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单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通道调控及其巨磁阻效应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1

信息技术的成功发展离不开电子学器件的小型化。对器件小型化的追求促使了人们对单分子器件的研究和理解,以求最终实现以单分子为基本单元构筑电路。单分子器件已经成了在纳米尺度研究各种有趣物理现象和机制的平台。在原子尺度上对单个原子/分子的量子态实现精确操纵以及对其物性实现可控调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及其应用领域中最重要的前沿研究之一,相关研究具有极强的挑战性。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高鸿钧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单分子尺度量子态的调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一直居国际前沿地位。
  上个世纪末,他们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功地实现了单个原子的操纵与纳米结构的组装,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在单分子极限尺度下的电导转变, 在单个Rotaxane类分子水平上实现了稳定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Phys. Rev. Lett. 84, 1780 (2000); J. Am. Chem. Soc. 127, 15338 (2005); J. Am. Chem. Soc. 129, 2204 (2007)]。2007年,他们报道了吸附于金单晶表面的磁性分子酞菁铁的研究工作,发现分子吸附位置对近藤(Kondo)效应的调控 [Phys. Rev. Lett. 99, 106402 (2007)],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固体表面吸附位置对单分子近藤效应的调控。2013年,他们通过金单晶表面酞氰锰分子中心锰原子对单个氢原子的吸附和脱附,实现了Kondo效应的“开”/“关”效应,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单个自旋量子态的可逆操控及其在超高密度量子信息存储中的原理性应用 [Scientific Reports 3, 1210 (2013),被引用约100次]。2015年,他们在酞氰锰分子上通过STM进行原子“手术”,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朗德g 因子原子尺度的空间分辨 [Phys. Rev. Lett. 114, 126601 (2015)]。此外,他们以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为基底,首次在实验上探测到了不同锰原子团簇内部的原子间自旋交换作用并实现了可控调制 [Phys. Rev. Lett. 119, 176806 (2017)]。
  在这一系列单分子/单原子尺度自旋特性研究的基础之上,近期,高鸿钧研究组的杨锴博士和陈辉博士等人在基于酞菁铁的单分子器件中利用磁场实现了电子输运通道的选择,并成功实现了单分子尺度巨磁阻效应的调控。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W. Hofer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的向涛院士、兰州大学的罗洪刚教授和该研究组的杜世萱研究员等在第一性原理计算以及机理的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研究,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的胡亦斌研究员对其巨磁阻效应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实验中测量的单分子器件由三部分构成:金单晶,STM金属针尖,以及金表面吸附的磁性分子酞菁铁分子 (图1)。实验上在0.4 K下得到了金表面单个酞菁铁分子中心的扫描隧道谱(STS),在费米能级处出现Kondo共振信号(线型为谷,Kondo dip),外加磁场(2 T - 11 T)下的扫描隧道谱发现,Kondo共振信号的线型随着磁场增加发生了由谷到峰的变化(图2)。进一步在未加磁场和9 T磁场下对费米面处的Kondo共振信号进行mapping发现,未加磁场时的Kondo共振谷在实空间呈不对称分布,而在9 T磁场下Kondo共振峰在实空间呈对称分布(图3)。实验上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将改变酞菁铁分子磁矩的取向,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酞菁铁分子磁矩取向的变化影响了费米面附近两个对称性不同的d 轨道(\(d_{x z} / d_{y z}\) 和\(d_{z^{2}}\))的态密度的相对大小(图4),在弱磁场下费米面附近电子态密度主要由\(d_{x z} / d_{y z}\)轨道贡献,在强磁场下则主要由\(d_{z^{2}}\)轨道贡献。基于这些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他们提出了通过磁场的变化对单分子的电子传输通道进行可控选择的机制:在弱磁场下,电子主要通过分子中的\(d_{x z} / d_{y z}\) 轨道进行输运;随着磁场增强,电子的传输路径逐渐向\(d_{z^{2}}\)轨道变化,最终在高磁场下,\(d_{z^{2}}\)轨道起主要贡献。因此,单个酞菁铁分子的Kondo共振信号及其在实空间的分布可以作为 “传感器”,实现单分子器件中电子的输运通道的测量。最终,他们利用磁场控制的单分子磁性取向的变化,实现了酞菁铁单分子巨磁阻效应的调控,并获得了高达93%的分子电导的变化,从而为未来单分子自旋电子器件在量子信息存储与计算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工作从设计思想、实验实施、到物理机制的完善、再到其研究结论被国际同行认同与接受发表,经历了连续几届学生的不懈努力和若干轮理论模型的变更与完善,多个研究小组的积极合作与讨论,历经十载,“十年磨一剑”!如:杨锴同学博士毕业后已在美国IBM研究中心工作了4年、陈辉同学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在原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期间,国际上多个研究组(例如:国际知名****,东京大学M. Kawai教授研究组)对这一体系进行了研究,基于低磁场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讨论了这一单分子体系的量子多体效应,给出了可能的理论解释 [Phys. Rev. Lett. 109, 086602 (2012)]。当时,高鸿钧及其合作者就不赞同那种物理机制。最终,高鸿钧等通过精密的实验设计(施加了更高的磁场),在实验上首次观测到了Kondo共振信号随外加磁场的奇特变化,并提出了完善的理论模型,澄清了关于单分子尺度上多体效应的争议。
  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1888102),科技部 (2016YFA0202300, 2017YFA0302900) 和中国科学院 (XDB30000000)的支持。相关结果发表在8月9号出版的《自然-通讯》上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3599, (2019)]。
