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沉积物和蚀变洋壳记录了海洋的演变历史。过去的研究发现,海洋化学沉积物的18O/16O比值随时间推移而呈增加趋势,但人们对这一规律有不同的解读:一种可能是地球早期的海洋可能要比现代更为温暖(前提是地球早期海洋的氧同位素组成与今天相似);也有可能是地球早期水岩反应的性质与现代地球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海洋氧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演变。一般而言,海底热液喷出时,高温水岩反应会使热液和海水更为富集18O同位素;而对于高出海面的大陆,低温风化作用将使海洋亏损18O同位素。这两个水岩反应过程的协同演化控制了海水δ18O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为准确厘定地球早期古海水的O同位素成分,爱荷华州立大学副教授Johnson和Wing 构建了一种反演流体δ18O值的方法。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全岩氧同位素和蚀变温度,来反演区域尺度的水岩比,进而结合整个热液系统的平均O同位素组成和蚀变温度,得到蚀变流体的δ18O值。为证实该方法是否有效,他们将其应用于三个新生代-中生代海洋热液系统,包括东太平洋海隆Hess Deep地区洋壳 (0.2 Ma), Fukazawa–Kosaka地区洋壳(14.2 Ma)和Troodos蛇绿岩Solea Graben地区洋壳 (91.6 Ma),分别计算其蚀变海水的氧同位素成分,并与底栖有孔虫壳体Mg/Ca和δ18O指标进行对比。尽管它们各自经历了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强度的水岩相互作用,但反演得到的海水δ18O值与最近提出的中-新生代海水δ18O值基本吻合 (图1),表明这一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分辨不同时期的海水δ18O成分。
西澳Pilbara克拉通Panorama 地区的洋壳形成于3.24 Ga,近乎完整地保存了从浅部火山-沉积岩组成的古海床剖面到深成侵位的花岗岩热源的岩石序列。O 同位素研究表明,靠近古海床部分的岩石具有较高的δ18O值,而在深部则具有较低的δ18O值,类似于现今蚀变洋壳和蛇绿岩的O同位素组成。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Panorama热液系统,可反演得到Panorama地区3.24 Ga时期海水δ18O值为3.3±0.1‰,比现代无冰海洋富集约4‰ (图1)。
有研究认为,3.8 Ga也可能存在富集18O的海洋 (δ18O=+0.8‰~+3.8‰,图1),而新元古代晚期到显生宙的海水δ18O大约在-1‰左右(图1)。在更早时候,如地球早期岩浆海阶段,极高的温度(1200℃-1300℃)可能会使得原始海洋具有更高的δ18O成分 (+6‰~+8‰,图1)。那么这种海水δ18O成分长期下降的趋势该如何解释?
计算结果表明,现代氧循环速率和分馏系数可以使早期海洋的δ18O值下降到类似于现代的稳态δ18O值,但由于现代地球氧循环速度较快,平均每~40 Myr即可将一个现代海洋规模的氧元素循环完毕(∑Ki=26.1 Gyr-1,Ki代表以现代海洋质量进行标准化之后的O循环速率,可以指示10亿年内一个现代海洋规模的O循环完毕所需的时间),因而无法解释古太古代富集18O的海洋的形成。阶跃指数衰减模型可以拟合海水δ18O长期下降的趋势(图1),但这一模型需要太古宙初期的地球总体氧循环速率是现代值的2%-4%(∑ki=0.5-1.0 Gyr-1),并在2.5 Ga增加到现代水平。考虑到已有证据支持板块构造在该时期就已启动,如此缓慢的氧循环速率可能意味着相比于现代地球,太古宙多数时期板块构造过程进行得十分缓慢。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在不改变O循环速率的前提下,这一模型要求早期太古代水循环仅以海洋氧循环为特征,在3.2 Ga后的某个阶段大陆氧同位素循环才开始启动(图1)。此外,这种模型还需要早太古代时期与洋壳高温热液蚀变相关的分馏系数 (1.4‰) 在3 Ga后演化至现代值 (4.1‰)。该模型中,海洋δ18O值从最初的7‰迅速达到约3‰的稳定状态,随着大陆风化和陆源物质循环在2.5 Ga前后开始出现,海洋δ18O也逐步降低至现代值 (-1‰) (图1)。
这两种氧同位素演化模式都指示太古宙多数时间内仅有有限的大陆形成。总之,富集18O的表层储库是使古太古代海洋δ18O演化至现代值的必要组分,这要求,在3-2.5 Ga前后,大陆开始高出海面,陆地风化作用开始进行,富粘土沉积物的地壳组分逐渐增多。这也意味着,在3-2.5 Ga以前的地球缺乏大规模出露水面的大陆,早期地球可能更像是一个水的世界。
图1 根据不同的O循环速率和不同的大陆出露时间计算得到的海水δ18O演化曲线。灰色框为不同****对不同时期的海底玄武岩计算得到的海水δ18O,橙色点为本文计算结果,其中,4.45?Ga(橙色框)海水δ18O值基于高温下玄武质岩浆-水达到平衡和总体地球δ18O?=5.5‰的假设。插图为依据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和Mg/Ca比值估算的新生代和中生代海水δ18O成分。绿色区域表示太古宙“缓慢”的板块构造过程,依据是太古宙多数时期水循环速率仅为现代值的2%-4%,在3?Ga时才增加到现代值。虚线表示大陆水循环在太古宙早期开始启动,实线表示大陆水循环在太古宙晚期启动(Johnson and Wing, 2020)
延伸阅读
Bindeman I N, Bekker A, Zakharov D O. Oxygen isotope perspective on crustal evolution on early Earth: A record of Precambrian shales with emphasis on Paleoproterozoic glaciations and Great Oxygenation Event[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6, 437: 101-113.(链接)
Bindeman I N, Zakharov D O, Palandri J, et al. Rapid emergence of subaerial landmasses and onset of a modern hydrologic cycle 2.5 billion years ago[J]. Nature, 2018, 557(7706): 545-548.(链接)
Johnson B W, Wing B A. Limited Archaean continental emergence reflected in an early Archaean 18 O-enriched ocean[J]. Nature Geoscience, 2020, 13(3): 243-248.(链接)
Spencer C J, Partin C A, Kirkland C L, et al. Paleoproterozoic increase in zircon δ18O driven by rapid emergence of continental crust[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9, 257: 16-25.(链接)
(撰稿:刘鹏,郭敬辉/岩石圈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NG:早期地球可能是一个水的世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海洋 地球
