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导师信息简介列表(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5-10


        16. 贾静,石林春,徐志超,辛天怡,宋经元*,陈士林*. 市售鹿茸粉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 药学学报. 2015, 50 (10): 1356-1361.
        欢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中药学、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学生报考本课题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研究团队!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北路151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193
        联系电话:010-57833199
        电子邮箱: jysong@implad.ac.cn

高微微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际化感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会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化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进修。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九五”、“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技项目或子课题30余项,研究内容涉及中药新药开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影响中药材产量/质量的有害真菌鉴定及控制技术、中药材病害防治及土壤生态等。在Plant
and Soil、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等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主编论著2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明专利3项。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态效应;药用植物化感作用与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中药材质量控制及新药研发。
        研究发表文章:
        1.X.B.BI, J.X.YANG and W.W.GAO*. Autotoxic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soil of American ginseng (Panax quinquefolium L.) Allelopathy J. 2010, 25(1): 115-122 (2008 IF 0.525)
        2.Yang Dan, Hai-Yan Liu, Wei-Wei Gao*, Shi-Lin Chen.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 from 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 against five phytopathogens. crop protection. 2010, 29: 295-299 (2008 IF 1.2)
        3.Chun Nian He,Wei Wei Gao*,Jia Xue Yang,Wu Bi,Xue Song Zhang,Yang Jing Zhao. Identification of Autotoxic Compounds from Fibrous Roots of Panax quinquefolium L. plant and soil,2009,318:63-72 (2008-IF 1.998)
        4.Luo, Y., Gao, W., Doster, M. and Michailides, T.J. Quantification of conidial density of Aspergillus flavus and A. parasiticus in soil from almond orchards using real-time PCR.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9 106(5):1649-60.(2008-IF 2.001)
        5.杨家学 焦晓林 高微微*. 西洋参根部病害研究进展,植物保护,2009,35(6):30-35
        6.杨家学,高微微*.酚酸类化感物质对2种西洋参病原真菌的作用,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207-211
        7.徐文燕,高微微*,何春年,佟建明*.紫花苜蓿不同品种和不同季节黄酮量的比较研究 中草药,2009,40(5):815-817
        8.李荣英,彭建明,高微微*.阳春砂仁植株新株萌发与叶枯病发生的关系,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88-1590
        9.李安英,张潞生*,高微微*,王程亮,王红清,杨小柳. 草莓根际土壤微生物DGGE研究中DNA模板的制备,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17(4):701-706
        10.高微微主编,中药材生产技术,2009,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1.高微微*,焦晓林,毕武,何春年. 罹病西洋参根内主要人参皂苷含量的变化.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4): 2905-2907
        12.XU  Wen-yan1,GAO  Wei-wei1*,HE  Chun-nian1,TONG  Jian-ming2*.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Aerial Part of Medicago sativa 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6):1005-1007
        13.XF Dong, WW Gao, JM Tong,* H. Q. Jia, R. N. Sa, and Q. Zhang. Effect of Polysavone (Alfalfa Extract) on Abdominal Fat Deposition and Immunity in Broiler Chickens. Poultry Science 2007, 86:1955–1959 ( 2007 SCI 1.747 )
        14.高微微,赵杨景,王玉萍,陈士林*.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6. 31(20):1665-1669

王向涛 副研究员
   

博士、副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
        199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药学系,1995-1998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攻读天然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大学药学院获药剂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于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肝靶向前体药物研究。2005-2006年在美国Wayne State University从事以树枝状聚合物为基础的药物偶联和缓控释研究。2006年5月到医科院药植所制剂中心工作至今,现任科研处副处长。期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一项,并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为SFDA新药评审专家、美国药学会会员,《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编委。先后在Chemistry、
PNAS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为:1.脂质体、纳米粒、胶束、乳剂、微球、纳米混悬剂、微米混悬剂等微粒给药系统; 2.基于树枝状聚合物的靶向给药系统和缓控释研究;3.经皮给药系统研究和中药多组分复杂给药体系的评价;4.原位凝胶缓释给药系统;5.药用高分子和新型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和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6.中药新药发现和新剂型与新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等。

刘延泽 研究员
   

研究员
        1981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留校任教。1985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师从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教授进修;1988-1989年和1992-1993年在日本冈山大学药学部进行中草药丹宁的合作研究,师从国际著名中草药丹宁研究专家奥田拓男教授;1991年和1995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获郑州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吴养洁院士。1999年起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为国际知名逆没食子丹宁合成专家Ken Feldman 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合成了具有2,4-HHDP基团的可水解丹宁,并合成了100多个有机网状分子的单元体及其中间体。2001年起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继续
进行博士后深造,2004年起任美国McLean   Hospital研究员、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Instructor)和国际天然药物公司PI,主要从事中草药质量标准化及天然药物新药发现研究。先后对丹参水溶性扩冠成分、水飞蓟保肝成分、羊栖菜的抗艾滋病成分、川芎内酯类成分、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及银杏内酯的纯化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异水飞蓟宾A的晶体结构及其异构体的绝对立体化学;从羊栖菜中发现的脂肪酸为一新类型抗艾滋病活性成分。此外,尚对檵花叶、心胆草、柳叶菜、桃金娘、柳兰、千屈菜、地锦草、鬼灯檠、芫花叶、天葵子、长白瑞香等中草药进行了较深入研究。1991-1999年先后三次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成果曾作为化学领域的唯一代表被收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6年度报告中。作为主持人先后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药材诃子质量标准化研究”和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997-1999)。为主研发出咽喉保健药“苏梅爽含片”、抗癌防癌保健食品“速溶冬凌茶”、“速溶绿茶”、用于高血压的“朗利福口服液”等。受科技部等资助,作为第一发明人先后研制成功的中草药闪式提取器和闪式浓缩器均获得国家专利,首次提出并实施的中草药组织破碎提取法和中草药闪式提取器使中草药的提取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100倍以上,并且彻底解决了热敏成分在提取过程中破坏的问题。1998年以来任中草药杂志、美国Natural Standard和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编委,2005年起先后任美国新英格兰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大学、南阳医专和北方民族大学兼职教授。2008年作为8名专家之一应邀参加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中第12期国家致癌物报告的专家评审会,评审报告作为美国国会最后批准为法律的主要依据。获国家专利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联系电话:Beijing Offic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10-62894436
        Email: yzliu@implad.ac.cn

马小军 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分所所长
        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于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广西分所“西南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材良种选育与繁育实验室”主任,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西)基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药材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广西药用植物种子站副站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30余项。在《药学学报》、《植物学报》、《园艺学报》等核心期刊及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和参编《名特优新药用植物栽培》、《常用中药材种子图谱》等专著10余部。以第一育成者培育出罗汉果、青
蒿、千斤拔等中药材新品种21个,均获得省级作物品种审定证书或登记证书,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8项。
        主要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选育。

王春兰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分析中心研究员
        山西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毕业,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学习一年。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主要研究方向:药用植物和药用真菌化学成分研究及质量评价。

蔡大勇 研究员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药师(China Pharmacist)等核心杂志编委;主编Sci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和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中医英文版教材,参编中药药理学方法、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病理学教材;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重大基础、科技攻关课题、国家新药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6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94篇。主要研究心血管、肿瘤、消化、神经系统药理学和毒理学;参与组建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负责形态学与基因组学、转录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物组学的指标群对接,主持人类重大疾病模式动物库的建立和应用。
相关话题/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