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的研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李九一1, 李丽娟1, 王传胜1,2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Research on a comprehensive map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or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LI Jiuyi1, LI Lijuan1, WANG Chuansheng1,2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ing,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收稿日期:2017-12-4修回日期:2019-08-29网络出版日期:2019-10-20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5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861


Received:2017-12-4Revised:2019-08-29Online:2019-10-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九一(1982-),男,辽宁建昌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承载力与适宜性E-mail:lijiuyi@igsnrr.ac.cn。





摘要
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重要支撑。探讨空间规划生态单幅总图和环境单幅总图的编制要点与技术方法,并以福建省为例,研制生态环境空间战略目标、空间结构与重点任务。在案例研究中,制定了福建省“三屏、六廊、十四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建设方案,以及空间差异化的环境管控方案,并在空间上落实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通过探讨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编制与生态环境类专项规划的关系,阐明省级规划指导市、县等下层级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单幅总图编制的原则与方法,是落实空间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指引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多规合一;福建

Abstract
Comprehensive map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 important part of spatial planning, is a significant suppor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control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eco-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and carry out the blueprint all th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mpilation points and technical method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map. By taking Fuji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spatial structure and key tasks of eco-environment were developed. In this case, the pattern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ecological security, referred to simply as three barriers, six corridors, fourteen zon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gram with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formulated. In addition, the key areas and major improvement project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implemented in space.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rehensive map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al planning of the eco-environment was discussed, and then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ity or county belonging to lower level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innovate guidelines for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under spatial planning.
Keywords:territory space planning;ecology;environment;space control;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Fujian


PDF (16082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九一, 李丽娟, 王传胜. 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的研制. 地理研究[J], 2019, 38(10): 2506-2517 doi:10.11821/dlyj020171173
LI Jiuyi. Research on a comprehensive map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or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Geographical Research[J], 2019, 38(10): 2506-2517 doi:10.11821/dlyj020171173


1 引言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以下称“试点方案”),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基础上,编制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要求,空间规划应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下称“三区三线”),编制空间布局总图,以及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空间开发利用布局和重点任务,制定各类空间差异化管控措施。

在“三区三线”划定和空间规划总图编制的基础上,落实空间规划对人口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空间指引,编制各专项单幅总图,是实现“多规合一”的有效途径。其中,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包括生态单幅总图和环境单幅总图,主要内容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发展战略定位、目标与格局,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口产业布局的空间关系,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空间规划是生态环境类专项规划的上位规划,对专项规划的编制起指导作用。与专项规划相比,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更强调空间差异性,要求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空间管控措施。

国外生态与环境规划起步较早,最早可追述到19世纪末期[1]。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编制理论与实践取得显著进展[2,3,4,5,6]。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外规划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中国开始编制生态与环境规划[7,8]。马世俊等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辨析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问题[9]。傅伯杰等建立了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建立了宏观框架[10]。1998年,国务院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全国环境建设划分为8个类型区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及各省区编制了生态规划、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生态环境专项规划,规划理论和方法日益成熟。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多规合一”,体现了专项规划与空间规划的对接要求。

目前,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尚处于试点阶段,众多****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其中生态环境部分的研制方法[11,12,13,14,15,16,17,18]。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本文结合福建省空间规划(试点)编制工作,分析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的编制要点与技术方法,研制福建省空间规划生态单幅总图和环境单幅总图,探讨单幅总图编制和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的关系,以期对推动福建省“多规合一”工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和应用实践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编制原则与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研制中,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指示精神,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三区三线”划定方案及空间规划总图为指导,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

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编制主要包括空间战略目标、空间结构和重点任务三部分内容,如图1所示。空间战略目标,应在上层位规划的指导下从严控制,对于有必要实施分区管控的,应提出分区目标。空间结构主要包括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分区管制与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应紧密结合“三区三线”方案进行编制。重点任务主要包括重点生态与环境治理区域,以及重大生态与环境治理工程。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研制技术路线图

Fig. 1Technology roadmap of single general-map on eco-environment



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编制是以“三区三线”划分方案为底图,叠加空间规划总图中的相关图层,其空间分辨率与比例尺设置以“三区三线”、空间规划总图为准。对于重点治理区域、重大工程等有明确范围和位置的部分,以空间坐标为准;对于环境战略分区、生态安全屏障等没有明确边界的部分,依据“三区三线”划分结果给出示意性范围。

