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对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国际上一直没有统一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因此,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亚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及拉丁美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组成工作组制定了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但GLIM标准在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仍有待相关临床研究验证。
石汉平教授团队通过对来自中国多家研究中心的共计3547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中国70.3%的住院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肿瘤患者预后相关(中度营养不良患者HR为1.42,95% CI: 1.23- 1.65;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HR为1.80,95% CI: 1.84-2.09);在对GLIM指标进行加权量化后发现,非主观性体重丢失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了量化GLIM营养不良评分系统,以期对肿瘤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营养不良诊断。最终发现,在初始研究队列和验证队列中,量化GLIM评分系统诊断出的营养不良能够准确的在不同肿瘤以及相同肿瘤分期中区分出高死亡风险的患者。决策曲线分析证明了新的量化GLIM评分系统与传统营养不良诊断工具“scored-PG-SGA”具有相似的临床净效益以及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time-AUC结果提示,在任何时间点上,量化GLIM评分系统AUC均显著高于GLIM标准。该评分系统能够对肿瘤人群进行精准营养诊断,对于肿瘤患者综合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用于量化GLIM标准的列线图
GLIM标准是一个基于全球专家共识的客观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不同的临床环境中规范了营养不良的诊断实践流程。本研究揭示了中国肿瘤人群营养不良分布特点,可以对肿瘤患者的预后做出更加精准的评估并指导临床个体化干预,为中国肿瘤人群营养不良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309200)资助。

石汉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肿瘤代谢与营养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发表数百篇学术成果,作为第1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及2019年度“健康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