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ieval of 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climatic resource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YING Wangmin,1, LIU Xiaojie1, FANG Shifeng1, LI Xiujuan1, LAI Ming2, ZHANG Xuzhen3, WU Hua,1,4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08-25修回日期:2020-10-13网络出版日期:2020-10-25
基金资助: |
Received:2020-08-25Revised:2020-10-13Online:2020-10-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应王敏,男,浙江台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表短波净辐射遥感反演、机器学习在地理数据上的应用。E-mail: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PDF (14056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应王敏, 刘晓洁, 房世峰, 李秀娟, 赖明, 张旭振, 吴骅. 基于机器学习的日尺度短波净辐射气候资源遥感反演研究. 资源科学[J], 2020, 42(10): 1998-2009 doi:10.18402/resci.2020.10.16
YING Wangmin, LIU Xiaojie, FANG Shifeng, LI Xiujuan, LAI Ming, ZHANG Xuzhen, WU Hua.
1 引言
地表净辐射决定了陆地表面吸收的有效能量,其时空变化影响着水分和能量平衡,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是自然资源综合观测的重要参数之一[1,2,3]。地表短波净辐射(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NSSR),指到达地表的总太阳辐射与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差值,是地表净辐射中最为重要的主要组成部分[4],在物质输送、地气能量交换、水汽流动、生物光合作用、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3,5]。探究长时间序列生态过程的陆地表面模型、大气环流模型、地表辐射收支研究通常需要的是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NSSR)[6,7],定义为瞬时NSSR在一天范围内的积分值[8]。因此,准确估算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DNSSR,对研究能量平衡[9]、农业应用[10]、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11,12,13,14]。卫星遥感观测因其大面积监测的优势已成为估算DNSSR关键来源,其核心思想是,先计算连续的瞬时NSSR一天的积分值(即DNSSR),再利用回归方程构建卫星过境时刻的通道星上反照率和DNSSR关系。
表1展示了近几年DNSSR遥感反演精度,其中Kim等[8]将回归方程应用到MODIS单传感器上,算法涉及从MODIS观测时间到全天的推演,利用7个地面站点一年的数据验证其反演的DNSSR,算法精度为40.5 W/m2。该方法也分别被应用到陆地卫星Landsat传感器[15]和风云卫星FY3传感器[16]。Landsat数据由于空间分辨率很高,DNSSR反演精度有了小幅提升,而FY3数据构建的DNSSR精度略低于MODIS单传感器推演。这种利用单个卫星过境时刻TOA通道观测值回归DNSSR的方法,需要假定一天内大气条件稳定,即没有考虑大气条件(大气可降水量、气溶胶、云属性等)的日内变化。DNSSR的算法精度常常比较低[8,15,16]。
Table 1
表1
表1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遥感反演精度统计表
Table 1
传感器 | 分辨率 | 重返周期/天 | RMSE/(W/m2) | 站点数&时间跨度 | 方法类型 | 参考文献 |
---|---|---|---|---|---|---|
MODIS/ Terra | 1 km | 1 | 40.5(全天候) | 7个站点&1年 | 混合型 | Kim et al[8] |
Landsat 7 | 30 m | 16 | 36.1(全天候) | 6个站点&1年 | 混合型 | Wang et al[15] |
MODIS/ Combined | 1 km | 1 | 42.6(有云) | 7个站点&1年 | 混合型 | Tang et al[18] |
FY3B/ MERSI | 1 km | 1 | 41.9(全天候) | 7个站点&1年 | 混合型 | Wang et al[16] |
MODIS/ Combined | 1 km | 1 | 28.7(全天候) | 7个站点&1年 | 混合型 | Wang et al[17] |
