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sowing date on daily yield of mechanical indica hybrid rice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ZHANG Chi,1, HE Lian-Hua1, LIAO Shuang2, GAO Yun-Tian1, ZHU Shi-Lin1, LI Bo1, ZHOU Wei1, CHEN Yong1, HU Jian-Feng1, XIANG Zu-Fen2, REN Wan-Jun,1,*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20-02-15接受日期:2020-06-2网络出版日期:2020-06-22
基金资助: |
Received:2020-02-15Accepted:2020-06-2Online:2020-06-22
Fund supported: |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E-mail: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PDF (1284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张驰, 何连华, 廖爽, 高云天, 朱世林, 李博, 周伟, 陈勇, 胡剑锋, 项祖芬, 任万军. 不同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20, 46(10): 1579-1590. doi:10.3724/SP.J.1006.2020.02010
ZHANG Chi, HE Lian-Hua, LIAO Shuang, GAO Yun-Tian, ZHU Shi-Lin, LI Bo, ZHOU Wei, CHEN Yong, HU Jian-Feng, XIANG Zu-Fen, REN Wan-Jun.
四川稻区作为我国杂交籼稻的主栽区之一, 其水稻生产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结构转变, 为解决农村优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 以机插秧和机直播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正飞速发展, 其中机插秧以高产、高效、节本、省力等优势倍受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青睐[1]。四川地区机插秧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这也推动更利于周年机械化生产的麦(油)茬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使得四川形成了以麦(油)茬、蔬菜茬、冬水田为主的水稻前茬多元化特性。机插稻生育进程较手栽稻明显缩短[2], 且在稻麦(油)两熟条件下, 水稻机插等轻简栽培方式在生产上推迟了播期, 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机插稻对温光资源利用存在差异, 而气候条件对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有明显影响[3,4,5,6,7]。四川稻作区分布广, 区域间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不同生态区下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有所差异[8,9,10]。在杂交籼稻机插或机直播适应性机制上, 前人对生育期或产量[11,12]已有相关研究。在四川这种特殊茬口及熟制条件下, 将生育期或产量分开来进行机械化适应性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日产量这一指标的提出, 可以较好的评价品种机插适应性, 反映出茬口衔接和水稻高产的平衡状态, 对杂交籼稻机插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3]。因此, 研究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播期对日产量的影响, 对四川地区机插杂交籼稻产量的提高和稳产保收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条件或播期的差异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存在差异, 前人就气象因子对水稻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已做了较多研究[3-10,14-17], 有的通过收集多年多点气象数据和水稻生产数据, 用相关、回归分析或建模的方法研究不同区域气象因子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8-10,16-17], 但研究中多是针对手栽稻或模拟机插, 并且采用品种也较单一, 缺乏针对机插条件下杂交籼稻的研究; 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气象因子下或在水稻生长开花结实期[5-7,14-15,18], 缺乏在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气象因子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研究。为此, 针对麦(油)茬水稻种植面积较广的四川盆地平原地区和川中、东北丘陵地区, 选择4个不同的生态点研究不同播期下机插杂交籼稻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以期为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 以四川地区主推的3个杂交籼稻品种(宜香优2115、F优498和川优6203)为材料,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南充市南部县、遂宁市射洪市、绵阳市安州区4个生态点进行小区试验, 4个生态点地理位置及本试验水稻生长季内(即试验第1次播种日至最后一次收获日)的气象条件(2018—2019年)见表1, 水稻有效积温为生长季内温度≥15℃之和, 4个生态点土壤理化性状见表2。Table 1
表1
表1试验点分布情况及气象资料
Table 1
试点Location | 经度 Longitude (E) | 纬度 Latitude (N) | 海拔Altitude (m) | 年份 Year | 水稻生长季Rice growing season | 地理分区 Geographical regions | ||
---|---|---|---|---|---|---|---|---|
有效积温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 | 降雨量Rainfall (mm) | 日照时数Sunshine hours (h) | ||||||
南部 Nanbu | 105°98′ | 31°26′ | 362 | 2018 2019 | 1708.2 1545.1 | 1129.6 1155.5 | 1071.0 801.3 | 四川盆地东北丘陵区 Hilly area of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
射洪 Shehong | 105°44′ | 30°83′ | 336 | 2018 2019 | 1685.1 1533.2 | 758.0 963.6 | 734.2 693.2 | 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 Hilly area of mid Sichuan basin |
安州 Anzhou | 104°49′ | 31°58′ | 539 | 2018 2019 | 1563.7 1491.3 | 1364.5 857.3 | 801.4 608.6 | 四川盆地西北平原区 Plain of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
大邑 Dayi | 103°57′ | 30°49′ | 504 | 2018 2019 | 1453.5 1375.5 | 1605.4 914.9 | 812.5 546.0 | 四川盆地西平原区 Plain of western Sichuan basin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le 2
