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GOBE)的成因,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奥陶世动物群落和气候的变化与一颗直径约150 km的L型球粒陨石母体(LCPB)的裂解有关。而且,这次裂解也是地球过去30亿年来所记录的最大一次陨石裂解事件。中奥陶世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陨石颗粒(直径1-20 cm)就是这次陨石母体裂解的证据。另一种观点是从牙形石氧同位素古温度计的推算来揭示奥陶纪全球气候表现为一个不断趋冷的过程,并以此来解释这次生物大辐射事件(Trotter et al., 2008)。
目前,支持宇宙因素触发GOBE的证据有:已有的铬尖晶石数据支持这次裂解发生的时间为~466 Ma。在瑞典Hallekis-Thorsberg剖面中存在一套厚约5 m的地层(当地居民称作Arkeologen层),在其中发现了超过130颗陨石,且均为L型球粒陨石。通过测量这些陨石中的铬铁矿颗粒的21Ne数据,将这一裂解事件发生的时间约束在距离Arkeologen层底界之下~0.4-1.2 m之间。关于LCPB裂解和GOBE事件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争论的原因在于缺少高分辨率的证据来限定这次裂解事件发生的精确时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Schmitz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选取位于瑞典南部Kinnekulle的Hallekis-Thorsberg剖面(图1)和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Lynna River剖面,利用高分辨率、多指标(铬尖晶石、3He和187Os/188Os)的证据来限定地层序列中与这一裂解事件相对应的确切位置。
图1 瑞典南部中奥陶世H?llekis剖面。红线代表了LCPB裂解的时间(文中所指的-1 m)。在该界面之上,球粒陨石的种类全为L型球粒陨石,该界面之上生物碎屑的颗粒大小变粗,指示全球海平面下降。T?ljsten层为一套低位沉积,全球可追踪对比(Schmitz et al., 2019)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allekis剖面的各种分析指标均指示LCPB裂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应于距离Arkeologen层底界之下1 m(即-1 m)处。该界面之上,来自宇宙中的铬铁矿颗粒数量显著增加,这种增加可至少向上延伸8 m,时间相当于2-4 Ma。此外,陨石的类型也由界面之下不同种类的陨石变为界面之上单一的L型球粒陨石(图2)。3He在该界面处发生剧增,指示LCPB裂解产生的尘埃首次到达地球(时间误差±50 ka)。187Os/188Os的证据也表明从这一层位处开始地外物质进入海底的数量增加(图3)。作者又对现今南极陨石中的铬铁矿颗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界面之上地层所含有的粒径>32 μm的铬铁矿颗粒就是从这次LCPB裂解事件产生的。此外,作者发现这次裂解事件产生的铬尖晶石通量要比显生宙其他时期高出2-3个数量级。
图2 H?llekis-Thorsberg剖面中平衡态普通球粒铬铁矿颗粒(EC)的分布特征。TS:T?ljsten低位沉积(Schmitz et al., 2019)
基于以上证据,作者认为中奥陶世的这次冰期是由LCPB的裂解所触发(或加强)的。在今天地球的大气层中,来自宇宙空间的尘埃只占据了平流层中尘埃总量的1%,不足以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相反,如果在大气层中尘埃的数量增加了2个数量级以上,且持续了数十万年,必然会导致全球降温。LCPB的裂解不仅影响地球的大气圈,也使得整个太阳系空间变得充满尘埃,这也会遮蔽照向地球的阳光。与此同时,LCPB裂解产生的尘埃会将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带入海洋,提高古海洋生物的初级生产力,从而导致大气中CO2浓度降低。
从沉积学角度来看,证明这次冰期存在的沉积记录是“Taljsten层”,它一直被解释为Kunda沉积旋回的低位体系域。这套低位体系域在波罗的海、劳伦大陆、西伯利亚、冈瓦纳大陆和中国扬子台地均可追踪。在Hallekis剖面,构成“Taljsten低位沉积”的灰岩中生物碎屑在整个剖面中是最粗的,指示很强的水动力条件。此外,该突变界面之上的灰岩Al2O3的含量较低,说明灰岩中粘土含量低,质地干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次裂解事件的存在。基于对Lynna River Valley剖面腕足动物群的研究,古生物家发现LCPB裂解产生的尘埃在剖面中的首现层位对应着浅水腕足群落对深水腕足群落的替换(Rasmussen et al., 2016)。我国华南宜昌普溪河剖面也存在这种变浅的沉积学证据(Heck et al., 2010)。除此之外,证明这套浅水沉积的古生物学证据还包括:浅水腹足、棘皮和介形虫化石等。因此,作者认为困扰地质学家长达一个多世纪的“Taljsten低位沉积”是在中奥陶世冰川作用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时期沉积的。
图3 H?llekis剖面下部平衡态普通球粒铬铁矿颗粒(EC)全岩丰度、3He、Al2O3含量以及187Os/188Os比值,生物骨骼碎屑颗粒的丰度(据Lindskog et al., 2014, 2017)
本研究通过解释上述LCPB裂解与中奥陶世冰期、生物大辐射等事件存在的因果关系,解释了为何在一个温室条件下会存在冰期,这也为我们今天如何应对温室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Heck P R, Ushikubo T, Schmitz B, et al. A single asteroidal source for extraterrestrial Ordovician chromite grains from Sweden and China: High-precision oxygen three-isotope SIMS analysis[J].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10, 74 (2): 497-509.(链接)
Rasmussen C M ?, Ullmann C V, Jakobsen K G, et al. Onset of main Phanerozoic marine radiation sparked by emerging Mid Ordovician icehouse[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8884): 18884.(链接)
Schmitz B, Farley K A, Goderis S, et al. An extraterrestrial trigger for the mid-Ordovician ice age: Dust from the breakup of the L-chondrite parent body[J]. Science Advances, 2019, 5(9): eaax4184.(链接)
