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前沿报道】PNAS:利用量子传感器探测从地壳到人脑的未知领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前沿探索永无止境,对于大到宏观宇宙小到微观原子的未知领域,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19 世纪末,正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宣告物理学大厦已然全部建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之时,量子物理学悄然诞生,并在不同学派的争论声中不断发展完善。尽管时至今日其理论体系仍不完备,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井喷式发展的实用化量子产品,正让人们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量子传感器就是一种依据量子力学规律,利用量子效应、量子相干或量子纠缠性质,实现高精度测量的新兴物理装置。量子化无处不在,大到行星,小到细胞,甚至是人类的意识都是可以量子化的,而且量子态具有独特的精度。因此,量子传感器为检测物理场的微小变化开辟了新途径,足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脚下的世界,或更深入地洞察人体自身(Battersby,2019)。

图1量子铯光泵磁力仪(Battersby, 2019)
  与经典传感器一样,量子传感器由转换信号的敏感元件和处理信号的读出设备两部分组成。不同的是,量子系统状态即量子态的直接测量一般不易实现,需要通过量子控制将被测量按一定的规律转变为便于测量的物理量,进而实现量子态的间接测量。因此,量子控制在量子传感技术领域拥有毋庸置疑的核心地位。如何通过量子控制完成被测量的转换?如何控制量子系统在实验室外不受控制的复杂环境中工作?能否实现量子控制组件的小型化和实用化?针对以上问题,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文章(Battersby,2019)给出了答案。
  英国以伯明翰大学为中心,联合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相关研究人员,共同成立了量子传感器和计量中心。负责该中心的KaiBongs 指出“早期的量子控制系统比较笨重,但量子控制系统正向着小型化、低成本和实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而且他认为:“目前我们正处在充分控制量子系统的最佳节点”。随着量子控制手段的发展,激光、冷却和磁场等用于执行量子控制的相关组件不断进步。例如,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紧凑型低功率激光器,用于保存冷原子的大型真空系统与磁阱已被芯片级器件所取代。因此,研究人员得以更方便地操纵量子态,并观测它们受环境影响的情况,进而进一步促进量子传感器的实用化。其中,用于测量磁场和重力场的量子传感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1)量子磁场传感器
  主流量子磁传感器包括超导量子干涉磁力仪(SQUID),氮空位(NV)金刚石原子磁力计,冷原子磁力计和光泵磁力仪等。如表1所示,此类磁传感器按工作机理可划分为量子效应类(I类)、量子相干类(II类)和量子纠缠类(III类)。
表1 主流量子磁力仪分类

  SQUID磁传感器基于磁通量子化和约瑟夫森效应实现磁场测量,属于I 类量子磁传感器,具有高达地磁场50 亿分之一的极强磁场检测能力。德国Yena 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经过多年研发和技术攻关,先后研制出低温和高温超导量子干涉仪并成功应用于地学探测领域。
  氮空位金刚石磁力计的实现来自于固态量子计算领域中的单电子自旋比特的相干操控概念,属于II 类量子磁传感器。该磁力计可采用纳米晶体作为感应探头,即与被测样品间距可达纳米量级。因此,该磁力计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分辨出少量甚至单个电子自旋以及核自旋产生的微弱磁场,有望实现单分子探测。
  冷原子磁力计基于原子自旋实现磁场测量,属于III 类量子磁传感器。该磁力仪能够突破散粒噪声限制,能够提升磁测精度并增大磁测带宽。
  光泵磁力仪(OPM)的工作原理是塞曼效应,也属于III 类量子磁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磁测、海洋监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考古)、地震预报等领域。此外,OPM 还可以应用于人体生物学检测。2018 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尝试将13 个OPM 放入一个3D 打印的头盔中,研发了MEG 扫描仪样机。扫描仪显示当受试者伸出手指时,大脑运动皮层中存在明显的活动,揭示了大脑运动区在毫秒时间尺度上产生毫米位置变化的全过程。传统的低分辨率脑电图(EEG)或核磁成像(MRI)只能观测秒级或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大脑活动,因此无法匹敌这种新型组合式量子扫描仪。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计划使用该扫描仪取代脑电图来研究儿童癫痫病。在哥本哈根,Polzik 领导的研究团队最新研发了一款低噪声、高灵敏度量子磁力仪,将磁力仪推向了下一个量子水平。诺丁汉大学的Kasper Jensen 计划通过量子磁力仪(Jensenet al.,2018)观测心跳调节电信号所产生的磁场来监测胎儿心跳。
  (2)量子重力传感器
  真空环境中利用激光和磁场捕获、控制冷铷原子的量子态,并测量不同能级位置处的原子比率,即可测得重力场的强度,通过两组处于不同能级的独立原子云分别进行测量即可获取重力梯度。据此,伯明翰大学率先开发了名为Wee_G 的量子重力仪样机,并于2018 年成功实现了量子重力梯度仪样机Gravity-Imager 的测试。2019 年团队进一步将Wee_G 的重力场测量精度提升至10-9mGa 数量级。该量子重力仪可用于探测水下管道,且探测深度有望突破现有技术的数倍以上。目前研究团队正在研发搭载在无人机上的适用于空中测量的小型化重力梯度仪。

