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ertical variation model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typical lak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TIAN Jianlin1,2, ZHUANG Dachun,2, LIU Yongming1, LIANG Yeheng11. 2.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8-07-10修回日期:2018-09-20网络出版日期:2019-09-20
基金资助: |
Received:2018-07-10Revised:2018-09-20Online:2019-09-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田建林(1976-),男,湖南茶陵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环境遥感研究E-mail:jianlin.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PDF (10061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田建林, 庄大春, 刘永明, 梁业恒. 广东省典型湖泊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模型及影响机制. 地理研究[J], 2019, 38(9): 2357-2370 doi:10.11821/dlyj020180708
TIAN Jianlin.
1 引言
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叶绿素含量是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1],叶绿素浓度的垂向变化现实存在,其研究源自海洋。国外****研究起步早,内容包括叶绿素浓度极大值分布[2]、垂向分布函数模拟[3]、以及形成机制[4]等。中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附近海域,包括叶绿素垂向分布类型[5]、季节变化[6]、决定性因素[7]及形成机制[8]等。当前,在国内关于湖泊水体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相关的文献相对较少[9,10,11],且集中于太湖、千岛湖、松花湖等区域性湖泊。当前的研究表明,叶绿素浓度的垂向分布受光照、温度[12]、溶解氧、营养盐[13,14]、湍流与水动力[15,16,17,18]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变化十分复杂,目前得出的规律与结论以区域性的为主。水质遥感模型是通过研究水体反射光谱物理量与水质参数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水质参数反演算法[19]。水质遥感监测往往忽略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不均一性,利用某一深度的叶绿素浓度值或是根据深度进行加权平均的叶绿素浓度值与光谱信息的关系来构造反演模型,得到的结果势必会出现偏差。Gordon等[20]、Platt等[21]、Philpot[22]、黄昌春等[23]的研究表明这种偏差现实存在,“误差约为23%”、“最大低估程度可达到60%”。
相对于海洋,湖泊水体浅,对外界的干扰更敏感,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因地而异”、“因水而异”,更具复杂性。本文以广东省的典型湖泊水体为例,探讨湖泊水体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模式及影响机制的地域性差异,以期为湖泊水体叶绿素浓度定量遥感反演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依据。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在广东省的众多湖泊水体中,从自然与人工、人类活动干扰程度、水体面积大小与的深浅、水体污染程度与类型等方面考虑,最终选定新丰江水库作为人为干扰较少、水质较好的大型深水湖泊的代表;东山湖作为人为干扰严重、富营养化程度高、人工浅水湖泊的代表;流花湖作为人为干扰与有机污染严重浅水湖泊的代表。各水体的基本情况如下:2.1.1 新丰江水库 新丰江水库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境内,地理坐标为114°15'E—114°50'E、23°40'N—23°10'N之间,属东江水系,汇水面积5140 km2(平面形状见图1),是广东省境内水质最好的大型湖泊之一。水库平均水深30 m余,最深80 m余,局部库湾深度1~4 m不等。目前,水库水质较好,营养盐浓度相对较低,但光照、水温适宜,水流速度相对缓慢,为藻类积累提供有利条件,又因库区的养殖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库湾局部水域面临富营养化问题。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新丰江水库平面及采样点布设
Fig. 1Layout and sampling point of Xinfengjiang Reservoir
2.1.2 东山湖 东山湖位于广州市东山湖公园,地理坐标为113°14'45''E、23°8'25''N附近,水域面积21万m2(平面形状见图2),属小型浅水湖泊,平均水深1.2 m左右。东山湖处于城市腹地,是十分典型的城镇内部湖泊,受到各类城市生活垃圾及各类污水的影响大,营养盐物质在湖内不断富集,藻类大量繁殖,妨碍了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水体污染较严重。
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2东山湖平面及采样点布设
Fig. 2Layout and sampling point of Dongshan Lake
