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Science Bulletin: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存在两种机制:海盆间相互作用和大西洋内部产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AMO)是指发生在北大西洋区域具有海盆尺度的,具有多年代际振荡(观测数据中时间尺度最明显表现为50-80年)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变化现象,是大西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的主导模态,对全球气候以及区域气候,甚至ENSO等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发现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并且由于缺乏长期观测资料,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的影响机制存在很大争议。
  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合作,利用大气所自主研发的耦合模式FGOALS进行了多组千年模拟试验,以验证太平洋两个最强的主导模态ENSO和PDO对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杂志。
  该研究发现大西洋最主要模态——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存在两种时间尺度变化:50-80年和10-30年(图1),两种时间尺度AMO变化对应着不同的机制。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50-80年周期AMO和副热带北大西洋暖咸水向格陵兰-冰岛-挪威(GIN)海的输送并和GIN海的海洋深对流相联系,而和10-30年AMO相联系的暖咸水输送较弱,仅限于副极地北大西洋区域,而不能到达GIN海。区别之二是50-80年AMO受到跨海盆相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与太平洋振荡紧密联系,当太平洋的变率消失,即太平洋最主要的模态ENSO或者PDO不存在时,AMO的50-80年的主周期显著变弱。10-30年的振荡主要由大西洋内部产生,受太平洋主要变率影响较小。同时本研究指出大多数耦合模式仅能模拟出AMO的10-30年际振荡而不能再现50-80年振荡,这与大多数模式不能模拟出向GIN海的输送和那里的海洋深对流有关。而大气所研发的气候系统耦合模式FGOALS是为数不多能够合理模拟出AMO主周期的模式之一。
  上述研究由中山大学吕建华教授提议,在大气所LASG林鹏飞和刘海龙研究员,吕建华教授以及NCAR胡爱学研究员带领下完成,林鹏飞进行试验,于子棚和丁梦蓉博士进行分析,受到“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专项(2016YFC1401401, 2016YFC1401601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6026和41576025)”共同资助。该研究为厘清AMO机制及其变化提供了新思路。

图 1 AMO海表面温度异常分布(左)和对应的功率谱分析(右):(a、d) CTL试验,(b、e) TPdepth试验,(c、f) NPdepth试验。
  参考文献:
  Pengfei Lin, Zipeng Yu, Jianhua Lü, Mengrong Ding, Aixue Hu, Hailong Liu,2019:Two regimes of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cross-basin dependent or Atlantic-intrinsic, Science Bulletin, 64(3), 198-204。https://doi.org/10.1016/j.scib.2018.12.027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19300210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大气 海洋 观测 中山大学 博士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ACP: 北京市大气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因此,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吸收、散射)的认知对于准确的评价其气候与环境效应十分重要。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主要受其微物理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 大气所揭示罕见的闪电正地闪多回击特征和产生机制
    自然界的闪电一般分为发生在云中的云闪(约占全部闪电的2/3)和击中地面的地闪(约占全部闪电的1/3)。正极性地闪将云中的正电荷释放至地面,仅占所有地闪的约10%,虽然发生比例较低,但是正地闪的电流强度大、对地转移电荷量高,不仅对所击中的地面目标物造成强烈破坏,还会诱发地面高建筑物形成上行闪电,更有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RL: 青藏高原北缘辐射-气溶胶-臭氧观测研究
    青藏高原独特的热动力过程对北半球天气和气候影响显著,特别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其成为一个热源,是对流层低空污染物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通道。但是,由于高海拔和严峻气候条件,目前青藏高原的辐射和气溶胶等相关研究主要使用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开展,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中北部地区,亟需基于地面实测和高空原位探测资料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4–2010年当雄高寒草甸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为研究高海拔、高寒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碳水通量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数据监测及整理。本数据集为高寒草原化草甸生态系统2004–201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中国科学院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研究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哀牢山生态站作为国家野外台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3–2015年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动相关(EC)系统,开展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元江站作为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元江稀树草原生态系统通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0–2014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橡胶林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然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区域水文、气侯和碳–水循环。涡度相关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广泛而精确的研究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碳水通量是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交换量,是量化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热带季节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域气候调节、碳汇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双版纳生态站是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CERN)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涡度相关技术使精确测定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水热通量和CO2通量成为可能,其观测数据是有关碳水循环模型开发和验证、精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和水分平衡所需数据的重要来源。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内蒙古站(位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7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专题》卷首语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简称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是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构建的国家层面的碳、氮、水和能量通量协同观测研究网络。自2002年成立以来,ChinaFLUX长期致力于连续的通量观测与控制实验研究有机结合,持续开展多种温室气体的交换通量–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