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杨兴柱, 朱跃, 王群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芜湖 241002

Spatial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YANGXingzhu, ZHUYue, WANGQun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Anhui, China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朱跃(1991- ),男,安徽定远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 1184726693@qq.com
收稿日期:2017-12-14
修回日期:2018-12-6
网络出版日期:2019-06-20
版权声明:2019《地理研究》编辑部《地理研究》编辑部 所有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36,41471130)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兴柱(1976-),男,安徽六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 yxzlv@163.com



展开

摘要
随着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旅游城市土地投资和开发日益强盛。以典型旅游城市黄山市为案例,以1870宗城市出让用地为样本,采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商服、住宅、工业三类用地与用地总和的出让均属于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分布均衡度均较低。② 城市东南部和区县城区是土地出让热点集中地区,城市外围地域是冷点集中地区。住宅用地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城市近郊、重要旅游区周围;工业用地热点地区主要集中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商服用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重要交通设施附近。③ 土地出让区位选择呈点状集聚、线状网络并存,表现为“东南部分布密度较高、西北部分布密度较低”“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区县稀疏,县城密集、一般乡镇分散”“交通指向显著、呈带状分布”布局特征。④ 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涉及城镇化推动的城市内生型、自然环境优美的资源依托型、要素流动便利的交通指向型和集聚经济优势的开发区集中型四种选择模式。⑤ 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是自然条件、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城镇化建设、交通设施、旅游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相互作用与博弈的结果。地形对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的空间约束性和指向性显著;土地出让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匹配度;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对用地出让的规模和方向有重要影响;交通和旅游快速发展对于土地出让具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影响因素;黄山市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urbanization acceleration, tourism city land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ly strong. Taking Huangshan city, a typical tourist city, as an example, and based on the data of 1870 urban land transfe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transfer location selec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mercial service, residential, industrial land and total land transfer are all in a cohesiv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egree of distribution equilibrium is low. (2) The hotspots of land transfer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central parts of districts/counties, while the cold spots are in the periphery of cities. The hotspots of residential l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uburbs and major tourist areas. The hotspots of industrial land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development zones, industrial parks and important traffic routes. The hotspots of commercial service land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commercial business district, large-scale public facilities and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3)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land transfer is characterized by point agglomeration and linear network,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density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er density in the northwest", "central urban area is dense, peripheral areas are sparse, county towns are dense, and general towns are sparse", "traffic-oriented agglom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traffic". (4) Based on the spatial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transfer, the location choice of land transfer can be identified into four modes: Urbanization-driven urban endogenous mode, resource-based mode with beautiful natural environment, traffic-oriented mode with high accessibility, development zone centralized mode with agglomeration economy. (5) The location choice of land transfer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 the level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system, urbanization level,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other factors. It is also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and game between different stakeholders such as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residents. The terrain has obvious spatial constraints and directivity on land transfer location selection.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highly matched with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transfer. Land policy and urban planning affect the scale and direction of land transf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 land transfer.

Keywords:land transfer;location choice;spatial characteristics;influencing factors;Huangshan city

-->0
PDF (15027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杨兴柱, 朱跃, 王群. 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6): 1435-1450 https://doi.org/10.11821/dlyj020171215
YANG Xingzhu, ZHU Yue, WANG Qun. Spatial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6): 1435-1450 https://doi.org/10.11821/dlyj020171215

1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一切活动最基本的空间载体和发展条件,土地空间利用形态、土地供应类型是产业经济发展的表征,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时空差异[1]。中国城镇化率由1981年的20.16%增长到2015年的56.10%,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0.67×104 km2扩张到5.15×104 km2,城市土地多样化开发和社会资本投资日益强盛,引致城市用地空间呈现新特征。在产业联系上,土地出让是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纽带[2,3];在空间布局上,土地空间限制与内部地价差别影响用地类型与空间分布[4,5,6,7];在资源投入上,土地出让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8,9,10,11]。在土地市场制度转型和城市空间重构的双重语境下,伴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扩增,引发可用土地削减、土地无序开发、资源利用浪费等用地矛盾。土地出让已经成为城镇化健康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国外较早开展城市土地出让区位研究[12,13,14,15,16,17,18,19,20],研究涉及土地出让条件评价[21]、土地区位空间配置[22]、土地出让价格差异[23]、土地出让影响因素[24,25,26]与效应研究[27]。国内关于土地出让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土地出让研究,涉及土地出让现状问题诊断[28,29,30,31,32]、土地出让行为方式[33,34,35,36,37]、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 [38,39,40,41,42,43];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土地出让研究,强调土地出让与城市规划的相互作用机制[44,45,46,47,48];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土地出让研究,涉及城市用地结构评价[49,50,51]、土地出让空间格局[52,53,54,55,56,57]、土地政策演变与空间响应[58,59]、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调查变更数据分析城市空间结构[60,61,62,63]、基于地租地价视角探讨土地出让区位选择[64,65,66,67]等方面。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土地出让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从研究对象看,目前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快速城镇化的大城市[52,53,54,55,56,57],较少关注旅游影响下的中小城市[55];从研究内容看,较多关注单一类型土地出让,较少关注多类用地综合对比研究[49-52,65-67],作用机制研究也亟待加强[23,24,25,26]。旅游城市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典型地理区域,不同于工业化城市的发展特征,旅游城市的空间形态、用地格局等有其自身的独特性[68]。就城镇化和旅游快速推进而言,从旅游城市的视角介入不同类型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研究,将实现土地出让研究的重要突破。黄山市作为唯一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地级市,已成为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皖南国际文化示范区核心城市、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黄山市经历了土地利用方式变更、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和空间重组等变化。因此,选择典型旅游城市黄山市作为研究区域,以1870宗城市出让用地微观数据为样本,分析旅游城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试图从多侧面反映人类旅游活动与经济空间关系,揭示典型旅游城市土地出让空间规律和区位选择模式,理解与把握土地出让选择动因,力求丰富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为未来旅游城市土地合理有效开发和科学引导提供有益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案例地概况