2.1.3 流花湖 流花湖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流花湖公园内,地理坐标为113°17'15''E、23°7'10''N附近,水域面积33万m2(平面形状见图3),属小型浅水湖泊,平均水深2.0m左右。是市内典型的人工湖泊,各种生活污水排入湖泊,湖内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繁殖迅速,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曾多次出现了水华现象。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3流花湖平面及采样点布设
Fig. 3Layout and sampling point of Liuhua Lake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2.1 采样时间与布点 在东山湖、流花湖、新丰江水库分别布设了5个、6个、12个构建模型用采样点(其中库湾浅水区8个,深水区4个,本研究将水深大于4 m的区域定义为深水区,小于4 m的区域定义为浅水区,下同),采样时间为2014年3月和2014年11月,除构建模型采样点外,另外每个湖泊布设3个采样点用以模型验证(见表1,图1—图3)。本次研究不考虑水体扰动对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的影响,为尽量消除可能的干扰因素,采样过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 避开流速较快、湍流明显的区域,入水口和鱼类等水生动物活跃的区域; ② 采样前72 h,采样区域无降雨和暴风等极端天气情况; ③采样船只慢慢靠近采样点,采样操作时动作轻缓,自上而下逐层采样④样点尽量均匀布设。Tab. 1
表1
表1数据采集时间及相关内容一览
Tab. 1
水库/水域 | 采样监测时间 | 水层深度(m) | 采样点与建 模样本数(个) | 验证样点与验证样本数(个) | 取值间隔 (cm) | 备注 |
---|---|---|---|---|---|---|
东山湖 | 2014年3月10日 | 0~1.2 | 5(57) | 3(18) | 10 | 取0.4 m以上、0.4~0.8 m、0.8 m以下水样观察藻种,及数量 |
2014年11月25日 | ||||||
流花湖 | 2014年3月13日 | 0~2.0 | 6(114) | 3(18) | 10 | 取0.5 m以上、0.5~1.5 m、1.5 m以下水样观察藻种,及数量 |
2014年11月27日 | ||||||
新丰江深水区 | 2014年3月16日 | 0~18.0 | 4(72) | 3(18) | 100 | 取深水区1 m以上、3~5 m、7 m以下水样观察藻种,及数量 |
2014年12月1日 | ||||||
新丰江浅水区 | 2014年3月16日 | 0~3.6 | 8(129) | 3(18) | 20 | 取浅水区1 m以内,1~3 m,3 m以下水样混合统计粒径结构 |
2014年12月1日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2.2 叶绿素浓度及相关水质参数测量 利用美国金泉仪器公司生产的YSI-6600型水质分析仪采集各样点的垂向叶绿素浓度,同步采集各监测点的分层水样用Turner-Designs-Model 10荧光计测定叶绿素浓度,用以标定与检验水质分析仪采集的数据;YSI-6600型水质分析仪同步采集的其他水质参数,如水温,总氮(TN)、总磷(TP)只用来进行相关性分析,未做标定。水质分析仪获取数据时,随仪器下沉每1s采集一个数据。为便于研究,较浅的水体每隔10~20 cm,较深的水体每隔100-200 cm浓度平均数据(见表1)进行研究。2.2.3 分层水体藻种显微观察 用水体分层采样器采集新丰江水库不同深度水体(1 m以内、1~3 m、3~7 m、7 m以下),固定浓缩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迅数藻类计数软件统计藻类数目、粒径结构等数据,确定优势藻类。另取水样,分别经20 μm筛绢和2 μm聚碳酸酯膜过滤后,测量其叶绿素含量,计算各粒径藻类对叶绿素浓度的贡献。2.2.4 技术路线 综合上述各步骤,研究技术线路如图4所示。
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4技术路线
Fig. 4Technology roadmap
3 各水体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特征
3.1 东山湖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特征
东山湖各样点叶绿素垂向浓度值如图5所示。2014年11月25日各点叶绿素浓度均较3月10日高。3月10日,浓度最高值为2号点0.2 m处的64.6 μg/L,最低值为3号点0.9 m处的52.5 μg/L;11月25日,浓度最高值为4号点0.1 m处的120.1 μg/L,最低值为3号点0.8 m处的89.9 μg/L。同期,各样点的叶绿素浓度差值较小。11月25日各样点浓度曲线相对更为集中。叶绿素浓度变化有总趋势为:各样点从表层开始,随水深增加,浓度值持续下降至0.7 m左右出现最小值,后随水深增加浓度值逐步反弹,底层叶绿素浓度较表层稍低。图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5东山湖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
Fig. 5Vertic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Dongshan Lake
3.2 流花湖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特征
流花湖各样点叶绿素垂向浓度值2014年11月27日高于3月13日。11月27日,浓度最高值为2号点0.1 m处的134.2 μg/L,最低值为5号点1.2 m处的76.7 μg/L;3月13日,浓度最高值为3号点2 m处的73.8 μg/L,最低值为4号点0.9 m处的64.1 μg/L,水深达1.7 m以后的叶绿素浓度稍高于表层水体浓度;各样点的叶绿素浓度差值和东山湖类似,11月27日各样点浓度曲线相对更为集中(图6)。叶绿素浓度变化总体趋势为:各样点从表层开始,随水深增加,浓度值持续下降,并在1.2 m左右出现最小值,之后随着水深的增加,浓度值逐步升高,最底层叶绿素浓度稍高于最表层叶绿素浓度。图6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6流花湖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