2.2 生态单幅总图研制方法

生态单幅总图研制是在识别生态系统重要区域和脆弱区域的基础上,结合“三区三线”中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空间的划分,设置生态空间战略目标,划分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生态廊道,布局重点生态治理区域和重大生态工程。

生态空间战略目标,应在规划区生态现状基础上进行设置,要求区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对于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以及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可以单独设置生态保护目标。

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生态廊道和重点生态控制区,是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依托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以及重要山体、河流廊道进行设置。

重点生态治理区域,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沙漠化、海岸带保护等类型,主要依托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进行设置。重大生态工程包括城市生态建设、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海岸带保护等类型。

2.3 环境单幅总图研制方法

环境单幅总图研制是基于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空间格局,在“三区三线”划定与空间规划总图编制的基础上,设置环境空间战略目标,划分环境保护战略分区,布局重点环境治理区域和重大环境工程。

环境空间战略目标,应在环境质量现状基础上进行从严设置,确保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对于不同的环境保护战略分区,应设置差异性的环境保护目标。在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污染问题较突出的区域,应严格控制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大力提升环境质量达标率。在对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域,应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补充控制指标。

环境保护战略分区,是落实环境空间管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参考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比例,并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与环境质量问题进行划分。在生态空间较为集中的区域,以保护为主,环境保护目标设置最高;在城镇空间较集中的区域,环境目标设置可相对较低;在农业空间较集中的区域,环境目标介于两者之间。

重点环境治理区域,主要依据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大气、水、土壤、海洋环境污染较重的区域进行布局。重点环境工程,主要包括城市大气环境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土壤和矿山污染治理等。

3 研究区概况

3.1 生态系统格局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全省陆域面积12.4万km2,海域面积13.6万km2。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陆域面积的81%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福建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年均降雨量达1450~2000 mm。全省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0 km2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晋江、九龙江、交溪、汀江等5条[19]

福建省生态禀赋优良,生态类型多样,包含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聚落生态系统等,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其中,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为65.95%,是全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由于多山地丘陵的地貌特点,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及聚落生态系统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福建省陆地生态系统格局

注:此图基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的标准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绘制,底图无修改。
Fig. 2Terrestrial ecosystem of Fujian province



福建省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在森林总面积增加的同时,森林结构不尽合理,整体质量不高,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在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园区开发、采矿和工程建设引起新的水土流失[20]。海域环境污染和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近岸海域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有所退化。

3.2 环境质量状况

福建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在全国各省区中处于领先水平。2015年,福建省所有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7.9%,远高于全国平均值。2015年,福建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整体为优,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4.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2%,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15年,福建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7%,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比66.1%,污染海域主要位于湾区[21,22,23,24],主要水系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如图3所示。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福建省主要水系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注:此图基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的标准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绘制,底图无修改。
Fig. 3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river and coastal waters in Fujian province



福建省局部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以沿海湾区海洋污染以及内陆地区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受入海河流排污量居高不下、部分沿岸排污口超标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全省13个主要海湾均存在一定污染问题,其中,沙埕港、罗源湾、闽江口及厦门湾最为突出,劣四类海水水质面积占60%以上。农村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场相对分散,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以面源污染为主的水污染问题呈加剧趋势。

3.3 “三区三线”划分方案

福建省“三区三线”划分方案如图4所示,其中,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山间河谷地带亦有零星分布;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分布在武夷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玳瑁山等中部山区。

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福建省“三区三线”划定方案

注:此图基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的标准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绘制,底图无修改。
Fig. 4Classification scheme of the "Three Zones and Three Lines"



4 生态单幅总图研制

4.1 生态保护目标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控制生态空间开发强度。到2030年,全省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6%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8 400 km2,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重点河段及湖库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修复与保护,河流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稳定提升;水土流失敏感区域的面积大幅减少,水土保持能力大幅提升;海洋保护区占海域面积3%以上,海岸景观及沿海防护林保护体系基本完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提升西部山区生态维护带、中部山区生态保育带、海岸及近海海域生态保护与灾害防护带三大生态屏障的生态功能,保护山-河-湾-岛-海五大自然景观系统,合理利用林-水-田-城-港五大资源与人工系统,形成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安全格局。具体生态控制指标如表1所示。

Tab. 1
表1
表1福建省空间规划生态控制指标
Tab. 1Ecological indexes of space planning in Fujian
指标2015年现状值2030年规划值
面积(km2占比(%)面积(km2占比(%)
森林覆盖80 12765.95-≥ 66
自然保护区面积4 5503.728 4007
其中:省级以上--3 1003
海洋保护区面积7900.582 0003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 00011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2 生态屏障与生态廊道建设

