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大气所成功应用微型化监测仪进行二氧化碳探空观测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27

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垂直分布对于准确理解和阐释全球变暖,反演碳源、碳汇,校准和验证大气传输模型以及遥感测量结果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高精度CO2测量仪器,由于配套系统体积庞大,质量重,且价格昂贵,难以应用于垂直观测,因此边界层内的CO2垂向廓线的原位测量很少见。
  中科院大气所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成员和马兰里大学曾宁教授一起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非分散红外技术(NDIR)的低成本微型化CO2监测仪。该仪器体积小、质量轻,方便搭载到探空设备进行CO2气体的垂直观测(见图)。2019年1月8日—14日,研究人员将该仪器搭载到大气分中心系留汽艇垂直探测系统上,成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地区边界层(0-1000 m)的CO2垂直分布进行了原位观测。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王迎红博士同步采集了不同高度的气体样品,在实验室用气相色谱仪进行了精准测量。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微型化仪器与传统气相色谱分析仪得到的CO2垂直廓线非常一致。文章通讯作者大气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韩鹏飞博士说:“经过一周的连续观测,我们发现CO2浓度基本呈现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且边界层中CO2浓度的垂向分布主要受边界层稳定性和排放源的影响,大气模式模拟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果。”近日,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
微型化仪器为CO2垂直观测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其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同时,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504000)的支持,利用该仪器低成本、高精度的优点,在京津冀地区组建高密度观测网,在公里级尺度上观测城市CO2的时空变化,将为我国碳减排和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数据。

图:CO2排放和大气传输示意图,应用低成本仪器搭载到系留汽艇可成功观测其垂直廓线
  Citation:
  Zhongxiu BAO, Pengfei HAN, Ning ZENG, Di LIU, Qixiang CAI, Yinghong WANG, Guiqian TANG, Ke ZHENG & Bo YAO (2020):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of vertical carbon dioxide distribution in a heavily polluted suburban environment,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13(4), DOI: 10.1080/16742834.2020.1746627.
  Link:
  https://doi.org/10.1080/16742834.2020.1746627

附件下载:
相关话题/观测 大气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大气所提出订正海洋MBT数据偏差的新方法
    准确的观测数据是海洋科学、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石。对海洋观测数据进行校准是海洋研究的一个基础研究方向。自19世纪末以来,科学家们发明多种海洋探测仪器以观测海洋温度,在这些仪器中有一些仪器具有显著的系统偏差,其中一种为机械式探温仪(MBT)。  MBT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海洋主要的温度观测仪器,其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碳氮循环团队成功研发一氧化氮湍流通量的观测系统
    基于湍流理论的涡动相关法是测量地气碳氮气体交换通量的理想方法。由于大气中一氧化氮(NO)浓度非常低,长期以来基于该方法测量NO湍流通量的研究非常缺乏。王凯和郑循华所在的碳氮循环团队,采用一台闭路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QCL)气体分析仪,研发了一套基于涡动相关法的NO湍流通量观测系统,并在一个典型亚热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氨浓度升高将改写氮沉降模拟的实验框架
    人类活动释放到大气中的活性氮, 除了参与大气化学过程,还会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返回地表。这些“天然氮肥”如何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过去几十年, 基于喷淋加氮的野外控制实验广泛开展(图1左)。  “喷淋加氮实验假定氮沉降是通过增加土壤氮的有效性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研究揭示了PM1和PM2.5的化学组成差异及其对大气污染研究的启示
    当前诸多大气污染研究依赖于能够实时在线测量颗粒物化学组分的气溶胶质谱仪,但大多数质谱仪受空气动力学透镜的影响,只能测定亚微米颗粒物(PM1,粒径小于1 微米的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PM1化学组分被广泛地应用于估算大气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如大气颗粒物酸度和气溶胶水含量等,同时也被经常应用于化学传输模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20年春节期间我国华北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以北京为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  1.重工业点源排放量大、环境大气容量小仍然是导致重污染事件发生的主因。最近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持续下降,最近两年浓度水平相当,今年气态污染物NO2和SO2比去年有小幅度上升。在极其不利的气象条件作用下,北京2020年春节期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2020年2月以来北京大气污染化学成分及来源分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课题组)  2020年春节期间北京污染过程上文已经有所分析(参见昨日微信)。本报告是对2月份以来,重点是对元宵节直到今日的重霾污染化学成分及其来源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本人课题组观测和合作伙伴共享,但都已经过了质量控制。  1、常规空气污染要素。2月1-12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定常Rossby波穿越赤道东风带取得研究进展
    气候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遥远地区的扰动可以影响局地极端事件的发生,其中Rossby波是这种远距离信号传播的重要的途径。而且Rossby波具有多变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使得它在多时间尺度的变率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Rossby波传播的特征对理解气候系统相互作用以及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AAS首次发表“展望”文章,介绍“观测涌现约束”
    我所主办的英文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AAS)在2020年第一期推出新开设的Perspectives(展望)栏目,发表法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the Centre National de Recherches Météorologiques) Flore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东亚区域大气水汽变化的观测、模拟及其归因
    水汽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也是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纽带,对天气和气候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气候变暖引起大气水汽含量增加,使得CO2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从而加剧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趋多趋强。  张京朋博士和大气所赵天保研究员应用均一化探空湿度观测资料系统评估了C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
  • 大气所通过反演技术改进了中国氨气排放清单
    氨在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它在大气中可与酸性气体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等二次气溶胶,是雾霾期间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成分。虽然氨在大气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起到调节pH的作用(如,缓解酸雨),但氨气及其反应产物铵盐还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的方式到达地表,引发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