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础医学院诸欣平教授团队《Front Immunol》阐述蠕虫分泌蛋白缓解炎症性肠病新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诸欣平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题为“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 from Trichinella spiralis adult worms attenuated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by driving PD-1-mediated 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蛋白(adult 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 AES)可通过诱导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 PD-1)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从而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手段。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子霞为第一作者,诸欣平教授、程喻力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基于“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的“蠕虫疗法”(Helminthic therapy)防治IBD的策略受到广泛关注,该疗法是指蠕虫及其虫源性分子可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平衡以防治包括IBD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靶向调节机制尚未阐明,限制了该疗法的临床应用。
近年研究发现,蠕虫源性蛋白可诱导宿主表达一些抑制性分子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并诱导宿主免疫耐受,而这种免疫耐受的形成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其中,PD-1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受体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证实旋毛虫虫源分子AES通过上调巨噬细胞表面PD-1的表达进而促进其M2型极化,而巨噬细胞M1型极化比例与肠炎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PD-1基因缺失小鼠建立肠炎模型显示,PD-1分子缺失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且加重肠炎症状,表明AES对肠炎的治疗作用部分依赖于PD-1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该研究揭示了“蠕虫疗法”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机制,为利用蠕虫虫源性分子防治IBD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042, 81572016)资助。

诸欣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子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免疫学。担任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8版、9版《人体寄生虫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省部级奖2项。

程喻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寄生虫免疫学。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相关话题/免疫 基础医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 论文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