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是外周系统与大脑间信号传递的桥梁。脊髓背角介导着外周感受信号,而腹侧对于运动功能的执行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低级反射的中枢。作为一种高度有序的中枢组织,脊髓由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有序发育形成。虽然脊髓的发育在啮齿类动物中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对人类脊髓发育过程了解较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经典的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依赖于组氨酸受体激酶HK,组氨酸磷酸转移酶HP,以及细胞分裂素响应因子RR中的组氨酸(H)和天冬氨酸(D)之间磷酸基团的转移,然而这一磷酸中继(phosphorelay)过程调控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在水稻中,细胞分裂素可以显著调控穗粒数,而对粒重或籽粒大小的调控功能也不清楚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水稻花药发育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组成,其中绒毡层细胞对花药发育起重要作用。绒毡层细胞需要经历一个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过程来为花粉的成熟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人们对绒毡层细胞PCD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影响花粉发育的调控机理仍知之甚少。 中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RNA测序(RNA-Seq)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石技术之一,将许多研究从单一的基因组水平提升到多组学水平,是解析基因组功能的强大工具。现有的全基因组水平的大规模测序以及高质量泛基因组的组装,为大规模转录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迫切需要高效的RNA-Seq技术进行深层次生物学解析。本研究综合了已报道的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肺肌成纤维细胞(Alveolar Myofibroblast,AMYF)增殖和分化异常通常与肺发育缺陷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肺脏疾病有关,但调节肺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鲍时来研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转座子(TransposableElement,TE)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元件,20世纪40年代由BarbaraMcClintock首次报道。小麦族物种的转座子呈现爆发性增长,基因组高达3-16Gb,85%以上由TE组成,而与之亲缘关系密切的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只有272Mb。可以说小麦的基因是“散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脑中风和心梗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病因。脂质代谢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成因,而E型载脂蛋白质(ApoE)在胆固醇代谢中起关键作用。ApoE突变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小鼠和大鼠等多种模式动物已被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研究,但这些动物模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往往受到植物遗传转化中对基因型的依赖和再生效率低下的制约。在小麦中过表达GRF4-GIF1蛋白复合体可提高转基因植物再生效率和再生速度。但是通过稳定遗传转化方法,再生出来的植株都是整合了外源基因,需要多代才能把外源基因分离出去,费时费力而且可能带来转基因的潜在风险。 中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饲料作物之一,随着世界人口增加,全球大豆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进一步提高大豆育种效率是广大大豆****、育种家攻关的重要目标。开展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阐明大豆种质资源演化规律,解析大豆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可为大豆分子育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Calpain是一类在多种生物体内广泛表达的,在中性pH条件下发挥活性的钙依赖蛋白酶。它和诸如局部脑缺血、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病理过程等密切相关。Calpain如果被异常激活,会非特异性地剪切多种目标蛋白,因此,它的活性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Calpain的基因突变已报道和多种人类疾病相关。而在缺血性损伤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有性生殖是真核生物最重要的繁殖方式,其核心环节是从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的转变,即减数分裂起始的过程。但是对减数分裂起始分子机制的了解还很缺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前期研究中鉴定到两类功能因子,一类是LEPTO1和MEL2基因的突变导致花粉母细胞发育的严重缺陷;另一类是MSP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不同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细胞命运可塑性高,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可以获得全能性(totipotency),再生出完整可育植株。植物单细胞再生在农业、园艺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是遗传转化的常用途径。虽然很多种类的植物均实现了单个分化体细胞的再生,获得了完整植株,但关于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目前仍然知之甚少。 中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叶夹角是水稻株型的一个重要决定因子,较小的叶夹角有利于提高种植密度和光合效率,进而提高产量。但是,长期的遗传育种学研究显示,叶夹角的改良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尤其会造成籽粒变小,千粒重降低。如何在降低叶夹角的同时保持或增大籽粒,是水稻高产育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物种中的一个核心生物学事件,不仅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世代间的稳定传递,还导致双亲遗传物质的重组和交换,增加了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染色体交叉数目维持在很低水平,使得遗传物质很难充分交流和重组,并导致连锁累赘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种遗传改良的效率。然而关于增加重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重要的适应性产热器官,其对体温调节维持起重要作用。近十几年来,随着18Flurodeoxyglucose-PET-CT的应用,在成人体内也发现了BAT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代谢活性的BAT对肥胖症和葡萄糖代谢都有改善作用。解偶联蛋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决定个体的发育、生殖、衰老和行为等,在受到环境压力胁迫时,生物体会产生适应性的应激反应。长久以来,生物学家一直非常关注的科学问题是,生物体所产生的这些应激反应是否可以直接传递给后代,在后代还未直接经历上一辈的环境胁迫时,就获得某些性状,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预期的环境变化和压力胁迫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生命体的构建始于胚胎发育,其调控高度动态复杂。发育图式 (developmental patterning) 如何建立,即受精卵产生的各个细胞如何获得特定命运,并建成形态功能完备的组织器官,是胚胎发育的核心问题。上世纪70-80年代,发育生物学先驱John Sulston通过绘制秀丽线虫全部体细胞的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13年刚刚完成了一项关于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的神秘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生存策略的研究工作。