Landsat 7 | 30 m | 16 | 18.8(全天候) | 171个站点&数年 | 机器学习 | Wang et al[19]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为了提高DNSSR的反演精度,****们逐渐开始利用多次卫星过境观测进行DNSSR的反演。Wang等[17]探究了卫星过境观测次数对推演DNSSR精度的影响,发现利用同一天MODIS两次星上观测值(Terra和Aqua)构建回归方程推演DNSSR,精度相比单次观测推演提升了很多,全天候反演精度可达28.7 W/m2,主要是因为双星观测考虑了大气条件的日变化情况,但其主要局限性为研究区域较小,方法移植至全球尺度的精度未知。同样基于MODIS双星数据,Tang等[18]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首先利用混合型方法分别反演两个对应时刻的瞬时NSSR,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求得日尺度积分值,在有云条件下DNSSR模型精度达42.6 W/m2。然而,这种先反演两个时刻NSSR再进行日尺度扩展的方法,会存在误差传递现象,并且其线性方程的应用受到区域、地表覆盖类型和时间等限制,存在代表性不足、误差较大的弊端。
随着机器学习方法在NSSR遥感反演领域的应用发展,一些研究也着手对DNSSR构建机器学习遥感反演模型。例如Wang等[19]使用171个站点日尺度实测数据和陆地卫星Landsat星上观测数据,利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来构建DNSSR反演模型,全天候精度高达18.8 W/m2。但由于其Landsat卫星的重返周期过长(16天),无法构建时间连续的DNSSR产品。MODIS由于双星特性,在同一个区域一天至少会有两次过境,因此,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直接构建MODIS双星遥感观测和DNSSR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工作。本文利用MODIS双星遥感观测产品和FLUXNET地面实测数据,构建了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的DNSSR遥感反演模型,并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对其精度进行综合对比及评价,期望能够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具备时间连续性的全球DNSSR产品,为其他气候资源的遥感反演提供技术支撑。
2 研究区与数据
2.1 FLUXNET地面实测数据与研究区选择
FLUXNET是一个以全世界广泛分布的通量塔为基础的全球通量观测网络[20,21],遍布世界各大主要国家,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都有其子网络存在(如美洲通量网Ameriflux,欧洲通量网EuroFlux,亚洲通量网Asiaflux等)。FLUXNET的最新数据集为FLUXNET 2015,于2016年发布,其历史数据集为FLUXNET Marconi(2000)数据集和FLUXNET LaThuile(2007)数据集,下载网址为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选取的FLUXNET 95个站点分布及IGBP地表分类图
Figure 1Distribution of the 95 selected sites from the FLUXNET 2015 datas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IGBP) surface types
Table 2
表2
表2选取的FLUXNET 95个站点地表类型统计
Table 2
地表类型 | ENF | OSH | EBF | WSA | DNF | SAV | DBF | GRA | MF | WET | CSH | CRO |
---|---|---|---|---|---|---|---|---|---|---|---|---|
站点数量 | 19 | 4 | 9 | 4 | 1 | 4 | 11 | 14 | 6 | 12 | 1 | 10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2 MODIS遥感数据
搭载于美国Terra和Aqua极轨卫星平台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探测的光谱范围分布在0.405 um~14.385 um之间,总共分为36个谱段,覆盖了可见光-红外整个波谱[24]。MODIS扫描宽度长达2330 km,平均1~2天就能够观测到整个地球表面。对于特定地面区域来说,搭载在双星上的MODIS每天最少可提供两次白天和两次黑夜的观测数据。以白天为例,MODIS/Terra在地方时上午10:30过境,提供着相应MOD系列产品;MODIS/Aqua在地方时下午13:30过境,提供着相应MYD系列产品。MODIS双星特性和丰富的地球产品为NSSR反演及日尺度扩展研究提供了可能性[17]。本文同步下载了2014全年经过95个FLUXNET站点的MODIS遥感产品:MOD02和MYD02提供MODIS前7个通道的表观反射率(红通道R1、近红外通道R2、蓝通道R3、绿通道R4、3个短波红外通道R5-R7);MOD03和MYD03提供纬度、太阳天顶角、卫星观测天顶角等观测几何参数。2.3 ERA5再分析数据
ERA5数据是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气候第五代大气再分析产品(3 研究方法
3.1 日尺度短波净辐射定义
地表短波净辐射NSSR,指地表吸收的短波辐射通量(0.3~5.0 μm)。根据地表辐射平衡方程[25],地表短波净辐射由地表短波下行辐射减去地表短波上行辐射得到,或者由地表短波下行辐射结合地表反照率得到:式中:NSSRsur为地表短波净辐射;
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DNSSR可定义为瞬时地表短波净辐射在一天内的积分值,并进行时间归一化:
式中:DNSSRsur为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NSSRinst为特定时刻瞬时地表短波净辐射;t表示时间。