在建设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将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区连线成网,构筑“三屏、六廊、十四片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图5)。

图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福建省空间规划生态单幅总图

注:此图基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的标准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绘制,底图无修改。
Fig. 5Ecological comprehensive map of space planning in Fujian



建设三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部山区生态屏障,以武夷山脉和闽江源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为重点,提升福建在全国华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和跨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建设中部山区生态屏障,以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玳瑁山等中部大山生态保护红线为主要区域,提高福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标志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护以及全省水资源保障功能,构筑对沿海地区高强度人类活动的生态屏障;建设海岸及近海海域生态屏障,连接沿海湿地、沿海基干林带、海洋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红线及重要河口、海湾、海岛等生态空间,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海岸景观资源、海洋生物保护及海洋灾害防护功能,控制海岸及近海海域资源的无序开发。

建设六条主要河流生态廊道。以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木兰溪为重要的水生生态廊道骨架,复合其他河流、山溪,构建以“五江一溪”为重点的河流生态廊道,串联重要交通干线、山体等生态廊道及各类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网络化生态廊道体系。

建设十四片生态控制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重点,分类建设十四片生态控制区。包括武夷山北段和武夷山南段汀江西侧2片以生态多样性维护功能为主的生态控制区,闽江源、鹫峰山、戴云山、太姥山和木兰溪上游5片综合生态保育功能的生态控制区,博平岭北段和玳瑁山2片以水源涵养功能保护为主的生态控制区,闽江建溪支流南浦溪-松溪分水岭区域和博平岭南段2片以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防治功能为主的生态控制区,三都澳和漳江口2片以海岸保护与灾害防护功能为主的生态控制区,以及1片连接海洋保护区和河口、海湾湿地的海洋生态控制区。

4.3 重点任务与规划指引

加快“三带六廊”生态骨架建设,构筑两大系统共生共存的生态安全系统。加强西部山区生态维护带常绿阔叶林生境的修复,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重点,连接其他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物种栖息地的自然修复,大力提升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推进闽江源封山封育和天然林保护,扩大常绿阔叶林面积,加强棉花滩水库等重要湿地保护,增强水源涵养和水源地保护功能。加强中部山区生态保育带森林营造,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封山封育,恢复退化植被,提升森林覆盖,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加强山仔水库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禁止无序采矿,加快陡坡退耕,提升水源涵养、水源地和水土保持保护功能。加强海岸及近海海域生态保护与灾害防护带沿海湿地和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的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重要湿地和重要水生生物繁育区内的开发活动,科学控制围填海造地规模,加大对滩涂湿地外来入侵物种的治理力度。加强五江一溪水生态保护,落实“河长制”,加快建设“一条岸线”与河岸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警戒保护“三条蓝线”,保障全省江河水系的“山-海”生态通道。

加快陆海生态控制片区建设,推进全域生态功能保护和生态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建设,加快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5片综合生态保育区的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武夷山脉、鹫峰山、博平岭、戴云山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建设,依托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防止野生动植物生境“孤岛化”,保持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的平衡。加快闽江源、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玳瑁山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升水源涵养与水资源保障能力。以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契机,加强五江一溪及主要支流河谷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茶果园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提升水土保持功能。严格保护海洋保护区、河口与海湾湿地,加快对大黄鱼、仙女蛤、厚壳贻贝、坛紫菜、海螺、中国鲎、海蚌等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生境的保护与修复,加大珊瑚礁、海洋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重要水域的保护力度,加强海岸海滩、海岛景观及海岛汇聚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扩大红树林和沿海基干林带面积,提升海岸及近海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强海洋灾害防护能力。

实施“四绿”工程,全面推进全省生态保护网络体系建设。依托生态保护红线,建设“绿源”工程,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绿化工程、物种多样性保护、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林木资源储备和林下经济富民工程。在主要河流和重要交通干线林带,建设“绿廊”工程,重点实施主要江河干流、一级支流两侧、水库周围山体造林补植和绿化工程,与交通廊道绿化工程共同形成网络化的生态保护廊道。依托重点公益林和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绿屏”工程,重点实施山体与河谷两岸重点公益林、沿海基干带林建设和提升工程。在城市内部山体与水域,建设“绿心”工程,重点实施两大城市圈和重点城镇内部生态空间保护,加强城市海岸保护、海域生态修复和海洋生态建设。

