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关键词
摘要:碳水通量是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交换量,是量化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热带季节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域气候调节、碳汇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双版纳生态站是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CERN)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已开展了17年碳水通量观测工作。本文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报道了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数据集的处理过程、数据结构及使用建议。本数据集经过坐标轴旋转、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标准数据处理,形成了30分钟、日尺度、月尺度和年尺度4个时间尺度数据,涵盖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蒸散、显热等碳水通量及气温、辐射等相关气象要素。本数据集不仅可以服务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模型参数优化,还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政府决策等,并在高质量论文、专著和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数据集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应用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涡度相关技术;碳循环;水循环;联网观测;气候变化

Abstract & Keywords
Abstract:?Carbon and water fluxes, the carbon-water exchange capacity between ecosystem and atmosphere, are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quantify ecosystem function and it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is an important ecosystem type in China,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climate regul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Xishuangbanna Ecological Station, as the basic observation station of China ecosystem observation Network (CERN) and China Flux Research Network (ChinaFLUX), has carried out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observation work based on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 for 17 years. Based on ChinaFLUX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rocessing process, data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of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dataset of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in Xishuangbanna from 2003 to 2010. We accumulated in the dataset four time-scale data, namely half-hour, daily, monthly and yearly scales through standard data processing, such as coordinate axis rotation, abnormal value elimination, data interpolation and so on. It covers 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ecosystem respiration, gross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evaporation, sensible heat and other relat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radiation and so on. This dataset can not only serve the regional ecosystem function assessment, mode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security,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etc., with fruitful results in high-quality papers, monographs and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wards. it is a powerful support for major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local applications.
Keywords:?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carbon cycle;?water circulation;?Interconnection observation;?climate change

数据库(集)基本信息简介
数据库名称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
数据通信作者宋清海(sqh@xtbg.ac.cn)、张一平(yipingzh@ xtbg.ac.cn)
数据生产者起德花、费学海、沙丽清、刘运通、周文君、周立国、
邓晓保、罗艳、邓云
数据时间范围2003–2010年
地理区域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双版纳生态站
生态系统类型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
数据量36 MB
数据格式*.xlsx
数据服务系统网址http://www.dx.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001.00177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02CB412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09、40571163、31061140359、31770528、41961144017、U1602234、U1202234、41271056、31290221、41071071、41975147、420751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105),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103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3501),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01A),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JCX2-YW-432-1、KZCX2-YW-Q1-05-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20302)。
数据库组成分为半小时、日尺度、月尺度和年尺度常规气象数据(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等)和碳水通量(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潜热通量、显热通量)数据产品表格。

Dataset Profile
TitleA dataset of carbon, water and energy fluxes observed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from 2003 to 2010
CorrespondenceZHANG Yiping (yipingzh@ xtbg.ac.cn), SONG Qinghai (sqh@xtbg.ac.cn)
Data producerQI Dehua, FEI Xuehai, SHA Liqing, LIU Yuntong, ZHOU Wenjun, ZHOU Liguo, DENG Xiaobao, LUO Yan, DENG Yun
Time range2003–2010
Study siteXishuangbanna Ecological Station, Mengla County, Xishuangbanna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Ecosystem type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ecosystem
Data amount36 MB
Data format*.xlsx
Data service system<http://www.dx.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001.00177>
Source of funding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2010CB83350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671209, 40571163, 31061140359, 31770528, 41961144017, U1602234, U1202234, 41271056, 31290221, 41071071, 41975147, 42075119),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2016YFC0502105), National Foundation youth Science Foundation project(40801035),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2010CB833501), Major Innovation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ZCX1-SW-01-01A),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JCX2-YW-432-1, KZCX2-YW-Q1-05-04),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DA19020302).
Dataset compositionThe dataset is composed of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air temperature, air relative humidity, vapor pressure,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solar radiation,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and precipitation, etc.) and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ecosystem respiration, gross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latent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forming data products of half-hour, daily, monthly, and yearly scales.