由于MODIS的双星特性,同一个区域一天至少会有两次过境时间(当地时间10:30和13:30),则理论上至少可以获取这两个时刻的瞬时NSSR,通过两个时刻估算值联合线性方程可以得到 DNSSR[18]。由于先反演两个时刻NSSR再进行日尺度扩展的方法,会存在误差传递现象,并且其线性方程存在代表性不足、误差较大的弊端,因此,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直接构建MODIS双星产品瞬时观测值和DNSSR之间的关系。
3.2 随机森林方法原理
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可以从数据自身出发,自发学习数据间的本质联系,具有非常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适用于DNSSR模型的反演工作。RF是集成学习的一种典型算法,是由Breiman[27]提出的一种基于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集成得到的,是Bagging算法的一个扩展变体[28]。CART是从一组无序的实例中推理出自上而下的树状分类规则,它代表着自变量属性与因变量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29]。RF模型中的每一棵CART使用的训练集都是从总的训练集中有放回随机抽取出来的;在训练每棵决策树的节点时,使用的特征是从所有特征中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的。因此,随机森林算法可以用以下数学表达式展示:
式中:Y是随机森林模型对应输入变量X的预测结果,N表示决策树的总数,X是输入变量组成的向量,
对于每一个输入向量X,
3.3 DNSSR反演模型构建过程
特征变量的选择是随机森林算法的关键步骤之一。从地表净辐射的定义可以看出,通过估算地表短波下行辐射根据对前人选择变量的总结,得出地理几何变量和MODIS星上光谱通道反射率是影响代表短波净辐射的关键核心变量,因此本文也采取了经过时空匹配的MODIS双星产品(MOD产品+MYD产品)的地理几何变量和星上光谱通道表观反射率作为自变量,并选用来自于2014全年95个FLUXNET瞬时观测值,结合公式(2)得到的积分值(即DNSSR)作为因变量。但由于受传感器自身硬件影响,下午星MODIS/Aqua的第6个通道存在部分数据缺失的现象,在匹配MOD和MYD产品变量时会造成大量样本无效,故这里DNSSR建模的时候舍弃了MODIS第6通道的星上反射率(即短波红外2波段),最终参与DNSSR反演模型的变量有MOD光谱通道星上表观反射率(6个波段)、MOD地理几何、MYD光谱通道星上表观反射率(6个波段)、MYD地理几何。图2展示了DNSSR反演模型构建的总流程图。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2DNSSR反演模型构建流程图
Figure 2Flowchar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NSSR) model
在完成变量集的选择以后,利用Python语言结合Pandas(数据分析),Numpy(数值计算),Scipy(科学计算),Multiprocessing(多进程管理)等常用包,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工作。首先,采用多线程并行提取遥感影像中最邻近地面站点的像元值,实现MODIS数据和地面站点数据空间位置上的对应。根据空间位置提取完遥感数据后,需要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时间匹配。值得注意的是,FLUXNET地面站点数据集提供的时间为地方时,而MODIS数据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在匹配前需要做时区转换,统一转换成UTC时间。同时,还需要经过异常值、空值剔除等一系列质量控制。其中,MODIS产品的异常值常表现为‘-9999’或产品手册所指定填充值,需要根据用户手册或质量控制数据集对数据做进一步的筛选。在经过几何校正、图像配准、数据筛选等数据预处理后,得到高质量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配套的数据集,用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
4 结果与分析
4.1 DNSSR反演模型构建与验证
经过FLUXNET数据和MODIS双星产品的匹配、异常值剔除、标准化等预处理后,有效数据集样本总数为15531,本文随机抽取了总样本的70%作为训练集(样本量为10871),剩余的30%为测试集(样本量为4660),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方法,进行DNSSR遥感反演模型的构建。对于随机森林方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有较大影响的超参数主要有两个:MAX-FEATURES和N-ESTIMATORS。首先,在大范围内设置超参数的组合(MAX-FEATURES 6~17,区间间隔为1;N-ESTIMATORS 100~2500,区间间隔为200)。然后,根据RMSE指标逐步缩小范围(RMSE越低,通常表示模型越好)。在逐步筛选之后,确定MAX-FEATURES的最优值为10,N-ESTIMATORS的最优值为2000。将训练集代入参数最优的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得到最终的DNSSR反演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精度,本文将随机森林方法预估的DNSSR与地面站点实测数据日扩展DNSSR数据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对比结果的散点分布图(图3)。其中,训练集的偏差Bias为0.0 W/m2,均方根误差RMSE为26.3W/m2,决定系数R2为0.91;测试集的偏差Bias为-0.1 W/m2,均方根误差RMSE为27.8 W/m2,决定系数R2为0.90。从数据分布情况来看,DNSSR的取值范围基本在400 W/m2以内,并且大量样本点(红色散点)集中在低值区域。可以发现,无论是训练集还是测试集,其散点分布均匀分布在1:1参考线上下,测试集表现出的良好精度表征了模型在建模过程中的高稳定性、高泛化能力和强鲁棒性。RMSE达到27 W/m2,对比之前一些研究[8,15,16,18],精度大大提升。因此,基于此过程,本文给出了全球DNSSR的反演结果。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3DNSSR反演模型构建验证
