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测量质量控制基础研究和应用中取得新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3

星载微波散射计是获取海面风场的有效传感器。在40余年的海面风场遥感观测历史中,实现微波散射计观测的海面后向散射系数与海面风场映射的经验模型:地球物理模型函数(GMF)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在遥感场景中,与风场相比而言,具有更小空间尺度、更大快变特性的降水(云)的出现,将在观测风场中引入异质特性,扭曲观测的后向散射系数与GMF的映射关系,使得反演的风场偏离真实值。观测偏离模型的程度能通过质量控制因子进行量化表示,而通过假设检验的方法,对质量控制因子数值设定阈值,能实现这类观测的标记与剔除。质量控制的过程是微波散射计数据信息提取的关键环节。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反演业务运行系统中,常用的质量控制因子有三种,其中最早提出,也是最有效应用的是基于观测与模型间欧氏距离和的因子“MLE”。
  空间中心微波室徐星欧副研究员与荷兰皇家气象局(KNMI)进行合作研究,对降水导致风场的空间异质进行定量化,提出了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反演的第四种质量控制因子Joss,研究理论成果于2020年正式发表于《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TGARS)杂志。后续合作研究和分析表明,该因子对降水的表征特性优于已有的质量控制因子,同时,从原理上,与MLE具有互补特性。近日,徐星欧与荷兰皇家气象局合作,完成了该因子用于微波散射计风场反演业务运行的方法确定及结果评估报告,该质量控制因子以数值预报质量控制(NWP-QC)和短临预报质量控制(Nowcasting-QC)的形式,形成业务运行系统中的新型质量标识方法,正式应用于包括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海洋(HY)系列卫星散射计等的Ku波段散射计降水影响观测的质量标识,纳入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海洋与海冰卫星应用装置(OSI SAF)中,荷兰皇家气象局承担负责的微波散射计数据处理和反演业务系统。该系统为用户提供准实时的产品和信息,新型质量控制方法的引入,有助于更真实地表达降水存在条件下动力环境;其中,较为保守的NWP-QC替代了原有基于“MLE”的质量控制方法,而较为松弛的Nowcasting-QC则投入短临预报应用,为填补降水条件下短临预报数据缺失的空白做出贡献。

以Joss为基准(纵轴),2DVAR风场为横轴,对数据进行排序显示:颜色表示散射计观测风场单元的降水量(左图),对应区域与C波段质量接收风场的矢量差(中图)和对应的考察样本数(右图)。由图可见,Joss对降水具有很好地区分性质。

海洋2B星(HY-2B)散射计观测于2021年4月29日UTC20:00,位于北大西洋52° N, 45° W附近的风场(KNMI业务系统反演结果)。左图为使用MLE QC, 中间为使用NWP QC,右图为nowcasting QC质量控制的对应结果。质量剔除的风场以黑色箭头表示。
  (供稿:微波室)

相关话题/观测 微波 系统 质量 海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首次在月面观测到月球微磁层
    地球磁层是由地磁场阻挡太阳风形成的,它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与地球不同,月球没有全球性的内禀磁场,一般认为来自太阳的高速太阳风粒子可以直接轰击月面,从而给人类月面活动带来影响。近期研究表明,月球虽然没有全球性的偶极场,但是有广泛分布的月壳剩磁,称作磁异常。一些磁异常的强度可达上百nT,它们可以阻碍太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嫦娥五号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嫦娥五号探测器配置的有效载荷分系统设备月壤结构探测仪、降落相机、全景相机、全景相机转台、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载荷数据处理器、国旗展示系统相继开机工作。  降落相机获取了探测器落月过程照片,并实时传回地面。月壤结构探测仪获取了落月点钻取区域的月表浅层结构,为钻取提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空间中心提出的星载微波辐射计定标与检验国际标准通过ISO征求意见阶段投票
    2020年11月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TC211)秘书处发布了对ISO/TS 19159-4国际标准征求意见阶段(DTS)的投票结果。该标准草案获得无异议通过,其中14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下一步将进入文本编辑阶段。该标准的完成进度比预期提前了约1年的时间。  ISO/T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亚洲蝮系统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亚洲蝮是一类小型剧毒蛇,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毒蛇。亚洲蝮属(Gloydius)隶属蝰蛇科,蝮亚科,该属成员有2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欧洲边缘。长久以来,关于亚洲蝮属的多样性、系统发育、起源演化、蛇伤防治和生物医药开发等方面,一直是国内外****所关注的热点。近5年来,随着野外工作的不断推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中生代今鸟型类燕鸟科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刘庆国、李志恒、周忠和完成的关于中生代今鸟型类燕鸟科(Yanornithidae)的多样性和分支系统厘定工作,提出燕鸟科目前包括三个属和种,整个燕鸟科在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云南罗平首现大型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见证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
    10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 PeerJ 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云南罗平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齿鱼科鱼类,命名为云南暴鱼。它体长34厘米,是2.44亿年前(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在食物网中占据较高的位置。云南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更新了人们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角形类系统发育研究取得新进展
    犀牛和貘虽然在外形上差别巨大,但两者都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都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Ceratomorpha)。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四属五种,貘仅有一属四种,但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角形类是非常繁盛、多样的类群。  大约500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研究新进展
    近日,《生物通讯》(Communication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继 2013年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的论文之后,对相关标本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工热物理所在CO2近零排放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人员围绕超临界水煤气化技术,开展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集成方法与机理研究。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超临界水煤气化过程能量转换机理,找到了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的最大潜力,提出了系统集成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发明了CO2近零排放的发电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净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
  • 研究所在应用机器学习在光伏热电混合系统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热电转换技术和光电转换技术是利用能源转换材料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两种主要技术形式。二者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关键点,一是研究和开发高效热电材料和光伏材料及其组件,二是发展聚光型光伏热电技术。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系统的核心是热电光伏复合发电单元,聚集太阳光入射后,光伏电池首先利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