引 言
碳水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碳、水物质量。它是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交换量,是量化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碳水交换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农业、遥感、水文、生态、社会经济、气象、地质灾害等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开展植被与大气间碳、水通量的长期观测对人们深入研究和理解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相互关系[1],预测全球区域性气候变化趋势,评价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贡献,发现生态系统变化规律以及对天气预报、水资源利用等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热带季节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西双版纳生态站为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CERN)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2]。由于该地处于热带北缘,海拔偏高,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相对较低,且降雨季节变化明显。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植被结构,使其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的特性,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缓解气候变暖和全球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通量特征及其环境控制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相互关系及其环境影响机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支持下。西双版纳生态站积累了17年的碳水能量通量数据,以期服务政府和科研机构,提高公众使度,进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发展。

1 ?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1.1 ? 数据来源
通量塔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1°12′44″E,21°57′32″N,平均海拔为756 m)[4],四面有山丘,铁塔底部与周围山丘顶的水平距离为400–686 m,相对高差为80–70 m。年平均气温为21.5℃,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为16.0℃,最热月(6月)平均温度为25.7℃,年Σt≥10℃(温度大于等于10℃之和)和Σt≥18℃(温度大于等于18℃之和)积温分别为7959.2℃和6638.1℃。平均日照时数为1858.7 h。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56.8 mm[5],但各月份分配不均,87 %的降水集中在5–10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 %。林下土壤为砖红壤,腐殖质层厚1–3 cm,落叶层厚2–5 cm,土壤偏酸(PH<5)。年平均风速仅为0.4 m/s,是著名的静风区[6]
通量塔所处植被类型为热带季节雨林,优势种主要为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其群落高35 m左右,生物量大约500 t /ha,该雨林群落胸径≥10 cm的立木密度为386棵/ hm2,平均树高18.6 m[7]

1.2 ? 数据采集方法
通量塔于2002年底正式投入使用,通量塔上安装有开路涡度相关通量系统和多层微气象观测系统。设置的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包括:7层3杯风速仪和温湿度构成风速和温湿度垂直梯度观测系统;6层PAR(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观测PAR垂直变化;在通量塔顶层设置了太阳辐射传感器和雨量筒;在铁塔41.6 m处设置了太阳辐射传感器以观测太阳总辐射4分量动态;地表温度、土壤热通量、9层土壤温度梯度、3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等相关数据观测;此外,还在植被冠层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植物冠层表面温度变化。
观测系统的涡度相关和气象梯度观测数据都是通过数据采集器Datalogger进行自动采集并存储,CO2、H2O和能量通量系统频率为10 Hz,常规气象要素的数据采样频率为0.5 Hz。为了保证数据可比性和准确性,提升研究结果可靠性,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对和维护。各观测项目测定所用仪器及型号、仪器制造商,以及数据采集传感器及其厂家等相关信息见表1,气象数据观测高度见表2。
表1 ? 观测项目所用分析仪相关信息
观测系统测定要素分析仪器分析仪
制造商
数据采集传感器数据采集传感器制造商
常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湿度HMP45CVAISALACR10X
CR23X
CAMPBELL
降水量52203RM YOUNG
总辐射CM11KIPP&ZONEN
净辐射CNR-1KIPP&ZONEN
光合有效辐射LQS70-10APOGEE
风速A100RVECTOR
风向W200PVECTOR
压力CS105VAISALA
红外温度传感器IRTS-PPOGEE
土壤温度105T/107-LCAMPBELL
土壤水分CS615-LCAMPBELL
土壤热通量HFP01HUKSEFLUX
CO2和水热通量三维超声风速CSAT3CAMPBELLCR5000CAMPBELL
CO2、H2O密度LI-7500ALI-COR


1.3 ? 数据处理和产品加工方法
数据处理基本基于ChinaFLUX流程与标准[8-9],但基于站点(site-based)地形及气候,故数据处理时我们做出改进/订正:详细方法见姚玉刚等和费学海等的文献[10-11]。数据处理流程见图1。