Figure 3Comparison of 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NSSR) values estimated using the random forest (RF) method with in-situ NSSRs
4.2 DNSSR全球分布及季节特性
利用FLUXNET多站点观测值与MODIS双星数据构建完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DNSSR反演模型后,可以应用得到全球范围的DNSSR分布。这里选取了4个特定时刻(20190101,20190401,20190701,20191001),分别代表了北半球的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由于采用的都是卫星1 B级别的产品,表现为一景一景的Swath格式,其条带之间会存在一定规律的空隙。Terra卫星和Aqua卫星的扫描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同一个地区与Terra卫星轨道相交呈现为降交点,而在Aqua卫星为升交点。因此,其特殊的存储特性和卫星物理特性,造成全球DNSSR反演分布图中出现“叉”型空隙(图4)。此外,由MODIS双星产品反演得到的DNSSR全球分布,可以达到非常高的1 km的空间分辨率。考虑到实际应用需求,这里对DNSSR分布图中的海洋区域和南极洲进行了掩膜处理。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4全球DNSSR反演分布图
Figure 4Distribution of global 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NSSR) retrieval
可以从4个特定时刻的DNSSR分布图看出,全球范围内的DNSSR基本上在300 W/m2以内。高纬度地区由于冰雪覆盖,其地面反照率比较高,导致DNSSR较小。可以发现,处于春季(20190401)和秋季(20191001)的时候,DNSSR的高值区域集中在赤道和低纬度区域(纬度30°以内)。当北半球为夏季的时候(20190701),其DNSSR高值区域则向北中纬度偏移(30°N—60°N);而当北半球为冬季的时候(20190101),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区域呈现了DNSSR高值。上述DNSSR高值分布情况与太阳直射区域随着季节变化的特性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太阳能量是NSSR的主要控制因素。
4.3 与再分析ERA5-DNSSR对比
为了验证MODIS双星数据反演的全球DNSSR数据,本文选用了再分析ERA5数据与其进行对比。再分析ERA5数据仅提供了逐小时的瞬时 NSSR产品,故首先利用公式(1)对其瞬时观测值进行了日尺度扩展,选取的时刻为与反演的全球DNSSR数据相同的4个季节特定时刻:20190101,20190401,20190701,20191001。图5展示了全球范围内陆地区域DNSSR分布情况,与利用MODIS双星数据反演分布图相比,其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分布情况基本相一致,和太阳能量随季节变化相一致。ERA5的全球DNSSR最小值基本上接近0 W/m2,而MODIS双星数据反演的最小值差不多在10 W/m2,存在一定不同。而从高值点出发,ERA5的DNSSR会略高于MODIS卫星数据反演的。由于ERA5数据为再分析产品,主要由大气环流数值模型为主导,其DNSSR分布变化会更加光滑连续。但是,由于相对粗糙的空间分辨率0.25°,使其难以融入到一些精细尺度的农业应用、气候模拟的领域中。
图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5ERA5再分析-全球DNSSR分布图
Figure 5Distribution of global 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NSSR) from ERA5 data
为了更加科学地对比ERA5再分析数据扩展得到的DNSSR和MODIS双星数据反演的DNSSR,这里将MODIS-DNSSR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至ERA5-DNSSR的空间分辨率,并进行点对点的匹配。以MODIS-DNSSR数据为参照组,利用相关系数r、偏差Bias、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为统计指标,对比其与ERA5-DNSSR之间的相关关系(表3)。可以发现,4个时刻的相关系数r都相当高(0.82~0.94),其相应的置信度p都接近于0,符合显著性检验需求。从误差统计的角度考虑,两者DNSSR的均方根误差大致在35 W/m2左右,ERA5-DNSSR在春季(20190401)和秋季(20191001)大于MODIS-DNSSR,表现为正偏差,在冬季(20190101)和夏季(20190701)表现为负偏差,其中冬季两者偏差最小,仅有1.2 W/m2,秋季偏差最大,达到了24.0 W/m2。
Table 3
表3
表3ERA5-DNSSR与MODIS-DNSSR相关关系统计表
Table 3