Fig. 6Vertic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Liuhua Lake
3.3 新丰江水库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特征
新丰江水库库湾浅水区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的总体趋势与东山湖、流花湖类似(图7),总体上,2014年12月1日叶绿素浓度高于3月16日浓度。12月1日,浓度最高值为3号点0.2 m处的79 μg/L,最低值为2号点1.8 m处的4.25 μg/L;3月16日,浓度最高值为8号点0.4 m处的18.1 μg/L,最低值为6号点2.6 m处的8.25 μg/L;与东山湖、流花湖相比较,各样点的叶绿素浓度差值较大,各样点浓度曲线相对离散。由于水体深度的进一步增大,水体底层的叶绿素浓度明显小于表层。图7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7新丰江水库库湾浅水区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
Fig. 7Vertic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the bay of Xinfengjiang Reservoir
新丰江深水区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低,叶绿素浓度随水深加深降低明显(图8),12月1日浓度最大值为2号点2.0 m处的7 μg/L,最低值为4号点14 m处的0.65 μg/L;3月16日,浓度最高值为3号点3.0 m处的2.6 μg/L,最低值36号点18 m处的0.66 μg/L。
图8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8新丰江水库深水区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
Fig. 8Vertical variation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deep water area of Xinfengjiang Reservoir
4 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模型及影响机制
4.1 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影响机制
4.1.1 藻类、数量、粒径结构与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 新丰江水库不同深度水体的藻类类型、数量、粒径结构统计结果如下:(1)藻类与藻种。新丰江水库的12月1日水样优势藻类为鱼腥藻、小球藻、小环藻等,3月16日水样优势藻类依次为伪鱼腥藻、空心藻、色球藻等。观察到各种藻类在3~5 m深度的水体中均有分布,但表层水体(1 m以上)藻类多为蓝藻、绿藻类的鱼腥藻、小球藻;底层(7 m以下)硅藻类的小环藻、直链藻、长刺根管藻等藻类较为常见(图9、图10),各藻种分层分布现象较明显。新丰江水体底层硅藻数量较多由多种可能的原因引起,其一是硅藻类对光照的需求不高,多数生活在光线微弱的深水层,另一种可能是由于湖泊底泥中沉积物的释放,引起水体pH升高,导致偏碱性硅藻属种增加[24]。硅藻的大量存在极大影响了底层叶绿素浓度。图9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9新丰江底层水体典型10×40倍显微视野照片
Fig. 9Typical 10×40 times microscopical view of bottom water of Xinfengjiang Reservoir
图10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0新丰江表层水体典型10×40倍显微视野照片
Fig. 10Typical 10×40 times microscopical view of surface water of Xinfengjiang Reservoir
东山湖和流花湖在3月份和11月份两个采样时间的藻类种类均相对丰富,以蓝藻与绿藻为主,优势藻属基本类似,包括绿藻门的球衣藻、空球藻、球胞藻、盘星藻、栅列藻、新月藻,蓝藻门的项圈藻、颤藻、微胞藻等。各种藻类在不同深度水体中广泛分布,藻种分层现象不明显(图11)。
图1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1东山湖表层及底层水体典型10×40倍显微视野照片
Fig. 11Typical 10×40 times microscopical view of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 in Dongshan Lake
(2)藻类数量与粒径结构。如表2为新丰江浅水区水藻数量、粒径结构及叶绿素贡献率统计。各层水体藻类的数量统计与水质分析仪测得的数据相吻合;2~20 μm的微型藻类始终是叶绿素浓度的主要贡献者,其次为20~200 μm的小型藻类,再次为小于2 μm微微型藻类;大粒径藻类多分布在水体上层,12月1日大粒径藻类的数浓度和对叶绿素的浓度贡献率数据明显大于3月16日,小粒径藻类各层均有分布,底层多于表层;其可能的原因是:在合适的水动力条件下,体积较大的藻类密度小,容易上浮到表层,造成表层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增大,这一现象与刘平[25]等的研究结果类似。同时,水藻数量与粒径结构特征与叶绿素浓度特征相吻合,进一步表明了水质分析仪测得数据的准确性。
Tab. 2
表2
表2新丰江库湾浅水区藻类数量、粒级结构及叶绿素贡献率统计
Tab. 2
水层与水深 | 粒径 (μm) | 2014/12/01 | 2014/03/16 | |||
---|---|---|---|---|---|---|
数浓度(个/L) | 叶绿素浓度贡献率(%) | 数浓度(个/L) | 叶绿素浓度贡献率(%) | |||
表层(1 m以内) | < 2 | 8709 | 1.01 | 8531 | 2.19 | |
2~20 | 129865 | 84.29 | 34635 | 85.47 | ||
20~200 | 5365 | 14.63 | 1396 | 12.34 | ||