该工作于本周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2021年7月19日,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现场会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200亩示范片里金色稻浪翻滚,新品种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等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尤其在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且外观品质优、味道好,丰收在即。测产显示,人工抛秧种植,实收水稻稻谷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小麦为全球人口提供主粮,小麦增产可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氮元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营养元素,是制约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对作物氮素利用关键调控基因进行靶向编辑,是改良作物产量的有效策略。前期研究发现,水稻ARE1基因是调控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关键基因。AR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保守,研究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这些胁迫环境不利于作物生长,造成减产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其需求80%以上需进口。如果能提高大豆的耐盐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大豆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低盐碱化的土地,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最近,张劲松研究团队发现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植物基因编辑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将Cas9蛋白和sgRNA递送到植物细胞中发挥作用,目前植物中的递送方式主要有农杆菌和基因枪转化两种,都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才能获得完整的突变体植株。然而,组织培养和再生仍然是植物基因编辑的限速步骤,对于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对于包含庞大且复杂的六倍体基因组的普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着丝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染色体的正确分离起着重要作用。着丝粒区域重复序列的组成和排布在着丝粒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是着丝粒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基因组测序组装最难完成的染色体区域,最近人类两条染色体着丝粒的详细解析对我们植物染色体研究有很好的借鉴,如何精细进行植物着丝粒的序列和功能解析是我们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全球气候暖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威胁粮食安全。在拟南芥中,组蛋白变体H2A.Z在环境和发育信号响应基因上富集。当环境温度升高时,H2A.Z从温度响应基因的染色质上去除,并往往伴随着基因的表达激活,从而促进植物在高温下的形态建成。但H2A.Z从特异位点上去除并激活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一系列适合微生物组研究的技术发展,同时也积累了海量数据。然而,微生物组数据分析过程复杂、分析工具种类繁多,这限制了广大研究者进入该领域。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白洋研究组受Protein & Cell (IF: 14.87)编辑部邀请,撰写微生物组数据分析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根系微生物组与植物的养分吸收、抗病抗逆等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其在植物根系的定殖和组装受环境和植物遗传途径等因素的影响。表观遗传调控是调节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探究表观遗传途径与植物根系微生物的关系能够更加系统地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尽管表观遗传调控与宿主微生物组的关系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广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植物生存有赖于体内不同激素信号间复杂交互作用以维持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有效平衡。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iod,BR)是两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前者与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紧密相关,被视为典型的“逆境激素”;而后者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功能。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小麦遗传改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杂种坏死(hybrid necrosis)现象,严重阻碍了不同基因型间小麦优良性状的聚合。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证实小麦杂种坏死由一对互补基因Ne1和Ne2共同控制。然而,直到现在小麦杂种坏死机制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主粮;同时,水稻作为单子叶模式植物,其个体发育与细胞分化受到了科研人员持续和广泛的关注。细胞功能的分化常常可以体现为基因表达的差异。新兴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使高通量探究细胞的功能分化成为可能。绘制水稻全苗单细胞转录图谱将为单子叶植物的研究工作提供关键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光学微操控(光镊)技术作为微纳尺度下研究物体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因具有非接触、无损伤、精度高等优点,在物理、化学、微机械、特别是在生物大分子互作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对物体的操纵依赖于光与物体之间的动量传递,线动量的传递可实现物体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发现B染色体在很多植物、动物和真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B染色体对于个体的生命活动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它们仍然通过不同的机制存在于种群中。例如玉米B染色体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其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B染色体会发生不分离(nondisjunction),包含B染色体的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仍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许多研究发现,急性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可以被激活并向损伤部位迁移。重塑脊髓损伤后的微环境并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经两次远缘杂交而形成的一种异源六倍体作物,含有A、B和D三个亚基因组。亚基因组分化对多倍体小麦基因组可塑性具有重要贡献,且成为其成功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决定小麦亚基因组分化的时空特异性调控机制还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 S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显花植物中的种内生殖障碍。