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传感器安装对平板气动热测量精度的影响*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飞行器前方的空气会受到强烈的压缩而产生弓形激波,被压缩后的气体会与飞行器的表面产生巨大的摩擦力,由摩擦力作用而产生的动能损失大部分会转化为热能,热能的作用致使飞行器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上升,部分热能通过边界层传递至飞行器表面,从而使壁面产生高温,这种现象被称为“气动加热”[1]。气动加热会使飞行器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热应力、热应变、腐蚀等现象,严重威胁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因此,准确预测飞行环境中的气动热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合理选择防热材料及热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2]
地面风洞试验是研究和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的重要手段,风洞试验能够减少飞行试验的风险,还能够大幅度地节约试验成本。高超声速风洞中的热环境测量试验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热环境测量技术已经较为丰富,其中在高超声速地面试验中最常用的热环境测量技术是热传感器技术(常用的热传感器包括薄膜电阻温度计、同轴热电偶传感器等),这些技术的测量原理大多是先通过传感器获得表面温度时间历程,然后基于一维半无限体假设的热传导方程求出表面的热流率。国内外的研究****从数值模拟、试验、理论推导方面对该技术做出了大量的研究[2-6],但由于测量方法及试验环境的局限,试验测量得到的热流与理论、数值模拟仍然有一定的偏差,而影响其偏差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与总结。彭治雨等[7]认为飞行器材料或传感器材料对高温边界层内的催化作用不同和因烧蚀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粗糙度会造成测量热流出现偏差。Guelham和Esser[8]分析了各种热传感器的测量技术,这些传感器受其本身材料、技术等限制,对热流测量精度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曾磊等[9]提到,在风洞试验中,由于风洞重复性误差、传感器误差、标定误差、测试系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测热试验数据的误差一般都在15%~20%左右。结合以上对热传感器技术的分析和总结,大部分****的研究关注在测量方法、试验条件或传感器材料本身对热流测量结果的影响,传感器测量过程中其自身的非理想安装带来的热流偏差却鲜见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传感器非理想安装带来的热流偏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实现提高测量热流精度的目标。
目前,利用热传感器技术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热流测量可以简单概括为对2种区域的热流测量:①气动加热较为严重的驻点区域(即飞行器表面曲率变化相对较大的区域);②大面积平板区域(即飞行器表面曲率变化较小的区域)。汪球等[2]对驻点区域热流测量的研究中指出,在进行气动热测量试验时,传感器安装后希望能够和模型表面光滑过渡,且不影响模型当地表面曲率,但实际安装存在非理想情况,传感器存在少量凸出或凹入模型表面,且安装误差越大,则热流测量偏差越大。不同于驻点区域,大面积平板区域的传感器安装凸起或凹入则会带来前后台阶及其所导致的分离涡等复杂流场结构,其流场和驻点区域的轴对称流动显著不同,有必要研究其对气动热测量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飞行器表面曲率变化较小的工况下(选取平板模型),传感器安装凸出或者凹入平板表面(0.1~0.5 mm)对其表面的热流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并为气动热试验方案设计及测量误差分析提供理论指导。
1 数值模拟 1.1 计算模型 CFD热流计算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阎超等[10]指出不同的计算格式和网格尺度对热流计算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数值模拟过程中热流值的准确计算是较为困难的,在满足网格及计算格式的要求下,考虑三维模拟计算的收敛周期会非常长。Kandula等[11]在进行平板模型计算时表明,三维计算中凸起区域的热流变化与二维计算结果的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当前工作主要集中在二维数值模拟方面,以此来说明传感器安装凸起或凹入时对表面热流的影响规律,进而指导风洞气动热试验设计及数据误差分析。
计算模型为平板,迎角为0°,如图 1所示,平板总长为L=400 mm,选取边界层发展起点作为原点以便于研究,边界层厚度δ指从壁面开始,总焓达到自由来流总焓的99%位置的垂直于壁面的高度。在距离平板前缘为X=300 mm处安装直径为D的测热传感器,考虑到笔者实验室风洞模型试验中所用的大多是直径为1.4 mm的同轴热电偶[12],因此计算中主要考虑D=1.4 mm的工况。h为安装热电偶传感器时非理想安装而导致的凸出或凹入模型平面的程度,且非理想安装而导致的凸出高度或凹入深度要小于热电偶传感器的直径,每种工况下分别考虑凸出或凹入程度h=0,0.1,0.2,0.3,0.5 mm的情况,其中h=0 mm表示传感器安装和模型表面齐平,即传感器理想安装。
图 1 计算模型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mputing model
图选项




