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初楠臣,1, 张平宇,2,3, 吴相利1, 李鹤2,3, 杨奇峰2,3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130102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Study on the spatial economic linkage 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

CHU Nanchen,1, ZHANG Pingyu,2,3, WU Xiangli1, LI He2,3, YANG Qifeng2,31.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2. Northeast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ology, CAS, Changchun 130102, China
3.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通讯作者: 张平宇(1966-),男,吉林柳河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E-mail: zhangpy@iga.ac.cn

收稿日期:2021-02-7接受日期:2021-07-21
基金资助: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课题(2017FY1013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011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6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M693817)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8003)


Received:2021-02-7Accepted:2021-07-21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初楠臣(199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 chunanchen_1992@163.com







摘要
利用经济等级指数、经济联系强度研究2010—201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及与毗邻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① 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的经济等级2010—2015年上升显著,2015—2018年上升缓慢,等级序列存在“断裂”现象,繁荣的发达首府与停滞的偏远首府两极分化现象突出。② 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经济联系量不断增强,以乌兰乌德市为分界的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联系强于远东区首府,呈“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西伯利亚区形成以新西伯利亚市为极核,辐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鄂木斯克市、托木斯克市等的“一极、多心组团”格局,首位经济联系为新西伯利亚市;远东区呈现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为中心的“双核”格局,首位经济联系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③ 西伯利亚和远东区联邦主体间经济联系不断提升,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也不断增强,其中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阿穆尔州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最强,与黑龙江省的经济联系量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城市经济等级;经济联系强度;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economic linkage and its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ssia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during 2010-2018. Firstly, the urban economic grade of capitals was evaluated by the economic grade index. Then based on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nd the economic membership degre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any given Russian capitals, any given Russian federal subjects, Siberian-Far East Federal subjects of Russia and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Finally,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economic grade and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ArcG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growth speed of the capitals′ economic grade from 2010 to 2015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2015 to 2018. There has been a "fracture" phenomenon in the economic hierarchy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Different development levels of the capitals lead to the polarization. Second, the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of the capitals had been increasing from 2010 to 2018.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Federal District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 Spatially, the urban economic grade and urban external linkage intensity show the "High West, but Low East" spatial patterns. The capitals with high economic grade and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re concentrated in Novosibirsk, Krasnoyarsk, Omsk and Tomsk in the Siberian Federal District. The capitals with high economic grade and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re concentrated in Khabarovsk and Vladivostok in the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 Third, as the main economic linkag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Novosibirsk's important economic linkage capitals are Tomsk and Krasnoyarsk, and Khabarovsk's important economic linkage capitals are Vladivostok and Yuzhno-Sakhalinsk.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economic subordination degree, highway traffic distance, and the shortest time distance,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proposes the close capitals, sub-close capitals, competitive capitals, and marginal capitals of Novosibirsk and Khabarovsk. Finally, the economic linkage between Russian Siberian-Far East Federal subjects and Chines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had been increasing from 2010 to 2018. Among them, Primorsky Territory, Khabarovsk Territory and Amur Region had the strongest economic linkage with Chinese provinces. And their economic linkage with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 Jilin and Liaoning provinces.
Keywords:spatial economic linkage;urban economic grade;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


PDF (3585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初楠臣, 张平宇, 吴相利, 李鹤, 杨奇峰.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首府的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研究[J]. 地理研究, 2021, 40(11): 2986-3001 doi:10.11821/dlyj020210104
CHU Nanchen, ZHANG Pingyu, WU Xiangli, LI He, YANG Qifeng. Study on the spatial economic linkage 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s in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1, 40(11): 2986-3001 doi:10.11821/dlyj020210104


1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1],“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最为重要的廊道。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实现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双边规划建设“滨海1号、2号”国际交通走廊,合龙第一座铁路大桥(同江-下列宁斯科耶)、第一座公路大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连接通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推进莫斯科-北京高速铁路项目,设立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国家自贸区,双边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国外关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研究集中在俄经济发展阶段[2]、俄经济空间差异和等级构建[3,4,5,6]、俄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6,7]、俄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8]、特定联邦区与联邦主体的产业发展与再工业化等[9,10,11,12],以及俄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管理等[13,14],Акиндинова总结了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Баранов等和Fedorov结合基尼系数、GE、ER、Wolfson指数探讨俄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极化趋势、等级建设[3,4];Kolomak和Vertakova等基于空间均衡和集聚经济假说,认为俄经济活动空间异质性和不均衡程度较高,正朝着集聚方向发展(西部集聚快于东部),但其经济不对称性正逐渐减弱[5,6];Granberg等在诊断俄经济危机的基础上总结反危机规划效率的区域化问题,分析俄经济复苏的情景及未来趋势[7];Дмитрий等回顾了俄经济发展中制度和运输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8];Seliverstov等与Glazyrina等在比较西伯利亚各地区战略资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力和投资资源的竞争潜力,同时基于远东矿产和原材料开发效率研究中俄跨境合作的长期效益[9,10];Kuleshov等和Kuz′minov以新西伯利亚州、科斯特罗马州为例,探讨科学创新、工程、制造优势的再工业化举措,及木材产业体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影响[11,12];Ассекритов等和Иванова研究俄金融信用组织系统中经济发展的区域管理,及经济预算的解决方法[13,14]。国内关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研究集中在俄经济发展现状、俄经济发展差异、俄经济宏观格局等[15,16,17,18,19,20,21,22],自俄经济转轨时期以来,产业活动空间配置的不均衡加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化,各地区经济差距未能沿着平衡轨道运行,在质上、量上均有加大趋势[15],严重制约其市场改革和经济增长[16];俄一、二、三产比例失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长期落后,现代服务业滞后[17],且科技贡献率低,主要依赖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投入[18];俄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失衡、经济收缩等空间特征显著[19],其中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河流域区、乌拉尔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强于北方区、东西伯利亚区、远东区,整体呈发达-次发达-发展中的梯度衰减格局[20,21],未来远东区、北高加索区的大力发展将会促进俄经济的均衡增长[22]