图1. 磁场对金单晶表面单个酞菁铁分子的电子传输路径调控示意图。
图2. 单个酞菁铁分子Kondo共振信号随磁场的变化。
图3. 单个酞菁铁分子Kondo共振信号在不同磁场下的空间分布。
图4.利用磁场调制单个酞菁铁分子的巨磁阻效应。


NatCommu 10,3599 (2019).pdf
相关话题/实验 信号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实验观测到新型手性费米子
    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与其镜像不能重合的现象,就像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在相对论物理中,手性是指无质量粒子的自旋和动量方向平行或者反平行。外尔费米子就是一种具有手性的粒子,描述它的哈密顿量 \(H(k)=\vec{igma }\cdot \vec{k }\) 其中 \(\vec{igma }\) 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磁谐振子体系中拓扑能带交点的理论及实验
    能带中的非平凡拓扑的研究在最近的十年里是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焦点之一。目前,该领域已经从拓扑绝缘体的研究发展到了电子体系和非电子体系中各种类型拓扑态的发现和研究。其中非电子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光子晶体和经典机械波等人造体系中,而真实的晶体里的拓扑玻色子激发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可以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自旋三重态超导电流产生自旋转移力矩的实验证据
    超导体中的库珀对通常是由一对自旋相反总自旋为零(自旋单态)的电子组成。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超导-铁磁界面处可以产生自旋三重态的库珀对。由于自旋三重态的库珀对携带净余磁矩,它们在输运时会产生一个无能量耗散的自旋极化电流,将会极大地降低自旋电子学器件的能耗。同时,三重态的库珀对具有的另一特点是对铁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个用户实验的成果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个用户实验的科学成果于2018年6月14日在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iteScore: 13.31)杂志上在线发表。该项成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与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  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拓扑光子晶体实验进展:理想外尔点和节线锁的发现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1组和英国合作者首次实验发现了理想外尔点及其螺旋表面态,结果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Science 359, 1013 (2018)]。同时L01组又首次实验发现了节线锁的光子能带结构及其鼓面表面态,结果在Nature P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物理所参与共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篇用户实验成果文章在Nano Energy杂志上线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第一篇用户实验科学成果文章于2018年4月17日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影响因子为12.34)杂志上线。该项成果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领导的材料基因组研究团队、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BT1中子衍射仪黄清镇,以及中国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谱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实验观测到WC中的三重简并点和费米弧表面态
    在固体物理中,两个能带交叉时通常会相互杂化打开能隙。而在一些材料的体态电子结构中,某些对称性的保护会导致能带交叉时不会杂化,出现能带简并。在理想情况下,这些能带简并刚好位于费米能级,并且在费米能级没有其它能带,这时材料的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为零,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也趋近于零,这些特征介于金属和绝缘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首次在实验上验证二维“节线”(node-line)拓扑半金属
    “拓扑半金属”是不同于“拓扑绝缘体”的一类全新的拓扑电子态,因具备非同寻常的奇异磁输运性质(如负磁阻、巨磁电阻)以及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势迅速成为量子材料领域崭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它类似"三维的拓扑表面态",被认为是拓扑态可能取得实际应用的突破点之一。根据能带在费米面处的交叉点在晶格动量空间的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实验证实非简单空间群拓扑绝缘体中的沙漏费米子
    “拓扑”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物理领域。随着拓扑能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对称性保护的拓扑量子物态,如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拓扑超导等等。这些拓扑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存在拓扑性保护的表面电子态,如强拓扑绝缘体中的狄拉克锥型色散的表面态、拓扑外尔半金属中的非闭合费米弧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
  • 硅烯中新型狄拉克锥的直接实验观测和起源
    硅烯是指单层硅原子构成的二维单晶结构。由于它具有和石墨烯类似的蜂窝状晶体构型,因此理论预言它将具有和石墨烯类似的电子结构,即在布里渊区的顶角(K点)存在狄拉克锥。在石墨烯中,狄拉克点附近的准粒子近似为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从而导致众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及高的电子迁移率。硅烯除了具有石墨烯所具有的类似物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