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我所在绵羊尾部脂肪沉积基因鉴定中取得重要进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3

8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JCR 1区期刊《Journal 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封面文章上发表了研究论文“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revealed candidate genes for tail fat deposition and body size in the Hulun Buir sheep”。
  绵羊尾部脂肪类似于骆驼的驼峰,将脂肪沉积在尾部和臀部是绵羊特有的性质,可以在逆境条件提供所需能量,世界上25%的绵羊都属于脂尾绵羊品种。为了探究其遗传机制,该研究以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的呼伦贝尔羊中的大小尾两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系中选择六月龄的150只绵羊进行屠宰,收集其尾长、尾宽、尾周长、体高、体长,以及胴体重量和脂肪重量等9个性状,并利用Ovine Infinium HD SNP BeadChi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 SMURF2 、 FBF1 、 DTNBP1 、 SETD7 和 RBM11 与尾部脂肪沉积相关基因和 SMARCA5 、 GAB1 与体重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候选基因的功能机制,以及培育新的短尾绵羊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572357)、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 2015BAD03B0503)、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ywf‐zd‐10)和所优青****后备人才项目(No. ASTIP‐IAS‐TS‐6)的支持。本文的第一作者为我所硕士毕业生张统雨,通讯作者为王立贤研究员和赵福平副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111/jbg.12402

相关话题/基因 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