选取5种来流工况来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由于实验室风洞内试验状态大部分为层流状态,计算过程中仅考虑层流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具体参数如表 1所示。表中:pT分别为来流气体的静压和静温。对于平板热流分析来说,雷诺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参数,因此来流状态选取来流单位雷诺数Re作为主要的控制参数,研究不同雷诺数下,传感器凸出或者凹入安装对热流测量的影响。其中Case 3工况下,选取了不同直径(D=1, 1.4, 1.7, 2 mm)的传感器来研究不同直径下非理想安装对热流测量的影响规律,表 1中Case 1和Case 2主要参照JF12激波风洞的运行状态。数值模拟中的热流计算取传感器中心1/2直径内的平均热流值作为测量热流[13]
表 1 不同工况下的来流参数 Table 1 Incoming flow parameter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工况 p/Pa T/K Re/(106 m-1) h/mm D/mm
Case 1 390 324 0.5 1.4
Case 2 394 221 0.9 1.4
Case 3 575 236.5 1.2 0, 0.1, 0.2, 0.3, 0.5 1, 1.4, 1.7, 2
Case 4 3 833.3 236.5 8 1.4
Case 5 5 750 236.5 12 1.4


表选项






1.2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本文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对可压缩的黏性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直角坐标系下二维控制方程如下:
(1)

式中:U为守恒矢量;FG分别为沿xy方向的对流通量矢量;FvGv分别为沿xy方向的黏性通量矢量。具体的表达式如下:
(2)

(3)

(4)

(5)

(6)

式中:ρ为气体密度;p为气体压强;uv分别为xy方向的速度分量;E为单位质量总能;剪切应力、气体状态方程、总能关系如下:
(7)

(8)

式中:R为气体常数。式(5)~式(6)中的热传导系数k通过普朗特数得到,式(7)中黏性系数μ通过Sutherland公式计算得到[1],式(8)中γ为气体的比热比。
壁面为无滑移等温壁,即Tw=290 K,u=0, v=0。
1.3 计算方法 笛卡儿坐标系下二维的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14],其中对流项采用AUSMPW+格式[15],黏性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时间项采用LU-SGS格式迭代求解[16]
图 2为传感器安装凹入平板表面0.2 mm时的网格分布,壁面附近进行加密和正交处理。数值模拟采用MPI并行计算,分别采用600×150、600×250、620×300这3种网格量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壁面附近网格尺寸分别为5.25×10-6,2.05×10-6,1.50×10-6 m,热流计算结果如图 3所示,选取600×250网格量进行后续计算。
图 2 计算网格 Fig. 2 Computing grids
图选项




图 3 不同网格分辨率下的壁面热流分布 Fig. 3 Heat flux distribution on wall surface with different grid resolutions
图选项




2 结果分析 首先对全文数值方法进行验证,对比平板(即传感器理想安装)的CFD结果与理论热流结果。理论热流值利用高马赫数下的平板边界层自相似解方法求解[17],根据打靶法可求得传感器位置处的热流理论值,壁面按照等温壁处理,具体公式不再赘述。按照表 1中所给出的工况条件,可计算出各工况下传感器理想安装时的理论值,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相比,误差不超过6%,如表 2所示,可说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
表 2 平板热流自相似解与CFD的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simulated plate heat flux values
工况 q0/(104 W·m-2) 偏差/%
CFD 理论值
Case 1 2.36 2.45 3.67
Case 2 1.59 1.65 3.64
Case 3 2.04 2.09 2.39
Case 4 5.02 5.23 4.02
Case 5 6.04 6.40 5.63


表选项






2.1 传感器非理想安装对壁面热流的影响 探讨非理想安装对平板模型气动热测量的影响,热流值无量纲化的方法是将传感器理想安装(h=0 mm)时的热流值q0作为特征值来度量其他条件下的热流值,即为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壁面热流值。热流测量偏差是指传感器非理想安装时其表面平均热流相较于理想安装时的增大或减小比例。图 4为Case 2工况下(Re=0.9×106/m)传感器安装凸出或凹入对热流的影响规律。可以看出,当传感器安装凸出平板表面时,随着凸出高度h的增大,其无量纲热流也会随之增大;相反的,当传感器安装凹入平板表面时,随着凹入深度h的增大,无量纲热流是随之减小的,即非理想安装凸出或凹入程度越大,所导致的测量偏差越大。利用Case 2工况下(Re=0.9×106/m)的数值模拟结果来分析传感器非理想安装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当非理想安装凸出平板表面时,h=0.1 mm偏离理想安装的热流误差约为14%,h=0.5 mm时的误差达到了43%;当非理想安装凹入平板表面时,h=0.1 mm的误差约为17%,h=0.5 mm的误差约为69%。可以看出,传感器测量热流的偏差与其安装精度有关,凸凹程度的增大会导致其热流偏差增大,且凹入安装对热流测量精度的影响比凸出安装时更大。
图 4 Case 2工况下qw/q0随凸凹距离的变化规律 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qw/q0 and recessed or protruding distance in Case 2
图选项