目前国内关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研究多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开展地缘政治、贸易往来、经济合作等的定性研判,或集中在经济合作的原因、现状、解决方案、未来前景等宏观问题的静态分析,由于缺乏研究区细致的科学考察和严格的方法支撑,对其具体领域的定量化及其可视化研究较少,未能充分展现俄长期的经济联系及其动态格局。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是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和能源资源的富集地,也是中国东北的重要经济合作区[23],在世界经济重心不断转向亚太地区的背景下,中俄、尤其是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区已进入全面开放合作新阶段,将打开全面开放合作的新格局,经贸是中俄开展各项合作的基础性内容,但目前中国对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的经济状况、区域经济联系、空间格局与发展潜力等了解不够,影响中俄毗邻地区经贸合作进程。鉴于此,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21个首府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经济等级指数划分各首府的经济等级,衡量其城市功能地位高低,结合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测算任意两首府间经济联系量的变化,基于经济隶属度模型判别重要首府的经济联系方向,在此基础上,研究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及与毗邻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希望研究结果为未来中俄毗邻地区经贸合作提供实践参考。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图1),西邻乌拉尔联邦区,北接北冰洋,南靠中国、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东向东北亚地区。2018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的国土面积1131.43万km2,人口2536.19万,地区生产总值11.64万亿卢布(1.23万亿元),城市数量5323个,分别占俄联邦的66.1%、17.3%、15.5%、24.8%。西伯利亚区10个联邦主体、远东区11个联邦主体,各联邦主体首府的人口、经济指标见表1,其中新西伯利亚市、鄂木斯克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人口和就业人数最多,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前列,比罗比詹市、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市、阿纳德尔市的人口和经济水平最低。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研究区略图

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审图号为 GS(2016)2276号)制作,底图无修改。
Fig. 1Sketch map of the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



Tab. 1
表1
表12018年研究区首府的人口和经济指标
Tab. 1Population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of capitals in the study area in 2018
首府隶属联邦主体总人口




(万人)
城市
人口



(万人)
自治市土地面积


(万hm2
组织平均员工数


(万人)
组织员工平均月工资


(万元)
对市政所有组织的固定资本投资(亿元)实际执行地方预算收入

(亿元)
零售营业额



(亿元)
远东联邦区
雅库茨克萨哈(雅库特)共和国32.831.235.58.30.84.9319.223.7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边疆区
18.1
18.1
3.6
5.5
0.9
0.57
13.4
9.8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滨海边疆区
63.3
60.5
5.6
16.8
0.6
0.62
14.8
68.5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61.8
61.8
3.9
19.1
0.6
3.36
16.1
49.6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阿穆尔州
23.0
22.5
3.2
6.4
0.5
0.49
5.2
31.6
马加丹马加丹州10.010.012.23.10.90.456.84.0
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库页)州20.619.99.18.01.04.8625.314.7
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7.47.41.72.00.40.371.76.6
阿纳德尔楚科奇自治区1.61.60.61.01.20.041.41.7
乌兰乌德布里亚特共和国43.243.23.71.30.30.8710.315.9
赤塔外贝加尔边疆区34.934.95.39.00.50.305.713.8
西伯利亚联邦区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阿尔泰共和国6.36.30.91.70.40.482.66.3
克孜勒图瓦共和国11.711.72.03.10.50.293.31.9
阿巴坎哈卡斯共和国18.418.41.14.60.50.335.815.4
巴尔瑙尔阿尔泰边疆区69.665.29.415.70.42.7013.788.6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
疆区
109.2
109.1
3.8
27.8
0.5
1.99
36.5
137.0
伊尔库茨克伊尔库茨克州62.462.42.818.50.54.9821.586.1
托木斯克托木斯克州59.557.43.013.90.51.5217.368.4
鄂木斯克鄂木斯克州117.2117.25.728.40.41.1519.5129.6
新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州161.3161.35.039.90.54.6143.6230.0
克麦罗沃克麦罗沃州55.955.93.313.30.51.6323.867.9
注:数据来源于俄联邦统计局官网:http://www.gks.ru/;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8年1—12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中间价948.90卢布≈100元人民币,将各城市经济指标单位由卢布换算为人民币。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2 研究方法与思路

2.2.1 城市经济等级 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首府的自然环境、地理区位、人口规模、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不同,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划分其经济等级,衡量其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参考文献[24,25],选取城市人口反映首府发展规模和城市化水平,选取组织平均员工数反映首府接受和消化外来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能力,选取固定资本投资额反映首府的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选取实际执行的地方预算收入反映首府的经济产出能力,选取零售服务业营业额反映首府的商贸服务能力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各指标含义见表2(见第2990页)。公式为:

KPi=Pi1ni=1nPiKti=KPi+KEi+KCi+KRi+KTiKei=Kti/5
式中:KPiKEiKCiKRiKTi为城市人口、组织平均员工数、固定资本投资额、实际执行地方预算收入、零售服务营业额的等级指数;KEiKCiKRiKTi计算同KPiKtiKei为首府经济等级的综合、平均指数;Pii联邦主体的城市人口;n为首府数。经济等级划分标准:一级首府(Kti≥15,Kei≥3)、二级首府(10≤Kti<15,2≤Kei<3)、三级首府(5≤Kti<10,1≤Kei<2)、四级首府(Kti<5,Kei<1)。