图1 ? 涡度相关系统30 min碳水通量数据处理流程数据(改自文献[11])
气象数据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1)30 min原始气象数据时间校对:
检查每年的数据是否全(平年数据是365×48=17520行/年,加上表头信息是17524行/年;润年数据是366×48=17568行/年,加上表头信息是17572行/年),对于时间信息没全的时间数据进行检查并插补。
(2) 异常值剔除:对输出30 min的气象数据值为1.#IND,1.#INF,NAN(1.#IND,1.#INF,NAN均为数据缺失值)的数据进行剔除。
(3) 阈值剔除:
对Tair(空气温度)、Tsoil(土壤温度)大于40℃、小于0℃的数据进行剔除(根据西双版纳多年、多个站点数据,温度未出现过负值),对空气湿度rh小于0%的数据进行剔除;对于风向数据大于360度和小于0度〔陆地上,风向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因此风向不会大于360度,也不会小于0度。〕的数据进行剔除;对于夜间太阳辐射Dr大于10 W m-2,白天太阳辐射Dr大于2000 W m-2的数据进行剔除;降水量明显低于最近气象站的降水数据进行剔除(雨量筒出现堵塞)。
(4) 气象数据插补:
申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54 km的气象数据,用来插补已经缺失或者剔除的气象数据,该气象站距通量塔1 km,是离通量塔最近的另外一个气象站。
碳水通量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1)对已经转换出来的30 min原始通量数据时间校对:
检查每年的数据是否全(平年数据是365×48=17520行/年,加上表头信息是17524行/年;润年数据是366×48=17568行/年,加上表头信息是17572行/年),对于时间信息没全的时间进行数据检查并插补。
(2)异常值剔除:
对输出30 min的通量数据值为1.#IND,1.#INF,NAN(1.#IND,1.#INF,NAN均为数据缺失值)的数据进行剔除。
(3)阈值剔除:
对水汽浓度H2O>40 g/m3或者H2O<0 g/m3)的数据进行剔除;对CO2浓度>1000 mg/m3或者CO2 <200 mg/m3的数据进行剔除;对n_Tot(样本总数)<15000的数据进行剔除;对夜间摩擦风速u*<0.1 m/s(由于地处山坳,且该地区常年风速小,故没有采用ChinaFLUX规定的u*<0.2 m/s标准)的数据进行剔除;对涡度碳通量数值Fc>2 mg m?2 s?1或者Fc<?2 mg m?2 s?1的数据进行剔除;对LE>1200 W/m2 或LE<?300 W/m2的数据进行剔除;对有降雨发生的通量和CO2浓度数据进行了剔除;对HS>900 W/m2或HS<?300 W/m2的数据进行剔除。
(4)坐标轴旋转(采用自然风系统三次旋转方法)、WPL(Webb, Pearman and Leuning’s calibration method)校正:
在Matalab中输入代码进行坐标轴旋转、WPL校正。
(5) 重复数据筛选步骤,对通量数据进一步筛选(经过坐标轴旋转、WPL校正出来的数据偶偶会出现明显超范围数值)。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不仅雾日较多、风速较低,而且还存在“碳湖”现象。“碳湖”在4–9月出现频率较高,在10–3月出现频率较低,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影响高度可达20 m[12]。由于存在“碳湖效应”和“假碳源效应”,采用常规通量数据处理方法无法获得合理的西双版纳站通量观测数据。因此,将天亮(太阳辐射值Dr>10 W/m2的第一个值)到11∶00这个时段Fc >0 mg m?2 s?1的数据进行剔除。
(6) NEE的计算:
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是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即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与生态系统生物及非生物呼吸释放的CO2〔即生态系统呼吸(Reco)〕间平衡的结果。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其由涡度相关系统测得的碳通量(Fc)与同一时间段内存储在地表到测量界面这段空间碳储量(Fs)这两部分组成,Fc,Fs和NEE的计算如公式(1)[13]和公式(2)[14]所示:
(1)
(2)
其中,Fc 为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通量,其由EC〔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测得,在数据处理时Fc 为经过坐标轴旋转(采用自然风系统三次旋转方法)、WPL校正后的Fc 值;Fs 表示涡度相关系统观测高度与地面间CO2储存量变化量,其根据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CO2浓度变化计算所得,?c/?t表示单位时间内CO2浓度变化速率,?t为相邻时间间隔(取30 min),zr 为观测界面(涡度相关系统安装)的高度。当NEEFc 为正值时,表示生态系统释放CO2;为负值时表示生态系统吸收CO2,此时生态系统为碳汇功能。以太阳辐射(Dr)区分白天(Dr≥10 w m-2)和夜间(Dr<10 w m-2),视夜间的NEE(μmol m–2 s–1)为生态系统夜间呼吸速率(Reco )。
通量数据插补:通量数据插补在涡流相关数据处理工具网(https://www.bgc-jena.mpg.de/REddyProc/brew/REddyProc.rhtml)进行在线插补。
CO2通量数据拆分:由于涡度相关法只能直接测量出生态系统的NEE,因此需通过一定方法实现NEE的拆分,从而得到RecoGPP值。本研究据Lloyd-Taylor方程,即式(3)[15]来计算生态系统呼吸Reco
(3)
式(3)中T为土壤5 cm处温度;Rref 为生态系统在参考温度Tref (13℃即283.15 K)下的呼吸值;E0 为活化能;Reco,ref 表示生态系统的基础呼吸速率;T0 是生态系统呼吸为零时5 cm土壤温度(K),本研究取?46.02℃,即227.13 K。单位为μmol m–2 s–1
由于在夜间(Dr<10 w m-2),夜间净CO2交换量(NEEn )与夜间生态系统呼吸(Rn-eco )间关系为NEEn = ?Rn-eco ,故用式(3)对夜间筛选后的有效CO2净交换(NEEn )数据与土壤5 cm温度分时段进行拟合,从而对模型进行校准和参数化,就可以求得生态系统白天的呼吸(Rd-eco )结果。故GPP表达式为(4):
GPP = Reco ?NEE (4)
式(4)中,GPPRecoNEE单位都为μmol m–2 s–1