20190101 | 20190401 | 20190701 | 20191001 | |
---|---|---|---|---|
相关系数r | 0.90 | 0.94 | 0.82 | 0.94 |
偏差Bias/(W/m2) | 1.2 | -13.3 | 10.1 | -24.0 |
均方根误差RMSE/ (W/m2) | 32.2 | 31.9 | 40.6 | 36.9 |
决定系数R2 | 0.78 | 0.83 | 0.51 | 0.74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由于两者在秋季存在较大误差,所以需要对验证结果作进一步的证明。考虑到ERA5-DNSSR和MODIS-DNSSR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来自于ERA5-DNSSR数据自身的误差,因此,利用2014全年95个FLUXNET地面站点实际观测值对ERA5-DNSSR相应区域进行了验证(图6)。通过验证分析,ERA5-DNSSR在4个季节内均有较大的误差,两者的RMSE在冬季为41.12 W/m2,在春季为57.98 W/m2,在夏季为49.01 W/m2,在秋季为36.43 W/m2,均高于MODIS双星数据反演的DNSSR误差(27.8 W/m2)。因此,ERA5-DNSSR数据本身存在的较大误差,也从一定层面解释了表3的误差统计结果。
图6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6ERA5再分析-DNSSR地面验证散点图
Figure 6Comparison of daily net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DNSSR) from ERA5 data and FLUXNET observations
5 结论与展望
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日尺度地表短波净辐射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能量平衡、生态环境、陆面模型构建、大气循环探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针对 DNSSR遥感反演进行了相关研究,将日尺度扩展后的FLUXNET站点观测值和相对应MODIS双星产品进行匹配,构建了15531对的有效数据集,利用筛选出的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方法构建了DNSSR反演模型,并利用地面站点DNSSR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MODIS双星产品结合机器学习方法适用于DNSSR的反演。反演DNSSR的偏差Bias为-0.1 W/m2,均方根误差RMSE为27.8 W/m2,决定系数R2为0.90,数据分布范围基本在400 W/m2以内,具有良好的精度。
(2)结合MODIS卫星面状观测的特点,本文给出了不同季节(以北半球为标准)下的DNSSR的全球分布图,空间分辨率高达1 km。4个特定时刻的全球陆地DNSSR基本上在300 W/m2以内,高纬度地区的DNSSR值则相对较小。春季和秋季条件下的DNSSR高值区域集中在赤道和低纬度区域(纬度30°以内),夏季时刻DNSSR高值区域则向北半球的中纬度区域偏移(30°N—60°N),冬季时刻则在南半球的中纬度区域呈现了DNSSR高值。总之,全球DNSSR高值分布情况与太阳直射区域随着季节变化的特性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太阳能量是地表短波净辐射的主要控制因素。
(3)本文构建的DNSSR反演结果和再分析ERA5数据扩展得到的DNSSR的对比结果显示,4个季节特定时刻的DNSSR分布,其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分布情况基本相一致。为了进一步分析两者产生偏差原因,本文对比了ERA5和95个站点实测数据,结果表明两者存在的误差主要是由ERA5-DNSSR产品的精度较差造成。此外,再分析ERA5产品的空间分辨率十分粗糙(0.25°),难以融入到一些精细尺度的农业应用、气候模拟的领域中。总之,从产品精度、数据精细程度考虑,利用MODIS双星产品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进行DNSSR反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由于地球同步卫星可以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观测值,未来可以将DNSSR算法推广到新一代的地球同步卫星传感器,期望利用多次观测数据,充分考虑短波净辐射日内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升DNSSR的反演精度。通过上述以DNSSR遥感反演为例的研究,有望将基于MODIS双星观测与机器学习的遥感反演方法移植至其他气候资源,为其他气候资源的高精度遥感反演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J]. ,
DOI:10.1109/JSTARS.2010.2048556URL [本文引用: 2]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J]. ,
URLPMID:30147945 [本文引用: 1]