Tab. 2
表2
表2指标体系及含义
Tab. 2Index system and its meaning
指标指标含义数据来源
城市人口
组织平均员工数
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人口和员工数越多,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向周围区域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越强,经济社会要素流动越频繁俄联邦统计局官网http://www.gks.ru/、实地调研
对市政所有组织的固定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改善传统产业部门、建立新兴产业部门,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与经济社会要素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
实际执行的地方预算收入经济社会发展载体,是收费性收入、调入资金、中央补贴、收到税款和其他强制性费用等,保证政府地方行政管理支出,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事业等
零售服务营业额该指标表征的贸易是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治市土地面积表征承载人口和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财政年度内以货币形式销售的食品总量是零售营业额指标的补充,表示居民对最基本生活物质的购买力大小,其取决于组织员工的平均月工资,月工资越高,食品购买力越强,商贸流通越频繁,经济社会水平越高
组织员工的月均工资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2.2 经济联系量与经济隶属度 考虑到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经济发展情况和数据可获取性,参考文献[24,25,26],选取城市人口、组织平均员工数、固定资本投资、地方预算收入、零售服务营业额、自治市土地面积、销售的食品总量、组织员工月均工资等,各指标含义见表2,利用经济联系量、经济隶属度[26,27,28]分析各首府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的经济联系动态变化,研究俄各联邦主体和其毗邻的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变化,一方面弥补各首府单元未选取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的不完善,使得经济联系结果更加科学精确,另一方面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中国东北地区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区,对于指导“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之间深化合作更具指导和参考价值,公式为:

Rij=Pi×Li×Ei×Ci×Ri×Ti×Si×Fi8×Pj×Lj×Ej×Cj×Rj×Tj×Sj×Fj8Tij2
Fij=Rijj=1nRij
Lij=Di×Gi×Ai×Ji×Ii×Bi×Vi×Mi8×Dj×Gj×Aj×Jj×Ij×Bj×Vj×Mj8Dij2
式中:Rij为俄任意两首府的经济联系量;Lij为俄任意两联邦主体、俄联邦主体和中国省域的经济联系量,反映研究对象间相互作用强弱和经济辐射作用大小;Fij为俄首府城市尺度的经济隶属度,反映重点首府的经济联系方向;PiPjLiLjEiEjCiCjRiRjTiTjSiSjFiFj分别为ij首府的城市人口、土地面积、组织平均员工数、固定资本投资、地方预算收入、零售业营业额、组织员工月均工资、销售的食品总量。Tij为两首府间最短时间距离(数据来源于谷歌地图网站:http://www.google.cn/maps/,输入起点和终点城市,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选择时间最短的交通方式)。DiDjGiGjAiAjJiJjIiIjBiBjViVjMiMj分别为俄ij联邦主体,或俄i联邦主体与中国j省域的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国土面积、年均就业人数、固定资本投资、地方预算收入、零售贸易营业额、职工平均工资。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当年1—12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中间价将俄货币单位卢布换算为中国人民币。参考文献[27],Dij为俄联邦主体首府城市间、俄联邦主体首府和中国省会城市机场间距离(根据机场的IATA代码计算机场间直线距离)。

3 首府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与空间格局特征

3.1 首府城市的等级划分

3.1.1 首府经济等级出现“断裂”现象 见表3,2010年,一级首府最少,二级首府较少,三级首府较多,四级首府最多;2015年、2018年部分二、三级首府升级为一、二级,三级首府减少且无四级首府递补,经济等级出现一定的“断裂”现象。2010年、2015年、2018年,57%、52%、57%的首府Kei值低于均值,Kei值最高的新西伯利亚市(3.83、5.97、6.55)是最低的阿纳德尔市(0.07、0.16、0.08)的54、38、79倍,首府经济等级差距悬殊,繁荣的发达首府与停滞的偏远首府两极分化问题突出[29]。原因在于部分四级首府的职能强度提升乏力,如马加丹市、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阿纳德尔市所在的远东区东北部自然环境恶劣,资源能源开发困难,劳动力与技术人才外流,能源、森工、渔业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铁路、公路、电信设施严重匮乏,经济社会活动难以开展;克孜勒市、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市所在的西伯利亚区南部未通铁路,交通欠发达,生产要素集聚缓慢,经济体系不完整,投资环境不理想,城市中心性有待培育。

Tab. 3
表3
表3研究区首府的经济等级划分
Tab. 3Economic grade of capitals in the study area
等级首府
2010年新西伯利亚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鄂木斯克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伊尔库茨克 巴尔瑙尔 克麦罗沃 托木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阿巴坎 雅库茨克 南萨哈林斯克 乌兰乌德 赤塔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马加丹 克孜勒 比罗比詹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阿纳德尔
2015年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伊尔库茨克 巴尔瑙尔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克麦罗沃
托木斯克 南萨哈林斯克 雅库茨克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乌兰乌德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赤塔 阿巴坎 马加丹 比罗比詹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克孜勒 阿纳德尔
2018年新西伯利亚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鄂木斯克 伊尔库茨克
巴尔瑙尔 克麦罗沃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托木斯克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雅库茨克 南萨哈林斯克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乌兰乌德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赤塔 阿巴坎 马加丹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 比罗比詹 克孜勒 阿纳德尔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1.2 首府经济等级的上升速度缓慢 见表3,2010—2015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鄂木斯克市由二级上升为一级,伊尔库茨克、巴尔瑙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克麦罗沃等首府由三级上升为二级,南萨哈林斯克市、雅库茨克市由四级上升为三级,2015—2018年仅伊尔库茨克市由二级转变为一级、托木斯克市由三级转变为二级,首府经济等级上升速度缓慢。2010—2015年,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反危机措施使其短期内缓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两轮油价暴跌的困境,通过融入世界经济体(2012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加大与中、朝、越、印等国能源、经贸、军技等合作,在《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20年前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等助力下,研究区首府的人口、城市人口分别增长49.9万、48.4万,固定资本投资、地方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支出、零售营业额分别增长20亿元、49亿元、61亿元、586亿元,城市功能不断强化。2015—2018年,受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影响,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行再次重创俄经济,能源出口导向型的结构性弊端使俄由之前的低速增长陷入衰退局面,抗危机的政策调整乏力,加之西伯利亚区部分资源型城市问题突出,远东区部分城市经济增长乏力导致人口外流,研究区首府人口、城市人口仅增长16.0万、15.9万,地方预算支出、零售营业额仅增长54亿元、124亿元,固定资本投资减少16亿元,相比2010—2015年,首府经济等级增幅很小。