2 ? 数据样本描述
2.1 ? 数据子集与数据量
本数据集为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003–2010年连续8年的碳水通量观测数据。每年有8个EXCEL数据文件,分为两类数据文件,一类常规气象数据文件,一类通量数据文件。每年每类数据文件各有4个,即30 min、日、月和年尺度,总共64个文件,总数据量36 MB。

2.2 ? 数据文件示例
以2003年数据文件为例,表2为2003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通量塔30 min气象数据表头说明,表3为2003年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通量塔不同时间尺度通量数据表头说明。所有数据均是以数字形式呈现。气象观测系统包括7层三杯风速仪(A100R,VECTOR, UK),近地面观测高度为4.2 m。7层温湿探头(HMP45C, VAISALA, Netherlands)。气压观测设置在距地表4.2 m高度(CS105, VAISALA, Netherlands),顶层设置有雨量筒(52203, RM YOUNG, USA)。上述仪器均与CR10X型数据采集器(CR10X, Campbell, USA)相连,每30 min输出一组平均值。
表2 ? 气象数据表说明及指标观测高度
数据项计量单位观测高度数据项说明
年份
月份
日期
小时
分钟
近地面空气温度4.2 m近地面平均空气温度
冠层上方空气温度42 m冠层上方平均空气温度
近地面空气湿度%4.2 m近地面平均相对湿度
冠层上方空气湿度%42 m冠层上方平均相对湿度
近地面水汽压kPa4.2 m近地面水汽压
冠层上方水汽压kPa42 m冠层上方水汽压
近地面风速m/s4.2 m近地面风速
冠层上方风速m/s42 m冠层上方风速
风向degree70 m风向
大气压kPa4.2 m大气压强
太阳辐射W/m270 m太阳辐射
净辐射W/m241 m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μmol/m270 m光合有效辐射
一层土壤温度0 cm0 cm土壤温度
二层土壤温度?40 cm40 cm土壤温度
三层土壤温度?60 cm60 cm土壤温度
四层土壤温度?80 cm80 cm土壤温度
五层土壤温度?100 cm100 cm土壤温度
一层土壤体积含水量m3/mm?5 cm5 cm土壤水分
二层土壤体积含水量m3/mm?20 cm20 cm土壤水分
三层土壤体积含水量m3/mm?40 cm40 cm土壤水分
降水量mm72 m总降雨量

