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场不仅是保护地球生物圈免受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伤害的一道屏障,而且提供了一幅天然的“磁导航地图”,使得许多具有感磁能力的生物可以利用地磁场进行定向或迁徙。趋磁细菌是一类能进行感磁运动的微生物,它们在体内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合成纳米级、链状排列并由生物膜包被的铁磁性颗粒——磁小体(Fe3O4或Fe3S4)。磁小体链的功能类似指南针,可以帮助趋磁细菌在地磁场中定向,因此被认为是具有明确功能的感磁受体。对趋磁细菌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生物趋磁性和生物矿化的起源和演化,而且对于理解高等生物、甚至人体内类似的感磁过程和机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发现,趋磁细菌在现今自然界水环境和沉积物环境中广泛分布并行使重要的地质环境功能。但关于趋磁细菌的起源和演化一直存在争论:多起源模型认为合成Fe3O4和Fe3S4的趋磁细菌类群是各自独立起源并分开演化的,而水平基因传递模型则认为调控磁小体合成的关键基因在不同微生物类群中发生频繁地水平基因转移是趋磁细菌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磁小体基因簇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和认识趋磁细菌的分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可能。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生物地磁学研究团队的林巍研究员、潘永信研究员等,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合作者,开展了迄今规模最大、跨越南北半球的趋磁细菌多样性和宏基因组研究,结合对公共数据库中已发表微生物基因组数据的筛选,共获得了28条、分属于3个细菌门类的环境趋磁细菌的基因组草图,首次发现了属于ζ-变形菌纲(Zetaproteobacteria )和λ-变形菌纲(CandidatusLambdaproteobacteria)的趋磁细菌,确认了原先划分为α-变形菌纲的趋磁球菌应为一个独立的新纲——η-变形菌纲(CandidatusEtaproteobacteria)。进一步对获得的磁小体基因簇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和对比分析,发现调控Fe3O4和Fe3S4磁小体合成的核心基因具有共同的起源,垂直基因传递是其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不支持多起源模型和水平基因传递模型。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微生物趋磁性古老单起源的新模型,认为趋磁细菌的共同祖先在地质历史早期的太古代已经起源,在随后的演化中一部分微生物逐渐丢失磁小体基因簇成为不能趋磁的微生物,而在另一部分类群中磁小体基因簇保留下来并在演化中发生谱系特异性变化,逐渐形成了种类多样且在系统发育树上呈不连续分布的现生趋磁细菌。
图1:基于代表性趋磁细菌的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红色为该研究新获得的趋磁细菌基因组,紫色为已发表的趋磁细菌
图2:微生物趋磁性古老单起源模型的示意图。(a) 趋磁细菌的共同祖先合成Fe3O4磁小体;(b) 趋磁细菌的共同祖先合成未知成分的磁小体,磁小体基因簇经过复制和分化逐渐演化出合成Fe3O4和Fe3S4的趋磁细菌类群。
上述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rnal)发表(Lin et al. Genomic expans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reveals an early common origin of magnetotaxis with lineage-specific evolution. The ISME Journal. doi: 10.1038/s41396-018-0098-9)。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林巍等-The ISME Journal:微生物趋磁性的古老单起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基因 微生物
精准修正胶质瘤致癌基因突变
胶质瘤(Glioblastoma, GBM))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部恶性肿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以往的研究报道83%原发性胶质瘤携带端粒酶基因(TERT)启动子区域的致癌突变(Killela PJ, et al.PNAS 2013, PMID: 23530248),该突变重新激活端粒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陈润生院士课题组首次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长非编码基因SLEAR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9,中国的患病率约为31-70/10万。一般认为 SLE 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王晓群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绘制人类海马体发育的细胞图谱和基因调控网络
2020年1月16日, 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hippocampu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系统阐明了人海马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细胞命决定因子,绘制了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解析了海马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许文青/梁栋材课题组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核心复合物LDB1/SSBP2的分子机制
2019年12月3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 LDB1 in complex with SSBP2”的论文,该项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文青/梁栋材课题组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Ann Dean课题组合作完成。 增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及新型生物正交反应“S-Click”方法改造氨基酸氧化酶
2019年10月 5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以“Hot 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王江云课题组题为 “S-click reaction for isotropic orientation of oxidases on electro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刘光慧研究组揭示骨关节炎基因治疗的关键分子靶标
骨关节炎是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的退行性骨关节病,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对于骨关节炎患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和耗竭被认为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揭示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将为有效干预骨关节炎提供线索和靶标。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北京大学汤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王晓群课题组揭示头小畸形致病基因Cenpj的新功能
2019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晓群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题为“Cenpj regulates cilia disassembly and neurogenesis in the developing mouse cor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刘光慧等通过编辑长寿基因获得优质人类血管细胞
干细胞技术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获得的多种类型细胞移植入病灶部位后,可达到促进病损组织再生、恢复组织器官稳态和功能的目的。然而,干细胞治疗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尚存局限,阻碍了该技术的普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王江云组和孙金鹏、刘爱民组合作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系列论文,阐明基因编码的二氟代酪氨酸在膜蛋白、酶催化机理方面的应用
2018年6月25日和8月17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王江云课题组与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刘爱民课题组的研究论文“Cleavage of a carbon–fluorine bond by an engineered cysteine dioxygenase”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朱冰课题组发现维持DNA甲基化基因沉默的新机制
2018年4月10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朱冰课题组的研究论文“Roles of the CSE1L-mediated nuclear import pathway in epigenetic silencing”。该研究发现CSE1L作为细胞中经典入核转运途径中的重要蛋白,是维持部分甲基化基因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