小计 | 143939 | 100 | 32562 | 100 | ||
中层(1~3 m) | < 2 | 25003 | 1.18 | 18976 | 3.56 | |
2~20 | 75837 | 87.40 | 19865 | 86.59 | ||
20~200 | 2018 | 11.42 | 496 | 9.85 | ||
小计 | 102858 | 100 | 39337 | 100 | ||
底层(3 m以下) | < 2 | 37016 | 6.25 | 27852 | 7.23 | |
2~20 | 95278 | 87.28 | 25614 | 88.32 | ||
20~200 | 6348 | 6.47 | 1452 | 4.45 | ||
小计 | 138642 | 100 | 54918 | 100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1.2 光照对浅水湖泊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 富营养化水体的能见度非常低。用赛克盘测定各样点的SD,东山湖为1.2~1.5 m,流花湖在1 m以内,新丰江为1.5~3 m。如图12为2014年11月27日水下相机拍摄到的东山湖不同水深的光照变化情况,当水深增加时,光照强度严重衰减。结合图5—图8,表明:虽然公认光照对叶绿素浓度的影响很大,但对其垂向分布的影响不明显。尤其是浅水区域,光照因子几乎对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没有影响,这主要是不同藻类在水体中的运动及对光照的依赖程度不同(如硅藻类)而引起,这一现象与胡晓兰[26]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图1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2东山湖水下光照随深度变化情况(2014年11月27日)
Fig. 12Variation of underwater light in Dongshan Lake with depth(2014/11/27)
4.1.3 水温对叶绿素垂向浓度分布的影响 流花湖、东山湖及新丰江浅水区域,水体深度较浅,表层和底层水温变化不大,见图13,流花湖的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几乎保持在26.5℃,分别作各样点水温与叶绿素浓度散点图,表明流花湖、东山湖及新丰江浅水区域水温较高,适宜藻类生长,水温变化与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相关程度低;水深超过18 m,温度下降明显,新丰江水库的水温则随水深度下降幅度超过10℃。分别作各样点水温与叶绿素浓度散点图,R2值均在0.85以上,水温和叶绿素浓度显著线性相关。
图1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3样点水温与叶绿素浓度散点分布
Fig. 13Water temperature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scatter plot
4.1.4 营养盐对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的影响 依据YSI水质分析仪同步测得的TP、TN浓度数据,对2014年3月份各样点叶绿素浓度与营养盐浓度进行线性拟合,R2值见表3。
表3显示各水体叶绿素浓度与营养盐浓度存在较明显的线性相关,浅水湖泊及区域相关性较高,而新丰江深水区则相关性相对较低。在TP、TN浓度统计过程中表明浅水区域的营养盐浓度也存在随水深加深呈明显的先减后增现象,其原因是湖泊底泥的富集作用导致水体底部营养盐浓度增高。该方面的变化规律与研究结果与桂智凡[27]等的研究结论类似。
Tab. 3
表3
表32014年3月份各样点叶绿素与营养盐浓度线性拟合R2值
Tab. 3
建模采样点号 | 东山湖 | 流花湖 | 新丰江浅水区 | 新丰江深水区 | |||||||
---|---|---|---|---|---|---|---|---|---|---|---|
TP | TN | TP | TN | TP | TN | TP | TN | ||||
1号点 | 0.875 | 0.784 | 0.884 | 0.792 | 0.749 | 0.653 | 0.713 | 0.721 | |||
2号点 | 0.786 | 0.733 | 0.913 | 0.781 | 0.812 | 0.846 | 0.656 | 0.754 | |||
3号点 | 0.824 | 0.756 | 0.896 | 0.793 | 0.753 | 0.772 | 0.788 | 0.715 | |||
4号点 | 0.853 | 0.862 | 0.863 | 0.754 | 0.844 | 0.831 | 0.712 | 0.695 | |||
5号点 | 0.754 | 0.655 | 0.885 | 0.746 | 0.871 | 0.663 | |||||
6号点 | 0.927 | 0.806 | 0.856 | 0.658 | |||||||
7号点 | 0.906 | 0.824 | |||||||||
8号点 | 0.838 | 0.735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2 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模式拟合与验证
4.2.1 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率 由于各样点的叶绿素浓度差异很大,尤其是新丰江这类大型湖泊,湖心深水区常年水质良好,叶绿素浓度低,而部分库湾浅水区因库湾养殖和生活废水排放,叶绿素浓度很高,曾多次检测到水华现象。因此计算叶绿素浓度变化百分率来表达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计算时以各样点表层第一个浓度为参照值,各深度的叶绿素浓度值减去参照值再除以参照值即为叶绿素浓度变化率。图14为流花湖和新丰江不同时间的叶绿素浓度变化率曲线图,与图6、图8相比较,样点曲线的离散程度进一步缩小。由于各水体各样点同一深度的变化率上下波动幅度很小,能较好的表达各样点叶绿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本研究进一步取同一深度的平均变化率来代表该深度的叶绿素浓度变化率,最终得到各水体的叶绿素浓度不同深度平均变化率(图15),以此来表示各个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规律。图1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4水体各样点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率