Effort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made to classify the world's wetland resources, an important ecosystem and habitat that is diminishing in abundance. There are multiple 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 methods, including a suite of nonparametric classifiers such as decision-tree (DT), rule-based (RB), and random forest (R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can provide more specificity to the classified end product, and ancillary data layers such as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hydrogeomorphic layers such as distance-to-a-stream can be coupled to improve overall accuracy (OA) in wetland studies. In this paper, we contrast three nonparametric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 (DT, RB, and RF) using a large field-based dataset (n = 228) from the Selenga River Delta of Lake Baikal, Russia. We also explore the use of ancillary data layers selected to improve OA, with a goal of providing end users with a recommended classifier to use and the most parsimonious suite of input parameters for classifying wetland-dominated landscapes. Though all classifiers appeared suitable, the RF classification outperformed both the DT and RB methods, achieving OA >81%. Including a texture metric (homogeneity) substantially improved the classification OA. However, including vegetation/soil/water metrics (based on WorldView-2 band combinations), hydrogeomorphic data layers, and elevation data layers to increase the descriptive content of the input parameters surprisingly did not markedly improve the OA. We conclude that, in most cases, RF should be the classifier of choice. The potential exception to this recommendation i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where the end user requires narrative rules to best manage his or her resource. Though not useful in this study,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satellite imagery resolution and band availability suggests the inclusion of ancillary contextual data layers such as soil metrics or elevation data, the granularity of which may define its utility in subsequent wetland classifications.
[J]. ,
DOI:10.5194/acp-10-2847-2010URL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016/j.rse.2014.07.003URL [本文引用: 1]
[J]. ,
DOI:10.1016/j.rse.2010.05.012URL [本文引用: 6]
[J].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C].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5]
[J]. ,
[本文引用: 4]
[J]. ,
[本文引用: 3]
[C]. ,
[本文引用: 4]
[J]. ,
[本文引用: 2]
[J]. ,
[本文引用: 1]
[J]. ,
URLPMID:11542931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
URLPMID:24363783 [本文引用: 2]
[J].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2]
[J]. ,
[J].
[J].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
URLPMID:30500754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D]. ,
[本文引用: 1]
[D].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
[J]. ,
[本文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