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邮电大学2024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4)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4-05-01

   图的两种搜索方法和图连的连通性;

   两种最小生成树的生成方法;

   各种求最短路径的方法;

   用顶点表示活动和用边表示活动的两种网络结构特点和相关操作的实现算法。

(七)排序

   插入排序法(含折半插入排序法)、选择排序法、泡排序法、快速排序法、堆积排序法、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排序方法排序的原理、规律和特点;

各种排序算法的时空复杂度的简单分析。

(八)索引结构与散列

   线性索引结构、倒排表、静态搜索树的结构和特点;

   B树的结构;

   散列的实现原理和各种操作的实现算法。

三、试卷结构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编程题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60/150)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实现技术,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及理论对现代操作系统中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及输入/输出管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具备在处理并发、竞争、冲突、共享等动态变化问题时有效设计对应解决方案,编写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环境下应用程序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

   为什么需要操作系统、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概念、演变历程、特性、分类、组成、服务、用户接口、结构、运行环境、功能。

(二)进程

   进程的概念和特点、进程的抽象;

   进程状态转换、进程的操作、进程间通信。

(三)线程、对称多处理SMP和微内核

   线程的概念,定义线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线程的功能特性与实现方式;

   对称多处理SMP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微内核与单内核)及其性能分析。

(四)并发

   并发性问题及相关概念,如临界区、互斥、信号量和管程等;

   进程互斥、同步和通信的各种算法;

   死锁的概念、死锁的原因和条件;

   死锁的预防、避免、检测级解除机制及算法。

(五)存储器管理

   分区存储管理、覆盖与交换;

   页式管理及段式管理;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法及实现技术;

   虚存的原理及相关的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

(六)单处理器调度

   进程或线程调度:基本概念、种类、准则;

   进程调度的各种算法及其特点、评价。

(七)多处理器调度和实时调度

   了解多处理器对进程调度的影响;

   多处理器环境下的进程和线程调度算法;

   了解实时进程的特点;

   限期调度和速率单调调度方法。

(八)设备管理和磁盘调度

   操作系统中输入/输出功能的组织;

   中断处理;

   设备驱动程序、设备无关的软件接口和spooling技术;

   缓冲策略;

   磁盘调度算法;

   磁盘阵列。

(九)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特点与文件组织方式;

   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

   目录的基本性质及其实现方法;

   磁盘空间的管理。

(十)分布式系统

   了解分布式处理的特点、类型;

   多层体系结构、中间件技术;

   机群系统;

   分布式进程管理相关的操作系统设计问题。

三、试卷结构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

 

808理论力学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善于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约束和约束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力对点的矩,平面力偶、力偶系平衡条件。

   3、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物体系的平衡。

   4、空间汇交力系、力对点及对轴的矩、空间力偶、空间力系简化、平衡方程。

   5、滑动摩擦、摩擦角及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6、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自然法。

   7、刚体定轴转动内各点的速度、加速度。用矢量表达的角速度、角加速度,用矢积表达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8、三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

   9、刚体平面运动中求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瞬心法、加速度的基点法、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10、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运动微分方程。

   11、动量、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

   12、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质点系相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

   13、功、动能、动能定理、功率方程、势能、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14、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系的简化、轴承动约束力。

   15、虚位移、虚功、虚位移原理。

   16、非惯性力系中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及动能定理。

   17、碰撞问题的简化、基本定理、恢复系数、撞击中心。

   18、自由度、广义坐标、广义力、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及初积分。

   19、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有阻尼的受迫振动、转子的临界转速、隔振、二个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2、题目类型:计算题等。

 

809数据结构

一、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基本方法,着重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

   2)算法的定义和应具有的特性,算法设计的要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和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分析。

(二)线性表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特点、定义和基本操作;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对其进行检索、插入和删除等操作;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这三种链表形式的存储结构和特点以及基本操作;

   3)线性表的应用。

(三)扩展线性表

   1)栈、队列、多维数组、串的基本概念;

   2)栈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和应用(含递归);

   3)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基本操作和应用(含优先级队列);

   4)多维数组的存储、稀疏矩阵;

   5)串的存储结构、模式匹配算法(含KMP);

   6)经典算法应用:贪心、穷举、分治、回溯和动态规划。

(四)树与二叉树

   1)树、二叉树和森林的基本概念,树、二叉树和森林的遍历操作,树、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2)完全二叉树与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3)树和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4)二叉链表存储结构的构造、二叉树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与按层次遍历,以及在二叉链表基础上各种相关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含算术表达式二叉树);

   5)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的基本概念、实现和应用。

(五)图

   1)图的基本概念、名词术语;

   2)邻接矩阵、邻接表、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边集数组的存储方法;

   3)图的深度优先搜索与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过程;

   4)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算法的原理与应用求解过程;

   5)图的基本应用,比如图的连通性、染色问题等。

(六)查找

   1)查找的基本概念,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等;

   2)顺序查找法、折半查找法、索引查找算法;

   3)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建立、插入、删除、查找算法;

   4) B-树的基本概念,B-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算法;

   5) 散列(Hash)技术基本概念、散列函数的构造,冲突处理的方法和应用。

(七)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简单选择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二路归并排序算法的排序原理、规律、特点和实现;

   2)计数排序、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原理、规律、特点和实现;

   3)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4)排序算法的应用。

三、试卷结构

   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画图综合题、编程题

 

810控制工程基础

一、考试目的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核自动控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定理的理解与掌握、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运用自动控制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负反馈控制原理,能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 掌握绘制系统方框图的方法。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表达方式,掌握一般物理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熟悉拉氏变换的定义、性质,常见的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式,可根据拉氏变换的性质求解较复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