表3 ? 通量数据表说明
时间尺度数据项计量单位数据项说明
半小时年份
月份
日期
小时
分钟
质控NEEmg CO2 m-2 s-1进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后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
质控LEW m-2进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后半小时尺度的潜热通量
质控HsW m-2进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后半小时尺度的显热通量
NEEmg CO2 m-2 s-1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值为负值表示生态系统是碳汇功能,反之为碳源)
REmg CO2 m-2 s-1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呼吸
GEEmg CO2 m-2 s-1半小时尺度的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
LEW m-2半小时尺度的潜热通量
HsW m-2半小时尺度的显热通量
ETg m-2s-1半小时尺度的蒸发量
日尺度年份
月份
日期
NEEgC m-2 d-1每日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累计值
REgC m-2 d-1每日生态系统呼吸累计值
GEEgC m-2 d-1每日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累计值
LEMW m-2 d-1每日潜热通量累计值
HsMW m-2 d-1每日显热通量累计值
ETkg H2O m-2 d-1每日蒸发量累计值
月尺度年份
月份
NEEgC m-2 m-1每月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累计值
REgC m-2 m-1每月生态系统呼吸累计值
GEEgC m-2 m-1每月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累计值
LEMW m-2 m-1每月潜热通量累计值
HsMW m-2 m-1每月显热通量累计值
ETkg H2O m-2 m-1每月蒸发量累计值
年尺度年份
NEEgC m-2 y-1每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累计值
REgC m-2 y-1每年生态系统呼吸累计值
GEEgC m-2 y-1每年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累计值
LEMW m-2 y-1每年潜热通量累计值
HsMW m-2 y-1每年显热通量累计值
ETkg H2O m-2 y-1每年蒸发量累计值



3 ?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半小时尺度上,不同年份之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潜热通量(LE)和显热通量(H)有效观测数据比例分别为48.0%–83.0%、57.4%–91.1%、58.1 %–92.2%。其中,除2008年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有效数据在57.4%和58.1%外,其余年份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有效数据量均达到70%以上,且均高于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质控后有效通量数据比例(图2)。




图2 ? 半小时尺度上不同年份质控的有效通量数据比例(%)

4 ?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本数据已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cnern.org.cn)发布,用户登录系统后,点击数据资源栏目,在碳氮水通量观测数据集中搜索“版纳站”,点击查询,即可进入相关数据下载界面。用户也可登录Science Data Bank(http://www.dx.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001.00177)访问和下载数据集。
本数据集可应用于模型的开发、验证。为了便于不同站点数据的比较,本数据集采用ChinaFLUX制定的标准技术体系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但是由于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即使年通量差异相对较小,也可能导致季节动态较大的不同,因此在机理解析中应尤其慎重。