3.1.3 首府经济等级呈现不均衡格局 见图2,2010—2018年,研究区首府经济等级的空间格局表现以下特征:① 西伯利亚区首府的经济等级不仅大于远东区首府,且其上升速度也快于远东区首府。2010年、2015年、2018年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等级为1.44、2.28、2.54,远东区首府经济等级为0.60、1.02、1.02,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等级上升态势显著,远东区首府上升速度缓慢(2015—2018年未有上升)。② 西伯利亚区呈现以新西伯利亚市为极核,辐射周边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克麦罗沃、巴尔瑙尔等首府的“一极、多心组团”格局。2010年、2015年、2018年新西伯利亚市经济等级(3.82、5.97、6.55)位居研究区首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2.04、3.67、4.14)、鄂木斯克(2.00、3.74、3.60)、伊尔库茨克(1.54、2.38、3.04)、巴尔瑙尔(1.48、2.24、2.59)、克麦罗沃(1.35、2.01、2.26)等首府经济等级紧随其后,但与新西伯利亚市存在一定差距。③ 远东区呈现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为中心的“双核”格局。2010年、2015年、2018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1.56、2.16、2.13)、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1.08、2.08、2.02)的经济等级位居远东区前列,二首府相差无几,且远高于远东区其他首府。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研究区首府经济等级和对外经济联系量的空间格局

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审图号为 GS(2016)2276号)制作,底图无修改。
Fig. 2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ades and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 of capitals in the study area



2018年西伯利亚区首府的人口、城市人口、组织平均员工数、零售业营业额、固定资本投资额、地方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支出分别是远东区首府的2.1、2.1、2.1、3.5、1.2、1.6、1.6倍。西伯利亚区内部,新西伯利亚市经济等级最高,依托传统的机器制造、电力、食品、建材、化学等优势产业,打造具备世界竞争力的生产综合体,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与知识经济,建立俄东部最大的物流运输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经济等级次之,其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发展创新生产综合体,实现产业改造升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鄂木斯克市通过优化区域生产布局,承接俄西部欧洲伏尔加和乌拉尔联邦区优势流的扩散,不断挖掘跨区合作潜力[30]。远东区内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经济等级最高,其重点发展林业综合体、航空和船舶制造综合体、交通运输中转和物流仓储综合体,依托西伯利亚和贝阿铁路、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公路等提升运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经济等级位居第二位,作为拟规划建设的中俄滨海1号、2号线的起始点,通过优化渔业、加工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等多元经济结构,铺设通往萨哈林(库页)州的管道,修筑新的港口设施,不断发展为远东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3.2 经济联系量和经济隶属度的动态变化

3.2.1 对外经济联系总量不断增强 2010—2018年,研究区首府的对外经济联系量不断增强,由2010年33905上升至2015年68263,再上升至2018年69488,各首府间的经济联系趋于紧密。近年西伯利亚区规划南部发展带(定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构建创新战略区)、北部发展带(发展电子、航天、化工、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北极发展带(恢复北极航线,加强资源能源勘探),远东区规划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为中心的远东城市圈(改造现代化港口,建立融入全俄及世界的运输中心)、岛屿经济带(建立萨哈林岛(库页岛)、堪察加半岛等生物资源集群)[31]。同时,通过设立如托木斯克州的技术推广型,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的“苏维埃”港口物流型,滨海边疆区“俄罗斯岛”、布里亚特共和国“贝加尔湖港”、伊尔库茨克州“贝加尔湖之门”、阿尔泰边疆区“青绿卡通河”、阿尔泰共和国“阿尔泰山谷”等旅游休闲型的国家经济特区,各联邦主体经济得到发展,首府对外经济联系量不断提升。

3.2.2 对外经济联系总量“西高东低”格局显著 见图2,研究区2010—2015年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增加显著,2015—2018年对外经济联系格局未有显著变化,2010年、2015年、2018年以乌兰乌德市为分界的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联系总量(23776、44960、48432)大于远东区首府经济联系总量(10129、23303、21056),西伯利亚区首府是远东区首府的2.3、1.9、2.3倍,区域间异质性水平较高,整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西伯利亚区内部,2010年、2015年、2018年新西伯利亚市对外经济联系量(9092、17112、18273)最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5354、10596、11403)次之,其经济要素逐渐向北部发展带扩散,阿巴坎市(431、717、792)、克孜勒市(180、346、464)、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市(35、68、85)所在南端经济联系量最少,其传统经济部门尚未实现多元化发展,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元素,居民就业和生活水平低于俄均值。远东区内部,2010年、2015年、2018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2433、6902、5555)、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1248、3601、2948)的对外经济联系量居于首位,但两市经济辐射能力和范围有限,一方面远东区各首府间交通距离远、基础设施薄弱,雅库茨克、马加丹、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阿纳德尔等首府未通铁路,对外联系依赖航空,交通网络的欠发达直接影响哈、符两市的经济要素传输,另一方面,远东区北部和东北部为俄边缘区,2010年、2015年、2018年马加丹市(274、565、605)、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169、437、383)、阿纳德尔市(12、29、19)的对外经济联系量最少,其长年面临着人口下降和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在俄经济社会空间的影响力日益衰减。

3.2.3 新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为区内首位经济联系城市 新西伯利亚市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作为各自区内经济等级最高的首府,不断发展为首位经济联系城市,经济辐射和扩散效应最强。遵循着地域毗邻性、核心城市指向性的原则,2018年西伯利亚区内部,高经济联系首府对集中在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5756)、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4936)、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2943)、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2171)、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1835),其经济联系量超过1000。2018年远东区内部,高经济联系首府对集中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南萨哈林斯克(2258)、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343)、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南萨哈林斯克(667)、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雅库茨克(520),其经济联系量超过500。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维交通的通达便捷带来这些首府间经济要素的快速集散与流通,作为其他首府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接和中介,形成了经济联系首位城市与周边毗邻城市间众星捧月的格局,一定程度上推进经济联系空间网络化的发展。