   理解并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 理解典型环节的概念。熟悉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结构图的运算法则、相加点和分支点的移动法则以及简化方法。 掌握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反馈通道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偏差信号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法。理解并掌握控制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及时域响应指标定义。熟悉并掌握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 熟悉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及其与极点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与参量z、wn间的关系及计算。

   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以及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重点掌握判断稳定性的代数判据及应用。能运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定义、类型。理解并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及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的前提条件。理解并掌握系统类型与静态误差系数的关系。掌握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理解并掌握各静态误差系数的计算,动态误差系数的计算,特别是非单位反馈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掌握根轨迹的基本方程和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条件与思路。 掌握绘制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规则。掌握利用根轨迹求闭环极点的方法,估算系统性能指标与改善系统品质的方法。了解广义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幅相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熟悉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了解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熟悉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的绘制。掌握利用实测开环幅频特性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理解和掌握奈魁斯特稳定判据及应用。 理解并掌握系统相角裕度与幅值裕度概念、图示及计算。掌握系统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了解并掌握分析开环系统在低、中、高频区域上频率特性与控制系统性能间的关系。 

   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了解控制系统校正的概念、校正的实质、校正的方法、校正装置的形式。熟悉串联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特点、频率特性、作用。掌握串联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掌握反馈校正的特点。 掌握反馈校正装置的设计方法。 掌握系统校正前后的性能指标的变化

三、试题结构

   1、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2、基本概念10%,分析证明20%,综合计算70%。

811概率论

一、考试目的

   考察考生对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以及考生的逻辑推理、概率知识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概念清楚,对定理理解准确,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较强的计算能力,概率论的理论方法能灵活应用。

二、考试内容

   1、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  随机试验、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2)  概率的定义及概率的性质

   3)  概率空间的概念

   4)  条件概率和三个重要公式

   5)  事件的独立性

   6)  贝努利试验和二项概率公式

   2、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布函数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 六个常用的分布

   5)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多维(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条件分布和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3) 多维随机变量(包括二维到二维)函数的分布

   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 一维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和矩

   2) 数学期望、方差的性质

   3) 常用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4) 二维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5) 切比雪夫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

   5、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1) (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及其性质

   2) n维正态(高斯)随机变量的性质

   6、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1) 马尔科夫大数定律、切比雪夫大数定律、贝努利大数定律和辛钦大数定律

   2) 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2、题目类型: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

 

812工商管理基础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对管理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掌握,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分析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

   (一)管理导论及管理思想史

   1、组织与管理

   2、管理的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工具 

   3、东西方管理思想史

   4、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二)管理决策

   1、决策的类型与方法

   2、决策制定过程

   3、决策条件与决策准则

   4、决策方法

   5、决策追踪与调整

   (三)计划工作活动

   1、计划的本质、类型与作用

   2、计划编制的过程与方法

   3、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

   4、目标管理

   (四)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与关键因素

   2、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3、组织结构的形式与演变趋势

   4、组织整合

   (五)人力资源管理

   1、人员配备的任务、内容与原则

   2、人员选聘的流程与内容

   3、人事考评与人员培训

   (六)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与管理

   2、组织文化的概念、分类与功能

   3、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塑造

   (七)领导、激励与沟通

   1、领导与管理

   2、领导理论与演变

   3、激励基础

   4、激励理论与方法

   5、沟通与管理

   6、冲突与管理

   (八)管理控制

   1、控制的基本内容

   2、控制的过程

   3、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4、全面质量管理

   5、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九)管理创新

   1、管理创新的内涵

   2、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3、组织变革与创新

   (十)其他管理问题

   1、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2、战略管理及其过程

   3、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4、管理社会责任与道德

   (十一)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

   2、实验法

   3、调查法

   4、二手数据研究法

   5、质化研究法

   (十二)管理学研究中的测量与统计

   1、理论构念的测量

   2、结构方程模型

   3、中介模型与调节模型的检验

   4、多层次理论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5、纵向研究设计和分析

三、试题结构

    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2、题目类型: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案例分析题。

 

813管理工程基础

一、考试目的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分析和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数据分析和运筹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 数据分析

   统计的基本概念

   数据概括性度量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ID3算法

   聚类的基本概念和k-means算法

   关联的基本概念和Apriori算法

   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和BP算法

第二部分 运筹学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运输问题

   整数规划

   动态规划

   图与网络分析

   随机服务理论概述

   生灭服务系统

   存储理论

   决策理论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2、内容比例:数据分析80分,运筹学70分;

   3、题目类型: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

 

815法学综合

一、考试目的

   考查考生对法理学、知识产权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法理学、知识产权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五门课程。

(一)法理学

   1、法学导论。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等等。

   2、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概念、法的基本特征、法的本质法的要素等。

   3、法的产生、发展与历史类型。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等。

   4、法律的价值。法律价值的概念、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正义、法与人权等。

   5、法的渊源与效率。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等。

   6、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等。

   7、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行为的结构等。

   8、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法律责任的承担等。

   9、法律技术方法。法律方法论,法律逻辑,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律技术。

   10、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文化、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依法治国等。

(二)知识产权法学

   1、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法律特征、分类、客体,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等。

   2、著作权与相关权利。著作权概述、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客体、著作权的取得与归属、著作权的内容、相关权、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的利用、著作权的管理、著作权的保护等。

   3、专利权。专利制度概述、专利权的对象、专利权的取得、专利权的归属和变更、专利权的内容与限制、专利权的利用、专利权的保护等。

   4、商标权。商标与商标法概述、商标的对象、商标权的取得和消灭、商标权的内容和限制、商标权的无效与撤销、商标权的利用、商标权的保护等。

   5、其他知识产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商号权、域名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

相关话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