Fig. 14The vertical change rate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图1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5各水体叶绿素浓度垂向平均变化率
Fig. 15The vertical average change rate of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4.2.2 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拟合模型 参照Lewis、席颖[28,29]等的方法,在Matlab中利用高斯函数、指数函数、傅里叶变换、高次多项式等各类函数对叶绿素浓度垂向平均变化率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对于浅水湖泊及浅水区域,各拟合函数具有较高的确定系数,傅里叶变换优于其他函数,能够很好的拟合东山湖、流花湖及新丰江库湾浅水区的叶绿素垂向浓度;新丰江深水区叶绿素垂向浓度变化利用高斯函数来拟合效果最佳,各水体不同时期的具体拟合函数各不一样,详见表4各水体拟合函数及相关指标。
Tab. 4
表4
表4各水体拟合模型及相关指标
Tab. 4
水体 | 日期 | 拟合函数 | SSE | R-Square | RMSE |
---|---|---|---|---|---|
东山湖 | 2014年3月10日 | 0.9634 | |||
2014年11月25日 | 0.9965 | ||||
流花湖 | 2014年3月13日 | 0.9903 | |||
2014年11月27日 | 0.9931 | 0.010 | |||
新丰江 深水 | 2014年3月16日 | 0.020 | 0.9628 | 0.043 | |
2014年12月1日 | 0.010 | 0.9827 | 0.031 | ||
新丰江 浅水 | 2014年3月16日 | 0.020 | 0.9761 | 0.042 | |
2014年12月1日 | 0.012 | 0.9887 | 0.033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4.2.3 模型验证 通过对叶绿素浓度变化率函数拟合后,水深h处的叶绿素浓度可表示为:
式中:Ch为h深度的叶绿素浓度;Cf为水体表层的叶绿素浓度(本文分别为东山湖和流花湖的0.1 m处、新丰江浅水区的0.2 m和深水区1 m处的浓度);f(x)为表4中的拟合函数。
将三个湖泊2014年3月份的12个验证点水体表层的叶绿素浓度代入公式(1),在各水体的水深范围内随机计算6个深度的叶绿素浓度值,将该浓度与YSI测得的实际浓度的差值,再除以实际浓度值得到各验证点不同深度的叶绿素浓度偏移量百分比(表5)。由表3可知,用拟合的函数反算验证点不同深度的叶绿素浓度,在72个浓度值中,95%的浓度值与实际浓度值的偏移量均在25%以内;东山湖与流花湖的偏移量相对较小,大多数偏移量在10%以内,新丰江水库的偏移量相对较大,大多数偏移量在20%以内;说明总体上通过拟合建立的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Tab. 5
表5
表5验证样点不同深度浓度偏移百分比
Tab. 5
水体 | 点号 | 随机深度1 | 随机深度2 | 随机深度3 | 随机深度4 | 随机深度5 | 随机深度6 |
---|---|---|---|---|---|---|---|
东山湖(2014年3月10日) | T1 | 8.96 | 11.56 | 6.53 | 12.58 | 17.62 | 4.25 |
T2 | 9.43 | 2.58 | 7.65 | 0.64 | 8.93 | 26.58 | |
T3 | 8.24 | 3.41 | 5.39 | 21.63 | 7.77 | 7.96 | |
流花湖(2014年3月13日) | T1 | 7.52 | 4.32 | 5.11 | 4.73 | 6.65 | 3.21 |
T2 | 9.68 | 7.64 | 11.52 | 13.33 | 9.65 | 2.14 | |
T3 | 5.68 | 3.65 | 2.55 | 6.65 | 7.35 | 6.88 | |
新丰江浅水(2014年3月16日) | T1 | 18.95 | 24.97 | 16.83 | 15.55 | 9.65 | 6.94 |
T2 | 13.64 | 6.45 | 2.15 | 15.63 | 6.35 | 6.33 | |
T3 | 12.55 | 13.56 | 3.48 | 17.81 | 1.05 | 6.83 | |
新丰江深水(2014年3月16日) | T1 | 23.14 | 1.36 | 25.38 | 8.57 | 6.34 | 22.01 |
T2 | 19.21 | 13.14 | 16.70 | 12.44 | 23.67 | 9.39 | |
T3 | 16.14 | 19.28 | 2.65 | 6.95 | 12.54 | 32.11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5 结果与讨论
如前所述,湖泊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分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就其湖泊水体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讨论如下:(1)对于小型浅水湖泊,流花湖、东山湖叶绿素浓度相对较高,具备各样点差异较小、藻种分布分层现象不明显等特点,其垂向浓度与营养盐浓度显著相关;叶绿素浓度自上而下先减后增,叶绿素浓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中等水深部位,规律明显,水体中部以下的叶绿素浓度与水体到底泥的距离显著相关,其原因类似于郭怀成[30]等研究的滇池湖泊内源释放对营养盐浓度的影响;光照和水温与垂向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体现不明显,其原因可归结为广东省常年的光照和水温条件适宜藻类生长,浅水湖泊因水温差异小,水温分层不明显,藻类上下运动容易等。傅里叶变换优于其他函数能够很好的拟合浅水湖泊的叶绿素垂向浓度变化。