5 ? 展望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在能量平衡及全球小气候特征中至关重要。后续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由于该地处于热带北缘,海拔偏高,年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相对较低,风速较小,雾日较多,而且还存在“碳湖”现象。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和植被结构,在观测系统运行以及数据质量控制时要考虑多种因素。
(2)随着碳水通量观测仪器的推陈出新以及碳水通量数据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碳水通量质控后有效数据比例将越来越高。
(3)在得到标准化数据的同时,应深入开展CO2浓度,氮沉降、气溶胶等其他环境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影响方面的研究,并探讨其背后机制。
(4)以后研究可运用长期连续观测的通量和气象数据(20年以上),并结合模型来探讨碳交换年间变异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年际变异的生态系统响应与气候要素贡献、生物气候要素在年际变异中的贡献。
(5)本研究采用涡度相关法,得到的是点上碳交换研究结果。以后研究可整合单点碳交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地表过程模型(Land surface model,如EALCO),实现从点到区域地研究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把点上研究结果扩展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

致 谢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能量通量观测数据积累离不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西双版纳生态站的大力支持,西双版纳生态站承担了通量和气象观测设备的野外维护和原始数据采集工作,为本数据集的生产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同时也感谢国家973项目(2002CB412501、2010CB833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209、40571163、31061140359、31770528、41961144017、U1602234、U1202234、41271056、31290221、41071071、41975147、420751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105)、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801035),中国科学院项目(KZCX1-SW-01-01A、KZCX2-YW-432-1、KZCX2-YW-Q1-05-04、XDA05050601),中国科学院“一三五”专项(方向一:2017XTBG-F01、突破一:2017XTBG-T01),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2005AC160003),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宋清海),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20302)等项目的资助,因有这些项目源源不断的支持,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通量塔各个仪器探头才得以正常运行,并能持续积累17年标准化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特此致谢!


[1]
董刚. 中国东北松嫩草甸草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1.

+?CSCD?·?Baidu Scholar

[2]
CHEN B, GE Q, FU D, et al. A data-model fusion approach for upscaling 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 to the landscape scal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flux footprint modeling[J]. Biogeosciences, 2010, 7: 2943-2958.

+?CSCD?·?Baidu Scholar

[3]
窦军霞, 张一平, 于贵瑞, 等.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水热通量[J]. 生态学报, 2007, 27 (8): 3099-3109.

+?CSCD?·?Baidu Scholar

[4]
宋清海. 热带季节雨林植物CO2交换及其与冠层CO2通量比较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CSCD?·?Baidu Scholar

[5]
姚玉刚, 张一平, 于贵瑞. 等. 热带森林植被冠层CO2储存项的估算方法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1): 23-29.

+?CSCD?·?Baidu Scholar

[6]
姚玉刚, 张一平, 于贵瑞, 等. 热带季节雨林近地层CO2堆积的气象条件分析[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 20(1). DOI:10.3969/j.issn. 1005-0930. 2012. 01. 005.

+?CSCD?·?Baidu Scholar

[7]
张一平, 沙丽清, 于贵瑞, 等. 热带季节雨林碳通量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J]. 地球科学, 2006, 36: 139-152.

+?CSCD?·?Baidu Scholar

[8]
谭正洪.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CSCD?·?Baidu Scholar

[9]
张雷明, 罗艺伟, 刘敏, 等. 2003–2005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19, 4(1). (2018-12-29). DOI: 10.11922/csdata.2018.0028.zh.

+?CSCD?·?Baidu Scholar


于贵瑞, 孙晓敏. 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CSCD?·?Baidu Scholar

[10]
姚玉刚.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碳湖”形成机理及其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CSCD?·?Baidu Scholar

[11]
费学海. 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8.

+?CSCD?·?Baidu Scholar

[12]
YAO Y G, ZHANG Y P, LIANG N S, et al. Pooling of CO2 within a small valley in a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J].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2, 17(3): 241-252.

+?CSCD?·?Baidu Scholar

[13]
HOLLINGER D, KELLIHER F, BYERS J, et al.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between an undisturbed old‐growth temperate forest and the atmosphere[J]. Ecology, 1994, 75(1): 134-150.

+?CSCD?·?Baidu Scholar

[14]
AUBINET M, CHERMANNE B, VANDENHAUTE M, et al. Long term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above a mixed forest in the Belgian Ardenne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1, 108(4): 293-315.

