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ES宣布的结果引发了大量跟踪研究。近期,理论物理所李田军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提出利用一种暗物质候选粒子——轴子来自然地解释这种反常的冷却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 Phys. Rev. Lett. 121, 111301 (2018)。
轴子(Axion)最初是为了解释Strong CP问题(即为什么在强相互作用中CP守恒)而引入的,是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在包含轴子的标准模型扩展中,引入了额外的整体U(1)PQ对称性,该对称性在Peccei-Quinn能标(远高于QCD手征对称性破缺能标)自发破缺,Goldstone 理论告诉我们该模型包含一个无质量的赝标Goldstone玻色场,即轴子场。由于QCD瞬子效应(Instanton Effect)破坏整体U(1)PQ对称性,故此轴子场在QCD手征对称性破缺能标之下获得很小的质量。另外,源于超弦理论中二形式反对称张量场的四维紧致化,在弦论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类似属性的粒子,这类粒子一般称为类轴子。
轴子(Axion)和类轴子(Axion-Like Particles),属于WISPs (Weakly Interaction Sub-eV Particles),是一种理想的暗物质粒子候选者。轴子暗物质在早期宇宙演化的适当时期可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在Condensed Regime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Axion BEC),该凝聚态的量子特性使得中性氢气体与Axion的引力耦合得以加强。在此工作中,李田军及其合作者正是利用了暗物质轴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黎明时代前冷却中性气体氢,在此过程中,轴子凝聚形成的大尺度关联放大了这种冷却效应,因此,中性气体氢能够以一种简单合理的方式被冷却,最终自然地解释了EDGES观测到的反常信号。
近年来,轴子成为暗物质实验探测的一个重要方向,粒子物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的交叉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轴子是暗物质非常有希望的候选者,并且探测Axion实验的花费也相对较便宜,使得人们提出了各种寻找轴子的实验方案,有的已初步进行了实验并得到重要的物理结果,例如CERN的太阳轴子望远镜CAST实验和华盛顿大学的ADMX等。有的正在计划当中,例如由CAST升级的下一代IAXO实验,另外还有欧洲空间局的EUCLID宇宙大尺度巡天望远镜等。这些实验都非常有希望检验轴子暗物质理论的参数空间。该工作预言的轴子质量范围是10-450meV(类轴子)和100-450meV(QCD轴子),正好处于下一代轴子探测实验IAXO及EUCLID的灵敏度范围内,故能被将来的实验检验。
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李田军研究员,Nick Houston博士后,暨南大学物理系杨峤立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李闯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生张欣同学合作完成。此研究是粒子物理学,宇宙学与天体物理领域交叉合作的研究成果。
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1.111301
![](http://www.itp.cas.cn/xwzx/kydt/201809/W020180920363273408532.jpg)
![](http://www.itp.cas.cn/xwzx/kydt/201809/W020180920363273486893.png)
附图:满足EDGES实验结果的轴子的参数空间范围:(图 1是Axion-Like Particles对应的参数空间,图 2是QCD Axion对应的参数空间,及其实验限制和 IAXO 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