黄山市位处安徽省南大门,相邻浙、赣两省,下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07 km2,占安徽省面积约7.5%。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为51.8%,略高于安徽省的50.5%。黄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涵盖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56家(5A景区3家、4A景区19家)。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5777.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11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导致土地市场活跃。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依托国内最大土地交易统计数据平台(中国土地市场网(www.landchina.com)),采集黄山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参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分类》(国土资发〔2001〕255号)分类标准,重点选择与“招拍挂”制度影响下的人类经济活动、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商服、住宅、工业三种类型用地。共提取黄山市2007—2015年1870宗出让土地样本数据,其中住宅、商服、工业用地宗数分别为553宗、484宗、833宗。
建立黄山市土地出让表格数据库,获取统计平台结果公告中的“行政区域、项目名称、项目位置、出让面积、供地方式、土地来源、土地级别、行业分类、土地用途、出让价格、出让日期”等相关信息(表1)。社会经济数据来自省市统计年鉴和黄山市土地利用、土地整治、旅游发展等规划政策。
Tab. 1
表1
表1土地出让的基础信息库(部分)
Tab. 1Basic information of land transfer
地区名称面积
(hm2
供地
方式
土地
来源
土地
级别
土地
用途
成交价格(万元)行业
分类
出让
日期
歙县苏扬置业2.1065挂牌出让新增建设用地未评估住宅用地5182.0958房地产业2015/8/17
休宁县黄山中洲汽车贸易有限公司2.0809挂牌出让新增建设用地一级商服用地936.3000商务服务业2015/8/10
黄山区龙门山庄0.5408挂牌出让新增建设用地二级商服用地285.0000房地产业2015/8/5
徽州区汉邦树脂项目1.1709挂牌出让新增建设用地三级工业用地168.62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15/6/19


新窗口打开
创建黄山市土地出让空间数据库,分析1870宗地块的空间布局规律。通过在线地图GPSspg查询网获取1870宗样本数据经纬度,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表格数据库,创建shapefile格式文件导入ArcGIS,作为基础数据库层(图1a)。同时对行政区划边界、主要交通线、景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主要的河流湖泊、名胜古迹、绿地公园等的分布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底图。利用ArcGIS 10.0操作平台,根据数据标示将地块空间位置与黄山市行政区划底图相匹配,生成黄山市土地出让的空间布局图(图1b)。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黄山市空间分析基础数据与土地出让空间样点
-->Fig. 1Basic data layers and sampling points of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2.3 研究方法

2.3.1 最邻近指数方法 最邻近指数方法是研究点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邻近程度[69]。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测算土地出让空间集散程度,辨别空间分布类型。最邻近指数R定义为最邻近距离实际值和理论值之比[69],计算公式为:
R=riˉrEˉrEˉ=12nA=12D(1)
式中:A为案例地面积;n为土地出让数量;D为土地出让密度; rEˉ为为理论最邻近距离; riˉ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值大小说明样本点的分布类型,R<1、R>1、R=1分别代表凝聚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70]。采用Z检验方法对统计结果的显著性进行描述:
Z=dNN-dranSEdran(2)
式中:Z的标准误差 SEd(ran)=0.26136n2A;Z值为负且越小,则土地出让分布越趋向于凝聚,反之愈离散[70];Z的临界值(双侧)2.58、1.96、1.65分别对应P值的0.01、0.05、0.1。当P<0.01时,表明土地出让具有强烈的集聚(分散)分布;0.01<P<0.05时,集聚(分散)较强;0.05<P<0.1时,集聚(分散)一般;P>0.1时,说明显著较差,土地出让为随机分布。
2.3.2 热点分析方法 利用Getis-OrdGi*分析土地出让是否具有高值与低值,并利用可视化判定热点区与冷点区,其计算公式为[71]
Gi*(d)=j=1nωij(d)xjj=1nxj(3)
为了便于解释和比较,对 Gi*(d)进行标准化处理,则上式转化为:
ZGi*d=Gi*d-EGi*dVarGi*d(4)
式中: VarGi*dEGi*dGi*d的方差和数学期望[71]。若 ZGi*d为正且统计显著,代表土地出让i位于高值集聚的热点范围。若 ZGi*d为负且统计显著,代表土地出让i位于低值集聚的冷点范围。
2.3.3 核密度分析方法 核密度方法是通过窗口移动运算生成每个栅格单元的点或线密 度[72]。采用核密度方法识别土地出让市域尺度下的空间分布形态。设x1, ?,xn是假定密度函数f中的样本点,采用Rosenblatt-Parzen核估算f在某点x处的值fx),计算公式为[72]
f(x)=1nhi=1nkx-xih(5)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 kx-xih是核函数;n为土地出让数量;h>0为带宽;(x-xi)为各预估点到土地出让位置xi处的距离。

3 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的空间特征

3.1 土地出让空间分布类型

采用最邻近指数R方法,对黄山市土地出让空间集散程度进行定量刻画,反映土地出让分布性质。利用ArcGIS 10.0的Average Nearest Neighbor工具,对土地出让进行平均最近邻距离测算(表2图2)。研究结果显示,工业、商服、住宅与用地总和的最邻近指数分别为0.2124、0.3224、0.2257、0.2090。土地出让R值均小于1且Z值均偏低(Z值小于-2.58,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三类用地与用地总和出让均属于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区域分布均衡度均较低。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2黄山市土地出让的最邻近距离判断空间集聚
-->Fig. 2The spatial cluster judgment by the nearest-neighbor of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Tab. 2
表2
表2平均最近的相邻要素汇总
Tab. 2The summary of average adjacent elements
用地类型商服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用地总和
平均观测距离706.2294352.8921488.0228254.5388
预期平均距离2190.81861661.55802162.43521217.8169
最邻近比率0.32240.21240.22570.2090
Z得分-28.5203-43.4877-34.8032-65.4192
P值显著性水平0.00000.00000.00000.0000
空间分布类型显著聚集显著聚集显著聚集显著聚集


新窗口打开

3.2 土地出让分布热点区域

利用ArcGIS 10.0的Hot Spot Analysis(Getis-OrdGi*)工具,辨识土地出让空间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根据三类用地与用地总和的实际分布状况,以单元格网内的土地出让宗数为评价依据,计算各个单元格网的热点得分,借助自然断裂法对热点得分进行高低等级分类,将其划分为“核心、次核心、边缘热点区和边缘、核心冷点区”五级(图3)。热点数值越高说明土地出让越集聚,是分布的热点范围;反之则土地出让越分散,是分布的冷点范围。用地整体出让的热点地域集中在市域东南部和各区县中心城区,冷点地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地域。三类用地的热点区域位置差异较大,住宅用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近郊区、重要旅游区附近;工业用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商服用地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重要交通设施(汽车站、火车站、机场、高速道口、高铁站服务区)附近。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3黄山市土地出让的热点区域
-->Fig. 3Distribution of the hotspots of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3.3 土地出让核密度空间分布

