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Nature Chemistry期刊发表了王江云课题组题为 “A genetically encoded photosensitizer protein facilitates the rational design of a miniature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ing enzyme” 的研究文章。文中报道了该课题组设计的一种可以基因编码的光敏蛋白质,成功模拟了天然光合作用系统吸收光能,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功能。
近年来,如何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已经成为化学及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9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白春礼等在《焦耳》杂志发文,提出在化石燃料枯竭的未来,“液态阳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实现液态阳光的关键在于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将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重新循环转化为稳定、可存储、高能量的化学物质。植物的光合作用系统作为一种天然的解决方案,因其清洁,自组装,可持续和高效的光致电荷分离效率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如何利用和模拟光合作用的高光合效率来驱动具有挑战性的化学转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然而,影响该领域发展的技术挑战及研究难点在于:1、天然光合作用系统由复杂的膜蛋白亚基和多种辅酶组成,这给研究和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2、 光合系统中产生的还原分子NAD(P)H由于还原力较低不能直接用于还原CO2;3、相比化学小分子催化剂,天然光合作用系统的二氧化碳还原效率相对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王江云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应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开发基因编码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使其兼具天然光系统和化学小分子催化剂的优势。这种人工设计的光合蛋白质不仅可以为研究挑战性的化学转化提供新思路,也为进化具有非天然光催化活性的人工生命体提供研究基础。
该研究组的前期研究发现,仅有约27kD的荧光蛋白具有改造为类似天然光系统的光合蛋白质的潜能。首先,研究发现荧光蛋白受光激发后,其发色团可以生成具有高还原活性的物种,这种中间体可以高效率的向位于蛋白质beta折叠桶外的电子受体传递电子。另一方面,应用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可以特异性的插入非天然氨基酸取代原组成发色团的酪氨酸。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理性设计荧光蛋白的荧光发色团化学结构,优化其吸收光谱,激发态寿命,自由基还原电势等一系列光化学性质。(Angew. Chem. Intl. Ed. 2012, 51, 10261-5;Angew. Chem. Intl. Ed. 2013, 52, 4805-9;J. Am. Chem. Soc. 2014, 136 , 13094-7;J. Am. Chem. Soc., 2015,137,7270-3)
设计基于荧光蛋白突变体的高效二氧化碳光还原蛋白质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延长其发色团受激发后所生成的还原性中间态的寿命,降低它的还原电势。在本文中,研究团队选择了一种带有二苯甲酮取代基的酪氨酸类似物(BpA)来改造发色团。二苯甲酮是一种有机光催化中常用的光敏剂。当它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其激发态以近100%的效率系间穿越为寿命较长的三重态。这种三重态进而和牺牲还原剂反应生成高活性的自由基态,催化下游氧化还原反应。基于密码子扩展方法插入BPa改造荧光蛋白的发色团后,其新生成的光敏蛋白(PSP)保留了这种特性。瞬态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受光激发后,Bpa组成的新发色团可以几乎全部转化为三重态;在有和生物相关牺牲还原剂的存在下,三重态中间体快速氧化牺牲还原剂从而生成自由基态。该自由基被蛋白质骨架保护,因此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10分钟以上。晶体结构衍射显示,PSP处于自由基状态时其发色团呈现出更加扩展的共平面构象,这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得到的红移吸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合成的含有BpA发色团小分子的电化学分析表明,所生成的自由基态具有接近-1.5V的还原电势。这不仅满足了还原CO2的需求,也低于已知的天然生物还原剂。
在获得了该光敏蛋白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应用化学生物学方法在PSP蛋白表面特定位点引入了一种小分子CO2电化学还原催化剂三联吡啶镍配合物。这种杂合蛋白质具有在光照条件下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活性,光量子产率为2.6%,高于大部分已报道的CO2光还原催化剂。这说明了基于蛋白质自组装特性所带来的电子传递优化和活性的提高。该光敏蛋白催化剂具有以下优势:
1、无重金属;2、可以很容易地引入各种生物体;3、通过合理的设计或定向进化有显著的扩展能力。因此,PSP能够潜在地光敏华多种挑战性的化学转化,涉及的领域多样,诸如太阳能转化、光生物学、环境修复和工业生物学等。
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完成。课题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503704, 2016YFA0501502,自然科学基金委21750003, 91527302, U1632133, 31628004, 21473237, 31628004,中科院前沿项目QYZDB-SSW-SMC032.以及15PTCY0020,ZVSM201811092等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8-0150-4
Schematic diagram of proposed catalytic mechanism of PSP2T
(供稿:王江云课题组)
附件下载: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王江云课题组在人工设计光驱动二氧化碳还原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9
相关话题/系统 化学
中科院软件所智能操作系统FactOS及配套工具公开发布
