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JGR-A: 沙尘颗粒物不规则度对输送模拟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大气沙尘具有极强的气候辐射效应,大气化学输送模式中对沙尘颗粒物的模拟普遍采用球形假设,起沙和输送机制也未考虑沙尘不规则形貌的影响,这是导致目前模式对于大气沙尘承载量的估计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潘小乐研究团队对2018年春季东亚地区大气单颗粒物退偏性质进行了长期观测研究,总结了大气沙尘颗粒物的形貌特征,评估沙尘颗粒物不规则度对沙尘气团输送模拟的影响。
  研究发现,春季输送到中国东部城市地区的粗模态颗粒物的横纵比约为1.7±0.2。污染沙尘通常形成于沙尘过程后期,风速减小、大气湿度增大,有典型二次污染物生成的情况下,高相对湿度和高二次污染物占比是污染沙尘形成的必要条件。在有典型污染沙尘颗粒物形成的个例中,5μm沙尘颗粒物的δ值可下降达到39%,若采用椭球模型进行估算,由于不断地混合和吸湿过程,可使沙尘颗粒物的体积增加约6%。通过建立颗粒物形貌、粒径与沉降速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基于以上观测结果,修正NAQPMS沙尘输送模型中沙尘沉降速度,评估采用不规则的椭球模型对模式模拟结果的改进效果。结果显示,在模式中使用典型沙尘横纵比(λ=1.7)时的沉降速度后,会导致大气中沙尘质量浓度增加约3%。对于粗模态(>5μm)影响尤其明显,不规则度会导致大气中沙尘承载量增加达到10%,尤其是在沙尘源地附近。
  由于东亚地区是世界上第二大沙尘源区,自然沙尘在向东输送过程中可能会经历老化、吸湿等过程,导致形貌和混合状态的不断改变,在模式中采用统一的球形模型显然不再合适,考虑动态的沙尘颗粒物重力沉降机制对于大气沙尘承载量的准确模拟,以及评估沙尘气溶胶的局地环境效应和全球气候效应极为重要。上述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5128)资助。

图1. 考虑沙尘颗粒物不规则度并采用椭球模型对模式大气沙尘颗粒物承载量模拟效果的影响  
  Tian Yu, Wang Zhe, Pan Xiaole, Li Jie, Yang Ting, Wang Dawei, Liu Xiaoyong, Liu Hang, Zhang Yuting, Lei Shandong, Sun Yele, Fu Pingqing, Uno Itsushi, Wang Zifa, Influence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in natural Asian dust during transport: A modeling study for a typical dust event over northern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39791
  Tian Yu, Pan Xiale, Wang Zhe, Wang Dawei, Ge Baozhu, Liu Xiaoyong, Zhang Yuting, Liu Hang, Lei Shandong, Yang Ting, Fu Pingqing, Sun Yele, Wang Zifa, Transport Patterns, Size Distributions and De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ust Particles in East Asia in Spring 2018.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2020, 16, (125). https://doi.org/10.1029/2019JD031752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大气 污染 过程 观测 化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ACP: 北京市大气黑碳气溶胶微物理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性气溶胶,是除了CO2以外最重要的温室效应因子之一。 此外,存在于边界层上部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边界层上部,抑制边界层发展,从而加剧污染。因此,对黑碳气溶胶光学特性(如吸收、散射)的认知对于准确的评价其气候与环境效应十分重要。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主要受其微物理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JGR: 大气所揭示罕见的闪电正地闪多回击特征和产生机制
    自然界的闪电一般分为发生在云中的云闪(约占全部闪电的2/3)和击中地面的地闪(约占全部闪电的1/3)。正极性地闪将云中的正电荷释放至地面,仅占所有地闪的约10%,虽然发生比例较低,但是正地闪的电流强度大、对地转移电荷量高,不仅对所击中的地面目标物造成强烈破坏,还会诱发地面高建筑物形成上行闪电,更有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ERL: 青藏高原北缘辐射-气溶胶-臭氧观测研究
    青藏高原独特的热动力过程对北半球天气和气候影响显著,特别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其成为一个热源,是对流层低空污染物向平流层输送的重要通道。但是,由于高海拔和严峻气候条件,目前青藏高原的辐射和气溶胶等相关研究主要使用卫星观测和模式模拟开展,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中北部地区,亟需基于地面实测和高空原位探测资料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4–2010年当雄高寒草甸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独特,为研究高海拔、高寒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腹地碳水通量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数据监测及整理。本数据集为高寒草原化草甸生态系统2004–2010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中国科学院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研究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哀牢山生态站作为国家野外台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3–2015年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本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草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动相关(EC)系统,开展稀树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元江站作为我国第一个干热河谷生态系统研究站,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元江稀树草原生态系统通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10–2014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橡胶林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然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区域水文、气侯和碳–水循环。涡度相关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广泛而精确的研究物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碳水通量是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交换量,是量化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热带季节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域气候调节、碳汇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双版纳生态站是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CERN)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2003–2010年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摘要&关键词摘要:涡度相关技术使精确测定生态系统尺度上的水热通量和CO2通量成为可能,其观测数据是有关碳水循环模型开发和验证、精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源/汇和水分平衡所需数据的重要来源。本数据集为中国通量观测联盟(ChinaFLUX)首批观测站点内蒙古站(位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979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专题》卷首语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简称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是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构建的国家层面的碳、氮、水和能量通量协同观测研究网络。自2002年成立以来,ChinaFLUX长期致力于连续的通量观测与控制实验研究有机结合,持续开展多种温室气体的交换通量–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