表2
表24个生态区试验田土壤理化性质
Table 2
试点 Location | pH |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g kg-1) | 全氮 Total N content (g kg-1) | 全磷 Total P content (g kg-1) | 全钾 Total K content (g kg-1) | 碱解氮 Available N (mg kg-1) | 速效磷 Available P (mg kg-1) | 速效钾 Available K (mg kg-1) |
---|---|---|---|---|---|---|---|---|
南部Nanbu | 7.39 | 31.95 | 1.28 | 0.36 | 10.62 | 55.97 | 50.88 | 96.32 |
射洪Shehong | 7.52 | 26.69 | 1.40 | 0.60 | 12.20 | 62.04 | 85.83 | 128.52 |
安州Anzhou | 6.80 | 25.43 | 1.69 | 0.76 | 14.97 | 74.20 | 97.10 | 134.85 |
大邑Dayi | 6.04 | 32.97 | 2.94 | 0.77 | 13.81 | 97.74 | 32.11 | 112.67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1.2 试验设计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播期为主区, 3个供试品种为副区。各试验点播期根据当地安全播种期和茬口衔接期设置, 如表3所示, 各点2年均为4个播期, 共12个处理组合, 小区面积12.6~18.0 m2, 3次重复。秧龄为30 d, 由于移栽期不同, 因此主区间起埂隔离, 以减少肥水侧渗、窜流, 小区田埂筑高30 cm, 埂基30 cm, 设立相互独立的单排单灌的排灌系统, 进行单独肥水管理。各试验点采用当地生产常用育秧方式进行大田毯状秧盘育秧(大邑和安州采用旱育秧, 南部和射洪采用泥浆湿润育秧), 移栽选用当地常用类型插秧机进行机械化栽插, 栽插规格为行穴距30 cm×21 cm, 穴植2~4株苗, 栽后立即补苗。施肥按照氮肥后移高产高效施肥管理, 施氮量150 kg hm-2, 基蘖肥和穗肥为5∶5, 基肥和分蘖肥为7∶3, 促花肥和保花肥为6∶4, 氮磷钾运筹比例为2∶1∶2, 磷肥作基肥, 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1∶1施用, 其他管理措施按统一高产栽培要求实施。Table 3
表3
表3试验点播期设置
Table 3
试点 Location | 播种期 Date of sowing (month/day) | |||
---|---|---|---|---|
I | II | III | IV | |
南部Nanbu | 3/20 | 3/30 | 4/19 | 4/29 |
射洪Shehong | 3/22 | 4/1 | 4/21 | 5/1 |
安州Anzhou | 3/23 | 4/2 | 4/22 | 5/2 |
大邑Dayi | 3/25 | 4/4 | 4/24 | 5/4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1.3.1 生育期 播种后详细记录各试点各处理的播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时间。1.3.2 产量 成熟期从每小区选取60穴考察有效穗数, 按平均有效穗数从每个小区取5穴, 考察每穗总粒数、实粒数、空秕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各小区单打实收调查产量(按13.5%含水量折算)。
1.3.3 气象数据收集 通过各试验点当地气象部门收集试验所在区域的气象数据, 包括逐日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量(mm)、日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h)。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录入和整理数据, 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Origin 2018软件进行线性拟合和作图。计算出水稻生育期内逐日的平均气温日较差, 将气象数据按照各播期全生育期进行统计。日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每日所生产的稻谷质量, 即日产量(kg hm-2 d-1) = 产量(kg hm-2)/全生育天数(d)[13]。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条件与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全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
2.1.1 年度间机插杂交籼稻的产量和日产量表4可知, 机插杂交籼稻的产量和日产量为生态条件、播期、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且在不同年份作用效应不同。2年间产量和日产量均受生态条件、品种和播期极显著的主效作用; 生态条件与播期的互作极显著影响产量, 而对日产量的影响在2018年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2019年则不显著; 生态条件与品种的互作对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在2018年达到显著水平, 在2019年则不显著。
Table 4
表4
表4产量和日产量联合方差分析(F值)
Table 4
变异来源 Variation source | 产量Yield | 日产量Daily yield |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生态点Location | 109.667** | 82.400** | 100.770** | 149.678** |
播期Sowing date | 151.611** | 254.893** | 81.802** | 148.971** |
品种Variety | 21.186** | 35.901** | 40.202** | 64.498** |
生态点×播期Location × sowing date | 31.548** | 2.943** | 29.494** | 1.959 |
品种×播期Variety × sowing date | 0.242 | 0.227 | 0.153 | 0.389 |
生态点×品种Location × variety | 2.983* | 0.784 | 2.407* | 1.069 |
生态点×品种×播期Location × variety × sowing date | 0.618 | 0.871 | 0.705 | 0.869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1.2 生态条件和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图1-a~d可知, 2018年4个生态点之间全生育期差异不大, 2019年4个生态点全生育期平均比2018年长5 d, 其中安州最长, 达164 d, 比南部、射洪分别长7 d和9 d, 大邑最短, 为154 d。随着播期推迟, 各品种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延迟, 全生育期缩短, 南部、射洪、安州和大邑点第I播期的全生育期2年平均值分别为159、158、164和157 d, 较第IV播期长9、9、10和8 d。播期每推迟10 d, 全生育期分别缩短2、2、3和2 d; 品种间以宜香优2115全生育期最长, 为157.0 d, 平均比川优6203长3.0 d, 比F优498长9.0 d。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4个生态区2018-2019年气象数据及水稻生育进程
a: 南部; b: 射洪; c: 安州; d: 大邑。
Fig. 1Meteorological data and grow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indica hybrid rice from four experimental locations in 2018 and 2019
a: Nanbu; b: Shehong; c: Anzhou; d: Dayi.
