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委书记孟繁华在开幕式致辞。他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实施什么课程、用什么教材,决定了下一代学什么、信什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教育学院石鸥教授及其团队,以第一手的教材文献为基础,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为国家教材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为中小学教科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提高教材质量必须要进行系统、深入、细致的基础研究。本届论坛的主题很好地把握了时代脉搏,关注了现实需求。希望各位关心教材建设的专家****能够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以及亚洲地区教科书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增进学术交流,阐述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促进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贡献智慧。
自2013年以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科书学术论坛”连续举办九届,已成为我校重要的学术品牌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以“赓续初心,担当使命:教科书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与会专家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本届论坛共有“重大主题进入教科书研究”“教科书的政策与制度研究”“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研究”“教科书学的建构探索”四个分会场和两个研究生专场,40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围绕教科书研究的诸多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发言者准备认真,学术质量高、内容丰富;聆听者专心致志,讨论气氛热烈。本届论坛为国内外教科书研究者搭建了深度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
学术论坛于21日中午闭幕,我校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增田主持闭幕式。论坛发起人、教育学部主任委员石鸥教授在闭幕式中指出,近些年教科书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各级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小课文,大启蒙,大学问”,希望大家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教科书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