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海洋酸化,进而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图1) (Doney et al., 2009; Honisch et al., 2012; Zeebe, 2012)。海洋酸碱度与大陆风化、大气CO2、有机质、生物钙化、碳酸盐矿物等一系列要素有关,其中碳酸盐矿物的生成—溶解—埋藏作用,可以改变海水碳酸化学体系,对海水酸碱度变化进行缓冲调节。最著名的例子是古新世—始新世的快速增温事件(PETM)时期,海洋快速酸化期间及恢复阶段,碳酸盐补偿深度(CCD: Carbonate Compensation Depth)呈现先减小、后显著增大(超过PETM之前的水平)的特征。对此,传统观点常认为碳酸盐补偿深度减小是源于对酸化进行中和,碳酸盐矿物溶解增强;而碳酸盐补偿深度显著增加并超越酸化事件前的水平,则是源于风化作用加强导致海洋碱度增加。然而,还有其它解释机制吗?
如今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海洋碳酸盐补偿大概可以归因为两类:(1)化学补偿,即海洋CaCO3的溶解或埋藏(图2);(2)生物补偿,即钙化作用下生物成因CaCO3的产率的增加或减小。生物可利用海水里的CO32-和Ca2+合成CaCO3壳体和骨骼,并从生理和生态等多尺度响应海水化学变化,进而影响碳酸盐饱和深度和补偿深度,形成碳酸盐生物补偿作用。短期实验和地质历史事件均已发现,全球变暖及海洋酸化与生物CaCO3产率之间存在复杂的响应关系。但是,生物钙化作用到底如何进行碳酸盐补偿,并对海洋酸化过程进行响应和反馈呢?
图1 海洋碳循环及酸碱度、CaCO3饱和度的影响过程示意图。红色字体表示促进海洋酸化和/或CaCO3饱和度降低的过程;蓝色字体表示促进海洋碱化和/或CaCO3饱和度增加的过程;斜体字表示人类影响因素。大气CO2含量增加,促进海水CO2、HCO3-和H+离子浓度增加,进而降低海水pH值。同时,随着H+离子浓度增加,CO32-离子浓度将减小,进而降低CaCO3的饱和程度,促进其溶解,导致碳酸盐饱和深度和补偿深度减小(Honisch et al., 2012)
图2 海洋碳酸盐补偿作用关键界面示意图。海洋CaCO3(方解石和文石)主要来自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珊瑚、珊瑚藻及其它无脊椎动物等)(图修改自 Boudreau et al., 2018)
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Boudreau教授、乌得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Middelburg教授及中山大学罗一鸣教授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成果,综合分析了生物钙化作用对海洋酸化过程的响应与反馈 (Boudreau et al., 2018)。与前人不同,他们使用简单的海洋盒子模型,并参考人类活动对大气CO2含量的影响模式,模拟出海洋酸化过程中,两种碳酸盐补偿机制和生物钙化作用3种响应模式(“快速恢复”、“未恢复”和“延迟恢复”)下,海洋碳酸盐界面的演化情况(图3)。
图3 基于人类活动对大气CO2含量的影响模式,海洋碳酸盐界面的演化趋势。a.pCO2变化及海洋酸化事件过程中,化学补偿作用下,碳酸盐饱和深度(Zsat)和补偿深度(Zcc)的变化趋势。b.海洋酸化事件过程中,化学补偿和生物补偿共同作用,生物钙化作用从海洋酸化中“快速恢复”、“延迟恢复”和“未恢复”模式下,碳酸盐饱和深度(Zsat)和补偿深度(Zcc)的变化趋势。c. b模式条件下,海底CaCO3堆积“雪线”(Zsnow)的变化趋势 (Boudreau et al., 2018)
模拟结果显示,海洋酸化事件过程中,生物钙化作用“延迟恢复”或“未恢复”(生物CaCO3输出量一定程度下降),可形成重要的生物碳酸盐补偿作用,促进海洋碱度在长时期内显著增加,并产生海洋CaCO3堆积“雪线”显著加深现象(图3b-图3c)。同时,生物碳酸盐补偿模型可对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55 Ma)及白垩纪—古新世界线绝灭事件 (~65 Ma)的海洋碳酸盐体系及沉积样式进行合理解释。
全球气候变化,不只是一个个无机化学反应过程的叠加,同时也是生命与环境之间响应和反馈的演化。碳酸盐生物与化学补偿机制在控制因素、时间尺度和影响效果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充分理解生物补偿机制对于理解或预测古今海洋化学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关参考文献
Boudreau B P, Middelburg J J, Luo Y. The role of calcification in carbonate compensation[J]. Nature Geoscience, 2018, 11(12): 894-900.(原文链接)
Doney S C, Fabry V J, Feely R A, et al. Ocean acidification: the other CO2 problem[J]. Annual Review of Marine Science, 2009, 1: 169-192.(原文链接)
Honisch B, Ridgwell A, Schmidt D N, et al. The geological record of ocean acidification[J]. Science, 2012, 335(6072): 1058-1063. (原文链接)
Zeebe R E. History of seawater carbonate chemistry, atmospheric CO2, and ocean acidification[J].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2012, 40: 141-165.(原文链接)
(撰稿:周锡强/油气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生物钙化作用对海洋酸化事件的响应与反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海洋 生物
【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火星浅地表盐水氧气溶解度及其对需氧生物的启示