5 环境单幅总图研制

5.1 环境保护目标

实施高品质环境提升战略、分区管制策略和风险防范对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制定与“三区三线”相结合的环境空间管控措施,加强大气、水、土壤、海洋污染防治,严控环境风险,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在环境品质与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到2030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主要环境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治理,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面消除V类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全省12条主要河流优于III类水质长度比例超过98%,地级市、县城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得到巩固和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所有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8%。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90%,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比超过80%。土壤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5.2 环境战略分区

落实环境分区管制策略,划分“环境保护区”“环境优化区”“环境改善区”三种类型区,制定差异化的环境管控目标和建设、治理、防控重点(图6表2)。环境保护区包括闽西武夷山区、闽东北鹫峰山区、闽中戴云山区等生态空间集中分布的区域,实施以环境保护为主体目标的管控,全面保护并提升环境品质,打造成为全国先进水平的环境高品质区域,保障闽江、汀江、九龙江、晋江、木兰溪、交溪、霍童溪等河流水源地安全。环境优化区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农业空间集中分布的区域,实施以环境优化为主体目标的管控,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矿山污染,优化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环境品质。环境改善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与近岸海域城镇空间集中分布的区域,实施以环境改善为主体目标的管控,重点治理海湾与局部河段污染,改善城镇空间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图6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福建省空间规划环境单幅总图

注:此图基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系统的标准地图(审图号:GS(2019)3333号)绘制,底图无修改。
Fig. 6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map of space planning in Fujian



Tab. 2
表2
表2福建省空间规划环境控制目标
Tab. 2Environment indexes of space planning in Fujian
类别指标名称2015年
现状值
规划目标(2030年)
高品质环境打造区环境品质
提升区
环境品质
改善区
水环境质量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2100100100
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94.0100≥ 98≥ 95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0100100100
空气环境质量设区市、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9100≥ 98≥ 95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μg/m313.3≤ 20≤ 30≤ 35
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67.7--≥ 90
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比(%)66.1--≥ 80
土壤环境质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95≥ 95≥ 90
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95≥ 95≥ 90
主要污染物排放
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万t/年)60.94[20][20][15]
氨氮(万t/年)8.51[20][20][15]
二氧化硫(万t/年)33.79[30][30][20]
氮氧化物(万t/年)37.91[30][30][20]
注:[ ]为累计减少比例。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5.3 重点任务与规划指引

全域统筹,实施水环境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隐患,推进富溪水库、南一水库、东圳水库、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城市内河综合治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到2017年底前,福州市、厦门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所有市县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在龙岩、三明、南平、漳州等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减少畜禽养殖与农业面源污染排放。

联防联控,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健全跨地区大气联防联控机制,深化福莆宁、厦漳泉大都市圈内部环保合作。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厦门、南平、三明等地的火电、钢铁、玻璃、水泥等污染行业脱硫脱硝,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抓好泉州、漳州等地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协同控制。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工程,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污染,禁止秸秆及废弃物焚烧。

强化监管,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构建全省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严格监管各类土壤污染源,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进尤溪县、平和县和漳浦县土壤环境治理修复工程。排查和整治重点行业企业及大宗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规范废物处理处置活动。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逐步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海陆统筹,整治近岸海域污染。建立近岸海域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按照“海域-流域-控制区域-控制单位”的层次体系进行水污染控制。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泉州湾、厦门湾、诏安湾等海湾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与分配方案,开展闽江口、九龙江口、漳江、木兰溪、萩芦溪等河口的综合治理和修复。推行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加强滨海旅游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控海上污染源。

统一规划,健全环境监控体系。由省环保厅上收省级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各地级市环保局承担市级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执法监测、应急监测与预报预警事权。在地级市、县城布设大气监测点位和城市声环境监测点位;在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水源地、城市内河、近岸海域等区域布设水质监测点位;在耕地、污染场地等区域布设土壤质量监测点位。启动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环境质量自动监控,提升环境预警监测能力。

6 结论与讨论

(1)以福建省为例,探讨了空间规划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研制方法。目前中国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衔接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类专项规划是研究的热点与难题。本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的编制原则与主要内容、研制方法与流程,以及生态环境单幅总图与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的衔接原则与方法,是落实空间规划对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指引的创新与实践。

(2)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与生态环境类专项规划相比,二者主要有两点差异:首先,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在“三区三线”划分以及空间规划总图的指引下进行的,可与人口产业要素的布局相协调,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其次,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编制更强调空间性,如划分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廊道、环境保护战略分区、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区域等,可以更有效地指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与工作内容。