相比于传感器理想安装(和模型表面齐平),非理想安装会导致其附近产生更为复杂的流动结构。图 5为Case 2工况下传感器理想安装(h= 0 mm)与非理想安装时(h=0.5 mm)的温度分布云图及其流线图,与理想安装(h=0 mm)相比,传感器凸出平板平面会在传感器左侧(来流方向)产生分离涡,由于传感器左右流场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其热流出现较大差异。图 6为传感器附近的热流分布曲线。可以看出,左侧涡的产生会使靠近传感器左侧的平板热流值明显小于理想安装时的热流值,同时涡结构会影响传感器凸出区域的侧壁面温度梯度,造成传感器左侧的热流值明显偏高。当传感器凹入平板表面时,流动的气体会在凹腔内形成回流区域,且随着下凹深度h的增大,涡也会不断增大,凹腔内涡的产生会使传感器中间区域的温度梯度较两侧明显偏大,从而造成热流曲线在传感器表面呈中间高、两侧低的结果,且其热流测量值较理想安装时明显偏低。传感器的非理想安装会影响传感器附近的边界层厚度,如图 7所示,控制边界层外缘总焓无量纲量(H/He)在同一高度处,可以看到, 传感器凸出或凹入所引起的边界层厚度变化程度与传感器凸出高度或者凹入深度量级一致,即Δδh,其热流的差异主要是由此产生。凸出安装会使边界层厚度δ变小,而凹入安装时又会使其增大,对于传感器来说,热流正比于Te/δTe为边界层外缘温度,故边界层厚度的变化会影响其表面热流的变化,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边界层厚度的减小会导致边界层内温度梯度的增大,根据热传导方程qw= ,温度梯度的增大则会引起热流的增大,分析结果与热流分布状况一致。
图 5 Case 2工况下传感器附近的温度分布与流线图 Fig. 5 Streamlin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ound sensor in Case 2
图选项




图 6 Case 2工况下传感器安装时表面热流分布 Fig. 6 Surface heat flux distribution during sensor installation in Case 2
图选项




图 7 Case 2工况下传感器中心线处焓值分布 Fig. 7 Enthalpy distribution on sensor's center line in Case 2
图选项




2.2 传感器非理想安装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变化规律 来流雷诺数Re是影响平板热流变化的关键参数。选取5种来流状态分析不同传感器安装精度下,其热流随来流雷诺数的变化规律(Case 1:Re=0.5×106/m,Case 2:Re=0.9×106/m,Case 3:Re=1.2×106/m,Case 4:Re=8×106/m,Case 5:Re=12×106/m)。如图 8所示,以凸出安装为例,在相同的传感器凸出高度下,来流雷诺数越大,其热流偏差越大。在传感器凸出平板表面h=0.5 mm,来流雷诺数Re=0.5×106/m时,热流偏差约为40%;来流雷诺数Re=12×106/m时,偏差约为104%。结合图 9图 10中展示的5种不同工况下凸出安装时的总焓曲线分布与温度云图对上述热流偏差进行分析,边界层分布是影响热流变化的重要参数,边界层厚度与来流雷诺数的关系为,即随着来流雷诺数的增大,边界层厚度逐渐减小。图 10中传感器附近温度边界层分布规律与理论分析吻合,在雷诺数较小时,边界层厚度较大,由传感器凸凹安装造成的边界层厚度变化相对边界层厚度是小量,此时由边界层厚度变化而引起的热流偏差相对较小。
图 8 凸出安装时传感器在各工况下的无量纲热流 Fig. 8 Dimensionless heat flow of sensor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during protruding installation
图选项




图 9 凸出安装h=0.5 mm时传感器中心线焓值分布 Fig. 9 Enthalpy distribution on center line of sensor at h=0.5 mm
图选项