对不同品种的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3个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分析发现(图1-a~d), 随着播期的推迟, 4个生态点各品种播种至拔节阶段的天数均呈缩短趋势, 平均从第I播期的83 d缩短至第IV播期的67 d, 拔节至抽穗阶段的天数较稳定, 但在第IV播期略有增长, 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天数逐渐增加, 平均从第I播期的41 d增加至第IV播期的46 d。
2.1.3 生态条件和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 机插杂交籼稻在4个生态区的产量和日产量有较大差异。2018年产量表现为安州最高, 达到9766.41 kg hm-2, 较射洪、南部、大邑分别高出0.23%、8.56%和16.74%; 而2019年射洪产量最高, 为9635.57 kg hm-2, 较大邑、南部、安州分别高出1.94%、3.66%和32.67%。2年日产量均为射洪点最高, 在2018年较安州、南部、大邑高出0.85%、8.67%和16.68%, 在2019年则较安州、南部、大邑高出21.37%、4.96%和1.45%。3个供试杂交籼稻品种产量和日产量随播期推迟的表现见表6, 在4个生态区一致表现出第I播期产量最高, F优498产量和日产量高于宜香优2115和川优6203, 2年规律一致。随着播期推迟, 产量显著降低, 3个供试品种第I播期产量分别达到10,057.53、10,610.88、10,112.94 kg hm-2, 分别较第IV播期高24.54%、22.50%和25.11%; 播期每推迟10 d, 产量平均降低616.92、596.74、634.80 kg hm-2。随着播期推迟, 日产量呈显著降低趋势, 3个供试品种第I播期日产量分别为62.33、67.62和63.78 kg hm-2 d-1, 分别较第IV播期高20.06%、16.11%和21.76%; 播期每推迟10 d, 日产量平均降低3.13、2.87和3.47 kg hm-2 d-1。
Table 5
表5
表5生态条件对机插杂交籼稻全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
Table 5
生态点 Location | 全生育期WGP (d) | 产量Yield (kg hm-2) | 日产量Daily yield (kg hm-2 d-1) |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南部Nanbu | 152 | 157 | 8930.69±270.91 b | 9283.25±217.75 b | 58.90±1.60 b | 59.16±1.23 b |
射洪Shehong | 152 | 155 | 9743.34±153.66 a | 9635.57±196.22 a | 64.49±0.83 a | 62.25±1.11 a |
安州Anzhou | 153 | 164 | 9766.41±149.29 a | 8066.23±246.88 c | 63.91±0.83 a | 48.95±1.30 c |
大邑Dayi | 153 | 153 | 8131.26±134.24 c | 9448.57±162.34 ab | 53.73±0.96 c | 61.71±0.95 a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le 6
表6
表6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全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
Table 6
品种 Variety | 播期 Sowing date | 全生育期WGP (d) | 产量Yield (kg hm-2) | 日产量Daily yield (kg hm-2 d-1) | |||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2018 | 2019 | ||
宜香优2115 | I | 158 | 165 | 9843.51±57.48 a | 10271.55±101.50 a | 62.27±0.37 a | 62.39±0.59 a |
Yixiangyou 2115 | II | 157 | 162 | 9520.12±73.68 b | 9379.30±16.82 b | 60.83±0.46 a | 57.96±0.12 b |
III | 152 | 157 | 8511.90±113.58 c | 8344.68±217.52 c | 56.29±0.75 b | 53.26±1.41 b | |
IV | 151 | 156 | 7851.66±147.63 d | 7328.08±125.96 d | 52.44±0.99 c | 47.21±0.82 d | |
F优498 | I | 154 | 161 | 10,306.41±15.15 a | 10915.34±181.61 a | 67.24±0.10 a | 67.99±1.10 a |
F you 498 | II | 153 | 157 | 10,160.56±208.49 a | 10,235.50±208.41 b | 66.75±1.36 a | 65.44±1.32 b |
III | 148 | 151 | 9132.45±172.47 b | 9208.15±53.57 c | 62.02±1.18 b | 61.08±0.34 c | |
IV | 147 | 149 | 8385.35±217.30 c | 8062.46±49.75 d | 58.09±1.49 c | 54.17±0.32 d | |
川优6203 | I | 156 | 163 | 9873.14±263.77 a | 10,352.73±19.52 a | 63.70±1.70 a | 63.85±0.14 a |
Chuanyou 6203 | II | 154 | 159 | 9645.96±113.75 a | 9464.11±287.25 b | 62.62±0.74 a | 59.68±1.72 b |
III | 150 | 154 | 8765.43±177.96 b | 8476.81±315.64 c | 58.81±1.20 b | 55.41±2.08 c | |
IV | 148 | 153 | 7885.33±99.05 c | 7262.12±134.52 d | 52.02±0.68 c | 47.79±0.91 d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2 不同生态点和不同播期的气象特点
