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影响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作为宇宙中丰度排名第四的元素,碳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地球表面,相当数量的含碳物质存在于地球的深部。它们对一系列深部过程,如俯冲板块矿物脱水、深部地幔熔融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深远的影响。考虑到地核的巨大质量和铁碳之间密切的联系,地核长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库。然而,地核形成于地球内部金属与硅酸盐地幔的分异,而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碳在金属核和硅酸盐地幔之间分配关系还缺少可靠的约束,学界对于地核的具体碳含量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近日,哈佛大学的Fischer et al. (2020)通过激光加热金刚石压腔实验模拟了早期地球核幔分异的环境,测量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碳在金属-硅酸盐两相之间的分配关系,发现在实验条件下碳与铁结合的能力,即所谓的亲铁性,比之前的估计值要低。结合多阶段地核形成模型,他们认为地核中的碳的重量百分比在0.09%到0.20%之间。尽管这一估计值不会改变地核作为地球最大碳储库的地位,但较低的碳含量意味着碳对地核密度和组成的影响要比原先估计的更小。在利用新数据确定了地核的碳含量之后,通过考察不同挥发分的含量关系,Fischer等人对早期地球的初始物质来源给出了制约,提出地球的挥发分主要来自于碳质球粒陨石。相关成果发表在PNAS上。
地核中的轻元素一直是深部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地核的密度大约要比相同温压条件下的铁镍合金低,说明其中应当包含有相当数量的“轻”元素,常见的猜测有硅、氧、硫、碳等等。作为地表铁合金中的常见组分,地核中的碳含量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前人的研究表明,含碳的地核在内核波速等方面和地球物理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然而,之前对于地核中含碳量多利用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不易进入地核的元素(亲石元素)和易于进入地核的元素(亲铁元素)的比例来估算给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模型给出的估计值从0.2%到4%不等。这其中关键的数据之一就是核幔分异条件下碳在硅酸盐和铁合金之间的分配比例,即所谓的配分系数。早期的实验结果认为碳是极为亲铁的元素,铁核中的碳含量可以达到硅酸盐熔体中的1000-60000倍。然而,这些实验最高只达到15 GPa,2573 K的温压条件,显著低于可能的核幔分异平均温压条件,从而影响了对地核碳含量的准确估计。
Fischer等人将橄榄石、铁、镍、石墨等样品封闭在高压的金刚石压腔中,利用激光加热样品到完全熔融,从而实现了4200-5200 K、37-59 GPa的高温高压环境以模拟核幔分异的条件(图1)。利用电子探针和纳米离子探针对回收样品两相(硅酸盐、铁镍合金)中的碳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铁镍合金中的碳含量仅是硅酸盐中的1-100倍。
图1 激光加热金刚石压腔回收样品的背散射图像(A)和12C含量(C),外侧为硅酸盐,中心为铁镍合金相(Fischer et al., 2020)
综合前人数据分析,Fischer等人认为碳的分配系数是温度、压力、氧逸度和硅酸盐非桥氧比例(NBO/T)的函数。尽管在低压条件(1-5 GPa)下碳的分配系数随压力增加略有增加,但在12-15 GPa以上的高压条件下,碳的分配系数随压力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碳进入金属相的能力不及预期(图2)。碳在地核中的含量较之前估计的要低。
图2 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碳在金属和硅酸盐中的分配系数(Fischer et al., 2020)
以新测定的分配系数为基础,Fischer等人结合分异模型探讨了地核中可能的碳含量,在多阶段分异模型中,模型给出的结果显示地核中的碳含量仅有0.09%到0.20 wt%(图3),这一含量的碳对地核密度和其它性质的影响有限,但仍占全地球碳储量的78%-89%。
图3 地核中的含碳量和含氧量随核幔分异压力参数的变化(Fischer et al., 2020)
基于最新的地核碳含量估计,综合考虑不同挥发分在地球核幔分离过程中的行为,尤其是碳/硫的比例和分配并对比不同类型已知陨石的挥发份含量,Fischer等人提出全球的碳/硫比例约0.12-0.25,考虑到地球形成过程中可能的挥发分丢失,这一比例与碳质球粒陨石的组成相似,从而支持碳质球粒陨石为地球主要挥发分来源的主张。
值得一提的是,Fischer等人的最新实验测量结果与我所张毅刚研究员在2012年(Zhang and Yin, 2012)采用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这一量子力学理论计算方法给出的预测极为接近。这些工作将前人碳的分配系数降低了大概两个数量级,显示了压力对偏挥发性元素配分的巨大影响,使得我们对地球及其地核碳含量取得了全新的认识。这一新的认知进一步影响了我们对地球总成分、地球物质来源、地球形成过程的认识。
【致谢:感谢张毅刚研究员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Fischer R A, Cottrell E, Hauri E, et al. The carbon content of Earth and its cor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117(16): 8743-8749.(链接)
Zhang Y, Yin Q Z. Carbon and other light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Earth’s core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molecular dynamic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109(48): 19579-19583.(链接)