3.2.4 新西伯利亚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为北向和东向 见表4表5,新西伯利亚市与其余首府的经济联系随着交通时间距离的增加不断减弱,与一、二级首府的经济联系强于三、四级首府。托木斯克市和鄂木斯克市位于新西伯利亚市北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位于新西伯利亚市东向,其与新西伯利亚市的经济联系量超过2500,经济隶属度超过15%,公路距离小于800 km,航空时间距离小于1.5 h,形成了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经济三角核心区,是其紧密经济腹地和主要经济联系对象。克麦罗沃市、巴尔瑙尔市等与新西伯利亚市的公路距离小于300 km,公路通行时间小于3.5 h,接收经济三角核心区的产业扩散,承接新西伯利亚市资源创新型要素转移,为其次紧密腹地。乌兰乌德市、赤塔市、伊尔库茨克市虽与新西伯利亚市的航空时间距离少于3 h,但公路距离较远,为其竞争腹地。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市、克孜勒市虽与新西伯利亚市的公路距离小于1000 km,但同新西伯利亚经济联系量小,经济隶属度不足1%,为其边缘腹地。

Tab. 4
表4
表4新西伯利亚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
Tab. 4Economic linkag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membership grade of Novosibirsk and Khabarovsk
新西伯利亚市
经济联系强度
新西伯利亚市
经济隶属度(%)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经济联系强度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经济隶属度(%)
首府年份201020152018201020152018201020152018201020152018
远东联邦区
雅库茨克166
3584581.82.12.51875325207.77.79.4
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26
55
52
0.3
0.3
0.3
85
233
171
3.5
3.4
3.1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65
147
137
0.7
0.9
0.8
628
1885
1343
25.8
27.3
24.2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116
267
222
1.3
1.6
1.2
-
-
-
-
-
-
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55
115
113
0.6
0.7
0.6
8
21
16
0.3
0.3
0.3
马加丹3459650.40.30.4751701433.12.52.6
南萨哈林斯克511201310.60.70.78642718225835.539.440.7
比罗比詹0000.00.00.039103781.61.52.0
阿纳德尔0000.00.00.0617100.20.20.2
乌兰乌德2803653043.12.11.71131971254.72.82.2
赤塔1342242451.51.31.3932061723.83.03.1
西伯利亚联邦区
戈尔诺-阿尔泰斯克10
18
22
0.1
0.1
0.1
0
0
0
0.0
0.0
0.0
克孜勒701271690.80.70.90000.00.00.0
阿巴坎5098399275.64.95.10000.00.00.0
巴尔瑙尔2344274842.62.52.60110.00.00.0
克拉斯诺亚尔
斯克
2360
4613
4936
26.0
27.0
27.0
95
245
200
3.9
3.6
3.6
伊尔库茨克4297889784.74.65.41423463285.85.05.9
托木斯克27935128575630.730.031.50110.00.00.0
鄂木斯克15903156294317.518.416.10110.00.00.0
新西伯利亚------982261884.03.33.4
克麦罗沃1693073311.91.82.00110.00.00.0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 5
表5
表5新西伯利亚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对外经济联系的腹地划分
Tab. 5Hinterland division of external economic linkage in Novosibirsk and Khabarovsk
腹地类型隶属度(%)最短时间距离(h)公路距离(km)新西伯利亚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
紧密腹地
>15
<2
<800
托木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鄂木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南萨哈林斯克
次紧密腹地>2<3800~1000克麦罗沃 巴尔瑙尔 阿巴坎比罗比詹
竞争腹地>1<41000~3000乌兰乌德 赤塔 伊尔库茨克雅库茨克 赤塔 乌兰乌德
边缘腹地<1>4>3000其他首府其他首府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2.5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为南向和东向 见表4表5,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位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南向,两市经济联系量超过1000,经济隶属度24%,公路距离758 km,航空时间距离1.3 h,依托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及其毗邻的东方港、纳霍德卡港、扎鲁比诺港,将亚欧国际跨境货物运输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实现经济要素互补,是其紧密经济腹地。南萨哈林斯克市位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东向,两市经济联系量超过2000,经济隶属度41%,航空时间距离1 h,“萨哈林-1、萨哈林-2”号油气项目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的能源工业提供生产需求,是其主要经济联系对象。比罗比詹市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公路距离最短(189 km),未来伴随着远东高铁开通,两市融入高铁1 h交流圈,加速空间对接和同城发展[32],是其次紧密腹地。雅库茨克市、赤塔市、乌兰乌德市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的航空时间距离虽然小于3 h,但公路距离超过2000 km,为其竞争腹地。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阿纳德尔市未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开通公路,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克孜勒、阿巴坎、巴尔瑙尔、托木斯克、鄂木斯克、克麦罗沃等首府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公路距离超过4000 km,经济联系量极其微弱,为其边缘腹地。

4 俄西伯利亚-远东区联邦主体与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特征

4.1 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内部联邦主体的经济联系

2010—2018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区联邦主体对外经济联系量不断提升,由2010年137136增加至2015年218583,再上升至2018年303037,各联邦主体间经济联系增强。2010年、2015年、2018年西伯利亚区联邦主体经济联系量(117452、187207、260102)大于远东区联邦主体经济联系量(19685、31376、42875),西伯利亚区联邦主体是远东区联邦主体的6.0、6.0、6.1倍,同其首府格局类似,呈“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2018年对外经济联系最强的联邦主体为克麦罗沃州(61825)、新西伯利亚州(51410)、托木斯克州(43501)、阿尔泰边疆区(33384)、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31010),其中西伯利亚区内部,高经济联系联邦主体集中在克麦罗沃州-托木斯克州(24356)、新西伯利亚州-克麦罗沃州(16628)、新西伯利亚州-阿尔泰边疆区(16511),其经济联系量超过10000;远东区内部,高经济联系联邦主体集中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犹太自治州(2534)、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滨海边疆区(1568)、布里亚特共和国-外贝加尔边疆区(1226)、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萨哈林(库页)州(1150)、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阿穆尔州(1112),其经济联系量超过1000,但与西伯利亚区内联邦主体经济联系量差距悬殊。