4个生态区2018—2019年气象数据及各播期供试品种全生育期所处时段如图1-a~d所示, 4个生态区2年气候均表现出温光条件在7、8月较好, 到9月温度降低, 日照减少; 2018年整个水稻生长季温光条件较2019年好; 生态点之间温光条件表现为丘陵地区(南部、射洪)较平原地区(安州、大邑)好; 温光条件较好的南部、射洪点水稻生长季日平均温度为23.4℃, 日最高温度超过35℃的天数有16~39 d, 大多在8月10日至31日期间; 安州、大邑点水稻生长季日平均温度为22.6℃, 日最高温度超过35℃的天数则很少且零散分布。不同播期水稻全生育期所处温光条件不同, 随着播期推迟, 4个生态区均表现出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温度上升, 日平均温度从第I播期的20.3℃上升至第IV播期的22.7℃, 平均气温日较差从第I播期的9.9℃逐渐降低至第IV播期的8.5℃, 日平均相对湿度从第I播期的73.1%逐渐升高至第IV播期的77.5%, 日照时数平均从第I播期的343.3 h逐渐缩短至第IV播期的219.6 h; 而水稻抽穗至成熟期日平均温度从第I播期的27.2℃下降至第IV播期的23.6℃, 平均气温日较差从第I播期的9.4℃逐渐降低至第IV播期的7.5℃, 日平均相对湿度从第I播期的78.4%逐渐升高至第IV播期的81.6%, 日照时数平均从第I播期的201.4 h逐渐缩短至第IV播期的128.6 h; 水稻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从第I播期的23.0℃上升至第IV播期的24.1℃, 平均气温日较差从第I播期的9.2℃逐渐降低至第IV播期的8.3℃, 日平均相对湿度从第I播期的76.3%逐渐升高至第IV播期的79.2%, 日照时数平均从第I播期的626.1 h逐渐缩短至第IV播期的519.3 h。
2.3 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日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对4个生态点各播期气象因子与产量和日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图2和图3), 不同生态条件下气象因子与产量或日产量的相关性有差异, 产量与各生态点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则是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全生育期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 日产量与各生态点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全生育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则是呈极显著负相关, 日产量与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在射洪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南部、安州和大邑呈显著正相关, 与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在射洪呈极显著负相关, 在南部和大邑呈显著负相关, 而在安州则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与全生育期平均日最低温度在射洪呈极显著负相关, 在南部、安州和大邑呈显著负相关; 日产量与全生育期降雨量在射洪呈极显著负相关, 在南部呈显著负相关, 而在安州和大邑则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这可能与各生态区灌溉条件或降雨的时期存在差异有关。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2各生态区气象因子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的影响
A: 日平均气温(℃); B: 日最低气温(℃); C: 平均气温日较差(℃); D: 日平均相对湿度(%); E: 降雨量(mm); F: 日照时数(h)。
Fig. 2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data on grain yield of mechanical indica hybrid rice
A: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 B: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 C: averag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 D: dai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 E: rainfall (mm); F: sunshine hours (h).
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3各生态区气象因子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
A: 日平均气温(℃); B: 日最低气温(℃); C: 平均气温日较差(℃); D: 日平均相对湿度(%); E: 降雨量(mm); F: 日照时数(h)。
Fig. 3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ata on daily yield of mechanical indica hybrid rice
A: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 B: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 (℃); C: average diurnal temperature range (℃); D: daily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 E: rainfall (mm); F: sunshine hours (h).