图 10 凸出安装h=0.5 mm时传感器附近的温度分布与流线图 Fig. 10 Streamlin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ound sensor with protruding installation at h=0.5 mm
图选项




但随着来流雷诺数的增大,边界层厚度逐渐减小,由传感器非理想安装而导致的边界层变化对传感器热流测量精度的影响愈发明显(此时凸出高度或凹入深度引起的边界层厚度变化相对于边界层厚度不再是小量),从而热流偏差较低来流雷诺数状态明显增大。
来流雷诺数的增大会导致传感器附近流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从流线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传感器的凸出安装,会使边界层内流场出现绕流现象,且在传感器的来流方向形成分离涡,涡的大小会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雷诺数的增大,随着雷诺数的增大,激波与边界层主导的复杂流动也越来越显著[18],这些都是影响热流测量精度的重要原因。
2.3 传感器非理想安装对热流影响的拟合关系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传感器非理想安装时的凸凹程度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用传感器附近的边界层厚度作为特征量度量凸凹程度,即),可获得无量纲距离与无量纲热流的关系。图 11为5种工况下无量纲热流与无量纲距离的关系。从图中关系可以看出,同一直径下,传感器凸出或凹入平板表面安装时,不同雷诺数下的无量纲热流都落在了同一条拟合曲线上,凸出安装时的拟合曲线为:qw/q0=2.171-1.135×0.010 46h/δ,凹入安装时的拟合曲线为:qw/q0=0.062-0.953×(2.703 56×10-6)h/δ(hδ分别指安装凸凹程度和传感器表面的边界层厚度)。这说明同一直径下的传感器凸出或者凹入安装时,其热流的无量纲量只和凸出高度或凹入深度的无量纲量有关。这对于气动热试验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可以通过由传感器的安装误差与估算的边界层厚度直接判断该条件下的热流测量精度。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主要集中在二维气体传热,实际传感器的测热往往会更加复杂[19-22],以上所得到的结论是近似对传感器非理想安装所造成的热流偏差作一归纳。当传感器凸凹程度越大,影响热流变化的因素也就越多,但在实际试验中,非理想安装的凸出或凹入高度一般不会超过h=0.5 mm,因此本文结论对于试验测量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 11 雷诺数对qw/q0的影响(传感器直径为1.4 mm) Fig. 11 Influence of Reynolds number on qw/q0 with (sensor diameter 1.4 mm)
图选项




2.4 传感器直径对热流测量的影响 针对传感器直径为1.4 mm的非理想安装,2.1节和2.2节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其对热流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对于不同直径的传感器,其在非理想安装情况下热流变化也有所差异。以Case 3工况为例,仍选取传感器中心1/2直径内的热流平均值作为测量热流,图 12为该工况下凸出和凹入模型表面h=0.5, 0.2 mm时的不同传感器直径对热流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凸凹高度下,热流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凸出安装时传感器直径D越大,则其无量纲热流越小,即其热流偏差越小。同样的,凹入安装时,传感器直径越大,其无量纲热流越趋近于1,即热流的测量偏差越小。若传感器尺度越小,则非理想安装带来的热流偏差就越大。当然,在常用传感器直径范围内(1~2 mm),直径影响范围有限,当凸出距离为h=0.2 mm时,与理想安装相比,热流测量偏差从传感器直径1 mm的32%下降到2 mm的23%,在凹入时从1 mm的44%下降至2 mm的29%。因此,在使用小直径传感器测量表面热流时,传感器的安装更值得关注。
图 12 Case 3工况下传感器直径对热流测量的影响 Fig. 12 Effect of sensor diameter on heat flux measurement in Case 3
图选项