NG:晶体-熔体的分离作用控制着地球最古老TTG质陆壳的形成
板块构造是控制地球圈层分异、壳幔相互作用、地表海陆分布格局以及生命和环境协同演化的一级构造因素,它以发育洋中脊和俯冲带为重要特征,现今陆壳由于具有与俯冲带岩浆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通常认为其形成是板块构造活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解析陆壳成因对了解板块构造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与现今陆壳广泛发育的石英二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19·总第2辑) | 《地球科学前沿论坛》(2019·总第3辑)
序号 《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19·总第2辑) 述评作者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PNAS: 单颗粒锆石古地磁研究揭示冥古宙地球发电机状态
地球磁场作为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对保护地球大气圈、生物圈免受太阳风等宇宙射线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磁场形成的原理和最初形成的时间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通过古地磁研究和地球物理模拟,地球发电机(Geodynamo)理论成为解释地球磁场产生和维持数十亿年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地球磁场是由于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金伯利岩Hf-Nd同位素揭示地球长期存在未去气的原生地幔储库
地球是具有圈层结构的星球,其中地幔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圈层,其物理状态与化学组成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至关重要。地球发生圈层分异以后,尤其是自板块构造体制启动以来,地幔的化学组成受到各种过程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熔体的抽取可以导致地幔发生亏损,而俯冲的地壳物质则可以导致地幔在元素和同位素上的重新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27亿年前的富铵海洋
地球表面化学环境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24-22亿年前的早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GOE)和8-5亿年前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Neoproterozoic oxidation Event,NOE),使地球从完全缺氧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现代的氧化水平(Ly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岩浆海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地球早期大气组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地球的演化始于4567 Ma之前太阳系行星物质的凝聚和固结,之后,小星子吸积凝聚形成了地球。在吸积凝聚过程中,由于势能向动能的转化、高放射性生热以及星体的频繁撞击,地球会间歇性的出现大规模的熔融外层,即岩浆海。岩浆海的深度并不均一,通常最深可以达到压力28 GPa的位置(如Wood et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论坛】许天福: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优化开采及储层力学稳定性评价
报告人:许天福 | 整理:刘丽楠(页岩气室) 一、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及开采前景 天然气水合物,也称“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甲烷和水结合而成的似冰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海洋大陆架边缘和陆地冻土区。1778年,英国化学家在实验室合成了二氧化硫的水合物;1811年,Davey合成了含氯气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Communications:未来海洋会成为一潭死水吗?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的浓度不断的攀升,造成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温度的升高造成海洋中水体中含氧量(氧逸度)不断降低,缺氧的海洋面积不断的扩大,也威胁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人们不禁要问,未来的海洋最后是否会变为一潭缺氧的死水? 现今的海洋氧气遍布其中,只是在赤道附近的一些上升洋流区域,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地球早期海洋温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
占据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是生命起源、繁衍与生息之地,同时也是决定地表温度,即气候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冷热状态,即温度变化影响着地表环境及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也影响着地球的生命演化。一般来讲,现代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到30℃之间,平均约为20℃。而对于古海洋,特别是寒武纪之前 (>5.4 Ga)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 Advances:海-气交换不平衡增加冰期海洋碳存储
南极冰芯记录显示,冰期大气CO2浓度比间冰期平均低~90ppm(相当于~200Pg C),且CO2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Lüthi et al., 2008)(图1)。冰期消失的大气CO2去向何处?受哪些机制控制?这些问题一直是古气候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海洋碳库储量约为3800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