3 讨论
3.1 不同生态条件和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日产量的影响
何连华等[13]认为, 日产量可以作为评价杂交籼稻的机插适应性指标之一, 因为日产量综合考虑了水稻的全生育期和产量, 在四川地区稻麦(油)两熟条件下, 可以反映出茬口衔接和高产的平衡状态。水稻全生育期与产量除了受遗传因素决定, 同时也受到栽培措施[18,19]和生态环境条件[2,20-21]等因素的影响。大邑、安州、南部和射洪4个生态区之间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大, 大邑位于土壤肥力较高的四川盆地西平原区, 安州纬度较高,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平原区, 南部位于温光条件较好的四川盆地东北丘陵区, 射洪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熊洪等[21]研究认为, 四川不同地区的土壤中养分能力高低、日照时数多少和昼夜温差大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生态条件; 李杰等[2]研究认为, 机插稻全生育期随种植地区纬度升高而增长, 减产幅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生态条件下机插杂交籼稻生育进程、产量和日产量存在差异, 这应该跟不同生态区环境条件(光、温、水等)及其与栽培措施之间复杂的互作效应有关。张结刚等[18]认为, 机插稻采用旱育秧得到的产量高于湿润育秧。本研究中各个生态点育秧方式因地制宜, 大邑和安州采用旱育秧方式, 而南部和射洪采用泥浆湿润育秧, 这对产量和日产量也有影响。除此之外, 大邑试点2018年8月上旬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大面积倒伏, 南部试点2018年8月中下旬遭遇缺水, 也对这2个试点2018年的产量和日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关于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前人已做了相关研究[22,23,24,25], 结果不尽相同。Sha等[22]研究认为, 过早或过迟播种, 会降低水稻产量。许轲等[24]、徐富贤等[25]研究认为, 随着播期推迟, 水稻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显著缩短, 全生育期缩短, 产量下降。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生态条件、品种或栽培措施存在差异导致。本试验在四川盆地平原区和中、东北部丘陵区条件下, 根据各点机插稻实际生产安全播种期和茬口衔接期设置播期, 研究结果在各生态区一致表现出在3月下旬播种产量最高, F优498产量和日产量高于宜香优2115和川优6203, 随着播期推迟, 各生态区机插杂交籼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 播种至拔节期天数缩短, 抽穗至成熟期天数增加, 拔节至抽穗期天数较稳定, 产量下降, 日产量降低。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本试验中随着播期推迟, 水稻播种至拔节期和拔节至抽穗期的光温条件越来越好, 而抽穗至成熟期阶段的光温条件降低, 水稻全生育期特别是营养生长期缩短, 造成水稻地上部物质积累量减少, 分蘖成穗数减少[26], 造成植株源不足, 对抽穗灌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李秀芬等[23]研究认为, 随播期推迟, 灌浆结实期日平均温度和有效积温下降, 导致灌浆速度变慢, 成熟度差而减产。
3.2 气象因子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
日产量由水稻产量和全生育期共同决定, 因此影响水稻产量或全生育期的气象因子对日产量产生一定影响。陈超等[8]认为, 单季稻产量除了对移栽至分蘖期的日较差升高最敏感, 还对抽穗至成熟期的气温升高和辐射下降最敏感, 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期内气候变化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邓飞等[27]研究发现, 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及日均日照时数极显著正相关, 与降雨量极显著负相关, 日均温则显著影响产量构成因素, 充足的光温条件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 随播期推迟, 不同生态条件下气象因子对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产量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水稻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平均日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 日产量与全生育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全生育期平均日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在南部、射洪和大邑与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日产量与全生育期降雨量的相关性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存在差异, 南部和射洪9月阴雨较多, 且排水设施没有安州和大邑高效, 迟播期水稻灌浆结实期受其影响较严重。较高的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利于水稻分蘖成穗和物质积累, 提高光能转化效率而形成高产[26,27,28]; 日平均相对湿度高、降雨量高, 代表阴雨天气较多, 温光条件较弱, 不利于分蘖发生与成穗[26]; 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越高, 产量反而越低, 结合图1-a~d气象资料进一步分析, 随播期推迟, 虽然水稻全生育期温度逐渐上升, 但抽穗至成熟期温光资源逐渐变劣, 在灌浆结实期间低温冷害易造成水稻空秕率增加[29], 而此期间阴雨寡照会导致籽粒灌浆差, 生长不良[30]。4 结论
在四川盆地西平原区和中、东北丘陵区, 不同生态条件下机插杂交籼稻的全生育期、产量和日产量存在差异; 随着播期从3月下旬推迟至5月上旬, 机插杂交籼稻播种至拔节期天数缩短, 抽穗至成熟期天数增加, 平均全生育期从159.5 d缩短至150.7 d, 平均产量从10,260.45 kg hm-2下降至7795.83 kg hm-2, 平均日产量从64.58 kg hm-2 d-1下降至51.95 kg hm-2 d-1。机插杂交籼稻应根据具体的生态条件和茬口特性, 冬水(闲)田或蔬菜茬口水稻最佳播期在3月下旬, 选择F优498进行机插栽培可获得较高日产量; 麦(油)茬水稻应在前茬收获后尽早抢栽, 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 选择F优498进行机插栽培可获得较高日产量。全生育期较高的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日较差利于高产, 且气象因子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和日产量的影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存在差异。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4.07.004URL [本文引用: 1]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中国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难点。论文在回顾中国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与阐述水稻3种机械化种植方式下的高产规律与栽培农艺。(1)系统归纳了盘育毯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重点阐述了毯苗机插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即以合理的茎蘖动态与LAI动态,提高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以合理增加生育中期有效与高效生长量,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量与最终生物学产量;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通常的结实率与粒重。