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气象对华北大气PM2.5和臭氧污染影响显著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2013-17年国务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开展全国环境6要素观测研究,但一直缺乏执行期间PM2.5和O3的区域污染演变与气象影响之间的系统定量研究。我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王莉莉副研究员,基于华北地区58个城市环境和气象数据,系统分析了2013-2017年PM2.5和O3区域污染演变特征,以及天气尺度环流型和局地气象要素对其的定量影响。
  研究结果发现这5年期间,区域颗粒物和臭氧污染此消彼长,PM2.5每年平均下降10μgm-3,但O3每年上升接近8μgm-3。通过构建自动识别算法,确定PM2.5区域污染类型和持续性污染事件,发现大型区域污染天的PM2.5平均浓度为113±40μgm-3,且50%以上发生在冬季;河北南部为持续性区域污染事件发生的关键区域。2014-17年,区域PM2.5平均浓度以及污染事件的数量和持续时间均有减少,但冬季显著降低主要表现在2017年。臭氧最高月份依次为6月(149μgm-3)、5月(138μgm-3)和7月(132μgm-3),污染的覆盖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仍在逐年增加。
  基于天气型的频次和强度变化重构区域PM2.5和O3浓度,从而评价气象条件变化对污染物年际波动的贡献,发现2017相比2013年,区域PM2.5浓度下降夏季气象作用的贡献为64%,冬季则为45%;暖季区域O3上升气象作用的贡献为39%,对各个城市的影响高达44%-70%;气象对O3逐日变化的贡献在华北北部及南部城市分别为55%-64%和43%-49%。北部地区影响最大为温度、湿度及南向风,而南部主要为温度和湿度。基于天气型及局地气象要素建立的O3潜势预报模型,为城市O3污染预测预警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助力。
  对华北PM2.5和O3污染事件的环流动力机制分析发现:PM2.5在污染事件峰值阶段,南向气流型、弱北向气流型和反气旋型是三种典型的气象动力学机制;而华北臭氧持续污染事件,主要受控副高脊线稳定维持在21~25?N、中高层异常高压和近地面暖低压前的偏南风综合作用。
  上述工作得到国家大气专项、总理基金和NSFC的支持,成果可为评价减排措施成效提供技术手段,并为逐级分步治理华北大气污染以及重污染事件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发表在ACP、EI和JES等国内核心刊物。

图1. 华北PM2.5区域污染的演变及重污染气象动力机制(Li et al., 2020)

图2. 华北暖季臭氧演变及气象影响解析(Liu et al., 2019)

图3. 区域臭氧污染事件的气象动力机制(Mao et al., 2020)
  参考文献
  Li M., L. Wang, J. Liu, W. Gao, T. Song, Y. Sun, L. Li, X. Li, Y. Wang, L. Liu, K. R. Daellenbach, P. J. Paasonen, V.-M. Kerminen, M. Kulmala, and Y. Wang, 2020: Exploring the region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M2.5 in North China during 2013-2017.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34, 105283.
  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19.105283
  Liu J., L. Wang, M. Li, Z. Liao, Y. Sun, T. Song, W. Gao, Y. Wang, Y. Li, D. Ji, B. Hu, V.-M. Kerminen, Y. Wang, and M. Kulmala, 2019: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synoptic circulation patterns on ozone variability in northern China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3-2017.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9, 14477-14492.
  https://doi.org/10.5194/acp-19-14477-2019
  Mao J., L. Wang, C. Lu, J. Liu, M. Li, G. Tang, D. Ji, N. Zhang, and Y. Wang, 2020: Meteorological mechanism for a large-scale persistent severe ozone pollution event over eastern China in 201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92, 187-199.
  https://doi.org/10.1016/j.jes.2020.02.019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污染 气象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夏季强大气氧化性环境下霾污染形成的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过程
    近年来,国家逐步采取了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管控措施,SO2和NOx的排放有所减少,PM2.5浓度下降,但我国东部的近地面O3浓度快速增加,特别是夏季,东部地区呈现强的大气氧化能力。在强大气氧化性下,霾污染形成的大气物理与化学机制有待明确。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下,辛金元研究组构建了大气边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华北平原光化学污染物垂直演变及成因研究进展
    华北平原面临颗粒物和臭氧“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现象,但对其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我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唐贵谦博士在国家大气氧化性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下,利用系留气艇搭载多种在线检测仪器及采样设备,在石家庄近郊开展了系列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及特性探测实验,尤其是对该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VOCs垂直演变规律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了PM1和PM2.5的化学组成差异及其对大气污染研究的启示
    当前诸多大气污染研究依赖于能够实时在线测量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气溶胶质谱仪,但大多数质谱仪受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影响,只能测定亚微米颗粒物(PM1,粒径小于1 微米的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PM1化学组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估算大气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如大气颗粒物酸度和气溶胶水含量等,同时也被经常应用于化学传输模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华北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以北京为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  1.重工业点源排放量大、环境大气容量小仍然是导致重污染事件发生的主因。最近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持续下降,最近两年浓度水平相当,今年气态污染物NO2和SO2比去年有小幅度上升。在极其不利的气象条件作用下,北京2020年春节期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20年2月以来北京大气污染化学成分及来源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  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污染过程上文已经有所分析(参见昨日微信)。本报告是对2月份以来,重点是对元宵节直到今日的重霾污染化学成分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本人课题组观测和合作伙伴共享,但都已经过了质量控制。  1、常规空气污染要素。2月1-12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重污染地区MODIS云检测修正算法导致云量显著减少
    卫星遥感是获取云物理特征的主要途径之一。云特征的小量变化就可能显著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因此,云特征的准确观测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檀赛春副研究员、张晓博士以及石广玉院士等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东部等重污染区域,大气气溶胶会导致MODIS卫星的云量偏高。针对该问题,进一步通过分析MOD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氨对华北地区重污染形成的影响
    氨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可以与对流层中的酸性气体反应和颗粒生成颗粒态铵,成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化学成分。由于氨-铵的气-固分配依赖于大气温度、湿度和酸性物质含量等,相关过程很复杂。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以减少SO2和NOx的排放,但是氨气排放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大量氨气的存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定量评估了气象和减排对北京颗粒物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
    随着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大气细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颗粒物化学组分如何变化,污染减排和气象条件如何影响颗粒物化学组分的变化尚待评估。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维博士和孙业乐研究员联合香港浸会大学高蒙博士,利用2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14年1月武汉PM2.5重污染过程的传输机制研究
    我国中东部地区在冬季经常发生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大范围区域灰霾与城市间灰霾的关联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卢苗苗博士和唐晓副研究员等在“Investigating the Transport Mechanism of PM2.5 Pollution during January 20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物理研究所结合气象、环境资料首次定义中国蓝天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严重的霾事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直到2015年6月11日,许多市民拿起相机,拍下了难得一见的“北京蓝”。而2016年1月18日,北京市环保联合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环保组织发布了“北京市2015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北京蓝” 跃然纸上。北京蓝走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