采取核密度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出让空间集聚状况。利用ArcGIS 10.0的核密度分析法,选取适宜的距离阈值(搜索半径为5 km)研究微观尺度土地出让的空间集聚特征,按照自然断裂法,将密度值划分为7个等级(图4)。土地出让总体呈现区位选择地域集中性突出,点状集聚、线状网络并存,形成明显的多中心、分层次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分布密度东南较高、西北较低”“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区县稀疏,县城密集、一般乡镇分散”“交通指向显著、呈带状分布”整体布局特征。从具体的三类土地出让核密度分布来看:① 住宅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城区、各区县中心、自然环境较好地区。中心城区和区县中心拥有政治、经济、旅游等发展优势,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汇聚。名胜古迹、湖泊、绿地、公园等自然环境较好地区,由于旅游房地产建设,带来住宅用地进一步出让,主要用于各类度假旅居型、疗养、养老等建设。② 商服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商务区、购物区和特色街区、交通沿线、特色小镇,以及大型公共设施、住宅区等周围。出让土地主要用于建设徽文化旅游度假区、“欧洲之星”欢乐谷、中信太平观止(中信度假村)、绿岛度假村、金盆湾、丰乐小镇、金马驾校、霞坑加油站、城东菜市场等项目开发。③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各区县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交通便捷的地势平缓地带。黄山市、徽州区、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等经济开发区和九龙低碳经济园区、黄山工业园区、歙县循环经济园区是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的重点地区。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4黄山市土地出让的核密度空间分布
-->Fig. 4Distribution of the spatial density of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3.4 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模式

结合黄山市商服、住宅和工业三类用地分布密度、分布类型、集散程度和热点区域等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图层叠加方法,提炼出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模式(图5)。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5黄山市城市土地出让区位模式
-->Fig. 5Location pattern of urban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涉及城镇化推动的城市内生型、自然环境优美的资源依托型、要素流动便利的交通指向型和集聚经济优势的开发区集中型四种选择模式。① 城市内生型模式,中心城区优越的区位优势、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政府政策影响,促使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在中心城区形成集聚。各区县县城的城镇化推进和城市更新,推动了县城土地出让的大规模聚集。② 交通指向型模式,交通影响土地出让布局,屯溪机场、黄山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附近,皖赣线、合铜黄高速、徽杭高速、205国道等陆路交通沿线,新安江沿线,土地出让集聚较为明显,呈现轴向分布特征。③ 资源依托型模式,黄山市中心城区征迁“百日攻坚”行动、旧城改造的绅士化等刺激着居民外迁的推力,环绕中心城区的城市近郊环境好、地价较低的拉力,共同促进了城市近郊区土地出让集聚。在湖泊资源富集区域,形成了太平湖、奇墅湖等湖泊附近的绿地房产、中坤酒店、皇冠酒店、金盆湾等集聚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东黄山旅游区等集聚区,宏村、西递等世界文化遗产地城镇密集区,汤口镇和太平湖镇等环黄山城镇密集区,这些区域附近宜居舒适性高,旅游发展带来消费和就业市场,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大规模开发。④ 开发区集中型模式,“五通一平”等基础设施、企业集聚效应和路径依赖等,使得开发区成为工业用地出让集聚的空间载体。

4 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旅游地是典型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也是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利益主体竞争作用的场所。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条件、人口经济、政策制度、城镇化建设、交通快速发展、旅游发展等方面阐释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4.1 自然条件

地形直接影响自然条件,对土地出让空间格局构成具有明显作用。根据黄山市的海拔范围,分为6个高程带: 148m、148~287m、287~468m、468~756m、756~1500m、1500~1864m,将黄山市DEM栅格数据,按照高程带进行重新分类并进行栅格转矢量分析,叠加土地出让样本数据,最终得到黄山市不同海拔上土地出让空间分布图(图6)。总体土地出让主要分布在0~287 m范围内,其中住宅用地共有464宗,占总数的84.06%,出让面积共计1264.04 hm2;商服用地449宗,占总数的92.79%,出让面积共计1332.70 hm2;工业用地729宗,占总数的87.52%,出让面积共计1359.47 hm2。黄山市位于皖南山区,向南向北演变为低山、丘陵、盆地等地形,如太平盆地、黟城盆地、祁门盆地等,市域中部主要由练江谷地、新安江谷地等河谷平原构成。黄山市商服、住宅、工业三类用地主要分布在盆地、河流谷地、湖泊周围等地势低平开阔的地区。地形条件促使土地出让在东南部汇聚,并沿水系分布。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6黄山市不同海拔上土地出让分布
-->Fig. 6The land transfer along with elevation in Huangshan city
-->

4.2 人口与经济因素

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出让具有重要影响。地理联系率可以解释研究对象与经济、人口等要素的均衡匹配度[73]。采用地理联系率,分析各区县土地出让数与其经济、人口要素关系(表3),VpVe分别表示第i个区县土地出让的人口-地理联系率和经济-地理联系率。V值大小代表土地出让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在空间上均衡匹配程度的高低。商服用地的VpVe值分别为99.75、99.81,住宅用地的VpVe值分别为99.82、99.87,工业用地的VpVe值分别为99.79、99.77。三类用地VpVe值均接近100,说明黄山市工业、商服和住房三类用地空间分布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度较高,关联较强。
Tab. 3
表3
表3黄山市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地理联系率
Tab. 3Geographical linkage ratio of industrial land, commercial service land and residential land in Huangshan city
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VpVeVpVeVpVe
地理联系率V99.7599.8199.8299.8799.7999.77


新窗口打开

4.3 土地政策因素

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土地政策措施的宏观调控,主要包括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城市用地实施方案。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为保障土地所有权收益,赋予地方政府参与土地市场管理的部分权力,推动土地市场化发展(表4)。为加强土地出让市场管理,黄山市颁布了《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黄政〔2014〕14号),并对中心城区进行土地定级、确定基准地价。《黄山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中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管制边界,增强土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各区县根据省市要求,制定了供地结构、供地规模和供地计划等相关土地供应政策。
Tab. 4
表4
表4城市土地出让法律渊源体系
Tab. 4Legal source system of urban land transfer
立法机构类别代表性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法律土地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规划法等
中央政府行政法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暂行管理条例等
部门法律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等
地方政府地方法规省市等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
地方规章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制定的土地出让各类规范性文件,如《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