同时介绍了相配套的高产栽培农艺:①培育标准化壮秧,提供构建高产群体起点的生物基础;②机械精确栽插,形成高质量群体起点;③前期及早促进,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稍前群体茎蘖数够到高产适宜穗数值;④及早适度搁田,把群体高峰苗控制为适宜穗数值的1.4—1.5倍,为及早重施壮秆促花肥创造条件;⑤主攻中期优化生长,增加有效与高效生长量,以适量壮秆大穗构成高光效群体;⑥强化后期物质生产与积累,提高群体库容充实量。(2)系统介绍了钵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具有的诸多优势:利于精确培育大秧龄带土钵壮秧;几乎无植伤地精确机插;可精确实现高产栽培设计的基本苗;利于培育适宜数量的壮秆大穗,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倒性;源库较协调,群体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利于稳定高产与创造超高产;同时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利于多熟制周年高产。实施高产栽培的关键农艺为:①精确培育加大秧龄的壮秧;②精确定量机插;③适当重施分蘖肥与促花肥。(3)阐述了机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与产量形成特征,介绍了合理确定机直播稻种植范围、选用相适生育期的抗倒大穗型品种、抢早机械精播、切实加强化学除草与肥水管理等增产增效的农艺措施。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紧贴国情,明确提出专业化培育标准化壮秧与机械精确移栽,并配套稳定高产高效农艺,应是中国多数稻区栽培机械化的基本方向,机械化直播可在稻季热量丰裕的部分地区应用。接着,指明了相应的研发重点与关键:①强调把毯苗机插高产栽培列为中国水稻主产区机械化主体方向加以重点研发,认为必须加强研发的重点是:增强毯苗秧龄弹性与秧苗素质;秸秆机械高质量还田整地与精确栽插秧苗;促进大田稳靠早发,培育适量壮秆大穗,增加群体总库容量。②降低机具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以及稳定超高产高效农艺的构建,则是水稻钵苗机插栽培研究的重点。③机直播稻高产栽培农艺发展应重点研究以高效的机械作业提高前茬秸秆还田质量与整地质量,提高机械精确播种质量与全苗早发的技术。文章最后还强调各水稻主产区,应据本区特点切实搞好当地主体机械化种植方式高产栽培全程机械化模式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本文引用: 1]
,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1.13.004URL [本文引用: 3]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180 kg,且表现出随纬度升高,减产幅度加大的规律,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减产20—30 kg和80—100 kg、30—40 kg和90—110 kg、40—50 kg和160—180 kg;同一地区,减产幅度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常规稻大于杂交稻。机插和直播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机插缩短11—14 d,直播缩短25—30 d,并呈纬度越高缩短天数越多的趋势;各生育阶段均有缩短,播种至拔节缩短最多,占总缩短天数的60%以上;同一类型品种,随纬度升高,拔节、抽穗、成熟依次延迟,全生育期天数增多;同一地区,缩短天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多。机插和直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尤其是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在苏北只有81.8%和77.4%;不同地区,机插和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因品种类型而异,苏南以早熟晚粳较高,苏中为迟熟中粳,苏北为中熟中粳。【结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有较大影响,据此按照江苏大面积水稻单产600 kg的目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与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做了初步区划,即手栽、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的,而直播在苏南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并且各栽培方式在各地分别有其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以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本文引用: 3]
,
DOI:10.3724/SP.J.1006.2019.82044URL [本文引用: 2]
水稻生产系统是响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农业生态系统之一, 本文综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 我国水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增多, 辐射资源减少, 降水不均一性加大。高温热害、干旱、暴雨和洪涝灾害发生更频繁, 这可能降低水、热资源的有效性。气候变化使我国单季稻和双季稻潜在种植边界显著北移, 导致单季稻、早稻和晚稻的主要生育期缩短。基于统计模型和水稻生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不考虑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 气候变化使单季稻、早稻和晚稻产量下降, 但不同稻作区和方法间存在差异。我国水稻生产重心北移、实测生育期延长和产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反映了水稻生产系统通过种植分布调整、品种改良和技术改进来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导致水稻生育期缩短和产量下降, 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仍需加强气候变化影响机制的研究及其在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减小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增加其系统性, 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本文引用: 2]
,
DOI:10.3724/SP.J.1006.2012.00896URL [本文引用: 1]
为了研究南方稻作区水稻理论生产潜力、单产的提升空间以及气候变化因素对水稻生产潜力的影响,探索区域水稻生产的限制因素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途径,本研究利用AZE (农业生态区域法)模型对南方稻区1980—2010水稻光温生产潜力进行测算,结合水稻大田平均产量,对该区域水稻光温生产潜力和大田平均单产之间的产量差及其时空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产量差变化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表明,30年来该区域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且增幅大于实际产量增加的幅度,二者之间的产量差不断扩大;一季中稻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产量差逐步缩小;晚稻光温生产潜力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产量差不断缩小。对区域气候变化分析表明,水稻生育期内辐射总量及温度变化是影响光温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早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正效应超过辐射下降的负效应,光温生产潜力不断增加,而一季中稻及晚稻生育期内辐射下降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水稻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不同省份间,水稻生育期内辐射及温度变化不同,光温生产潜力及产量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
