柱,造成降水垂直结构与东部平原地区的差异的规律;(6)揭示了青藏高原边界层热力引起的对流活动,与高空短波槽和低压气旋相伴,并东移引起高原东侧及下游地区强对流活动和强降水,且对流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这一过程并为数值模拟证实,其机理表现为青藏高原下垫面过程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
  文章最后还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围绕青藏高原典型天气过程的地气系统能量和水分交换特征、云模式和天气模式的云降水模拟、云降水潜热廓线反演与验证、青藏高原降水云团东移过程云热动力结构变化及其天气影响、气溶胶在该地区的间接效应等,尚需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37310, 91837208, 91937302 and 41875031)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XDA20060101))等项目的资助,研究内容以题目为“Land surface processes and summer cloud-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ir effects on downstream weather: a review and perspective”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上发表。

青藏高原感热(a)和潜热(b)通量的季节变化
  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z226/5697212

相关话题/青藏高原 过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JH&JGLR:青藏高原纳木错水温观测与热量平衡研究取得进展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野外工作条件限制了湖泊连续观测工作的开展,目前,高原大部分湖泊的热力循环类型和季节变化特征尚缺乏观测和研究,而湖泊的这些特征对于水生生态系统及环境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纳木错作为青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在地理位置、湖泊特征及对气候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6.4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Preliminary result for Rupture Process of Jan. 19, 2020, M6.4 Earthquake, Jiashi, China王卫民1 何建坤1 郝金来2 姚振兴2 1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盐分对青藏高原湖泊细菌群落结构及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盐分是驱动湖泊及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其对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还缺乏广泛研究。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孔维栋研究员课题组采集了青藏高原25个盐分范围为0.46-118.07g/L的湖泊表层水样品,通过针对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盐分对细菌多样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JGR:从水汽来源探讨青藏高原内流区水量变化的原因
    青藏高原内流区(图1)约占整个高原面积的1/3(7.08×105 km2),拥有超过66%的高原湖泊总面积和55%的湖泊总数。近几十年,内流区水文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增加、湖泊扩张以及陆地水储量上升,而这些变化的驱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从内流区大气水汽来源与收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其与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Geology:青藏高原隆升快速消耗古近纪大气CO2的新反馈机制
    地球是目前认定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其核心因素就是地球保持了适合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相对恒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构造活动特别是青藏高原隆升驱动的硅酸盐风化和有机碳埋藏长期被认为是新生代全球变冷和地质碳循环演化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自Raymo等提出“高原隆升加速消耗CO2从而驱动气候变冷”的假说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Nature Communications:摸清青藏高原冻土碳库家底
    青藏高原是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针对高原碳库大小和格局,过去研究做了大量有益尝试,但不同研究给出的估算结果差异很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研究样点的代表性有限、覆盖范围不同;另一方面,多年冻土碳库的形成是在漫长历史气候变迁中发生与发展的结果,而当前碳库估算都是基于现代气候条件,未考虑古气候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Science评论文章:模拟显示青藏高原主体在4000万年前隆升到4000m
    2019年09月20日,Science杂志刊出由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成果对青藏高原始新世古高度进行了模拟,并对Botsyun等(2019)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Revised paleoaltimetry d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青藏高原冰源固碳微生物在下游水体中的演替
    已有研究表明,冰川固碳微生物固定的有机碳贡献了冰川有机碳储量的75%-95%,这些冰川中的有机碳对下游水体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但冰川融化后这些冰源固碳微生物归趋、演替规律及其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尚未研究。  为此,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孔维栋研究员课题组在青藏高原枪勇冰川融水不同断面采集水体样品,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养分消除盐分对青藏高原湖泊固碳微生物群落的抑制效应
    固碳微生物是湖泊、海洋等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虽然其总生物量不足全球自养生物总量的1%,但每年的固碳量可达到48.5 Pg C,约占全球总初级生产力的一半,是全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一环。固碳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受盐分、养分及温度等多种环境因子共同驱动。湖水盐分升高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
  • JGR:风吹雪-陆面耦合模式的发展及其在青藏高原的应用研究
    青藏高原积雪是欧亚大陆雪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洲淡水资源的主要储存形式之一,该地区的积雪水文过程对高原局地乃至东亚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生态系统、天气、气候以及水文循环过程等均有重要的影响。  风吹雪作为一种特殊的质能输运形式,通过对雪粒的输运以及输运过程中发生的风吹雪升华显著地影响地表积雪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