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在2015年10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进一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另一扇窗,至此,人类在探索神秘宇宙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使在空间探测低频引力波成为科学家竞相追逐的热点研究领域。欧空局在1992年提出了引力波探测项目——LISA,再次使引力波探测成为世界空间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期,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工作者苏建峰等基于目前正在规划论证中的火星探测计划,结合快速发展的原子钟及微波理论基础,研究分析了在空间探测引力波的可行性。研究证明,利用目前的技术,在某些频段可达到10-19的探测精度,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空间低频引力波探测实验。
下阶段,研究团队将针对该设想进行深入探讨和论证。比如改微波为激光方式,精度无疑会提高至少两个数量级,但是空间技术的改进也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工程周期延长,风险增加。另外,2017年因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物理学家索恩(Thorne)的研究表明,宇宙超大质量黑洞质量(质量106 —1010),其合并引起的引力波幅度一般不会低于10-17 ,甚至幅度更高。因此,具体采取何种方式,还需要在精确了解探测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的具体需求,比如工程周期、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文章列表及连接:Jianfeng Su1,2,4, Qiang Wang2,4, Qinghua Wang3 and Philippe Jetzer2
Published 16 March 2018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361-6382/aab2eb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尝试提出空间探测引力波新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空间 工程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太阳风暴和激波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风暴(CME)及其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射电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重要对象。近期,刘颍研究员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 激波与CME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现象,当前对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尺度。团队通过粒子分布和波动分析两个方面在动理学尺度对激波和CME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等离子体泡是赤道区域较为重要的电离层特征结构,其主要表现为日落之后F区底部密度较低、尺度较大的等离子体空腔结构。这种空腔结构会通过垂直漂移抬升至顶部电离层及更高高度,并在此过程中沿磁力线扩展到低纬及中纬区域,形成不同空间尺度的等离子体耗空区域。等离子体泡会对高频通信、星地通信以及 GNSS 导航定位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研究人员在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加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相对论电子具有很高能量(>1MeV),能够直接穿透各种航天器的表面材料,产生内部静电放电,造成航天器部件损坏。地球磁层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电子,在适当机制的激发下,这些电子被有效地加速到相对论量级,导致空间中相对论电子通量呈现数量级的增长,此时,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内部静电放电风险将急剧增加,严重时,可能导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追踪太阳风暴中阿尔芬波的径向演化并给出其加热太阳风的直接证据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在内日球层径向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膨胀。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赤研究员、刘颍研究员等早期的统计研究表明:ICME的膨胀过程是非绝热的,存在局地加热过程。一般认为,行星际空间的低频阿尔芬波通过非线性串级过程可将能量从大尺度向小尺度结构传输,是ICME等离子体的主要加热机制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低电离层电场火箭试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电场在低纬度电离层的电动力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证明,电场在影响电离层参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借助火箭、卫星等进行的原位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电离层电场信息,但是通常情况下,电离层电场的测量一般是在E区(90-120 km)或F区(250 km)进行,很少有在F1区开展的电场测量。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磁场非对称重联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磁场重联是将磁化等离子体内磁场能量转化为粒子动能和热能的重要物理过程,是打开磁层顶将太阳风能量输入地球空间的主要机制。在电流片两侧等离子体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向阳面磁层顶),磁场重联过程会表现出不同于对称重联的显著特征。非对称条件下磁场重联是如何触发和发展的始终是空间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发现磁层亚暴的高能粒子注入对主相期间的磁暴发展有重要贡献
磁暴和亚暴,是地球磁层对太阳活动响应最重要的两种基本模式。磁暴和亚暴的关系是空间物理学界长久有争议的问题。早在1968年, Akasofu设想连续发生的亚暴构成了磁暴。然而近20-30年的主流研究否定了Akasofu最初的观点,认为磁暴的成因是长时间南向行星磁场导致的磁层大尺度对流,亚暴对磁暴反而有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对引起2015年3月17日强地磁暴事件的太阳活动源区情况给出最新的观测结果和分析
太阳活动区NOAA12297在2015年3月15日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ME)与12小时前该活动区的另一次CME爆发共同驱动了第24太阳活动周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次地磁暴现象,Dst指数达到了-223 nT,并且两次爆发都只是伴随着C级耀斑,却产生了这样强的地磁效应(Liu et al., 2015,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观测证实ICME等离子体的阿尔芬波加热机制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在内日球层径向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膨胀。如果该膨胀是绝热过程,那么一般认为ICME内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度会比周围的太阳风等离子体要快。近期,天气室王赤研究员、刘颍研究员等人通过对早期的统计研究进行分析,发现30 AU以内ICME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率和周围太阳风的情况大体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利用Global全粒子模拟揭示舷激波的非稳态特性和磁场重联的多尺度结构
由于受到太阳风的冲击,地球磁层顶前会形成一个弯曲的舷激波,舷激波的非稳态特性研究是空间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问题,激波面非稳态会直接影响能量的耗散机制和粒子的加速机制。此外,磁层顶非对称磁场重联和磁尾重联均会受到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等离子体参数的调制,是太阳风-磁层耦合的重要纽带。构建一个包含电子-离子的全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