3 结论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平板模型中传感器的非理想安装对热流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及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 非理想的传感器安装会对热流测量精度产生影响,凸出安装会使测量得到的热流值偏大,凹入安装会使热流值偏小,这种趋势会随着凸出或凹入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同等条件下,凹入安装对热流测量精度的影响更大,Case 2工况下即使凹入0.1 mm也会导致热流测量结果偏小17%,凹入0.5 mm时则偏小69%,而凸出0.1 mm和0.5 mm时则分别导致测量结果偏大14%和43%。
2) 雷诺数对热流测量偏差有较大影响,高雷诺数情况下传感器非理想安装所引起的热流偏差更大;以边界层厚度对凹凸深度无量纲化,非理想安装带来的测量偏差则只和该无量纲距离相关。
3) 相同的工况条件下,非理想安装时的传感器直径越小,其造成的热流偏差则会越大。因此,在使用小直径传感器测热时,传感器的安装更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 D. Hypersonic and high-temperature gas dynamics[M]. 2nd ed. Reston: AIAA, 2006.
[2] WANG Q, LI J P, ZHAO W, et al. Influence of thermal sensor installation on measuring accuracy at stagnation points[J].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 Heat Transfer, 2016, 31(2): 1-6.
[3] COBLISH J, COULTER S, NORRIS J. Aerothermal measurement improvements using coaxial thermocouples at AEDC hypervelocity wind tunnel No. 9[C]//AIAA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 & Exhibit. Reston: AIAA, 2013: 1467.
[4] CHADWICK K. Stagnation heat transfer measurement techniques in hypersonic shock tunnel flows over spherical segments[C]//AIAA Thermophysics Conference. Reston: AIAA, 2008: 2493.
[5] VAN DRIEST E R. Investigation of laminar boundary layer in compressible fluids using the Crocco method[J]. Technical Report Archive & Image Library, 1952, 10(1): 15-31.
[6] FAY J A, RIDDELL F R. Theory of stagnation point heat transfer in dissociated air[J]. Journal of the Aeronautical Sciences, 2012, 25(2): 73-85.
[7] 彭治雨, 石义雷, 龚红明, 等. 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 航空学报, 2015, 36(1): 325-345.
PENG Z Y, SHI Y L, GONG H M, et al. Hypersonic aeroheating prediction technique and its trend of development[J].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15, 36(1): 325-345. (in Chinese)
[8] GUELHAM A, ESSER B. A study on heat flux measurements in high enthalpy flows[C]//AIAA Thermophysics Conference. Reston: AIAA, 2013: 3011.
[9] 曾磊, 桂业伟, 王安龄, 等. 激波风洞驻点热流测量误差机理及其不确定度研究[J]. 实验流体力学, 2015, 29(5): 15-25.
ZENG L, GUI Y W, WANG A L, et al. Study on error mechanism and uncertainty assessment of heat flux measurement in shock tunnel[J]. Journal of Experiments in Fluid Mechanics, 2015, 29(5): 15-25. (in Chinese)
[10] 阎超, 禹建军, 李君哲. 热流CFD计算中格式和网格效应若干问题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6, 24(1): 125-130.
YAN C, YU J J, LI J Z. Scheme effect and grid dependency in CFD computations of heat transfer[J].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2006, 24(1): 125-130. DOI:10.3969/j.issn.0258-1825.2006.01.023 (in Chinese)
[11] KANDULA M, HADDAD G F, CHEN R H.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boundary layer corrections for circular heat flux gauges mounted in a flat plate with a surface temperature discontinu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 Mass Transfer, 2007, 50(3): 713-722.
[12] WANG Q, LI J P, ZHAO W,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aerodynamic heating under perfect and nonequilibrium hypersonic flows[J].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2016, 59(2): 77-83.
[13] 秦峰, 何川, 曾磊, 等. 驻点热流测量试验技术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 48(6): 1072-1077.
QIN F, HE C, ZENG L,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heat-transfer measurements on stagnation points[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13, 48(6): 1072-1077. DOI:10.3969/j.issn.0258-2724.2013.06.016 (in Chinese)
[14] 傅德薰. 计算空气动力学[M]. 北京: 宇航出版社, 2006.
FU D X. Computational aerodynamics[M]. Beijing: China Asteonautic Publishing House, 2006. (in Chinese)
[15] KIM K H, KIM C, RHO O H. Methods for the accurate computations of hypersonic flows: I.AUSMPW+scheme[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01, 174(1): 38-80. DOI:10.1006/jcph.2001.6873
[16] JAMESON A, YOON S. Lower-upper implicit schemes with multiple grids for the Euler equations[J]. AIAA Journal, 1987, 25(7): 929-935. DOI:10.2514/3.9724
[17] 郭永怀. 边界层理论讲义[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GUO Y H. Lecture notes on boundary layer theory[M].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 2008. (in Chinese)
[18] 李素循. 激波与边界层主导的复杂流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LI S X. Complex flow dominated by shock wave and boundary layer[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 (in Chinese)
[19] LI X D, HU Z M, JIANG Z 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blunt body with forward-facing cavity[J].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6, 59(7): 1120-1129. DOI:10.1007/s11431-016-6015-4
[20] KUMAR C S, REDDY K P J.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erodynamic interference heat transfer around a protuberance on a flat plate subjected to hypersonic flow[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ock Waves, 2012: 471-476.
[21] 吴云鹏. 壁面温度控制对平板边界层影响的数值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6, 34(5): 674-679.
WU Y P.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ll temperature control influence on flat plate boundary layer[J].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2016, 34(5): 674-679. (in Chinese)
[22] 李俊红, 张亮, 俞继军, 等. 高超声速可压缩流中粗糙壁热流研究[J]. 计算物理, 2017, 34(2): 165-174.
LI J H, ZHANG L, YU J J, et al. Study of rough wall heat flux in hypersonic turbulent flow[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2017, 34(2): 165-174. DOI:10.3969/j.issn.1001-246X.2017.02.006 (in Chinese)


