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电子具有很高能量(>1MeV),能够直接穿透各种航天器的表面材料,产生内部静电放电,造成航天器部件损坏。地球磁层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电子,在适当机制的激发下,这些电子被有效地加速到相对论量级,导致空间中相对论电子通量呈现数量级的增长,此时,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内部静电放电风险将急剧增加,严重时,可能导致航天器失效。因此,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增长一直被认为是地球空间威胁航天器在轨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演化在日-地能量耦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相对论电子加速机制的研究兼具工程和科学的价值。
近日,空间中心杨晓超等人,利用风云一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空间环境探测室自主研制)获得的探测数据,结合国外数据及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并证明本地加速机制可以在地球辐射带“槽区”有效激发相对论电子增长,而且增长后的高通量水平可维持近两个月,使得原来较为安全的“槽区”成为内部充放电风险极高的区域。该结果发表于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学术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文章用实测的相对论电子通量和等离子体密度证明,在L-shell(磁壳数)低达3的空间区域,剧烈的相对论电子增长可以发生在等离子体层顶以外。审稿人在意见中评价:“单是证明在如此低的L-shell处,相对论电子增强能够在等离子层顶以外发生就非常有科学价值。”
文章还用径向扩散加速效率以及哨声模和声波共振加速效率数值计算的结果证明,哨声模和声波与能量电子相互作用是导致这次“槽区”相对论电子增长的主要机制。结合通量衰减时间特性的分析和hiss共振损失效率的数值计算结果,该研究成果认为相对论电子与等离子体层顶内hiss和EMIC波动共振导致的缓慢损失,是该区域相对论电子能够长时间存在的原因。
(供稿:探测室)
相关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6JA023204/epdf
Citation: Yang, X., B. Ni, J. Yu, Y. Zhang, X. Zhang, and Y. Sun (2017), Unusual refilling of the slot region between the Van Allen radiation belts from November 2004 to January 2005, J. Geophys. Res. Space Physics, 122, doi:10.1002/2016JA023204.
图一: 相对论电子通量-L shell的时间演化
图二:磁层磁场的ULF波动
图三:不同L处的相对论电子衰减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空间中心研究人员在外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加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电子 空间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低电离层电场火箭试验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电场在低纬度电离层的电动力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证明,电场在影响电离层参数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借助火箭、卫星等进行的原位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电离层电场信息,但是通常情况下,电离层电场的测量一般是在E区(90-120 km)或F区(250 km)进行,很少有在F1区开展的电场测量。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磁场非对称重联特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磁场重联是将磁化等离子体内磁场能量转化为粒子动能和热能的重要物理过程,是打开磁层顶将太阳风能量输入地球空间的主要机制。在电流片两侧等离子体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向阳面磁层顶),磁场重联过程会表现出不同于对称重联的显著特征。非对称条件下磁场重联是如何触发和发展的始终是空间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发现磁层亚暴的高能粒子注入对主相期间的磁暴发展有重要贡献
磁暴和亚暴,是地球磁层对太阳活动响应最重要的两种基本模式。磁暴和亚暴的关系是空间物理学界长久有争议的问题。早在1968年, Akasofu设想连续发生的亚暴构成了磁暴。然而近20-30年的主流研究否定了Akasofu最初的观点,认为磁暴的成因是长时间南向行星磁场导致的磁层大尺度对流,亚暴对磁暴反而有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对引起2015年3月17日强地磁暴事件的太阳活动源区情况给出最新的观测结果和分析
太阳活动区NOAA12297在2015年3月15日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ME)与12小时前该活动区的另一次CME爆发共同驱动了第24太阳活动周到目前为止最强的一次地磁暴现象,Dst指数达到了-223 nT,并且两次爆发都只是伴随着C级耀斑,却产生了这样强的地磁效应(Liu et al., 2015,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观测证实ICME等离子体的阿尔芬波加热机制
行星际日冕物质抛射(ICME)在内日球层径向传播过程中会不断膨胀。如果该膨胀是绝热过程,那么一般认为ICME内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度会比周围的太阳风等离子体要快。近期,天气室王赤研究员、刘颍研究员等人通过对早期的统计研究进行分析,发现30 AU以内ICME等离子体温度的下降速率和周围太阳风的情况大体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利用Global全粒子模拟揭示舷激波的非稳态特性和磁场重联的多尺度结构
由于受到太阳风的冲击,地球磁层顶前会形成一个弯曲的舷激波,舷激波的非稳态特性研究是空间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问题,激波面非稳态会直接影响能量的耗散机制和粒子的加速机制。此外,磁层顶非对称磁场重联和磁尾重联均会受到行星际磁场和太阳风等离子体参数的调制,是太阳风-磁层耦合的重要纽带。构建一个包含电子-离子的全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研究表明行星际磁场是地球开闭磁力线边界的控制因素
行星际太阳风条件如何调制地球空间环境是空间天气研究的挑战性科学问题。地球磁场开闭力线边界(Open-closed field line boundary,简称OCB)是开放磁力线(一端连接地球,一端连接行星际太阳风)和闭合磁力线(两端均与地球相连)的分界面。 OCB内部区域决定了开放磁通的大小,从而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研究表明行星际阿尔芬扰动存在新的扰动源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在0.3~20 AU(日地距离)间的太阳风观测中证实了阿尔芬扰动的广泛存在。一般认为,行星际阿尔芬扰动起源于太阳表面并沿着太阳磁场向外传播。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太阳风阿尔芬度随日心距而下降,其成因还是不解之谜。有理论推测行星际阿尔芬扰动还存在其他的产生源,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建立中国区域高分辨率电离层数据同化模型
电离层数据同化,是指将零散分布的电离层多源观测数据融合到背景模式当中,使背景场与观测值相互匹配,从而建立既包含内在物理过程,又反映真实观测的电离层模型的重要方法。数据同化可以有效的弥补观测的时空局限和背景模型的精度偏差,是电离层空间天气现报预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研究预报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空间中心科研人员观测证实空间物理原创概念——动力学阿尔芬本征波模
阿尔芬波是等离子体中的基本波模,由空间物理先驱诺贝尔奖得主H.Alfvén预言提出。动力学阿尔芬波(Kinetic Alfvén Wave,KAW)由阿尔芬波演化而来,特征是在垂直磁力线方向上的波长小于离子运动尺度。磁层中电流片经常很薄,可以接近离子运动的特征尺度;在薄电流片中,不均匀性的空间尺度和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