图2量子重力仪:左图为AQG-A01系统实物图,右图为传感器测量原理图(Ménoret et al., 2018)
  在国内,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定制先进悬架设计的光学位移传感器, 研发了新型量子重力MEMS芯片(Tang et al.,2019),该芯片的灵敏度高达8μGal/√Hz、动态范围高达8000 mGal。可知,量子重力/重力梯度仪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实时性的优势,有望击败现有传统方法,用于考古遗址扫描、矿产资源探测、火山活动监测、二氧化碳地下安全储存层探寻以及含水层调查等领域。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量子传感器具有非破坏性、实时性、高灵敏性、稳定性和多功能性等优势。未来,随着量子理论及其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子传感器有望在建设工程、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探测、引力场测量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突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Battersby S. Quantum sensors probe uncharted territories, from Earth’s crust to the human brai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9,116(34): 16663–16665.(链接
  Jensen K, Skarsfeldt M A, Stsrkind H, et al. Magnetocardiography on an isolated animal heart with a room-temperature optically pumped magnetometer[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1): 16218.(链接
  Ménoret V, Vermeulen P, Le Moigne N, et al. Gravity measurements below 10-9 g with a transportable absolute quantum gravimeter[J].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1): 12300.(链接
  Tang S, Liu H, Yan S, et al. A high-sensitivity MEMS gravimeter with a large dynamic range[J].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2019, 5: 45.(链接
  (撰稿:王中兴,康利利/研发中心)
相关话题/传感器 测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前沿报道】Nature:立方结构CaSiO3钙钛矿的声速原位测量及对下地幔顶部物质成分的启示
    CaSiO3钙钛矿(以下简称CaPv)是地幔转换带(MTR,410-660km)和下地幔(660-2900 km)中的重要矿物组分。前人的计算模拟与高温高压实验均表明,CaPv在高压下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从四方结构转变至立方结构,但对于该相变的温压边界以及立方结构CaPv的弹性波速还存在很大争议。从高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
  • 大气所成功研发同步测量N2O、CH4和CO2通量的装置
    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三种温室气体。基于湍流理论的涡动相关法是测量地气间温室气体交换通量的理想方法,该方法对生态系统干扰小,并可获得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然而,目前现有的基于涡动相关法的观测设备只能有效测量上述三种气体中的一种或至多两种气体的通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青藏高原北缘平飘高空气球原位测量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
    夏季青藏高原是对流层低空物质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渠道,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ATAL)的形成及扩散对气候系统能量平衡起重要影响。但是,现有ATAL研究主要基于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亟需原位实测资料验证和深入分析。  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子课题(平流层长航时飞行原位及下投观测,X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人员基于LAMOST数据发布国际上首个具有精确距离测量的大样本分子云表
    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陈丙秋副教授、李广兴副教授和刘晓为教授利用本团组基于LAMOST数据绘制的国际上首张完整覆盖银盘的高精度三维尘埃分布图,搜寻银盘的分子云并精确测量它们的距离,发布了国际上首个具有精确距离测量的银盘大样本分子云表。  银河系中大部分的分子气体都存在于星际物质中低温、稠密的巨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测量出非辐射性激波中尘埃的摧毁比例
    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综合团组研究人员朱辉博士、田文武研究员与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P. Slane、J. Raymond合作,直接测量出非辐射性激波中尘埃的平均摧毁比例,证明激波中尘埃的摧毁效率被明显低估了。该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天文期刊《天体物理杂志》上(ApJ, 2019, 882, 13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国家天文台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同时测量出冷亚矮星的质量和半径
    近日,由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任娟娟博士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首颗存在掩食现象的白矮星+冷亚矮星双星(图1),并借助该双星首次同时准确测量出了冷亚矮星的质量和半径。该研究工作由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UPC)、加泰罗尼亚太空研究所(IEEC)、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LAMOST首次精确测量人马座星流三维轨道空间分布
    近日,中科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聘青年研究员、上海天文台博士后李静,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薛香香,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钟靖、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Jake Weiss博士等合作利用LAMOST DR4数据中探测到的M巨星结合Gaia DR2精确的自行,第一次描绘出了人马座星流精确的三维空间轨道分布,该项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人员利用LAMOST数据精确测量了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
    近期,国家天文台博士后田浩与刘超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 DR5中选取的K巨星精确测量了太阳邻域银晕的旋转速度。该研究成果已被知名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  银晕的旋转与银河系的形成过程及银河系结构直接相关。造成银晕旋转的机制主要有两个:第一种是根据冷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精确测量LAMOST 数据中64万红巨星年龄和质量
    近期,国家天文台天体元素丰度组武雅倩等人对LAMOST DR4数据中的64万红巨星年龄和质量进行了精确估算,为进一步理解星族合成和银河系演化历史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国际知名天文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2019,MNRAS,484,5315)上发表。  理解星系盘的形成和演化是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召开
    2019年12月11日,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7个单位的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技术委员会主任李阳院士主持。  首先,李明庚副所长代表声学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和感谢,对工程中心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各项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