[本文引用: 1]
,
URL [本文引用: 2]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 水稻生育期内阴雨寡照天气增多, 太阳辐照减少, 弱光会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弱光对水稻营养生长、避阴反应、光合作用特性、产量形成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的各个方面都受弱光影响, 包括株高、分蘖、根系、叶片及其气孔和叶绿素等的发育。最重要的是弱光通过影响光合作用, 进而影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从而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降低。光不仅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还是一种信号物质, 植物通过光受体感受光环境包括光质、光强和光向等的变化来调控自身形态建成。遮阴同样能导致弱光。遮阴后, 植物光敏色素感受到环境中红光和远红光比例的变化, 从而引起株高增加、节间伸长、分枝减少和加速开花等一系列反应, 这些称为避阴反应。本文探讨了在弱光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中使用不同遮阴材质对光质的影响。目前水稻避阴反应研究较少, 本文讨论了水稻光敏色素基因及拟南芥中鉴定的与光信号相关的转录因子可能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对水稻在生育期内遇弱光环境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引用: 2]
,
URL [本文引用: 1]
利用人工模拟阴雨条件在抽穗扬花期对491个早稻品种进行了试验,并在自然阴雨条件下观察了39个品种的表现。在阴雨条件下,水稻开花率、受精率和结实率均明显降低。降雨主要造成开花率和受精率的大幅度下降,遮荫则使退化颖花和批粒增加。相同处理的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大,其中以闭花受精品种类型对阴雨适应性最强。并将水稻品种对阴雨的适应性分为5种类型。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
[本文引用: 3]
[本文引用: 3]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3]
[本文引用: 3]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6.003URL [本文引用: 3]
-2,天优华占产量最高,宜香3728最低,产量在11 110.90—12 827.15 kg·hm -2范围内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76.5%;供试品种的日产量主要分布在67—80 kg·hm -2·d -1,占供试品种的82.4%,天优华占、繁优609和晶两优534日产量较高,均超过80 kg·hm -2·d -1,但仅占供试品种的8.8%。(2)聚类分析显示,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占总数的29.4%;中日产量类型占总数的38.2%;低日产量类型占总数的32.4%。(3)与低日产量类型品种相比,高日产量类型品种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且有效穗充足,结实率较高,故其产量较高。(4)不同类型品种株型特征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秆长、N3节间长、N4节间长、穗长与日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着粒密度与日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日产量可以作为中籼杂交稻机插栽培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之一,日产量较高的品种,其机插适应性较强。株高、秆长适宜,第三、四节间长较短,着粒密度高是高日产量品种的重要株型特征。此外,适宜四川地区机插的中籼杂交稻品种还具有全生育期适中、穗足粒多、群体颖花量和结实率高的基本特征。综合来看,天优华占、繁优609、晶两优534、Y两优1号、C两优华占及F优498是适宜在四川地区机插种植的品种。]]>
[本文引用: 3]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
DOI:10.3724/SP.J.1006.2010.01519URL [本文引用: 1]
2肥效作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CO2肥效作用时,随着温度升高,水稻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A2情景下水稻生育期平均缩短4.5 d,产量减少15.2%;B2情景下平均缩短3.4 d,产量减少15%。其中,减产达到20%以上的区域集中在安徽中南部、湖北东南部和湖南东部地区。当考虑CO2肥效作用后,A2情景下水稻平均产量减少5.1%,B2情景平均减少5.8%。减产区域缩小且幅度降低,江西和浙江部分地区则呈现一定程度增产,但增幅<10%。大气CO2肥效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稻产量,使晚稻在增温的不利影响下仍呈现不同程度的增产态势,但对单季稻和早稻的增产贡献仍不足以抵消升温的负面影响。另外,大气CO2肥效作用可有利于提高未来气候变化下水稻的稳产性。]]>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DOI:10.3724/SP.J.1006.2015.00946URL [本文引用: 2]
2011—2013年,以5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分期播种与智能人工气候室控温,以使开花期遇高温伤害,研究了杂交组合开花期的耐高温特性与库源性状及开花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鉴定出了开花期常温下结实率和耐高温指数均较高的组合10个,即绵香优576、蓉稻优415、香绿优727、绵优5240、川谷优202、川优6203、冈优169、内香优5828、川谷优7329、江优126。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开花当时植株光合物质的供给水平有关,有效穗数越少的组合的穗粒数和粒叶比越高,即单位颖花的光合源占有量越少,以致开花期耐高温指数与粒叶比呈显著负相关;9:30—11:00时段开花比例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选用穗数型、花时早而集中的杂交组合和提高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是增强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重要途经。]]>
[本文引用: 2]
,
[本文引用: 3]
[本文引用: 3]
,
DOI:10.3724/SP.J.1006.2014.00719URL [本文引用: 1]
