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冰芯记录显示,冰期大气CO2浓度比间冰期平均低~90ppm(相当于~200Pg C),且CO2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Lüthi et al., 2008)(图1)。冰期消失的大气CO2去向何处?受哪些机制控制?这些问题一直是古气候学界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海洋碳库储量约为38000 Pg C(3.8×1019g C),相当于大气碳库的60多倍,通过海气交换,海洋生物量的变化以及海洋物理/化学状态的变化,是调控冰期-间冰期大气CO2变化的主要碳库。海洋无机碳库(DIC)的变化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碳循环过程:溶解泵和生物泵。温度决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温度越低,CO2溶解度越大。当表层洋流将热带地区海水输送到高纬度地区时,海表水冷却,通过海气交换吸收大气中CO2,导致表层海水较高的即时溶解无机碳浓度(Cpref),并在高纬地区注入到深海,这一过程即为溶解泵(图2A)。生物泵(Creg)则指海洋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CO2,以颗粒有机物(软组织泵:Csoft)和无机碳(无机碳泵:CCaCO3)的形式下沉并矿化分解向深海输送溶解无机碳的过程(图2A)。
图1 冰期-间冰期大气CO浓度和温度记录(Lüthi et al., 2008)
基于碳泵的变化,许多假说被提出来解释冰期大气CO2浓度的降低。这些假说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冰期温度降低增强溶解泵。理论计算表明冰期全球平均海表温度降低~2.5℃将导致大气CO2浓度降低25ppm,只能解释大约1/4冰期CO2变化量(Williams and Follows, 2011)。其二是增加冰期生物泵效率。可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1)海洋环流重组,大约能解释~40ppm冰期CO2变化(Brovkin et al., 2007);(2)海冰范围扩张,大约能解释~67ppm冰期CO2变化;(3)Fe施肥,仅能解释~5-28ppm的CO2变化量(Martin, 1990)。这些假说均隐含一个前提,即海-气交换平衡。然而,海水碳酸盐系统由溶解CO2、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组成,对海水CO2分压变化具有较强的缓冲效应,导致海表水同大气的平衡交换非常慢(~1年)。因此,大部分表层海水同大气并未达到交换平衡。比如,在高纬地区,海水变冷吸收大气CO2,由于平衡交换时间较慢,使得这些水体在下沉时实际含有的CO2量比理论上能够从大气中吸收的要少的多。而在上升流区域,洋流将生物矿化产生的CO2带到表层,由于缓慢的气体交换过程,海水脱气并不完全,使得这些水体下沉时实际含有的CO2量比理论上能够从大气中吸收的要多。类似的不平衡过程使得准确定量海洋DIC分布、评估各种过程对冰期CO2的贡献变得异常困难。
图2 海洋碳组分分解示意图(Khatiwala et al., 2019)
近期,英国牛津大学Khatiwala教授及合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文章,巧妙地将溶解泵(Cpref)分解为溶解平衡组分(Csat)、物理过程不平衡组分(Cdis,phy)和生物过程不平衡组分(Cdis,bio)(图2B),试图定量海-气交换不平衡对冰期CO2变化的贡献。Khatiwala教授等将这一分解应用到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模拟了冰期海洋各组分碳的变化情况,发现热带海洋和南大洋表层海水表现为正的海-气交换不平衡(Cdis>0),即为过饱和水体,当这些水体输送到深海,将增加海洋的碳储存;在副热带、北大西洋绕极区和北冰洋表层海水表现为负的海气交换不平衡(Cdis<0),即为不饱和水体,当这些水体输送到深海,将减少海洋的碳储存(图3)。模拟的各组分碳储库结果显示(图3A),同工业革命相比,冰期溶解平衡组分(Csat)和生物软组织(Csoft)碳库分别减小~800Pg C和~200Pg C;而海-气交换不平衡组分(Cdis)增加了~800Pg C。这些结果说明海-气交换不平衡会显著影响深海溶解无机碳储库,而以往的研究均为考虑这一效应。
图3 末次冰盛期(LGM)平衡模拟海洋碳组分。(A)溶解平衡组分(Csat)碳库(左纵坐标)及其他组分碳库(右纵坐标);(B-O)LGM及工业革命前(PI)表层海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各组分碳组成(Khatiwala et al., 2019,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为了弄清海洋各组分碳储库变化和冰期CO2变化的原因,Khatiwala等开展了一系列敏感性实验(图4)。结果表明:(1)由于海-气不平衡效应,冰期海洋环流的重组(即相对浅、弱的大西洋经向环流)和海冰范围的增加均导致大气CO2浓度增加,与解释冰期大气CO2降低背道而驰。该结果说明目前流行的解释冰期CO2变化的 “环流重组”和“海冰”假说尚待商榷。(2)海-气交换不平衡显著提高了冰期降温和Fe施肥对CO2降低的贡献,大致能解释~3/4以上冰期CO2变化量。冰期海表温度变化的空间不均一性减弱了海表水不饱和状态,通过增加物理过程不平衡组分(Cdis,phy),导致更多的碳被输送到深海,该过程大致能解释冰期大气CO2变化的一半。这些结果与冰芯记录的大气CO2与温度的紧密耦合是一致的。
该研究通过引入海气交换不平衡的概率到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中,发现不平衡过程在解释冰期-间冰期大气CO2浓度变化中起关键作用,这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冰期海洋碳循环过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约束。
图4 工业革命前海洋碳循环对末次冰盛期扰动的敏感性实验结果。SI-CO2(T-CO2)和SI-bio(T-bio)指海冰(温度)仅影响海气CO2交换或生物过程的敏感性实验(Khatiwala et al., 2019)
主要参考文献
Brovkin V, Ganopolski A, Archer D, et al. Lowering of glacial atmospheric CO2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oceanic circulation and marine biogeochemistry[J]. Paleoceanography, 2007, 22(4).(原文链接)
Khatiwala S, Schmittner A, Muglia J. Air-sea disequilibrium enhances ocean carbon storage during glacial periods[J]. Science Advances, 2019, 5(6): eaaw4981.(原文链接)
Lüthi D, Le Floch M, Bereiter B, et al. High-resolution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record 650,000–800,000 years before present[J]. Nature, 2008, 453(7193): 379-382.(原文链接)