新窗口打开

4.4 城市规划因素

《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提出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完善屯溪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功能、依托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南部城镇群、提高县城承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沿道路延伸的东西、南北两条城镇发展轴,构成“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黄山市中心城区实施“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各个区县围绕打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强化规划管控,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了城市用地布局的规模数量和空间方向(图7)。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7黄山市土地出让空间分布方向
-->Fig. 7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运用ArcGIS 10.0的标准差椭圆工具,分析土地出让的分布方向,椭圆输出大小选择1个标准差的默认值,输出范围涵盖约60%的输入要素,分析三类用地各自与土地总和空间分布方向(图7)。研究表明:整体上均是较为集聚的态势,存在显著的向心性。其中工业、商服、用地总和的方位角分别为:140.78°、151.78°、129.32°,其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而住宅用地的方位角为96.91°,大抵为东西向的空间方位。用地总和、工业用地、商服用地中心坐标落在徽州区内,住宅用地中心坐标在休宁县内。可以看出黄山市土地出让空间分布中心与方向与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群二片两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建设基本吻合。

4.5 城镇化建设

黄山市是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城市,为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提高建制镇规模水平,增强小城镇辐射功能,正全力实施“组群带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将闲置、低效用地进行综合处置和二次利用。依托人口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产业型的中心镇功能,增强城镇建设用地效能,进行建制镇示范试点。以黄山市政府为中心,以每10 km距离为缓冲半径,划定8个圈层(图8)。由此可以发现,黄山市土地出让存在着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与城镇化发展重点区域基本一致。整体上在0~20 km和50~70 km圈层分布数量分别为989宗、467宗,分别约占总数的52.89%、18.24%。30 km以外用地分布总体上趋于缩少。三类用地中,住宅用地出让位置相对中心的平均距离最大,为30.28 km;其次是商服用地出让位置,平均距离为29.93 km;相对中心平均距离最小的是工业用地出让位置,为23.23 km。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8黄山市土地出让圈层分布统计
-->Fig. 8Statistics of circle distribution of land transfer in Huangshan city
-->

4.6 交通快速发展

土地出让的空间结构受交通发展影响较大。从整体上分析交通网络,对主要交通进行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半径选择是铁路(皖赣线)两侧1 km、省道(S322、S103等)两侧1 km,国道(G205)两侧3 km,高速公路(G3京台高速,G56杭瑞高速)两侧3 km(图9)。统计缓冲区范围内的三类用地出让数量,其中商服用地420宗,占出让总数的86.78%,住宅用地534宗,占出让总数的96.56%,工业用地789宗,占出让总数的94.72%。交通的快速发展拉动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开拓着旅游客源市场,具有引领土地出让布局、促进要素流动的支撑作用。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9不同道路缓冲区内的土地出让
-->Fig. 9Land transfer in buffer zones of different roads
-->

4.7 旅游发展

数量丰富、品位优质的旅游资源,招徕大量项目投资。采用Surfer软件的三维图(图10)可以直观展示黄山市三类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住宅用地出让价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各区县的高档住宅区、自然与文化景观较好的湖泊等周围旅游房地产区,最高值是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的天都首郡小区开发地块,出让价格是51170.96万元;商服用地出让价格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商服繁华的街区、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的周围,并且与住宅用地高值区分布保持协调,最高值是黄山市高铁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开发地块,出让价格是26991.58万元;工业用地出让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各区县的开发园区,最高值是黄山市九盛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地块,出让价格是11007.14万元。伴随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快速发展、土地存量规划、旅游地资源稀缺性,旅游发展为旅游地这一特殊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注入了新的要素,三类用地价格的高值区围绕高品质旅游环境的轮廓基本形成。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0黄山市土地出让价格的空间结构
-->Fig. 10Spatial structure of land transfer price in Huangshan city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特征是自然条件、人口经济、政策制度、城镇化建设、交通快速发展、旅游发展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利益参与主体在地域空间上相互博弈形成的结果。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牵引,调整和控制用地方向和规模,雨润、元一、绿地、中坤、祥源、置地等大企业的资本进入,带动了高档接待设施和旅游房产的发展,民间资本创业就业活动引致商服用地需求增长,居民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投资计划,进一步刺激住宅用地出让。

5 结论与讨论

城市土地出让是联系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纽带,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旅游城市土地投资和开发日益强盛,用地空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
(1)黄山市住宅、商服、工业三类用地与用地总和的出让均属于凝聚型空间分布状态,区域分布均衡度均较低。城市东南部和区县城区是土地出让总体热点集中的地区,城市外围地域是冷点集中的地区。三类用地的热点区域位置差异较大,住宅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近郊区、重要旅游区附近,工业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区县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要交通沿线,商服用地分布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重要交通设施附近。用地区位选择地域集中性突出,点状集聚、线状网络并存,形成明显的多中心、分层次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表现为“东南部分布密度较高、西北部分布密度较低”“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区县稀疏,县城密集、一般乡镇分散”“交通指向显著、呈带状分布”。
(2)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模式反映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土地出让空间布局。主要存在城市化发展吸引要素集中的城市内生型、自然环境优美的资源依托型、可达性高便于要素流动的交通指向型和集聚经济优势的开发区集中型四种模式。
(3)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是自然条件、人口经济、政策制度、城镇化建设、交通快速发展、旅游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利益主体在地域空间上相互博弈的结果。地形对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的空间约束性和指向性显著。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出让有较高匹配度和较强关联性。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对土地出让的规模和方向发挥重要作用。交通和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导着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相互作用,对于城市土地出让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虽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城市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特征与影响因素,但出让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有待采用计量经济模型等进行定量研究,并加强不同用地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此外,需进一步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微观土地利用主体视角,加强用地的业态变迁、利用主体特征研究,以期为旅游城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毕宝德. 土地经济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本文引用: 1]

[Bi Baode. Land Economics.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1.] [本文引用: 1]
[2]薛白.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土地价格结构性偏离
. 财经科学, 2011, 276(3): 49-57.
[本文引用: 1]

[Xue Bai.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tergovernmental competition and the structural deviation of land prices
.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1, 276(3): 49-57.]
[本文引用: 1]
[3]李涛, 江虹.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与政策调控
. 南京社会科学, 2003, (s2): 347-352.
[本文引用: 1]