近年西伯利亚区各联邦主体实施农工综合体、油气综合体、燃料动力的现代化技术革新,建设落实通信技术,矿物原料新工艺,油气回收,石化、煤炭和天然气,生物食品,现代建筑技术,节能技术,飞机制造,通信导航,智能化武器,创新农业技术等项目,其经济专业化水平和经济联系强度不断提升。但远东区联邦主体同西伯利亚区联邦主体的分化程度越来越大,劳动力瓶颈是其发展最严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密度低,很多小城、村镇已然成为“死城”,未来大规模的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旦建设完工,为谁所用、能否收回成本?以资源和能源换商品和金钱的模式如何依赖创新创业改变?自然环境恶劣区何时成为投资环境绝佳地?在俄整体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依赖联邦预算拨款的财政支持能否落实?这些都是远东区联邦主体面临的现实问题。

4.2 中国东北省域和俄西伯利亚-远东区的经济联系

中国东北省域和俄西伯利亚-远东区边境线长达4320 km,是中俄开展毗邻地区合作的重要前沿地带,利用地缘优势和产业互补优势,双边在经贸、科技、能源、金融等多领域开展积极有效合作,中国东北对俄贸易额占全国对俄贸易的比例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尤其是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60%以上,中国东北与俄西伯利亚-远东区的合作范围也不断向俄中部延伸,因此作为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内部首府城市、内部联邦主体经济联系研究的拓展,探讨中国东北和俄西伯利亚-远东区的经济联系至关重要。

2010—2018年,中国东北和俄西伯利亚-远东区的经济联系量不断提升,由2010年111884增加至2015年190967,再上升至2018年234998,中国东北省域和俄西伯利亚-远东区联邦主体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2010年、2015年、2018年,中国黑龙江省和俄西伯利亚-远东区的经济联系量(47975、81541、105380)最高,吉林省(31049、56859、71805)和辽宁省(32859、52567、57813)次之,其中2018年高经济联系对集中在黑龙江省-滨海边疆区(33775)、吉林省-滨海边疆区(28495)、黑龙江省-阿穆尔州(21671)、辽宁省-滨海边疆区(18559)、黑龙江省-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17555)、吉林省-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10376)、吉林省-阿穆尔州(9932)、辽宁省-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7363)、辽宁省-阿穆尔州(6457),其经济联系量超过5000,中国东北和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阿穆尔州的经济联系最强,占整个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经济联系量的66%。

2018年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对俄进出口总值1220.6亿元、62.4亿元、72.3亿元,同比增长64.7%、61.9%、12.4%,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为中心的边境地区承载着俄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推进中俄边境经贸合作的重要门户功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为俄远东重要工业区和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木材、矿产、水生物等资源,依托捕鱼、燃料动力、机械制造、食品和木材加工、有色金属开采、运输储存、信息通讯等多元产业结构,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商品入俄的重要集散中心,也是西伯利亚和贝阿铁路线的交汇地、俄远东区的最大航空港之一,拥有瓦尼诺港、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奥霍兹克等重要港口。滨海边疆区是远东区重要工业基地,水力、能源、矿产、森林资源丰富,以渔业、林业、矿业、修船业为基础的渔业捕捞、机械制造、有色冶金等多渠道经济结构完善,作为西伯利亚铁路终端站,其铁路线延伸至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纳霍德卡、波西耶特等港口,承担远东区75%货物运输,与中国东北在农林和能源等开展广泛合作,双边林业技术合作、劳务输出、木材深加工产业具有广阔前景。阿穆尔州矿产资源丰富,以开发服务当地煤矿、供应区外矿产资源等为支柱产业,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与黑龙江省黑河市一江之隔,随着黑龙江大桥的合龙,具有保证中俄边境大量外贸货流和旅游客流的过境通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以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联邦区21个首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经济等级指数、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研究其空间经济联系与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各联邦主体、及与毗邻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研究发现:

(1)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经济等级2010—2015年上升显著、2015—2018年上升缓慢,等级序列出现“断裂”现象。2010—2018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区首府的对外经济联系量不断增强。空间上,以乌兰乌德市为分界的西伯利亚区首府经济等级和经济联系强度大于远东区首府,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其中西伯利亚区呈以新西伯利亚市为极核,辐射周边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鄂木斯克市、托木斯克市等的“一极、多心组团”格局;远东区呈以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的“双核”格局,繁荣的发达首府与停滞的偏远首府两极分化问题突出。

(2)新西伯利亚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是西伯利亚区、远东区的经济联系首位城市,新西伯利亚市重要经济联系对象为北部托木斯克市、东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市重要经济联系对象为东部南萨哈林斯克市、南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与此同时,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公路交通距离、最短时间距离等划分新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两市的经济联系紧密、次紧密、竞争、边缘腹地。

(3)2010—2018年,西伯利亚和远东区的联邦主体经济联系不断提升,西伯利亚区联邦主体经济联系量远大于远东区联邦主体经济联系量,其中新西伯利亚州、克麦罗沃州、托木斯克州、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对外经济联系最强。2010—2018年,西伯利亚-远东区联邦主体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也不断增强,其中同中国黑龙江省的经济联系量高于吉林和辽宁省,尤其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阿穆尔州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最强,占整个西伯利亚-远东区经济联系总量的66%。

5.2 发展趋势与对策

近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区联邦主体和其首府城市对外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尤其是和中国东北省域的经济联系不断提升,双边经贸合作不断升级,虽然受2020年、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俄贸易仍表现出巨大潜力,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等指引下,双边从最初的农林产品、能源矿产、商品服务扩展到高新技术、电商服务、交通旅游、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多领域,伴随着中俄同江铁路大桥、黑龙江公路大桥及东北进京高铁的贯通,哈尔滨、黑河、绥芬河等自贸区的建立,双边也将在加快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同时,通过重点口岸和边境城市向中俄腹地联通延伸,全面提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以及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互济的开放型格局。