近年来我国AI产业增长快速,据统计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960亿元,增长率达到40%。人工智能与多行业也在快速融合,从智能无人驾驶、智能投顾与算法交易、智能医疗,到智能制造、城市大脑等,“AI+”相关产业成为热门赛道。政府层面也对人工智能产业大力扶持,通过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8软件所正式发布“北京冬奥项目知识图谱资源及问答系统”
9月2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发的“北京冬奥项目知识图谱资源及问答系统”在北京语言大学正式发布。教育部、国家语委、北京冬奥组委、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北京语言大学相关领导及专家出席了发布会,相关领导致辞并讲话。与会领导及专家共同启动了“北京冬奥项目知识图谱资源”及“小奥智能问答系统”。 国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8夏季强大气氧化性环境下霾污染形成的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过程
近年来,国家逐步采取了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管控措施,SO2和NOx的排放有所减少,PM2.5浓度下降,但我国东部的近地面O3浓度快速增加,特别是夏季,东部地区呈现强的大气氧化能力。在强大气氧化性下,霾污染形成的大气物理与化学机制有待明确。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下,辛金元研究组构建了大气边界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地球系统模式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百年尺度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植被所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碳之间的差值)。NPP不仅可以表征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和生产能力,也是判定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和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因此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碳氮循环团队成功研发一氧化氮湍流通量的观测系统
基于湍流理论的涡动相关法是测量地气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理想方法。由于大气中一氧化氮(NO)浓度非常低,长期以来基于该方法测量NO湍流通量的研究非常缺乏。王凯和郑循华所在的碳氮循环团队,采用一台闭路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QCL)气体分析仪,研发了一套基于涡动相关法的NO湍流通量观测系统,并在一个典型亚热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华北平原光化学污染物垂直演变及成因研究进展
华北平原面临颗粒物和臭氧“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现象,但对其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唐贵谦博士在国家大气氧化性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利用系留气艇搭载多种在线检测仪器及采样设备,在石家庄近郊开展了系列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及特性探测实验,尤其是对该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垂直演变规律进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研究揭示了PM1和PM2.5的化学组成差异及其对大气污染研究的启示
当前诸多大气污染研究依赖于能够实时在线测量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气溶胶质谱仪,但大多数质谱仪受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影响,只能测定亚微米颗粒物(PM1,粒径小于1 微米的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PM1化学组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估算大气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如大气颗粒物酸度和气溶胶水含量等,同时也被经常应用于化学传输模型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2020年2月以来北京大气污染化学成分及来源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 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污染过程上文已经有所分析(参见昨日微信)。本报告是对2月份以来,重点是对元宵节直到今日的重霾污染化学成分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本人课题组观测和合作伙伴共享,但都已经过了质量控制。 1、常规空气污染要素。2月1-12日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硝化-反硝化耦合机制主导贫氮生态系统氧化亚氮脉冲排放
土壤氮转化过程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土壤氮素的损失途径和潜力,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氧化亚氮(N2O)释放到大气中,使土壤成为大气N2O的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施肥农田土壤是强排放源,自然土壤则为弱排放源。然而,温带至寒带自然生态系统在冬春转换期被广泛观测到脉冲式排放,导致自然土壤在全球N2O排放源中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大气所揭示人为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东亚冬季气温长期趋势的贡献
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近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温度也在不断升高,但由于受到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调制,全球不同地区的增暖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东亚地区近年来就表现出显著的冬季降温趋势,并多次遭遇寒潮、低温暴雪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可见,定量揭示气候系统外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对最近几十年东亚冬季温度趋势的相对贡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