[Li Tao, Jiang Hong.Market allocation and policy regulation of urban land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new pattern industrialization
. 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 2003, (s2): 347-352.]
[本文引用: 1]
[4]包善驹, 陆林. 合肥城市规划引导空间演进对地价时空演变的影响
. 地理学报, 2015, 70(6): 906-918.
[本文引用: 1]

[Bao Shangju, Lu Lin.The impact of Hefei urban planning guiding spatial evolution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land price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5, 70(6): 906-918.]
[本文引用: 1]
[5]公云龙, 张绍良, 赵松, . 金融发展对城市地价的影响效应分析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3): 55-62.
[本文引用: 1]

[Gong Sunlong, Zhang Shaoliang, Zhao Song, et al.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urban land price
. China Land Science, 2012, 26(3): 55-62.]
[本文引用: 1]
[6]吴巍, 周生路, 杨得志, . 跨江通道对滨江副城住宅地价增值效应的测算: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
. 地理研究, 2013, 32(1): 29-40.
[本文引用: 1]

[Wu Wei, Zhou Shenglu, Yang Dezhi, et al.Calculation of value added effect of riverside passage to urban riverside residences: Taking Pukou district of Nanjing as an example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 32(1): 29-40.]
[本文引用: 1]
[7]李志, 周生路, 吴绍华, . 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
. 地理学报, 2014, 69(2): 255-267.
[本文引用: 1]

[Li Zhi, Zhou Shenglu, Wu Shaohua, et al.Influence of Nanjing metro on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 and response of land value increment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69(2): 255-267.]
[本文引用: 1]
[8]王贤彬, 张莉, 徐现祥.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7): 31-43.
[本文引用: 1]

[Wang Xianbin, Zhang Li, Xu Xianxiang.Local government land lease,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local economic growth
.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4, (7): 34-43.]
[本文引用: 1]
[9]张莉, 高元骅, 徐现祥. 政企合谋下的土地出让
. 管理世界, 2013, (12): 43-51.
[本文引用: 1]

[Zhang Li, Gao Yuanye, Xu Xianxiang.Land leasing under the conspiracy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 Management World, 2013, (12): 43-51.]
[本文引用: 1]
[10]雷潇雨, 龚六堂. 基于土地出让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 管理世界, 2014, (9): 29-41.
[本文引用: 1]

[Lei Xiaoyu, Gong Liutang.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land transfer
. Management World, 2014, (9): 29-41.]
[本文引用: 1]
[11]李学文, 卢新海. 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出让行为分析
. 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8): 42-47.
[本文引用: 1]

[Li Xuewen, Lu Xinhai.Analysis on the land finance and land conveyance in context of economic growth
. China Land Sciences, 2012, 26(8): 42-47.]
[本文引用: 1]
[12]王恩涌, 赵荣, 张小林, . 人文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本文引用: 1]

[Wang Enyong, Zhao Rong, Zhang Xiaolin, et al.Human Geography.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0.] [本文引用: 1]
[13]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本文引用: 1]

[Xu Xueqiang, Zhou Yixing, Ning Yuemin.Urban Geography: 2th ed.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9.] [本文引用: 1]
[14]Goldberg M, Chinloy P.城市土地经济学. 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本文引用: 1]

[Goldberg M, Chinloy P. Urban Land Economics.Translat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ssion Department of National Land Administration.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1990.] [本文引用: 1]
[15]Burgess E W.The growth of the city: An introduction to a research project Park
. In: Burgess E W, McKenzie R D. The C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5: 57-59.
[本文引用: 1]
[16]Hoyt H.The Structure and Growth of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 in American Cities
. Washington D C: Federal Housing Administration, 1939.
[本文引用: 1]
[17]Harris C D, Ullman E L.The nature of cities
.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45, 24(2): 7-17.
[本文引用: 1]
[18]Aimin Chen.Urban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hina challeng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China Economics Review, 2002, 13(4): 407-411.
https://doi.org/10.1016/S1043-951X(02)00098-6URL [本文引用: 1]
[19]Hurd R.Principles of City Land Values. New York: Arno Press, 1903. [本文引用: 1]
[20]Alonso W.Location and Land Us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4. [本文引用: 1]
[21]FAO. A Framework for Land Evaluation
. Rome: FAO Soils Bulletin, 1976.
[本文引用: 1]
[22]McMillen D P. One hundred fifty years of land values in Chicago: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6, 40(1): 100-124.
https://doi.org/10.1006/juec.1996.0025URL [本文引用: 1]
[23]Goodman A C.Topics in empirical urban housing research
. The Economics of Housing Markets, 1989, 23(2): 49-53.
[本文引用: 2]
[24]Alig R J, Healy R G.Urban and built-up land area chan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determinants
. Land Economics, 1987, 63(3): 215-226.
https://doi.org/10.2307/3146831URL [本文引用: 2]
[25]Form W H.The place of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land use: Some implications for a theory of urban ecology
. Social Forces, 1954, 32(4): 317-323.
https://doi.org/10.2307/2574112URL [本文引用: 2]
[26]Wheaton W C.A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4, 9(2): 223-237.
[本文引用: 2]
[27]Johnston R J, Gregory D, Parrt G.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
.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本文引用: 1]
[28]金媛, 王世尧. 财、政激励与土地出让市场分割: 整合还是分化?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6): 20-27.
[本文引用: 1]

[Jin Yuan, Wang Shiyao.The analysis of finance incentive and the land transfer market segmentation: integration or differentiation?
. 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5, 1(6): 20-27.]
[本文引用: 1]
[29]朱亚兵. 城市土地出让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特区经济, 2006, (6): 121-123.
[本文引用: 1]

[Zhu Yabin.Discussion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urban land transfer
. Special Zone Economy, 2006, (6): 121-123.]
[本文引用: 1]
[30]靳相木, 丁静. 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三个视角及其综合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10): 12-18.
[本文引用: 1]