未来中俄应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守经贸合作一线,俄积极参与融入中国“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倡议,大力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加快边境地区城镇化的开放发展,尤其是加快中俄边境城市发展合作,这对于实现双边全方位深入合作意义重大。① 加深抗疫合作和应对霸权势力挑衅的协作。解决两国“上热下冷中不为”问题,制止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挑拨,夯实两国民意基础。② 加强经贸领域合作。俄促进自身经济增长、完善经济体制、消除贸易壁垒,与中方继续开展油气资源合作,将“贷款换石油”转变为“共同投资、合作技术开发”,延伸双边油气项目的上游勘探开采、中游物流运输、下游销售和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同时培育多形式的跨境电商合作通道,发展跨境电商支付平台;优化投资合作升级,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供应链体系,扩大贸易和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③ 加强科技领域合作,以2020—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中国利用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较强的对外投资能力等,支持俄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研发与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将生产要素进行产业联系整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汽车生产、飞机制造、通讯信息、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合作,实现医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治理、芯片研发制造等突破。④ 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联通,加快建设“滨海1号和2号”国际通道,推进哈大、滨洲-滨绥、西伯利亚、贝阿等铁路干线互联互通和部分路段跨境高铁建设,开通中俄黑龙江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及不同边贸口岸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完善哈尔滨、黑河、绥芬河等自贸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实施两国一区、境内关外、一区多园、零关税等优惠模式;加快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推进,加强新基建领域的合作,共建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基础设施,及与新基建结合的传统基建,如铁路、电力、管道、光纤等。

致谢

真诚感谢匿名评审专家在论文评审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评审专家对本文研究意义与价值的补充,多指标综合测度等研究方法的明确,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联邦区和中国东北省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完善等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本文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陆大道. 科学地认识“一带一路”
科技导报, 2018, 36(3): 1.

[本文引用: 1]

[Lu Dadao.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18, 36(3): 1.]. DOI: CNKI:SUN:KJDB.0.2018-03-002.

[本文引用: 1]

Акиндинова Н. Новый этап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омик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 2015, (5): 12-24.

[本文引用: 2]

Баранов С, Скуфьина Т. Анализ 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дифференциации и построение рейтингов субъектов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фциии
Экономист, 2005, (8): 20-24.

[本文引用: 2]

Fedorov L.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in Russia, 1990-99
World Development, 2002, 30(3): 443-456. DOI: 10.1016/S0305-750X(01)00124-3.

URL [本文引用: 2]

Kolomak E A. Evolu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n Russia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5, 5(3): 236-242. DOI: 10.1134/S2079970515030065.

URL [本文引用: 2]

Vertakova Y V, Plotnikov V A. Theoretical aspects of consider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3, 3(1): 89-95. DOI: 10.1134/S2079970513010127.

URL [本文引用: 3]

Granberg A G, Mikheeva N N, Ershov Y S, et al.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crisis on the strategy of spati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1, 1(1): 2-14. DOI: 10.1134/S2079970511010060.

URL [本文引用: 2]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ачерет, Илья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Епишкин. Взаимное влияние институциональных и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факторов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ретроспективный анализ
Журнал институциональ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2017, 9(4): 80-100.

[本文引用: 2]

Seliverstov V E, Melnikova L V. Analysis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regions of the Siberian Federal District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3, 3(1): 96-102. DOI: 10.1134/S2079970513010097.

URL [本文引用: 2]

Glazyrina I P, Kalgina I S, Lavlinskii S M.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eral and raw-material base of Russia′s Far East and prospect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egion′s economy in the framework of Russian-Chinese cooperation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3, 3(4): 405-413. DOI: 10.1134/S2079970514010055.

URL [本文引用: 2]

Kuleshov V V, Seliverstov V E. Program for re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Novosibirsk Oblast economy: Development ideology and main directions of implementation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6, 6(3): 214-226. DOI: 10.1134/S2079970516030047.

URL [本文引用: 2]

Kuz′minov I F. Socio-economic challenges to the timber industry in the North-European part of Russia (case study of Kostroma oblast)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1, 1(1): 41-51. DOI: 10.1134/S2079970511010096.

URL [本文引用: 2]

Ассекритов С, Широбокова В. Межбюджетные отношенения: проблемы и подходы к их решению
Экономист, 2001, (1): 67-70.

[本文引用: 2]

Иванова В. Финансово-кредитные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в системе 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социально-кономическимразв-итием
Экономист, 2003, (7): 27-33.

[本文引用: 2]

冯春萍. 过渡时期俄罗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
世界地理研究, 2002, 11(1): 40-47.

[本文引用: 2]

[Feng Chunping. New characteristics of Russia′s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02, 11(1): 40-4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02.01.006.

[本文引用: 2]

葛新蓉. 俄罗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现象评析
西伯利亚研究, 2009, 36(6): 29-32.

[本文引用: 2]

[Ge Xinrong. Review of the phenomen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 between Russian regions
Siberian Studies, 2009, 36(6): 29-32.]. DOI: 10.3969/j.issn.1008-0961.2009.06.007.

[本文引用: 2]

高晓慧. 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5, (4): 41-46+96.

[本文引用: 2]

[Gao Xiaohui. Structural problems of Russian economic growth
Russian, 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2005, (4): 41-46+96.]. DOI: CNKI:SUN:EAST.0.2005-04-007.

[本文引用: 2]

万永坤, 董锁成, 王菲, . 俄罗斯东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地理研究, 2013, 32(10): 1890-1898.

DOI:10.11821/dlyj201310012 [本文引用: 2]
区域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区域差异长期扩大、过分悬殊,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处于转轨时期的俄罗斯,由于各种矛盾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区域差异不断扩大。针对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利用超越对数计量模型深入分析后发现,俄罗斯东部地区科技贡献率都较低,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并且劳动力对经济贡献率远高出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要转化优势、加快经济增长,就必须把自然资源与科技创新和劳动力发展等结合起来,提高人力与物质资本的直接产出弹性和外溢弹性,是俄罗斯东部、乃至整个俄联邦增强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最大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Wan Yongkun, Dong Suocheng, Wang Fei, et al.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crepancy of eastern Russian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10): 1890-1898.]. DOI: 10.11821/dlyj201310012.