+?CSCD?·?Baidu Scholar

[15]
LLOYD J and TAYLOR J A. On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Soil Respiration. Functional Ecology, 1994, 8(3): 315-323.

+?CSCD?·?Baidu Scholar


数据引用格式
宋清海, 张一平, 起德花, 等.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DB/OL]. Science Data Bank, 2020. (2020-05-10). DOI: 10.11922/sciencedb.j00001.00177.

稿件与作者信息

论文引用格式
起德花, 张一平, 宋清海, 等.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J/OL]. 中国科学数据, 2021, 6(1). (2021-03-31). DOI: 10.11922/csdata.2020.0037.zh.
起德花Qi Dehua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采集和处理。
(1993—),女,云南省永仁县人,硕士,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全球变化。

张一平Zhang Yiping

主要承担工作:通量的总体运行与科学发展。
yipingzh@xtbg.ac.cn
(1957—),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气候变化。

宋清海Song Qinghai

主要承担工作: 碳水通量数据最终质量控制。
sqh@xtbg.ac.cn
(1979—),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水分配模式。

费学海Fei Xuehai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1984—),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沙丽清Sha Liqing

主要承担工作:碳水通量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和技术途径。
(1963—),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变化。

刘运通Liu Yuntong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质量分析。
(1979—),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通量时空格局。

周文君Zhou Wenjun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集格式规范化、数据管理和服务。
(1977—),女,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与运用。

周立国Zhou Liguo

主要承担数据观测、整理、初级质控及上报。

邓晓保Deng Xiaobao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1959—),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数据分析。

罗艳Luo Yan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集格式规范化、数据管理和服务。
(1989—),女,云南省西双版纳市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运行。

邓云Deng Yun

主要承担工作: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1983—),男,云南省昆明市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信息学。


相关话题/数据 观测 土壤 辐射 气象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03–2010年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是全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学过程,科学定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循环过程中的碳水通量是准确定量陆地生态系统碳水过程的关键所在。基于微气象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的准确定量,获取的碳水通量监测数据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贡献提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专题》卷首语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简称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是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构建的国家层面的碳、氮、水和能量通量协同观测研究网络。自2002年成立以来,ChinaFLUX长期致力于连续的通量观测与控制实验研究有机结合,持续开展多种温室气体的交换通量–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90–2015年亚洲区域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包括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和净生产力,它们是衡量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固碳效应以及气候调节强度的最直接的生态系统指标。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亚洲区域(除中国区域外)1990–2015年间基于涡度相关协方差技术观测获取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组分数据,经过数据质量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量的CO2,并产生水热交换,对大气组成与区域气候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微气象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水热传输和温室气体交换等过程的直接测定,其长期观测数据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的机理解析及碳源/汇和水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海北高寒灌丛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和敏感区域,高寒灌丛是重要植被类型,其碳水热交换的时空格局及生态过程是科学认知青藏高原生态功能的关键之一。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自2003年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4–2009年海北高寒湿地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湿地是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碳水热收支特征及环境控制机制是评估湿地碳素固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关键。基于涡度相关技术,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海北站)自2004年至今一直开展高寒帕米尔苔草(Carexpamirensi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1998–2018年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辐射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太阳辐射控制着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发生的各种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他作用。太阳辐射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热量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维持本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原始动力,对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生态系统碳交换等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贡嘎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高山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控制机理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科学长期致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涡度相关技术是原位、连续、高频观测生态系统碳水交换过程的强有力技术途径。中国科学院千烟洲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简称千烟洲站)作为国内首批建立涡度相关观测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2–2018年鼎湖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含水量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枯落物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中的重要分量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界面的土壤蒸发、水分下渗、产流等水文过程起关键作用。枯落物类型、组成及分解程度等是影响其含水量的重要方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work,CERN)将枯落物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5–2015年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回收量和现存量月动态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是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人工林植被类型。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work,CERN)的统一规范,通过对野外固定样地的凋落物进行长期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5–2015年我国杉木人工林中心产区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