为探明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群体的株型特征, 以F优498为材料,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 研究了不同穴苗数与播期下机直播、机插、手插3种种植方式的株型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不同种植方式株型特征差异显著, 机直播和机插上三叶叶长、叶宽和叶间距大, 但叶基角和披垂度也较大; 手插上三叶大小适宜, 叶片厚而挺直; 机直播和机插株高和着生高度显著大于手插, 但手插比叶重、单株穗数和总叶片数显著高于机械化种植; 机直播的茎蘖夹角、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推迟播期和低苗处理均使叶片增大, 比叶重、粒叶比、单株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随播期延迟显著降低。单穗重与上三叶长度、宽度、着生高度和株高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以机插最高, 手插次之, 机直播最低。(2) 机直播产量显著低于机插和手插, 且随播期延迟和穴苗数减少显著降低。产量及其构成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 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高产株型的显著特征为适宜的株高、上三叶长度、群体LAI和茎集散度; 叶宽、比叶重、叶间距大和直立性好。足穗和大穗的统一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 塑造个体优良的株型与优化群体结构是增产的前提, 机械化种植杂交籼稻应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播栽, 穴苗数以3苗左右为宜。]]>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
DOI:10.2134/agronj2006.0298URL [本文引用: 2]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3.20.005URL [本文引用: 2]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本文引用: 2]
,
DOI:10.3724/SP.J.1006.2018.00601URL [本文引用: 2]
-2下降到5月24日的6251.01 kg hm-2, 降低了26.53%。播种-移栽、移栽-拔节、营养生长的日数和全生育期日数分别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的表现不一致: 优质稻旌优127 2015年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齐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 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 2016年的穗粒数、产量分别与播种—移栽日最高气温、移栽—拔节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高产品种II优602, 2015年的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2016年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上一季中稻模式的最佳播种期在3月5日至3月25日, 而中稻-再生稻模式则在3月5日至3月25日期间尽可能早播, 以利于提高再生稻安全齐穗保证率。]]>
[本文引用: 2]
,
URL [本文引用: 3]
为探讨不同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以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两个超级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 设置3月21日(S1)、3月31日(S2)、4月10日(S3)、4月20日(S4)和4月30日(S5) 5个播期,秧龄均为30 d,移栽期依次为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和5月31日,研究其分蘖发生成穗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水稻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早播S1的产量最高、迟播S5的产量最低。不同播栽期处理下水稻主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 < S5,一、二次分蘖总和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 > S5,S1优势蘖位为第3~第6叶,而S2~S5优势蘖位为第3~第5叶。随播栽期推迟,分蘖发生和成穗叶位趋于集中,F优498一次分蘖发生在S1~S4以3/0~7/0为主,而在S5以3/0~6/0为主;宜香优2115 在S1以3/0~7/0为主,在S2~S5以3/0~6/0为主。一次分蘖成穗率在S1以3/0~6/0为主,而在S2~S5以3/0~5/0为主;二次分蘖发生和成穗以第3~第4叶为主。气象因子对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影响为一、二次分蘖发生率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蘖成穗率与分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幼穗分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看来,成都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在4月11日前播种5月11日前移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4月21日前播种5月21日前移栽有利于稳产,在4月21日以后播种5月21日后移栽产量显著降低。
[本文引用: 3]
,
DOI:10.3724/SP.J.1006.2012.01930URL [本文引用: 2]
)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 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 在郫县, 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 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r = 0.775*)显著正相关, 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r = -0.757*)则呈显著负相关; 在雅安, 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 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 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 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 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 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 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 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 50 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 促进水稻增产; 在雅安, 50 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 增产显著。]]>
[本文引用: 2]
,
DOI:10.1016/j.fcr.2016.05.008URL [本文引用: 1]
,
URL [本文引用: 1]
黑龙江省位于寒地,水稻冷害频繁发生。介绍了障碍型冷害发生过程、特点、伤害机理及其水管理技术,以减轻水稻冷害。结果表明:在水稻冷害敏感期即水稻孕穗期遇到低温冷害,应灌17cm以上水层。在水稻前历期灌10cm也起到防护作用。二者结合效果更好。
[本文引用: 1]
,
URL [本文引用: 1]
研究了灌浆期弱光对3个杂交稻组合的籽粒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9%遮荫及69%遮荫下,籽粒空粒率升高,籽粒最终生长量、灌浆速率、灌浆相对起始势降低,以弱势粒及全穗籽粒受到的影响更大.遮荫处理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组合间有差异;垩白米率、垩白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升高,直链
[本文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