[Jin Xiangmu, Ding Jing.Three perspectives and synthesis of land transfer system reform
.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0, 31(10): 12-18.]
[本文引用: 1]
[31]谢正峰, 董玉祥. 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演进与展望
. 经济地理, 2011, 31(8): 1364-1369.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通过文献分析法,将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的萌芽阶段(1978—1993);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框架的初步形成阶段(1994—2000);城市土地优化配置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逐渐从优化配置的理论过度到优化配置技术和方法,城市土地利用空间配置的综合研究欠缺,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微观研究还有待加强。今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包括城市土地空间优化配置、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外部效应、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关系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突破。
[Xie Zhengfeng, Dong Yuxiang.Evolu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a's research on the urban land optimal allocation
.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8): 1364-1369.]
URL [本文引用: 1]摘要
通过文献分析法,将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的萌芽阶段(1978—1993);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框架的初步形成阶段(1994—2000);城市土地优化配置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研究逐渐从优化配置的理论过度到优化配置技术和方法,城市土地利用空间配置的综合研究欠缺,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微观研究还有待加强。今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研究包括城市土地空间优化配置、城市土地优化配置的外部效应、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关系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和突破。
[32]龙奋杰, 王萧濛, 邹迪. 基于标尺竞争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互动
.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55(9): 971-976.
[本文引用: 1]

[Long Fenjie, Wang Xiaomeng, Zou Di.Effect of local governments' land leasing behavior based on yardstick competition
. Journal ofTsinghua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5, 55(9): 971-976.]
[本文引用: 1]
[33]彭山桂, 汪应宏, 陈晨, . 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低价出让行为经济合理性分析: 基于广东省地级市层面的实证研究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7): 1078-1091.
[本文引用: 1]

[Peng Shangui, Wang Yinghong, Cheng Chen, et al.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rationa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downtick of the industrial land: Evidence from the municipal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 30(7): 1078-1091.]
[本文引用: 1]
[34]余靖雯, 肖洁, 龚六堂. 政治周期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
. 经济研究, 2015, 50(2): 88-102.
[本文引用: 1]

[Yu Jingwen, Xiao Jie, Gong Liutang.Political cycle and land leasing: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
.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5, 50(2): 88-102.]
[本文引用: 1]
[35]白彦锋, 刘畅. 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 对“土地财政”现象成因的一个假说
. 财贸经济, 2013, 34(7): 29-37.
[本文引用: 1]

[Bai Yanfeng, Liu Chang.Land policy of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ts impact on land transfer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A hypothesis of the Land-Based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 2013, 34(7): 29-37.]
[本文引用: 1]
[36]张向强, 姚金伟, 孟庆国. 双轮驱动模式下土地出让金支出的影响研究
. 中国经济问题, 2014, 286(5): 78-87.
[本文引用: 1]

[Zhang Xiang qiang, Yao Jinwei, Meng Qingguo. Resarch on land transferring fees expenditure under the Two-Wheels Driven Model
. China Economic Studies, 2014, 286(5): 78-87.]
[本文引用: 1]
[37]范剑勇, 莫家伟. 地方债务、土地市场与地区工业增长
. 经济研究, 2014, 49(1): 41-55.
[本文引用: 1]

[Fan Jianyong, Mo Jiawei.Local government debt, land market institution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growth
.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4, 49(1): 41-55.]
[本文引用: 1]
[38]张昕. 土地出让金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 城市问题, 2011, 196(11): 16-21.
[本文引用: 1]

[Zhang Xin.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leasing and urban economic growth
. Urban Problems, 2011, 196(11): 16-21.]
[本文引用: 1]
[39]赵文哲, 杨继东. 地方政府财政缺口与土地出让方式: 基于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互利行为的解释
. 管理世界, 2015, (4): 11-24.
[本文引用: 1]

[Zhao Wenzhe, Yang Jidong.The financial gap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way of land transfer: An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behavior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 Management World, 2015, (4): 11-24.]
[本文引用: 1]
[40]夏方舟, 李洋宇, 严金明. 产业结构视角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分析
. 经济地理, 2014, 34(12): 85-92.
[本文引用: 1]

[Xia Fangzhou, Li Yangyu, Yan Jinm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erspective: Based on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 with SYS-GMM methods
. Economic Geography, 2014, 34(12): 85-92.]
[本文引用: 1]
[41]况伟大, 李涛. 土地出让方式、地价与房价
. 金融研究, 2012, 386(8): 56-69.
[本文引用: 1]

[Kuang Weida, Li Tao.Land sale patterns, land pri-ce and house price
.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12, 386(8): 56-69.]
[本文引用: 1]
[42]李勇刚, 张鹏. 土地出让与房价的互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5(3): 91-96.
[本文引用: 1]

[Li Yonggang, Zhang Peng.The impa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 transfer and housing price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
.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3, 15(3): 91-96.]
[本文引用: 1]
[43]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 资源科学, 2005, 27(3): 73-78.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Bian Xuefang, Wu Qun, Liu Weina.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change in China
. Resources Science, 2005, 27(3): 73-78.]
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44]郑宸. 基于美国Green Zoning的厦门市低碳土地出让规划条件研究
. 厦门: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本文引用: 1]

[Zheng Chen.Research on the low carbon land transfer planning conditions of Xiamen based on the Green Zo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 Xiame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Xiamen University, 2014.]
[本文引用: 1]
[45]卫衍武. 城市土地出让市场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本文引用: 1]

[Wei Yanwu.Research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f urban land transfer market
. Wuha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本文引用: 1]
[46]杨秀珠. 城市用地出让的规划管理
. 城市规划汇刊, 1994, (2): 35-44.
[本文引用: 1]

[Yang Xiuzhu.Stregthen microscopic adjustmental and controlling system, promoting land use efficiency
. Urban Planning Forum, 1994, (2): 35-44.]
[本文引用: 1]
[47]杨文耀. 转型期大城市土地出让模式创新: 以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土地出让为例
. 规划师, 2013, 29(s2): 215-219.
[本文引用: 1]

[Yang Wenyao.The innovation of land transfer system during urban transformation period: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Hongqiao business district
. Planners, 2013, 29(s2): 215-219.]
[本文引用: 1]
[48]孙施文, 奚东帆. 土地使用权制度与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考
. 城市规划, 2003, 27(9): 12-16.
[本文引用: 1]

[Sun Shiwen, Xi Dongfan.Thinking on the land use right and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3, 27(9): 12-16.]
[本文引用: 1]
[49]李涛, 廖和平, 孙海, . 城市土地供应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都市发达经济圈为例
. 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 36(6): 142-148.
[本文引用: 2]

[Li Tao, Liao Heping, Sun Hai, et al.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urban land supply policy: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urban developed economic circle
.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4, 36(6): 142-148.]
[本文引用: 2]
[50]鲁春阳, 文枫, 杨庆媛, . 不同职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8): 27-34.
[本文引用: 1]

