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动物通常会被隔离成若干小种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遗传多样性的下降和近交风险。目前,选择性清除作用被认为是清除有害突变,缓解近交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自然存在的小种群中,有害突变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清除还存在争议。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分类上是独科独属独种,是珍稀的孓遗物种。中国现存的野生鳄蜥的数量约为1000只,仅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广西、广东两省。越南的种群估计可能不足200只,仅在越南的东北部有报道。为了研究鳄蜥的演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现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团队、周旭明研究团队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武正军教授团队合作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鳄蜥基因组,并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鳄蜥野生小种群的唾液DNA样本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现存的野生鳄蜥存在4个在遗传上分化明显的种群,其中越南种群与中国的种群在大约2万至2.5万年前(末次盛冰期)与中国的种群完全分离。
对鳄蜥的历史重建发现鳄蜥的有效种群大小在最近的一千年的时间中不断地下降,使得鳄蜥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有害突变纯合的概率增大。其中,相比于近交程度相对较低的广东林洲顶种群,广西大桂山和广东罗坑种群具有较小的有害突变频率。进一步的模拟研究发现有害突变可以在种群大小下降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清除,并且种群收缩得越小,清除的速度越快。尽管如此,研究还指出如果种群长期处在数量比较小的状况下,有害突变最终会逐渐地累积。
该研究结合了种群遗传分析以及遗传模拟,发现现存鳄蜥的野外种群尽管遗传多样性较低,但是有害突变得到了有效的清除,说明近交衰退不是影响现存鳄蜥生存的主要因素。但是现存鳄蜥种群都很小且严重破碎化,应该努力增大种群大小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增加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来减小灭绝的风险。该研究同时发现,种群收缩的程度以及种群经历瓶颈效应的时间都会影响有害突变的清除效率,因此研究种群历史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
研究成果以“Ancient demographics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tic purging in endangered lizards” 为题于2021年12月17日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谢鸿鑫、博士后梁茜茜、诺禾致源生物信息工程师陈志强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伟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周旭明研究员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武正军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mbe/advance-article/doi/10.1093/molbev/msab359/6468625
图1(a)鳄蜥现存的4个主要的野生种群;(b)重测序个体的系统进化树,Ophisaurus gracilis为外群;(c)群体结构分析;(d)越南种群跟中国种群之间的分离时间
图2 (a)近交与遗传多样性的下降;(b)近交与有害突变的纯合比例;(c)近交与有害突变频率;(d)不同种群间的相对有害突变频率
图3 非常强有害突变(a)、强有害突变(b)、中等有害突变(c)和轻微有害突变(d)在种群收缩后的变化
责任编辑:脱畅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动物研究所合作研究鳄蜥基因组揭示濒危小种群中有害突变清除的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相关话题/遗传 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历史 种群
遗传发育所田烨研究组综述:环境应激记忆跨代遗传的分子机制
12月17日,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研究团队题为“Molecularinsightsintotransgenerationalinheritanceofstressmemory”的综述论文。该综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动物研究所近期取得生物3D4D打印系列突破
生物3D/4D打印技术是器官体外再造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打印技术已在多种组织器官构建中有所应用,但是工程手段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器官复杂性的需求,尤其缺少多尺度管道连接以及微环境动态变化控制的策略;另外制造器官中的细胞空间运动规律不明、调控手段缺失。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交叉学科团队近期取得了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姚保利研究员课题组在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Dual-wavelengthin-linedigitalholographywithuntraineddeepneuralnetwork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遗传发育所戴建武组应邀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前沿综述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脊髓再生修复研究及临床转化,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绩。受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杂志邀请,发表了题为“AdvancesinBiomaterial-BasedSpinalCo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遗传发育所黄勋研究组揭示Cds2调节线粒体磷脂含量和线粒体功能影响非酒精性肝炎NASH的快速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括一系列肝损伤,从单纯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肝炎(NASH),后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HCC)。目前NAFLD全球患病率高达25%,中国患病人口超过2.5亿,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造成重大社会负担。除非存在继发性饮食或化学肝毒性损伤,常用的遗传小鼠模型不会自发进展到肝纤维化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遗传发育所小麦新品种“中科1612”通过河北省审定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以轮选804为母本,杂交一代邯03-5054/郑农21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培育出适合河北省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中科1612”。 “中科1612”(试验名称中科12),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51天,比对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遗传发育所丁梅研究组合作揭示突触囊泡运输调控新机制
突触是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关键结构,由信号输出的突触前膜和信号输入的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蕴含大量包裹了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这些囊泡聚集在突触前膜的活性区,一旦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停泊在活性区的突触囊泡与细胞质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并被突触后膜受体捕获,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UNC-104/K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发现啮齿动物为油麻藤提供传粉和种子传播双重服务
动物媒介所提供的传粉(当“红娘”)和种子传播(当“播客”)是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于花与果实(种子)在形态、结构、营养和物候等各方面所形成的巨大差异,同一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服务通常分别由不同动物类群(物种)来承担,实行“分包式服务”。然而,在自然界中,同一动物能否为同一植物既完成授粉服务,又提供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遗传发育所曹晓风研究组在植物表观遗传动态调控及其在环境温度响应中的作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全球气候变暖正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造成威胁。在高环境温度下,植物会表现叶柄和下胚轴伸长等一系列表型,即高温形态建成。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共价修饰通过影响染色质的状态而调控基因表达等过程。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动物研究所与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揭示麂属动物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组三维构象的演化
麂属动物是鲸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麂亚科下的一类哺乳动物,因属内各物种间差异巨大的染色体数目而受到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是研究哺乳动物成种机制和染色体演化的绝佳模型。其中,小麂、黑麂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黑麂和贡山麂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和贡山麂都有8条(雌性)和9条(雄性)染色体,但是它们的核型 ...中国科学院大学通知公告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