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萧公权的宪政观——《宪政与民主》评述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萧公权的宪政观——《宪政与民主》评述
Xiao Gongquan's Ideas on Constitutionalism——Comment on Constitutionalism and Democracy 羽戈; 1:西南政法大学 浙江宁波315012 摘要(Abstract):

萧公权先生写于民国年间的诸多政论,于宪政四要素法治、自由、民主、分权中更为青睐民主与法治,主张民治为体,法治为用。萧氏晚年愈加趋向保守,若以对待传统、历史进步论以及宪政建构的路径依赖为区分,其可谓一个中国特色的古典宪政主义者。

关键词(KeyWords): 萧公权;;宪政;;民主;;宪法;;选举;;古典宪政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羽戈;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首先要说明,候选人决不是指派的,而是由人民提出的,在乡选中每一个选民都可以单独提出一个候选人。在县选中每十个选民可以联合提出一个候选人。选举的方法是分成两种:一种是识字的人,写选票;一种是不识字的人,则以投豆子代替写选票。这是很久以前就采用了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又曾有过不断的改进和新的创造。过去的办法是由候选人坐在晒场上,每人背后摆一个罐或碗,因事不能到会的候选人仍然给他们空出位子,位子后摆上碗,每只碗上都贴着候选人的名字,选民每人按应选出的人数发豆子数粒,于是各人便把豆子投入自己所要选的那个人碗中。在投豆子之前,先由监选人向大家说明每一只碗所代表的候选人,一般说起来,不识字的老百姓总是特别留意于记忆的,在这件他们看来很郑重的事情上,更是不至于弄错。这种方法还有缺点,那就是当每个选民投豆子时,到会的人都可以看得见,实际上成了记名投票。后来就改变方法,把碗统统放到另外一个房子里,除监选人在选民万一记不清楚时从旁帮助说明外,其余的人一概不准在场。但这种方法仍有缺点,因为碗是仰着放的,哪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多,哪个碗里已有的豆子少,都看得清楚,这样就可能使后来的投票者受先前投票者的影响,因而不自觉地失去了自主性。补救这个缺点的方法,就是用纸将每一只碗都盖起来,而让投票者从碗边把豆子投进去。最近陕甘宁边区的选举中又创造出一种新方法,在候选人数不多(乡的选举中候选人一般是不会太多的)的时候,依候选人的多少,发给选民几颗颜色不同的豆子,比如:黑豆代表张××;黄豆一颗,代表李××;玉米一颗,代表赵××。另外每个选民再发给小纸一张,如果想选谁,就把代表谁的豆子用纸包好,放在碗里,同时包几颗者作废。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农村文盲的无记名投票,在某些地方实行起来结果很好。”该段史料来源于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198页。[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美]C.H.麦基文.宪政古今[M].翟小波,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3]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Z].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4]萧公权.问学谏往录———萧公权治学漫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5]萧公权.宪政与民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唐德刚.晚清七十年[M].长沙:岳麓书社,1999.[8]张允起.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美]卡尔.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2]冯象.政法笔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3]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4]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M].汪荣祖,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15]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话题/北京 历史 人数 江苏 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