(2)对于大型湖泊,新丰江水库的库湾浅水区域的叶绿素垂向变化规律类似于流花湖和东山湖,藻类分层现象不明显。深水区域藻类分层现象较明显,叶绿素浓度自上而下递减明显,该变化主要是水温、藻种、营养盐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用高斯函数能取得良好的拟合效果。
(3)上述不同水体,在不同时间的拟合函数各异。相对面积较大的水体,叶绿素浓度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较大,叶绿素垂向浓度规律需要划分不同的区域来讨论;小型浅水湖泊,叶绿素浓度垂向变化规律相对更明显。总体来看,在建模过程中要分时间,分区域进行讨论。
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极其复杂,限于时间与精力,通用性和普适性的分布规律有赖于进一步从藻类生态位及生态习性入手,针对影响藻类的关键环境因子[31],进行长期的观测与细致的分析,如水体的年际、月际乃至一天内各时间段的变化等。叶绿素垂向浓度变化研究对水华预警,尤其是浅水湖泊因底泥影响而存在的潜在水华有待进一步探究。叶绿素垂向分布模式的构建将为叶绿素浓度的分层反演,乃至其他具有分层变化现象的水质因子的反演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Magsci [本文引用: 1]
于1983年11月—1985年11月在胶州湾的两个观测站逐月进行了2周年的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定点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口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i>a</i>平均浓度为3.05(1.02-15.62)mg/m<sup><small>3</small></sup>;真光层中平均为26.34(9.97-106.59)mg/m<sup><small>2</small></sup>;其季节变化呈春(3—4月)、秋(9—11月)双峰型。(2)小型(<78 μm)的浮游植物平均占海水中叶绿素<i>a</i>的85.76%。(3)叶绿素<i>a</i>/<i>c</i>比在表层海水中平均为2.41,真光层中平均为2.60;叶绿素<i>a</i>/<i>b</i>比和叶绿素<i>a</i>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均大于10。(4)春季,叶绿素的最大层出现在0-3m层;夏、秋季,逐渐下移;冬季,上、下层叶绿素<i>a</i>浓度比较均匀。认为胶州湾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都很高,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
Magsci [本文引用: 1]
于1983年11月—1985年11月在胶州湾的两个观测站逐月进行了2周年的海水中叶绿素浓度的定点研究。结果表明,(1)胶州湾口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i>a</i>平均浓度为3.05(1.02-15.62)mg/m<sup><small>3</small></sup>;真光层中平均为26.34(9.97-106.59)mg/m<sup><small>2</small></sup>;其季节变化呈春(3—4月)、秋(9—11月)双峰型。(2)小型(<78 μm)的浮游植物平均占海水中叶绿素<i>a</i>的85.76%。(3)叶绿素<i>a</i>/<i>c</i>比在表层海水中平均为2.41,真光层中平均为2.60;叶绿素<i>a</i>/<i>b</i>比和叶绿素<i>a</i>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均大于10。(4)春季,叶绿素的最大层出现在0-3m层;夏、秋季,逐渐下移;冬季,上、下层叶绿素<i>a</i>浓度比较均匀。认为胶州湾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都很高,可以发展海水养殖业。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Magsci [本文引用: 1]
Magsci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Magsci [本文引用: 1]
<FONT face=Verdana>实验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不同营养水平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选取能代表湖流和波浪综合作用的综合摩阻流速作为太湖水动力的表征指标,建立藻增长率和综合摩阻流速关系.结果表明,低、中营养水平下的藻类受扰动的影响规律较为接近,90r/min 扰动时生长最好;而高营养水平下的藻类受扰动影响差异不明显.营养盐对藻类的生长影响较大,扰动可以改变由营养水平不同所引起的藻类生长的差异.铜绿微囊藻在低、中营养水平下生长时最优综合摩阻流速约为0.133cm/s.藻增长率随着综合摩阻流速呈现先指数递增、后指数递减的规律.湖泊环流型水域和河道径流型水域水动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FONT>
Magsci [本文引用: 1]
<FONT face=Verdana>实验模拟了不同风浪强度、不同营养水平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选取能代表湖流和波浪综合作用的综合摩阻流速作为太湖水动力的表征指标,建立藻增长率和综合摩阻流速关系.结果表明,低、中营养水平下的藻类受扰动的影响规律较为接近,90r/min 扰动时生长最好;而高营养水平下的藻类受扰动影响差异不明显.营养盐对藻类的生长影响较大,扰动可以改变由营养水平不同所引起的藻类生长的差异.铜绿微囊藻在低、中营养水平下生长时最优综合摩阻流速约为0.133cm/s.藻增长率随着综合摩阻流速呈现先指数递增、后指数递减的规律.湖泊环流型水域和河道径流型水域水动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FONT>
,
Magsci [本文引用: 1]