Martin J H. Glacial-interglacial CO2 change: The iron hypothesis[J]. Paleoceanography, 1990, 5(1): 1–13.(原文链接)
Stephens B B, Keeling R F. The influence of Antarctic sea ice on glacial-interglacial CO2 variations[J]. Nature, 2000, 404:171-174.(原文链接)
Williams R G, Follows M J. Ocean Dynamics and the Carbon Cycle: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撰稿:陈祚伶/新生代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前沿报道】Science Advances:海-气交换不平衡增加冰期海洋碳存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大气 海洋
【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侏罗纪海洋生态的成功转变——从非生物控制转变为生物控制
本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建立模型,用两个指标ASI和SCORara分别表示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的演化,借助两者关系发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在1.7亿年前的侏罗纪发生转变,侏罗纪之后环境变化等非生物因素对于生物圈的影响降低,而生物间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转变与中生代中期钙质浮游生物的兴起有密切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Communications:技术带动进步——为时两年的海洋水汽同位素数据集
水同位素(2H和18O)以及由其派生出的参数氘盈余(d-excess = δ2H-8*δ18O)是研究现代水文过程和恢复古气候的重要示踪剂,其分析测试的传统手段为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IRMS)。在2000年前后,水同位素红外光谱分析技术(IRIS)的诞生,大幅降低了测试成本,在保障较高精度的同时显著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冥王星存在海洋源于气体水合物隔热层
很多含冰的太阳系天体内部可能存在液态水海洋,其中就包括冥王星。在冥王星的表面存在一个由氮冰组成、约1000 km宽的斯普特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图1),其与冥王星的潮汐轴对齐并在此区域存在正重力异常。****认为斯普特尼克平原积聚的氮冰以及地下液态水海洋是造成冥王星潮汐轴朝向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海洋的漫长记忆——历史上的小冰期仍在太平洋深处上演
已有的大量古气候记录显示,地球地表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Dahl-Jensen et al.,1998),比如近一千年来,全球经历了中世纪暖期(公元1000-1500年),随后进入全球小冰期(公元1500-1850年),之后再次进入20世纪全球增温期。受地表温度变化影响,海洋也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海洋固氮作用新格局
氮是生物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1934年,美国海洋学家Alfred C. Redfield 发现大洋海水N/P比值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后续进一步揭示海水和浮游生物均具有相近的C∶N∶P = 106∶16∶1的关系,即著名的Redfield Ratio。Redfield Ratio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海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生物钙化作用对海洋酸化事件的响应与反馈
地质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海洋酸化,进而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图1) (Doney et al., 2009; Honisch et al., 2012; Zeebe, 2012)。海洋酸碱度与大陆风化、大气CO2、有机质、生物钙化、碳酸盐矿物等一系列要素有关,其中碳酸盐矿物的生成—溶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PNAS:18亿年前地球大气含氧量低
目前地球大气含氧量约为21%(体积比),但如何才能知道地球历史时期的大气含氧量以及它的演化过程?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当然是直接获取过去的大气样本,但过去的大气样本难以保存,基本限制了我们通过直接测试的方法来重建过去。不过,还可以借助间接方法,例如在地表化学风化过程中,氧气的参与会导致陆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海洋大规模脱氧
在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55.5 Ma),地球表层系统曾发生过一次历时短暂(~15万年)、因巨量CO2注入海气系统而导致的快速增温事件,即PETM事件(McInerney and Wing, 2011)。据估算,PETM时期释放到海洋—大气系统中的CO2总量同工业革命以来至21世纪末的人为排放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PNAS:11亿年前光合细菌主导了海洋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者是指能够将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光等非生物能量转化为有机物和生物能量并进行传递的自养生物,如藻类。初级生产者是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们的元素组成、大小、丰度等能够影响和调控海洋食物链中物质与能量的迁移与转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演化(Irwin et al., 2006)。 在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论坛】吴能友: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面临的科学问题与挑战
报告人:吴能友| 整理:刘丽楠,吴思源(工程室) 摘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替代能源,其开采经济价值、相关的地质灾害和对深水油气钻探开发安全、全球变化的影响,正日益引起科学家们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