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法理学授课讲义(8)

中国政法大学 /2013-08-08


  违法行为是不是法律行为?答:是。法理学中的法律行为概念中的前置定语 “法律”不是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褒义词,而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法律行为就是看它是否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
  复杂情况:
  1、一种法律事实却引起多种法律事实关系的变动(产生、变更、消灭),如杀人行为是单个法律事实却可能引起多种法律关系发生。
  2、法律事实构成(苏联法学家创造的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同一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婚姻法律关系形成必须具有两个条件:(1)有适婚条件的主体去申请登记婚姻,(2)婚姻管理机关的登记行为。
  第九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法律责任是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但不是初始概念,责任是从权利和义务派生出来的概念。法律责任的概念应当熟记——P162第二种含义,出题人上课驳斥了责任是义务的观点,认为那是不准确的使用责任。在概念中要注意:“不利后果”是什么不利后果?其实法律责任就是法律规则中法律后果中的不利后果。(1999年法理学综合课名词解释)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三:
  (一)违法行为;
  (二)违约行为;
  (三)法律规定。
  责任是义务吗?义务是责任的前提条件。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为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         ↓
  义务 →  责任
  1、责任和义务分属于法律规则的不同领域
  2、责任是以义务规定为前提的,不承担义务的人不可能承担责任
  3、责任和义务是相互关联的,在义务被违反的情况下存在责任。责任是以无人在没有遵守行为模式中的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特点
  (一)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其实上述产生法律责任的三种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广义的“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最终承担责任依据是合同法,无过错责任的应用是直接出于法律的规定,尽管行为人无过错,但出于社会整体利益衡量的考虑而使其承担责任。
  (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这点教材归纳的较为勉强,这其实把法律责任的特点等同于法律的特点(关于法律的国家强制性可以参见第一章核心笔记内容)。其实法律国家强制性正是通过法律责任来彰显的。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与竞合
  一、法律责任的分类
  一般性了解,掌握分类标准
  ★考法: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国家赔偿责任/违宪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概念(P167)熟练掌握(2001年曾经在法理学专业试题中出现过名词解释)
  区分责任聚合和责任竞合?
  掌握责任竞合与规范竞合的关系。责任竞合实质上是规范竞合的表现形态,责任是以规范为载体的。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归结与免除
  法律责任的归结,简称规责,是指针对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等活动。
  一、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
  ⊙特别提示:一定要注意教材当中阐述责任构成是行为人承担过错责任时的情况,而并非所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为:(一)违法行为(二)损害事实(三)因果关系(四)过错
  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则不以过错为要件。教材当中认为法律特别规定是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这一点是和我们掌握的民法通说理论是矛盾的,因为过错责任的归结也是有法律规定作为基础的。通常认为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为三个: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二、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
  复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逆向思维:确立这些原则的原因何在?规则原则的确立,是人类法制文明的象征,这些原则都遏制一些旧时代的“恶”行的作用。这点要注意把握。可能嵌入案例分析。
  (一)责任法定原则——确立依法原则,排除人为擅断。典型体现为刑法中的“罪行法定主义”
  (二)因果联系原则  要注意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在归责时的考量。例如A欲伤害B,B在奔跑过程中被C所驾车撞死,A对B的死亡要承担责任吗?应当承担,A对B的死亡存在间接因果关系,C对B的死亡是直接因果关系
  (三)责任相称原则——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性质、结果和主观心理状态相适应。
  (四)责任自负原则——“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体现。反对株连和因身份而归责。
  三、免责及条件
  注意私法和公法免责条件的不同。
  司法上的免责条件有法定免责条件与意定的免责条件。
  法定的免责条件包括:(1)时效免责(2)人道主义免责(3)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免责。
  注意: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属于免责条件,这是值得商榷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是合法行为,不存在免责问题。所以这里要分清免责和无责的区别,免责的前提条件是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出现,但无责任的行为根本没有承担法律责任这样的状态出现。现举例说明图示如下:
  免责条件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免除责任 ∣合法行为————→无责
  (无责任状态) (正当防卫)   (无责任状态)
  
  免责图示                          无责图示
  意定的免责条件包括:(1)自愿协议  (2)受害人放弃   (3)有效补救
相关话题/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