从静止状况到小水流、大水流的模拟水动力实验表明,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起重要作用.藻类种类数以小水流时最高,其生物量也最高,这与NO-3/TDN比值相一致.由静止状态到大水流状态,藻类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这与相应的TDN/TN、TDP/TP呈递减趋势相呼应.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的变化较之浮游植物更明显,尤其是枝角类的变化更大.动力作用通过增加水体中悬浮质、降低透明度、改变水下光照条件及理化与生物过程释放营养物质,致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数量发生改变.<dt><strong><t>Abstract:</t></strong></dt><dd>The stimulate experiments show the water flo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ccession of plankton community. The species number and biomass of algae under weak water flow (0.124m·s-1) were highest in the experiments. This was coincided with the low ratio of NO3/TDN. The algae abundance was increased from the stationary state to the strong water flow(0.319m·s-1)state, the corresponding TDN/TN, TDP/TP were de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hotosynthetic rates from the stationary state to the strong water flow state were also decreased. The change of zooplanktonic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phytoplankton. The change of cladoceran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were extremely strong. The change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phyto-zooplankton were influenced by water flow through the change of substance solids, transparency, iight condition under water and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 caused by physico-chemico-biololgical processing.
Magsci [本文引用: 1]
从静止状况到小水流、大水流的模拟水动力实验表明,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起重要作用.藻类种类数以小水流时最高,其生物量也最高,这与NO-3/TDN比值相一致.由静止状态到大水流状态,藻类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这与相应的TDN/TN、TDP/TP呈递减趋势相呼应.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的变化较之浮游植物更明显,尤其是枝角类的变化更大.动力作用通过增加水体中悬浮质、降低透明度、改变水下光照条件及理化与生物过程释放营养物质,致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数量发生改变.<dt><strong><t>Abstract:</t></strong></dt><dd>The stimulate experiments show the water flo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ccession of plankton community. The species number and biomass of algae under weak water flow (0.124m·s-1) were highest in the experiments. This was coincided with the low ratio of NO3/TDN. The algae abundance was increased from the stationary state to the strong water flow(0.319m·s-1)state, the corresponding TDN/TN, TDP/TP were decrea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photosynthetic rates from the stationary state to the strong water flow state were also decreased. The change of zooplanktonic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phytoplankton. The change of cladoceran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were extremely strong. The change o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phyto-zooplankton were influenced by water flow through the change of substance solids, transparency, iight condition under water and the release of nutrients caused by physico-chemico-biololgical processing.