(撰稿:张驰/地星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PNAS:地核及地球的碳含量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地球 比例
NG:早期地球可能是一个水的世界
海洋化学沉积物和蚀变洋壳记录了海洋的演变历史。过去的研究发现,海洋化学沉积物的18O/16O比值随时间推移而呈增加趋势,但人们对这一规律有不同的解读:一种可能是地球早期的海洋可能要比现代更为温暖(前提是地球早期海洋的氧同位素组成与今天相似);也有可能是地球早期水岩反应的性质与现代地球有所不同,从而导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NG:晶体-熔体的分离作用控制着地球最古老TTG质陆壳的形成
板块构造是控制地球圈层分异、壳幔相互作用、地表海陆分布格局以及生命和环境协同演化的一级构造因素,它以发育洋中脊和俯冲带为重要特征,现今陆壳由于具有与俯冲带岩浆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通常认为其形成是板块构造活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解析陆壳成因对了解板块构造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与现今陆壳广泛发育的石英二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19·总第2辑) | 《地球科学前沿论坛》(2019·总第3辑)
序号 《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19·总第2辑) 述评作者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PNAS: 单颗粒锆石古地磁研究揭示冥古宙地球发电机状态
地球磁场作为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对保护地球大气圈、生物圈免受太阳风等宇宙射线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磁场形成的原理和最初形成的时间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古地磁研究和地球物理模拟,地球发电机(Geodynamo)理论成为解释地球磁场产生和维持数十亿年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地球磁场是由于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金伯利岩Hf-Nd同位素揭示地球长期存在未去气的原生地幔储库
地球是具有圈层结构的星球,其中地幔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圈层,其物理状态与化学组成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至关重要。地球发生圈层分异以后,尤其是自板块构造体制启动以来,地幔的化学组成受到各种过程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熔体的抽取可以导致地幔发生亏损,而俯冲的地壳物质则可以导致地幔在元素和同位素上的重新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岩浆海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地球早期大气组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地球的演化始于4567 Ma之前太阳系行星物质的凝聚和固结,之后,小星子吸积凝聚形成了地球。在吸积凝聚过程中,由于势能向动能的转化、高放射性生热以及星体的频繁撞击,地球会间歇性的出现大规模的熔融外层,即岩浆海。岩浆海的深度并不均一,通常最深可以达到压力28 GPa的位置(如Wood et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地球早期海洋温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
占据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是生命起源、繁衍与生息之地,同时也是决定地表温度,即气候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冷热状态,即温度变化影响着地表环境及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也影响着地球的生命演化。一般来讲,现代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到30℃之间,平均约为20℃。而对于古海洋,特别是寒武纪之前 (>5.4 Ga)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PNAS:陆生植物繁盛之前地球上已存在类似现今的河流体系
通过对苏格兰地区中-新元古界河流相砂岩进行实验、数值模拟以及现代沉积观察,发现其所代表的古河流具有较低的坡降和较深的河道,类似于现代平原的稳定河流。运用相同方法对地球上其它十处前寒武系河流相砂岩进行计算,获得类似的结果,这一发现表明在志留纪陆生植物繁盛之前,地球上已广泛存在类似现今的河流体系。陆生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论坛】Canales:大西洋中脊核杂岩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报告人:Juan Pablo Canales | 整理:南方舟(油气室) 摘 要:大洋核杂岩及其发育的热液系统往往赋存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产生H2、CH4及其他非生物成因有机化合物的场所,对于研究该区域碳循环及早期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4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月球起源与地球岩浆洋
新的模拟结果显示,在遭受巨大撞击形成月球时,地球表面覆盖着岩浆洋。月球组成中包含的地球物质较之前推测的要更多。 千百年来,人类对月球的起源充满了好奇。目前学界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碰撞”(Giant Impact)假说,即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产生的碎屑物形成了月球。近日,日本横滨地球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