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黄山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不同高度的雨滴谱统计特征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
摘要:根据2011年6~7月在黄山不同高度采用PARSIVEL雨滴谱仪测得的雨滴谱数据,对不同海拔高度上两类(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粒子谱的微物理特征量、Gamma函数拟合以及雨滴的下落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的雨水含量和降水强度、雨滴的各类尺度参数和数浓度都比相同位置上层状云降水的大,同类降水中,山腰的雨滴尺度大于山顶和山底,这可能与各观测点和云底相对位置的不同有关;随降水强度增加,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逐渐增大,广义截距参数(log10Nw)的标准差逐渐减小。拟合结果表明各高度的雨滴谱都比较符合Gamma分布,由拟合参数分析雨滴谱的演变,发现相对于对流云降水,层状云降水粒子谱随高度的变化较小,雨滴谱的演变较为稳定。此外,本文还对两类降水中雨滴的下落速度及影响落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黄山/
雨滴谱/
海拔高度/
对流云降水/
层状云降水
Abstract:Based on 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RSD) data observed with PARSIVEL disdrometers deployed at different altitudes on Mt. Huang from June to July 2011, several micro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he Gamma function fitting to raindrop spectra as well as the falling velocity of raindrop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for different rain types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had higher rainwater content, more intense rainfall rate, larger raindrops and higher raindrop concentr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at the same height; for both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the diameter of raindrops on the mountainside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mountaintop and mountain bottom, which is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observation positions relative to the cloud bases. With increasing rain rate, the mass-weighted mean diameter (Dm) of raindrops increased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generalized intercept parameter (log10Nw) decreased. The RSDs from all sampling posi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gamma distribution. The evolution of raindrop spectrum was then investigated using three fitting parameters. It wa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RSDs for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the RSDs for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showed smaller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ltitudes, which suggests that its evolution was more stable. Finally, the raindrop falling velocit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studied.
Key words:Mt.Huang/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Altitud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www.iapjournals.ac.cn/dqkx/article/exportPdf?id=20180203
相关话题/数据 质量 物理 雨滴 层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科学: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被授予气候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和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以表彰他们在地球气候的物理模拟和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的贡献。应《中国科学》杂志邀请,我所周天军研究员联合瑞典哥德堡大学陈德亮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C: 冬季西北太平洋准双周振荡影响北美中部气温的物理过程
    作为热带季节内变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准双周振荡(QBWO)是联系低频信号与高频天气尺度扰动的桥梁,其典型周期为10-20天,它对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的天气和气候都有显著的影响,研究QBWO及其气候影响对于理解全球气候异常的成因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QBWO受到了气象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前人研究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RL: 春季北美积雪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物理机制
    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生成最活跃的海域,约占全球热带气旋总数30%以上,它的发生发展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的强度和破坏性有可能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季节预测能力,需要深入地理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  以往关于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RS: 北极与青藏高原上空云微物理对云辐射效应垂直结构的影响
    青藏高原(TP)和北极地区都是寒冷、脆弱的地区,对全球变暖十分敏感。然而,两个地区的云辐射效应(CRE)有何异同呢?两个地区云微物理分布对CRE的垂直结构又有何影响呢?  近期,上海师范大学燕亚菲博士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屹岷研究员、王晓聪研究员联合中山大学刘肖林博士采用CloudSat/CAL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SD: 一套适用于未来气候变化动力降尺度预估的CMIP6多模式集合误差订正数据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的动力降尺度方法,是获取未来高分辨率天气气候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过程中,全球模式的误差会传递到区域模式中,从而降低降尺度模拟的可信度。因此,在动力降尺度模拟之前,对全球模式系统误差进行订正,已逐渐成为国际上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P: 空气质量改善过程中区域传输贡献量的观测估算方法
    201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级各地政府在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近40%。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GEODERMA: 碳输入通过激发效应和影响土壤有机碳物理保护等过程进而改变土壤固碳的效率
    土壤是陆生植物的天然载体,其存储了大气中近三倍的碳。农田土壤固碳(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对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提高碳输入(carbon input)可有效促进土壤固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碳输入本身也改变原始土壤有机碳(soi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AAS: 破纪录的极端低温寒潮和高温热浪事件有可能来源于类似的物理原因
    2021年6月9日,加利福尼亚死亡谷(Death Valley)的气温达到了54.4°C(130°F),刷新了地球上有可靠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气温记录。而在这次极端高温发生前的几个月,2020/21年冬季,亚洲和北美刚刚经历了打破历史观测记录的极端低温事件,也就是俗称的“寒潮”。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热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AS: 分块位涡反演揭示台风“利奇马”双暖心形成和快速增强的物理机制
    热带气旋(TC)的快速增强事件(RI;24小时内最大风速增强大于15ms-1)是TC强度预报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加深对RI物理机制的理解对提升TC的强度预报至关重要。前人研究表明,RI事件的发生与多种TC内部热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包括眼墙加热、眼与眼墙间的位涡(PV)混合、眼墙内对流爆发以及高层暖心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IJC: 春季北极涛动影响随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物理机制
    南海夏季风爆发预示着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的建立,以及主雨季的开始。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对于中国夏季的气候异常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南海夏季风爆发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并在近几十年一直是季风研究的热点。  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热带因子,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