Trotter J A, Williams I S, Barnes C R, Christophe L, et al., Did cooling oceans trigger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idence from conodont thermometry[J]. Science, 2008, 321(5888): 550-554.(链接)
(撰稿:刘康,江茂生/油气室)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前沿报道】Science Advances:中奥陶世生物大辐射的触发机制——来自L型球粒陨石的证据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生物 地球
【前沿论坛】沈树忠:特提斯大陆岩浆弧与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报告人:沈树忠 | 整理:孟中玙(岩石圈室) 一、研究背景 在云南的鲁贝剖面有这样一套陆相地层:下部是晚二叠世黄绿色的含煤、各类植物化石及孢粉的砂泥岩,上部是早三叠世紫红色的砂泥岩且没有生物化石。这一截然的界线实际上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一次重大的事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这指示了当时陆地生态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岩浆海的氧化还原环境对地球早期大气组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地球的演化始于4567 Ma之前太阳系行星物质的凝聚和固结,之后,小星子吸积凝聚形成了地球。在吸积凝聚过程中,由于势能向动能的转化、高放射性生热以及星体的频繁撞击,地球会间歇性的出现大规模的熔融外层,即岩浆海。岩浆海的深度并不均一,通常最深可以达到压力28 GPa的位置(如Wood et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地球早期海洋温度并非想象中那么高
占据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是生命起源、繁衍与生息之地,同时也是决定地表温度,即气候的最重要因素。它的冷热状态,即温度变化影响着地表环境及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也影响着地球的生命演化。一般来讲,现代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到30℃之间,平均约为20℃。而对于古海洋,特别是寒武纪之前 (>5.4 Ga)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侏罗纪海洋生态的成功转变——从非生物控制转变为生物控制
本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建立模型,用两个指标ASI和SCORara分别表示环境的变化和生物的演化,借助两者关系发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在1.7亿年前的侏罗纪发生转变,侏罗纪之后环境变化等非生物因素对于生物圈的影响降低,而生物间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转变与中生代中期钙质浮游生物的兴起有密切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PNAS:陆生植物繁盛之前地球上已存在类似现今的河流体系
通过对苏格兰地区中-新元古界河流相砂岩进行实验、数值模拟以及现代沉积观察,发现其所代表的古河流具有较低的坡降和较深的河道,类似于现代平原的稳定河流。运用相同方法对地球上其它十处前寒武系河流相砂岩进行计算,获得类似的结果,这一发现表明在志留纪陆生植物繁盛之前,地球上已广泛存在类似现今的河流体系。陆生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论坛】Canales:大西洋中脊核杂岩地球物理研究进展
报告人:Juan Pablo Canales | 整理:南方舟(油气室) 摘 要:大洋核杂岩及其发育的热液系统往往赋存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产生H2、CH4及其他非生物成因有机化合物的场所,对于研究该区域碳循环及早期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4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Nature Geoscience:月球起源与地球岩浆洋
新的模拟结果显示,在遭受巨大撞击形成月球时,地球表面覆盖着岩浆洋。月球组成中包含的地球物质较之前推测的要更多。 千百年来,人类对月球的起源充满了好奇。目前学界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大碰撞”(Giant Impact)假说,即一个火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产生的碎屑物形成了月球。近日,日本横滨地球科学研究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报道】Science Advances:地球的C、N和S来自大撞击
地球挥发分和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C、N、S和H(水)是典型的挥发性元素,也是组成地球生命最重要的元素。但是,原始地球形成时因其形成位置在雪线(约3 AU)以里,理应亏损这些挥发性元素,现在的地球是从何处获得的挥发分?从地球演化模型看(图1),主要有三种可能:(1)构建原始地球的初始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前沿论坛】牛耀龄:(一)俯冲带成因假说的地质学验证,(二)全球洋脊玄武岩组成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争论与进展
报告人:牛耀龄∣整理:张维骐(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简介 板块构造理论的问世在地球科学乃至人类科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理解地质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框架。例如:板块构造合理解释了地球上两类板块边界(离散型和汇聚型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板块构造理论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地质过程便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地球科学前沿报道(2018·总第1辑)
序号 标 题 述评 作者 地球深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