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导师信息简介列表(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5-10


        1991年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生化专业本科毕业;1994年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日本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第25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微生物学研究生班毕业;199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1994-200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2000-2002年任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博士后(Post-doctoral  Research  Scientist);2002-2007年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博
士后(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2007-2009年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2009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在Plant  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和Plant  &  Cell   Physiolog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篇,参与编写英文专著2部。曾替Plant Cel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ant Molecular Biology、Planta和Gene等10多个国内外知名杂志审稿,替BARD和BSF等2个国际基金会评审项目。目前担任国际杂志GM Crops的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评审专家。作为负责人完成或正在承担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林木生物技术工业研究联盟(FORBIRC)、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等资助的多项国内外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1)几种重要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2)植物小RNA的种类和功能;(3)植物纤维生物质的生物合成及生物技术;(4)植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等。

张本刚 研究员
   

资源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
        198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药用植物专业毕业,同年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栽培室工作,现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资源中心。20多年的工作中,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规划及实施方案研究”、“濒危中药品种种植、采收、加工国际标准制定”、“人参、三七等常用中药材种植规范研究”、“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在植物分类学报、武汉植物研究、生物多样性、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等学术期刊上发表30余篇论文。
        兼任国务院扶贫办科技扶贫专家、国家濒危物种科学
委员会协审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专家、英国皇家植物园中药鉴定中心顾问等。曾赴韩国中北大学、英国皇家植物园合作研究,2004年赴世界卫生组织起草青蒿(GACP)专论。
        主要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鉴定、评价、保护、栽培等方面研究

刘昶 研究员
   

生物信息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生物信息中心副主任。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 动物病理专业博士,主攻方向为细胞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计算机专业硕士,获第二学位。曾任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北卡罗来纳处生物信息学部项目主管;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教授;全球中医药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曾赴耶鲁大学等高校担任访问学者、客座教授;担任多种国内外杂志编委、审稿人。
        目前已发表SCI论文近30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PNAS等国际著名期刊。主持香港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并作为骨干成员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研究课题。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
首先开展了对Cryptosporidum基因组进行抽样测序的研究工作,为最终完成两个Cryptosporidum亚种的整基因组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葛兰素史克公司任职期间从事重大疾病靶标基因的鉴定及分离相关研究,并首先绘制人体相同调控表达的基因群图,论文发表在OMICS;近年来所从事药用真菌和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另一个方向研究以DNA条形码为核心的中药材物联网关键技术,相关工作在Science杂志上被引用和评论;并多次应邀在国际DNA条形码大会上发表研究报告。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药用真菌和药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2)中药材物联网构建关键技术研究。详情内容请参见近期研究论文。
        主要论文包括:
        (1). Chen S*, Xu J*, Liu C*, Zhu Y, Nelson DR, Zhou S, Li C, Wang L, Guo X, Sun Y et al: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odel medicinal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Nat Commun 2012, 3:913.(*Contributed equally)
        (2). Abrahamsen MS, Templeton TJ, Enomoto S, Abrahante JE, Zhu G, Lancto CA, Deng M, Liu C, Widmer G, Tzipori S et al: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apicomplexan, Cryptosporidium parvum. Science 2004, 304(5669):441-445.
        (3). Striepen B, White MW, Li C, Guerini MN, Malik SB, Logsdon JM, Jr., Liu C, Abrahamsen MS: Genetic complementation in apicomplexan parasit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 99(9):6304-6309.
        (4). Liu C, Li J, Wang L, Wu F, Huang L, Xu Y, Ye J, Xiao B, Meng F, Chen S et al: Analysis of tanshinone IIA induced cellular apoptosis in leukemia cells by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2, 12(1):5.
        (5). Liu C, Shi L, Xu X, Li H, Xing H, Liang D, Jiang K, Pang X, Song J, Chen S: DNA barcode goes two-dimensions: DNA QR code web server. PLoS One 2012, 7(5):e35146.
        (6). Liu C, Shi L, Zhu Y, Chen H, Zhang J, Lin X, Guan X: CpGAVAS, an integrated web server for the annot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and GenBank submission of completely sequenced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s. BMC Genomics 2012, 13(1):715.
        (7). Pang X*, Liu C*$, Shi L*, Liu R, Liang D, Li H, Cherny SS, Chen S$: Utility of the trnH-psb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and Its Combinations as Plant DNA Barcodes: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2, 7(11):e48833. (*Contributed equally, $Corresponding author)
        (8). Song J, Shi L, Li D, Sun Y, Niu Y, Chen Z, Luo H, Pang X, Sun Z, Liu C$ et al and Chen S$: Extensive pyrosequencing reveals frequent intra-genomic variations of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PLoS One 2012, 7(8):e43971. ($Corresponding author)
        (9). Liu C, Liang D, Gao T, Pang X, Song J, Yao H, Han J, Liu Z, Guan X, Jiang K et al: PTIGS-IdIt, a system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by DNA sequences of the psbA-trnH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BMC Bioinformatics 2011, 12 Suppl 13:S4.
        (10). Chen S, Yao H, Han J, Liu C, Song J, Shi L, Zhu Y, Ma X, Gao T, Pang X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TS2 region as a novel DNA barcode for identifying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PLoS One 2010, 5(1):e8613.
        (11). Yao H*, Song J*, Liu C*, Luo K, Han J, Li Y, Pang X, Xu H, Zhu Y, Xiao P et al: Use of ITS2 region as the universal DNA barcode for plants and animals. PLoS One 2010, 5(10).(*Contributed equally)

邹忠梅 研究员
   

博士、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至2005年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和合作研究。在J Nat Prod,Phytochemistr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兼任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天然药物》和《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编委。2009年当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
        主要研究方向:从药用植物、微生物等天然资源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及其复方物质基础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药新药和保健品的研制。

谢勇 副研究员
   

博士
        2000.4.-2005.3 在日本国立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系物质化学专业学习。2005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主要从事含铜或含锰离子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对脱氮菌Hyphomicrobium denitrificans体内的特殊含铜离子的异化型亚硝酸还原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结构研究部分中做出主要贡献,研究论文发表在著名科技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因此获得大阪大学重点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和突出贡献奖。
        2005.4.-2007.11 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基因科学研究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承担日本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蛋白质基本结构的系统分析》中嗜热古细菌Thermus
Thermophilus HB8、Pyrococcus horokoshii OT3和高等动物来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研究。
        2007.12-2009.5 在日本高能量加速器研究机构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承担日本国家基础研究项目《药物作用靶点蛋白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中控制细胞内蛋白质输运的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研究。迄今发表SCI论文9篇。2009年6月来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中心工作。2010年1月任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结核分歧杆菌H37Rv体内抗结核新药作用靶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研究;
        2)与DNA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3)同功酶空间结构多样性研究。

姚辉 研究员
   

博士
        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药用植物保育委员会委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5项。作为第一副主编编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和《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
相关话题/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