,
DOI:CNKI:SUN:NCST.0.2007-02-011Magsci [本文引用: 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对太湖水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光]照度为3 300 lx、光暗比为10 h∶14 h的条件下,流速在0~75 cm.s<sup>-1</sup>范围内,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流速条件为<em>u</em>=30 cm.s<sup>-1</sup>,当流速<em>u</em><30 cm.s<sup>-1</sup>或<em>u</em>>30 cm.s<sup>-1</sup>时,藻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当流速<em>u</em>≥50 cm.s<sup>-1</sup>时,藻类生长受到明显限制,数量无明显增加。
DOI:CNKI:SUN:NCST.0.2007-02-011Magsci [本文引用: 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流速条件对太湖水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光]照度为3 300 lx、光暗比为10 h∶14 h的条件下,流速在0~75 cm.s<sup>-1</sup>范围内,适合藻类生长的最佳流速条件为<em>u</em>=30 cm.s<sup>-1</sup>,当流速<em>u</em><30 cm.s<sup>-1</sup>或<em>u</em>>30 cm.s<sup>-1</sup>时,藻类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当流速<em>u</em>≥50 cm.s<sup>-1</sup>时,藻类生长受到明显限制,数量无明显增加。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Magsci [本文引用: 1]
阳澄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调查结果显示:TN、叶绿素、TP和CODMn丰枯期都呈从西湖区向东湖区递减趋势,且一般枯水期大于丰水期,TP反之;丰枯期水质均较差,为Ⅳ类或劣Ⅴ类,污染物主要为TN和TP;富营养化加重趋势有所缓解,但水体仍呈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来源分析表明:丰枯期NO<sub>3</sub><sup>-</sup>-N、NO<sub>2</sub><sup>-</sup>-N与TN以及丰水期PO<sub>4</sub><sup>3-</sup>-P与TP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浓度与TN在枯水期有显著相关性,其他时期叶绿素浓度与TN、TP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阳澄湖养殖活动和底泥营养盐释放可能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Magsci [本文引用: 1]
阳澄湖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调查结果显示:TN、叶绿素、TP和CODMn丰枯期都呈从西湖区向东湖区递减趋势,且一般枯水期大于丰水期,TP反之;丰枯期水质均较差,为Ⅳ类或劣Ⅴ类,污染物主要为TN和TP;富营养化加重趋势有所缓解,但水体仍呈富营养化状态。氮磷来源分析表明:丰枯期NO<sub>3</sub><sup>-</sup>-N、NO<sub>2</sub><sup>-</sup>-N与TN以及丰水期PO<sub>4</sub><sup>3-</sup>-P与TP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绿素浓度与TN在枯水期有显著相关性,其他时期叶绿素浓度与TN、TP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阳澄湖养殖活动和底泥营养盐释放可能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本文引用: 1]
,
URL [本文引用: 1]
以往大部分海洋光学和海色研究都是以海洋光学有效成分及固有光学特性垂直均一分布的假设为基础进行的, 然而海洋观测表明海水成分的垂直不均一性大量存在。 文章通过Hydrolight辐射传输模拟研究了叶绿素浓度垂直不均一分布对海水表观光学特性的影响。 叶绿素浓度垂直不均一分布由高斯模型来近似模拟, 选择成熟的一类水体生物光学模型, 利用Hydrolight辐射传输代码模拟表观光学特性, 将垂直不均一廓线情况下模拟的表观光学特性值与具有本底值的均一廓线情况所模拟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水表面以下的叶绿素浓度最大值增加了蓝光波段的遥感反射率, 减小了绿光波段的遥感反射率, 而且改变了水体中辐射的方向分布, 在叶绿素浓度最大值处, 下行辐射漫衰减系数和平均余弦廓线分别出现峰值和谷值。
URL [本文引用: 1]
以往大部分海洋光学和海色研究都是以海洋光学有效成分及固有光学特性垂直均一分布的假设为基础进行的, 然而海洋观测表明海水成分的垂直不均一性大量存在。 文章通过Hydrolight辐射传输模拟研究了叶绿素浓度垂直不均一分布对海水表观光学特性的影响。 叶绿素浓度垂直不均一分布由高斯模型来近似模拟, 选择成熟的一类水体生物光学模型, 利用Hydrolight辐射传输代码模拟表观光学特性, 将垂直不均一廓线情况下模拟的表观光学特性值与具有本底值的均一廓线情况所模拟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水表面以下的叶绿素浓度最大值增加了蓝光波段的遥感反射率, 减小了绿光波段的遥感反射率, 而且改变了水体中辐射的方向分布, 在叶绿素浓度最大值处, 下行辐射漫衰减系数和平均余弦廓线分别出现峰值和谷值。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