[Lu Chunyang, Wen Feng, Yang Qingyuan, et al.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citi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China Land Science, 2011, 25(8): 27-34.]
[本文引用: 1]
[51]刘学.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研究
. 晋中: 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本文引用: 1]

[Liu Xue.Study on the rationality of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 Jinzhong: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
[本文引用: 1]
[52]武文杰, 张文忠, 刘志林, . 北京市居住用地出让的时空格局演变
. 地理研究, 2010, 29(4): 683-692.
[本文引用: 3]

[Wu Wenjie, Zhang Wenzhong, Liu Zhilin, et al.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residential land transfer evolution in Beijing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29(4): 683-692.]
[本文引用: 3]
[53]邓羽, 司月芳. 北京市城区扩展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 地理研究, 2015, 34(12): 2247-2256.
[本文引用: 2]

[Deng Yu, Si Yuefang.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expansion in Beijing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12): 2247-2256.]
[本文引用: 2]
[54]何世茂. 南京工业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对策
.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24(1): 58-66.
[本文引用: 2]

[He Shimao.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Nanjing
. Modern Urban Research, 2009, 24(1): 58-66.]
[本文引用: 2]
[55]杨叠涵, 陈江龙, 袁丰. 南京城市空间重构对土地出让时空演化影响研究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2): 246-25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2.013Magsci [本文引用: 3]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是城市空间功能演变的结果和空间表现,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是地理学经典研究领域。本文基于2003-2010年工业、商服、住宅用地微观出让数据,运用样带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市不同用途土地出让的时空演化及作用机制,着重探析&#x0201c;退二进三&#x0201d;和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新城发展等城市空间重构行为对土地出让区位、规模与土地投标租金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南京市土地出让的空间用途结构和地价分布符合Alonso经典竞租模式,但也呈现多中心城市的特征;主城区地价水平较高,以小宗、密集的商服与住宅用地出让为主,旧城改造对提升老城区地价具有明显作用;郊区开发区为工业用地出让的主要区域,由于地价受行政影响较强,工业用地地价被压低,在同一工业园区空间范围内投标租金曲线呈现扁平化特征;新城通过改善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引致大量土地出让和土地价值提升,呈现一定的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Yang Diehan, Chen Jianglong, Yuan Feng.Impact of Nanjing urban spatial remodeling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transfer
.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2): 246-256.]
https://doi.org/10.11820/dlkxjz.2015.02.013Magsci [本文引用: 3]摘要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是城市空间功能演变的结果和空间表现,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是地理学经典研究领域。本文基于2003-2010年工业、商服、住宅用地微观出让数据,运用样带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市不同用途土地出让的时空演化及作用机制,着重探析&#x0201c;退二进三&#x0201d;和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新城发展等城市空间重构行为对土地出让区位、规模与土地投标租金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南京市土地出让的空间用途结构和地价分布符合Alonso经典竞租模式,但也呈现多中心城市的特征;主城区地价水平较高,以小宗、密集的商服与住宅用地出让为主,旧城改造对提升老城区地价具有明显作用;郊区开发区为工业用地出让的主要区域,由于地价受行政影响较强,工业用地地价被压低,在同一工业园区空间范围内投标租金曲线呈现扁平化特征;新城通过改善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引致大量土地出让和土地价值提升,呈现一定的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56]许妍, 李雪铭, 高俊峰, . 近10年来大连城市居住小区时空变动与演化模式
. 地理科学, 2009, 29(6): 825-832.
Magsci [本文引用: 2]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居住小区时空复杂性日益突出,居民的择居行为和居住区位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依据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电话访查收集到1998~2006年大连城市居住小区的相关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实证与定量分析角度揭示出大连城市居住小区10年来的时空演化分为快速增长、缓慢调整和井喷式膨胀三个阶段;在趋向于城市边缘、沿交通干线、自然资源优美地区布局与临近高新技术园区、大学园区布局四种区位指向性下,居住小区的空间演化模式呈现出圈层外溢、扇面拓展和组团聚集三种模式。
[Xu Yan, Li Xueming, Gao Junfeng, et al.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and evolution patterns of residential quarters in Dalian in recent 10 years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29(6): 825-832.]
Magsci [本文引用: 2]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居住小区时空复杂性日益突出,居民的择居行为和居住区位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依据统计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电话访查收集到1998~2006年大连城市居住小区的相关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实证与定量分析角度揭示出大连城市居住小区10年来的时空演化分为快速增长、缓慢调整和井喷式膨胀三个阶段;在趋向于城市边缘、沿交通干线、自然资源优美地区布局与临近高新技术园区、大学园区布局四种区位指向性下,居住小区的空间演化模式呈现出圈层外溢、扇面拓展和组团聚集三种模式。
[57]李周琦. 2004年以来长春市土地出让格局的时空演变
.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本文引用: 2]

[Li Zhouqi.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Changchun land transfer pattern since 2004
. Changchun: Master Dissertation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2015.]
[本文引用: 2]
[58]杨耀东, 郭亚军, 侯芳. 基于时间差异的土地出让金分析与土地政策调整
.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29(11): 1657-1660.
[本文引用: 1]

[Yang Yaodong, Guo Yajun, Hou Fang.Analysis of land grant and land policy adjustment based on time difference
.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8, 29(11): 1657-1660.]
[本文引用: 1]
[59]时磊. 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下区域土地政策差异响应研究
. 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本文引用: 1]

[Shi Lei.A research on regional land policy respon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in functional areas
. Hangzhou: Master Dissert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2014.]
[本文引用: 1]
[60]陈晓军, 刘庆生, 张宏业. 大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定量化测度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6, 31(3): 260-265.
[本文引用: 1]

[Chen Xiaojun, Liu Qingsheng, Zhang Hongye.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fringe of metropolis
.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2006, 31(3): 260-265.]
[本文引用: 1]
[61]谈明洪, 朱会义, 刘林山, . 北京周围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及解释
. 地理学报, 2007, 62(8): 861-869.
[本文引用: 1]

[Tan Minghong, Zhu Huiyi, Liu Linshan, et al.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nstruction land around Beijing and its explanation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62(8): 861-869.]
[本文引用: 1]
[62]宗跃光, 周尚意, 张振世, . 北京城郊空间特征与发展对策
. 地理学报, 2002, 57(2): 135-142.
[本文引用: 1]