相关话题/传感器 测量 计算 技术 热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改进加权响应面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在现有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中,一次二阶矩法[1]、二次二阶矩法[2-3]的精度较低,并且在非线性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还会遇到无法收敛的问题。蒙特卡罗法[4-5]虽然能够得到精确解,但需要大量的抽样和计算时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响应面法[6]采用多项式函数来近似极限状态函数,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且计算效率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载人航天器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计算方法*
    传统航天器一般采用太阳电池翼和蓄电池组合电源系统,入轨后太阳电池翼展开,阳照区通过驱动太阳电池翼对日定向为航天器供电、给蓄电池充电,阴影区由蓄电池为航天器供电[1]。航天器发电能力与轨道日照角、飞行姿态、太阳电池翼安装方式、驱动方式等密切相关,发电能力分析是航天器总体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结构分区与应变电桥解耦的支柱式主起落架载荷测量*
    飞机在起降和地面运行过程中,飞行员需适时实施滑行、转弯、回转、刹车、滑跑起飞、着陆等各种操作和动作,加上跑道不平度、道面突风及飞机离地或接地姿态变化等因素,综合导致飞机起落架的受载和传载复杂多变,对飞机起落架的实际受载进行测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工程意义。应变电测法是国内外飞行实测飞机载荷的常用方法[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GNSS测量的天宫二号质心确定*
    对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观测的低轨航天器精密定轨来说,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简化动力学精密定轨方法[1],其通过引入随机经验加速度模型以吸收非保守力建模误差,并与GNSS高精度测量数据进行匹配进而实现精密轨道确定。海洋测高类和测地类卫星的定轨精度较高,最高甚至可以达到1~2cm(如测高卫星Jas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电力系统厂站接线图拓扑关系检测技术*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支撑着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环节的正常运转。自国家公布电网智能化发展计划以来,中国电力系统得以快速发展,完成了从旧时代传统电力系统向新时代智能电力系统的转变。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越来越难以进行,这给电力系统的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厂站接线图作为电力系统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低延迟视频编码技术*
    娱乐、社交媒体、医学图像、用户拍摄的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量剧增,而视频数据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人们对高分辨率、高帧率、高动态范围视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互联网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Sandvine最新报告显示,2019年视频流量占全球互联网下行总流量的60%以上[1]。此外,视频通话、视频会议、远程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机器视觉的轻型梁三维振动测量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备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趋广泛。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设备在高速运转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振动现象。通过振动测量获取的位移、频率等参数能反映出设备的状态信息。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者们进行了振动测量的相关研究,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振动测量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飞行器栖落机动的轨迹跟踪控制及吸引域优化计算*
    在自然界中,大型鸟类通过拉大飞行迎角来实现快速、准确的降落,将这种降落方式称为栖落机动。如果固定翼飞行器可以模仿大型鸟类进行栖落机动,即拉大飞行迎角、快速降低飞行速度并最终栖落在目标区域,那么将极大地扩展其应用场合[1-3]。栖落机动不但能保留固定翼飞行器在续航时间、飞行范围和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还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CLYC闪烁体的中子能谱测量及反演方法*
    空间中的中子是威胁航天器和航天员安全的重要因素。中子与航天器发生作用可引起物质晶格损伤,材料变性,甚至引起单粒子效应危害航天器安全;中子对含氢丰富的人体有很高的生物学损伤,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1]。相较于带电粒子,空间中子的测量更复杂。首先是中子探测器的优化设计,目前国际上的中子探测器设计复杂,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ORBCOMM卫星机会信号的定位技术*
    尽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随着位置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其存在信号弱、容易受到干扰等缺点,越来越多的备用导航定位技术被提出,以摆脱对GNSS系统的依赖。利用广泛存在的无线电机会信号导航(Opportunistic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