开发火星是人类的伟大征程。火星是否存在液态水,是否有足够氧气支持生物生存,是探索火星生命的关键问题。2018年8月,意大利科学家在Science发表最新成果,揭示火星南极冰盖之下存在巨大的地下蓄水层,进一步证实火星有液态水富集区域(Orosei et al., 2018)。然而,对于火星是否有足够可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地质过程与气候对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山地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特征,除南极洲以外,山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1/10,其生物数量占陆地生物的1/4,是全球相当一部分生物物种的起源地。造山过程改变了局地和区域气候,造就了多种环境单元,为外来物种的迁移生存、新物种的形成以及物种演化创造了条件。然而,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分布与山地形成的关系,仍然知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时期海洋大规模脱氧
在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55.5 Ma),地球表层系统曾发生过一次历时短暂(~15万年)、因巨量CO2注入海气系统而导致的快速增温事件,即PETM事件(McInerney and Wing, 2011)。据估算,PETM时期释放到海洋—大气系统中的CO2总量同工业革命以来至21世纪末的人为排放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PNAS:11亿年前光合细菌主导了海洋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者是指能够将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光等非生物能量转化为有机物和生物能量并进行传递的自养生物,如藻类。初级生产者是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们的元素组成、大小、丰度等能够影响和调控海洋食物链中物质与能量的迁移与转化,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演化(Irwin et al., 2006)。 在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论坛】吴能友: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面临的科学问题与挑战
报告人:吴能友| 整理:刘丽楠,吴思源(工程室) 摘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替代能源,其开采经济价值、相关的地质灾害和对深水油气钻探开发安全、全球变化的影响,正日益引起科学家们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韩晓华等-GPL/ES&T:微生物参与绿锈/磁铁矿矿化过程及其对古环境中Fe元素循环启示
绿锈和磁铁矿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含铁矿物。绿绣在现代氧气浓度比较低的富铁沉积物中广泛分布,是太古代海洋环境中主要的含铁矿物之一,被认为是条带状铁建造(BIFs)中铁氧化物的重要前身矿物。基于地质微生物学和BIFs的地球化学信号推测,微生物矿化过程对BIFs中铁氧化物的沉淀可能有重要的贡献。磁铁矿是一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陈妍等-GCA: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扬子海洋氮循环与氧化还原界面的协同演化
在埃迪卡拉纪早期到寒武纪第三期约120 Myr内,地球经历了埃迪卡拉纪生物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后一次雪球事件的结束以及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等一系列特殊的地质事件。前人研究提出,新元古代到早寒武世全球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新元古代大氧化事件(NOE),氧含量的增加可能有利于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林巍等-NSR: 能感知磁场的第一个微生物如何诞生?
地磁场包裹近地空间,保护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维系地球宜居环境。地磁场的出现至少始于太古代,甚至在冥古宙就可能起源。在漫长的演化中,许多生物拥有了感应地磁场,并利用地磁场进行定向和导航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物感磁行为在现代生物圈中广泛存在,相关研究已成为地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共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翟吉璇等-GCA:中国现代陆生蜗牛壳体团簇同位素——一种生物碳酸盐古温度计
陆生蜗牛化石被认为是古气候、古环境的指示性动物,其壳体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蕴藏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与古植被信息。碳酸盐团簇同位素(2个及2个以上的重同位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同位素体,度量指标为△47)由于与碳酸盐沉淀温度具有唯一的相关关系,而被作为一种新型地质温度计提出,并在古温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得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林巍等-The ISME Journal:微生物趋磁性的古老单起源
地磁场不仅是保护地球生物圈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伤害的一道屏障,而且提供了一幅天然的“磁导航地图”,使得许多具有感磁能力的生物可以利用地磁场进行定向或迁徙。趋磁细菌是一类能进行感磁运动的微生物,它们在体内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合成纳米级、链状排列并由生物膜包被的铁磁性颗粒——磁小体(Fe3O4或Fe3S4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