前期研究表明,茄科、车前科、蔷薇科和芸香科植物花柱特异表达的S-RNase可作为一类细胞毒因子抑制自己花粉管的生长,而在异交授粉后,由于其被异己花粉的SCFSLF泛素化并通过26S蛋白酶体降解,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玉米是世界上种植广泛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对于全球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影响玉米产量的诸多因素中,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深入解析玉米干旱响应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玉米耐旱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与陈化榜研究组合作,通过对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苗期耐旱性的详细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内质网相关的蛋白质降解(ERA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胁迫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负责清除细胞内积累的错误折叠蛋白,同时也调控正常折叠的蛋白。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一直致力植物泛素化在植物与环境互作中的调控机制研究,并且在ERAD调控植物逆境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Liu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响应神经活性的变化调节其突触传递效能的特性,被认为是大脑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的细胞基础。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树突表面被称作树突棘的膜状突起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主要接收位点。大脑海马区CA1兴奋性神经元的长时程突触增强(LTP)是突触可塑性的经典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活性依赖的树突棘膨大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染色体的精确分离是保证遗传信息正确传递和基因组稳定的前提,这个过程直接依赖着丝粒区组装的多层动粒蛋白复合体和纺锤体微管间的动态结合。目前,在哺乳动物和酵母中已经鉴定超过100个动粒蛋白,它们之间相互结合形成蛋白亚复合体结构,包括与着丝粒染色质直接结合的内侧组成型CCAN蛋白网络、与微管直接结合的外侧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严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数目众多的抗病蛋白通过感知病原菌的存在,迅速启动防卫反应,保护植物免受侵害,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然而抗病蛋白的关键作用机制,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植物抗病领域的重大难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研究组与清华大学研究组前期合作发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对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至关重要。种子大小和重量是重要的产量性状,因此最佳化种子大小和重量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策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与浙江理工大学汪得凯、中国水稻所钱前和曾大力、比利时Dirk Inze等团队合作,揭示GW2-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克隆和应用优异的抗叶锈病基因将有助于防控小麦叶锈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在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3利用常规杂交导入一些小麦品种时,往往会引起杂种坏死现象。在小麦中,杂种坏死是由一对互补基因Ne1和Ne2共同控制。抗叶锈病基因Lr13与杂种坏死基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相岐研究组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太谷核不育系”和“西农979”为亲本,经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择,成功培育出适合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的新品种“科麦513”。 “科麦513”株高83.59厘米,生育期188.11天,亩有效穗数34.01万,穗粒数34.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基因组中同义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往往存在差异,这一现象被称为密码子使用偏好。基因表达水平与密码子使用偏好在基因组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最近被作为密码子使用偏好调控基因转录的证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钱文峰研究员与密歇根大学张建之教授发表论文澄清,该正相关关系不能作为支持密码子使用偏好影响基因转录这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寻找同一物种不同蛋白进化速率差异的决定因素从分子进化生物学这一学科诞生起就是其核心问题之一。目前已知蛋白序列的进化速率主要由其受到的净化选择强度决定,表达量越高的蛋白受到更强的“选择限制”,因此进化速率越慢。这解释了蛋白的表达量(expression level,E)与进化速率(evolutiona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2021年4月27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左建儒研究员、陈凡研究员、钱文峰研究员和林少扬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山东省水稻研究所谢先芝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郭惠珊研究员团队合作研究报告“The Ghd7 Transcription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窗口。气孔通过感应和解码多种外界环境信号如干旱、CO2和臭氧等,介导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此外,气孔还是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道,参与植物抗病的免疫响应。气孔控制植物CO2摄取和水分蒸腾散失,其开闭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因此,植物气孔感应重要外界信号分子的机理解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染色质如何调控细胞分化是表观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实现在基因组范围,精确地解析每个细胞的染色质活性高低及其随发育的动态转变是相关研究的基础,然而,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首先,染色质活性受到多因素控制,当前的表观基因组学方法能有效测量染色质的某类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特性(如多种组蛋白修饰、转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哺乳动物的下丘脑由功能复杂的核团构成。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复杂的脑区之一,下丘脑神经元类型高度多样化,通过调控自主神经、内分泌和行为控制哺乳动物的内稳态。过去对下丘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元环路和功能,然而我们对下丘脑发育过程中复杂的谱系命运变化关系,以及神经元多样性的起源所知甚少。 中国科学院遗传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大豆富含脂肪酸,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油料作物。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究大豆种子油脂合成和积累的分子机制,并充分解析了脂肪酸合成途径。然而,这一合成通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是如何被激活的?对其调控机理的研究还很缺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劲松研究组近期在New Phytologist上在线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下丘脑正中隆起(ME)是下丘脑和垂体间的重要连接结构,近年来研究提示伸展细胞是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潜在的多能干细胞。伸展细胞可以调控多种下丘脑功能,在调节内分泌输出、能量平衡、血脑屏障和衰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再生以及成瘤能力尚不清楚,亟须深入研究。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联合使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