[Zong Yueguang, Zhou Shangyi, Zhang Zhengshi, et al.Beijing suburb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2, 57(2): 135-142.]
[本文引用: 1]
[63]陈江龙, 高金龙, 徐梦月, . 南京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机理
. 地理研究, 2014, 33(3): 427-438.
[本文引用: 1]

[Chen Jianglong, Gao Jinlong, Xu Mengyue, 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3): 427-438.]
[本文引用: 1]
[64]曹天邦, 黄克龙, 李剑波, .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
. 地理研究, 2012, 31(6): 1029-1038.
[本文引用: 1]

[Cao Tianbang, Huang Kelong, Li Jianbo, et al.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 of residential land price in Nanjing main urban area
.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2, 31(6): 1029-1038.]
[本文引用: 1]
[65]王振山, 张绍良, 张英, . 城市绿地对住宅地价的溢出效应分析: 以51个绿地建设优等区城市为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4): 24-29.
[本文引用: 2]

[Wang Zhengshan, Zhang Shaoliang, Zhang Ying, et al.Analysis of spillover effect of urban green space on residential land price: A case study of 51 greenbelt cities
.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 30(4): 24-29.]
[本文引用: 2]
[66]杨剩富, 胡守庚, 徐枫, . 特殊自然地物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 以武汉市为例
. 资源科学, 2016, 38(4): 738-749.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6.04.15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揭示微观影响因素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作用关系,是提高城市地价和房价预测水平,有效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测度与分析特殊自然地物湖、江、山体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尝试根据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解释住宅地价和房价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部分原因。结果表明:①住宅地价和房价与各自然地物之间呈现空间非平稳的影响作用关系;②湖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平均边际价值分别为0.11元/m<sup>2</sup>、0.52元/m<sup>2</sup>,江均为0.15元/m<sup>2</sup>;在区域分布上,住宅地价和房价高值区受湖和江的影响更显著,面积较大的湖泊(如东湖)因受周边商服繁华程度、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作用存在各向异性;城市的山体或因坡度小、分布零散及周边特殊用地结构如黄鹤楼等保护性建筑限制了区域土地的商业开发,使其对住宅地价和房价影响作用不显著;③住宅地价与房价受湖影响的作用变化趋势并未呈现空间一致性,而是切合了区域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价格走势,且变化幅度与价格高低呈正相关;住宅地价和房价受江影响的边际作用力大小差别不大,空间上表现为梯度和圈层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Yang Shengfu, Hu Shougeng, Xu Feng, et al.The Impact of special natural products on urban residence land price and housing price: A case study in Wuhan
. Resource Science, 2016, 38(4): 738-749.]
https://doi.org/10.18402/resci.2016.04.15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揭示微观影响因素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作用关系,是提高城市地价和房价预测水平,有效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测度与分析特殊自然地物湖、江、山体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尝试根据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解释住宅地价和房价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部分原因。结果表明:①住宅地价和房价与各自然地物之间呈现空间非平稳的影响作用关系;②湖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平均边际价值分别为0.11元/m<sup>2</sup>、0.52元/m<sup>2</sup>,江均为0.15元/m<sup>2</sup>;在区域分布上,住宅地价和房价高值区受湖和江的影响更显著,面积较大的湖泊(如东湖)因受周边商服繁华程度、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作用存在各向异性;城市的山体或因坡度小、分布零散及周边特殊用地结构如黄鹤楼等保护性建筑限制了区域土地的商业开发,使其对住宅地价和房价影响作用不显著;③住宅地价与房价受湖影响的作用变化趋势并未呈现空间一致性,而是切合了区域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价格走势,且变化幅度与价格高低呈正相关;住宅地价和房价受江影响的边际作用力大小差别不大,空间上表现为梯度和圈层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67]罗罡辉, 吴次芳, 郑娟尔. 宗地面积对住宅地价的影响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21(5): 66-69.
[本文引用: 2]

[Luo Zhenhui, Wu Cifang, Zheng Juaner.The impact of parcel area on residential land price
. China Land Science, 2007, 21(5): 66-69.]
[本文引用: 2]
[68]陆林. 旅游城市化: 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
. 旅游学刊, 2005, 20(4): 10-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5.04.007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随着旅游的发展,有许多前沿课题需要研究,旅游城市化是其中一例.从城市化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常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提升城市功能的过程.
[Lu Lin.Tourism Urbanization: An important task in tourism research
. Tourism Tribune, 2005, 20(4): 10-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2-5006.2005.04.007URL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随着旅游的发展,有许多前沿课题需要研究,旅游城市化是其中一例.从城市化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城市化是指为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常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提升城市功能的过程.
[69]Clark P J, Evans F C.Distance to nearest neighbor as a measure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in populations
. Ecology, 1954, 35(4): 445-453.
https://doi.org/10.2307/1931034URL [本文引用: 2]
[70]吴必虎, 肖金玉.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相关性研究
. 经济地理, 2012, 32(7): 6-11.
[本文引用: 2]

[Wu Bihu, Xiao Jinyu.Study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levance of 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and towns
. Economic Geography, 2012, 32(7): 6-11.]
[本文引用: 2]
[71]马晓冬, 李全林, 沈一. 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
. 地理学报, 2012, 67(4): 516-525.
[本文引用: 2]

[Ma Xiaodong, Li Quanlin, Shen Yi.Rural villages in Jiangsu province: Forms and types
.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2, 67(4): 516-525.]
[本文引用: 2]
[72]孙晨, 甄峰, 常恩予, . 基于招聘网数据的南京市新增就业空间分布
. 经济地理, 2016, 36(6): 83-90.
[本文引用: 2]

[Sun Chen, Zhen Feng, Chang Enyu.The new employment space in Nanjing based on job net data
. Economic Geography, 2016, 36(6): 83-90.]
[本文引用: 2]
[73]王新越, 侯娟娟.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地理科学, 2016, 36(11): 1706-1714.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11.013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①</i>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i>② </i>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i>③</i> 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i>④ </i>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p>
[Wang Xinyue, Hou Juanjuan.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rural leisure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6, 36(11): 1706-1714.]
https://doi.org/10.13249/j.cnki.sgs.2016.11.013Magsci [本文引用: 1]摘要
<p>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①</i>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i>② </i>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i>③</i> 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i>④ </i>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p>
相关话题/城市 空间 土地 旅游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