(3)生态环境类单幅总图的空间结构,应以“三区三线”为基础进行划分。其中,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廊道主要依托生态保护红线与河流、山体廊道进行设置;重点生态控制区主要依托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并按照其生态敏感性与生态重要性进行设置;环境保护战略分区主要依托三类空间的比例,并参考自然地理要素、环境状况进行设置。

(4)在下层级空间规划中,应承接和细化上层级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战略。以福建省为例,编制市、县级空间规划时,应承接省级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及其目标,并根据需要增加主要城镇和重要乡村居民点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布局方案;环境战略目标设置应参照环境保护区、环境优化区和环境改善区进行,原则上不低于行政区主体范围所在环境分区类型;对省级规划布局的重点生态控制区与重点污染治理区,应予以承接与落实。

(5)空间规划是生态环境类专项规划的上位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应在空间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省级生态规划、环境规划、水资源规划等涉及生态保护的内容应与本规划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一致;省级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应在本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格局下进行。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欧阳志云, 王如松 . 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
自然资源学报, 1995,10(3):203-215.

DOI:10.11849/zrzyxb.1995.03.002Magsci [本文引用: 1]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生态学思想家及区域规划的先驱者的著作及规划实践,并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得到很大的发展。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规划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McHang及其同事的杰出工作,使生态规划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生态规划的发展在理论上更多地吸取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在方法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定性向定量分析与模拟方向发展。在实践上,生态规划从单一对象与目标的规划向城市、区域持续发展规划发展。可以预见,生态规划将成为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 Oyang Zhiyun, Wang Rusong .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ecological planning
Journal of Nature Resources, 1995,10(3):203-215.]

DOI:10.11849/zrzyxb.1995.03.002Magsci [本文引用: 1]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协调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生态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及资源利用的关系,可追溯到上世纪末的生态学思想家及区域规划的先驱者的著作及规划实践,并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得到很大的发展。6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规划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McHang及其同事的杰出工作,使生态规划思想与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生态规划的发展在理论上更多地吸取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在方法上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从定性向定量分析与模拟方向发展。在实践上,生态规划从单一对象与目标的规划向城市、区域持续发展规划发展。可以预见,生态规划将成为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和途径。

Belkuap, Furtado P K J G, Blossom H B . Three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Resource Analysis
Washington,DC: The Conservation, 1967.

[本文引用: 1]

McHarg I L . Design with Nature,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1969.

[本文引用: 1]

Rose D, Steiner F, Jackson J . An applied hum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regional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1979,5(4):241-261.

[本文引用: 1]

McAllister D M . Evaluation 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2.
[本文引用: 1]

Mikiko Kainuma Y N T M .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1990,20(4):777-790.

[本文引用: 1]

周军, 倪艳芳, 邢佳 , . 中国环境规划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探析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38(4):185-187.

[本文引用: 1]

[ Zhou Jun, Ni Yanfang, Xing Jia , et al. Research on developmental tendency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013,38(4):185-187.]

[本文引用: 1]

何璇, 毛惠萍, 牛冬杰 , . 生态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演变和关系辨析
应用生态学报, 2013,24(8):2360-2368.

Magsci [本文引用: 1]
<div >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国生态规划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吸收和借鉴欧美生态规划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规划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回顾了近30年来我国生态规划的研究与发展历程,认为我国生态规划的研究起源于土地资源生态化利用的地理学、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学以及这两大理论的结合;研究上经历了最初的单学科探索,之后的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与发展,直至当前的多学科交叉、协作研究;其次,归纳出各个研究阶段生态规划及相关规划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主要学术观点和代表****;最后,通过对生态规划及相关规划基本概念的辨析,认为生态规划是一个概念范畴,土地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都源于&ldquo;生态规划&rdquo;或可视为&ldquo;生态规划&rdquo;的一种类型或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各有侧重,生态规划及其理念应该融入并引导和约束当前规划,促进实现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div><div >&nbsp;</div>
[ He Xuan, Mao Huiping, Niu Dongjie , et al. Evolu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its related concep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3,24(8):2360-2368.]