[本文引用: 2]

高际香. 俄罗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失衡与政策选择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6, (6): 68-80+157.

[本文引用: 2]

[Gao Jixia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ussia: Unbalance and policy choice
Russian, 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2016, (6): 68-80+157.]. DOI: CNKI:SUN:EAST.0.2016-06-005.

[本文引用: 2]

冯春萍. 俄罗斯宏观经济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
俄罗斯研究, 2012, (6): 106-123.

[本文引用: 2]

[Feng Chunping. The evolution of Russia′s macro-economic territorial spatial pattern
Russian Studies, 2012, (6): 106-123.]. DOI: CNKI:SUN:ELSY.0.2012-06-009.

[本文引用: 2]

冯春萍. 转型期俄罗斯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人文地理, 2013, 28(5): 117-122.

[本文引用: 2]

[Feng Chunping. Researches in the spatial disparity of Russi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ts transformation period
Human Geography, 2013, 28(5): 117-122.]. DOI: CNKI:SUN:RWDL.0.2013-05-020.

[本文引用: 2]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 2018, 38(7): 1069-1078.

DOI:10.13249/j.cnki.sgs.2018.07.008 [本文引用: 2]
构建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2005~2015年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异。研究表明: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小幅上升,西伯利亚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于远东,两联邦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下降、经济与社会城镇化发展缓慢,多数联邦主体的城镇化发展低于平均水平;空间上,城镇化发展水平高值区集中在西伯利亚联邦区西部(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阿尔泰边疆区-克麦罗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联邦主体),低值区分布在远东联邦区东部(马加丹-楚科奇-勘察加联邦主体),西高东低格局特征显著;最后探讨了促进西伯利亚与远东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Chu Nanchen, Zhang Pingyu, Li He, et al.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Siberian and Far East federal districts in Russia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38(7): 1069-1078.]. DOI: 10.13249/j.cnki.sgs.2018.07.008.

[本文引用: 2]

Treivish A I, Litvinenko T V. Eastern Russia: Space, role, and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5, 5(3): 203-211. DOI: 10.1134/S2079970515030107.

URL [本文引用: 1]

Zhikharevich B S, Rusetskaya O V. Fluctuations in the relativ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 of Russia′s regional centers in 2003-2013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8, 8(1): 34-45. DOI: 10.1134/S2079970518010100.

URL [本文引用: 1]

Suspitsyn S A. Measurements in the space of regional indicators: Methodology, techniques, and results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5, 5(3): 223-235. DOI: 10.1134/S2079970515030090.

URL [本文引用: 1]

初楠臣, 张平宇. 基于可达性的中俄跨国班列沿线城市经济联系: 以中俄K19/K20班列为例
经济地理, 2018, 38(6): 10-18.

[本文引用: 2]

[Chu Nanchen, Zhang Pingyu. Transnational urban economic connection based on railway accessibility: Taking Sino-Russian K19/K20 class train as an example
Economic Geography, 2018, 38(6): 10-18.]. DOI: 10.15957/j.cnki.jjdl.2018.06.002..

[本文引用: 2]

郭连成, 周瑜, 马斌.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及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
东北亚论坛, 2017, 26(3): 72-83+128.

[本文引用: 2]

[Guo Liancheng, Zhou Yu, Ma Bi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spatial economic linkag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betwee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ussian Far East
Northeast Asia Forum, 2017, 26(3): 72-83+128.]. DOI: 10.13654/j.cnki.naf.2017.03.007.

[本文引用: 2]

刘彦君, 郭连成, 米军. 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跨国次区域经济融合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5, (6): 84-91.

[本文引用: 1]

[Liu Yanjun, Guo Liancheng, Mi Ju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sub-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cess between China′s Northeast and the Russia′s Far East
Russian, East European & Central Asian Studies, 2015, (6): 84-91.]. DOI: CNKI:SUN:EAST.0.2015-06-013.

[本文引用: 1]

Kuleshov V V, Seliverstov V E. Role of Siberia in Russia′s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its positioning in the strategy for spatial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8, 8(4): 345-353. DOI: 10.1134/S2079970518040056.

URL [本文引用: 1]

Goryachenkoa Y Y, Mosienkoa N L, Demchukb N V.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Siberia: Prerequisites and barriers to development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2, 2(4): 300-306. DOI: 10.1134/S207997051204003X.

URL [本文引用: 1]

Vishnevskii D S, Demyanenko A N. Russian Far East: Macroeconomic zoning
Regional Research of Russia, 2012, 2(2): 116-124. DOI: 10.1134/S2079970512020128.

URL [本文引用: 1]

初楠臣, 张平宇, 李鹤. 高速铁路情景下的俄罗斯远东铁路可达性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7): 988-997.

DOI:10.18306/dlkxjz.2019.07.004 [本文引用: 1]
以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布符)沿边铁路为研究对象,在高速铁路情景下,利用可达性指标测度高铁运行前(普铁)后(高铁)沿线节点的可达性动态变化,探讨该线路升级提速后对沿线各个节点的贡献作用与空间效应。研究表明:未来布符高铁的建设运营使其沿线可达性得到大幅提升,时空收敛获益多,8 h交流圈覆盖全线,可达性最优要素由末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向线路中间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自南向北、继而向首端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自东向西扩散,呈布符铁路首末可达性改善幅度大、部分中间线路可达性改善稍弱的空间特征。可达性的变化加速远东的西南沿边地区空间格局的演变与重塑,布符沿边高铁集散场的空间延拓、袭夺态势加剧;铁路轴带的空间极化加深,呈现新的“核心—边缘”格局;跨城流动性突显,加速空间对接与同城空间发展模式。
[Chu Nanchen, Zhang Pingyu, Li He. High-speed rail impact on regional accessibility and its spatial effects: A case study of the Blagoveshchensk-Vladivostok railway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9, 38(7): 988-997.]. DOI: 10.18306/dlkxjz.2019.07.004.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经济 边疆 城市 空间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