Magsci [本文引用: 1]
<div >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国生态规划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吸收和借鉴欧美生态规划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至今已经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规划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回顾了近30年来我国生态规划的研究与发展历程,认为我国生态规划的研究起源于土地资源生态化利用的地理学、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学以及这两大理论的结合;研究上经历了最初的单学科探索,之后的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与发展,直至当前的多学科交叉、协作研究;其次,归纳出各个研究阶段生态规划及相关规划的概念与基本内涵、主要学术观点和代表****;最后,通过对生态规划及相关规划基本概念的辨析,认为生态规划是一个概念范畴,土地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都源于&ldquo;生态规划&rdquo;或可视为&ldquo;生态规划&rdquo;的一种类型或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各有侧重,生态规划及其理念应该融入并引导和约束当前规划,促进实现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div><div >&nbsp;</div>

马世骏, 王如松 .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报, 1984, ( 1):1-9.

[本文引用: 1]

[ Ma Shijun, Wang Rusong . The 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 ecosystem
Acta Ecologica Sinica, 1984, ( 1):1-9.]

[本文引用: 1]

傅伯杰, 刘国华, 陈利顶 , .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生态学报, 2001,21(1):1-6.

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1.01.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 ,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 ,最后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将我国划分为 3个生态大区、1 3个生态地区和 57个生态区。
[ Fu Bojie, Liu Guohua, Chen Liding , et al. Scheme of ecological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1,21(1):1-6.]

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1.01.001URLMagsci [本文引用: 1]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 ,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 ,最后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将我国划分为 3个生态大区、1 3个生态地区和 57个生态区。

陈雯, 孙伟, 李平星 . “多规合一”中生态管制作用与任务
环境保护, 2015,43(s1):20-22.

[本文引用: 1]

[ Chen Wen, Sun Wei, Li Pingxing . The role and task of ecological regul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mutiple planning intergr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5,43(s1):20-22.]

[本文引用: 1]

朱江, 谢南雄, 杨恒 . “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管控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临湘市“多规合一”工作为例
环境保护, 2016,44(15):56-58.

[本文引用: 1]

[ Zhu Jiang, Xie Nanxiong, Yang Heng .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rough multi-plan integr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44(15):56-58.]

[本文引用: 1]

王瑾 .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多规合一”中的应用: 以山南地区错那县为例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41(3):201-203.

[本文引用: 1]

[ Wang Jin , The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anning in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 Taking Cuona county, Shannan city as an Exampl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41(3):201-203.]

[本文引用: 1]

秋缬滢 . 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定位及“多规合一”的落实
环境保护, 2016,44(13):48-52.

[本文引用: 1]

[ Qiu Xieying . Discussion on the orient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a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ple planing integr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44(13):48-52.]

[本文引用: 1]

陈雯, 孙伟, 陈江龙 . 我国市县规划体系矛盾解析与“多规合一”路径探究
地理研究, 2017,36(9):1603-1612.

[本文引用: 1]

[ Chen Wen, Sun Wei, Chen Jianglong . Decoding the conflicts within the planning system and approaches to multi-plan integration at the county andmunicipal level in China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7,36(9):1603-1612.]

[本文引用: 1]

郭淳彬 . “上海2035”生态空间规划探索
上海城市规划, 2018,28(5):18-124.

[本文引用: 1]

[ Guo Chunbin . Exploration on "Shanghai 2035" ecological space planning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 2018,28(5):18-124.]

[本文引用: 1]

包存宽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空间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 2018,10(5):6-13.

[本文引用: 1]

[ Bao Cunkuan . On space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2018,10(5):6-13.]

[本文引用: 1]

马琪, 刘康, 刘文宗 , . 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研究: 以“多规合一”试点榆林市为例
地理研究, 2018,37(1):158-170.

[本文引用: 1]

[ Ma Qi, Liu Kang, Liu Wenzong , et al, Zoning the ecological redlin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Taking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in the context of an integrated multi-planning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8,37(1):158-170.]

[本文引用: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 2016.
[本文引用: 1]

[ General Office of the Fuji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The 13th Five-Year Special Plan for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rovince in Fujian Province. 2016.]
[本文引用: 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十三五”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2016.
[本文引用: 1]

[ General Office of the Fujian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The 13th Five-Year Special Plan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2016.]
[本文引用: 1]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5.
[本文引用: 1]

[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tatus Bulletin of Fujian Province. 2015.]
[本文引用: 1]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福建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2016.
[本文引用: 1]

[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Fujian Province. 2016.]
[本文引用: 1]

福建省水利厅. 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2015.
[本文引用: 1]

[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of Fujian Province. 2015.]
[本文引用: 1]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福建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015.
[本文引用: 1]

[ Fujian Ocean and Fisheries Department . Marine Environment Status Bulletin of Fujian Province. 2015.]
[本文引用: 1]

相关话题/生态 规划 环境 空间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