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卫星平稳对日定向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卫星在轨运行过程中,根据所执行任务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姿态模式,如地面目标凝视[1]、对空间目标指向[2]、对地定向[3]、对日定向[4]等。其中,对日定向是卫星常用的姿态控制任务模式之一[5],其通过设定卫星的期望姿态,使卫星太阳能电池阵平面充分对日以提供充足的能源。
然而,对日定向只限制了卫星姿态的2个自由度[6],因此,在卫星对日定向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卫星姿态的另一个自由度,设定适当约束以满足卫星其他组件、设备或载荷对卫星姿态的需求[7]。根据所附加约束的不同,对日定向又可以分为对日定向自旋稳定、以卫星速度方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以对空间目标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等[8]
其中,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模式是一种较常见的卫星对日定向模式,其既能满足卫星对日定向的充电需求,又能保证天线、相机等重要组件具备指向地面或地表的工作条件[9-11]
然而,传统的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方法[12-15],要求卫星期望对日轴严格指向太阳方向,同时将期望对地轴置于日-地-卫星所确定的平面内且与卫星-地心连线方向的夹角最小。依据这样的传统方法,在卫星-太阳连线和卫星-地球连线达到极值的前后一段短时间内,卫星期望姿态会发生大幅度翻转。甚至当日-地-星共线时,还存在奇异现象。采用这种传统方法,卫星期望姿态不能平稳变化,不利于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亦使得姿态控制系统频繁高功耗工作,对卫星寿命产生损害。
为克服现有的同类方法将会导致卫星期望姿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翻转的奇异现象,本文提出一种平稳的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方法。其核心思路为: 将卫星的期望姿态设置为绕一由卫星轨道决定的基准姿态周期性地旋转,该周期与日、地、星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周期一致。首先,建立卫星的中间姿态,使得卫星的期望对地轴指向地心,卫星的期望对日轴指向轨道面法向或负法向,从而使得卫星的自由轴沿着卫星前进方向或其相反方向,且卫星的期望对地轴、期望对日轴与自由轴构成右手空间直角坐标系。其次,将卫星的中间姿态坐标系沿一欧拉轴旋转一个角度使得期望对日轴与太阳方向偏差减小,且保证期望对地轴与对地方向的夹角不大于约束角。本文方法大幅降低了卫星的峰值期望角速度和峰值能耗,提升了卫星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方法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1 对日定向方法 为提供一种平稳的卫星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方法,克服现有的同类方法导致卫星期望姿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翻转的奇异现象,本节分2步建立卫星对日定向时的期望姿态,如图 1所示。
图 1 对日定向期望姿态建立步骤 Fig. 1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expected Sun-pointing attitude
图选项




1.1 建立中间姿态 首先,依据卫星部组件布局,区分卫星的期望对地轴、期望对日轴和自由轴,同时依据任务需求设定约束角。其次,获取卫星当前轨道位置矢量、卫星瞬时轨道面法线方向单位向量和卫星-日心连线方向矢量,并求取卫星-地心连线方向矢量。最后,建立卫星的中间姿态,使得期望对地轴指向地心,期望对日轴平行于轨道面法向,从而使得自由轴沿着卫星前进方向或其相反方向。处于中间姿态时卫星的姿态如图 2所示。
图 2 卫星中间姿态示意图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intermediate attitude of satellite
图选项




为便于描述,不妨以卫星本体坐标系-yb轴,即yb轴的反方向为期望对日轴,以卫星本体坐标系zb轴为期望对地轴。
特定任务中,要求卫星期望对地轴与卫星-地心连线的夹角小于一个约束角η。该约束角η表示期望对地轴和卫星-地心连线的偏差角(简称对地偏差角)的最大允许值,为一个约束变量。为使公式简洁,本文取η=90°。
假设某时刻卫星的轨道位置矢量为r,卫星瞬时轨道面法线方向单位向量为n,卫星-日心连线方向单位矢量为rs,进一步可求卫星-地心连线方向的单位矢量re
(1)

将卫星处于中间姿态时的卫星本体坐标系记为B0,并在以后的叙述中简称为中间姿态B0,在B0坐标系下,设定卫星本体坐标系的zb0轴与卫星-地心连线方向单位矢量re重合,卫星本体坐标系的yb0轴位于轨道面负法向-n,而卫星本体坐标系的xb0指向卫星的前进方向。
中间姿态下,卫星本体坐标系坐标轴在惯性坐标系下的方向为
(2)

式中:下标i为在惯性坐标系下的分量。
此时,地心惯性坐标系I到描述中间姿态的B0坐标系的转换矩阵为
(3)

1.2 确定期望姿态 为缩小卫星期望对日轴(-yb轴)与卫星-日心连线方向的偏差角(简称对日偏差角), 将B0进一步绕欧拉轴E旋转a角度,从而得到最终的期望姿态。记期望姿态下卫星本体坐标系为Bexp,下文简称期望姿态Bexp。由中间姿态旋转至期望姿态的过程如图 3所示。
图 3 卫星期望姿态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cted attitude of satellite
图选项




选取欧拉轴E,并计算欧拉轴EB0坐标系下的投影E0。惯性坐标系I下欧拉轴E可由式(4)确定:
(4)

进而可计算得到B0坐标系下欧拉轴E的投影E0
(5)

式中:下标0为在B0坐标系下的分量。
计算中间姿态下期望对日轴与卫星-日心连线方向的夹角,并定义为对日偏差角,即本文中-yb0轴与rs的夹角为α,则
(6)

绕欧拉轴E旋转一个欧拉角a的目的是尽可能通过一次旋转缩小-yb轴与对日方向rs的角度偏差,即缩小对日偏差角。
为确保Bexp姿态下zbexp轴与re的夹角(以下简称对地偏差角)不大于给定的约束角η,一定情况下,欧拉角a需小于某一旋转约束角β。所述旋转约束角β为当中间姿态绕欧拉轴旋转而导致期望对地轴与卫星-地心连线的角度恰等于约束角时,中间姿态绕欧拉轴所转过的角度。在本文中,当zb0zbexp的夹角恰好等于约束角η时,B0绕欧拉轴E转过的角度即为β
依据空间几何关系,旋转约束角β等于zb0垂直于欧拉轴E的分量与zbexp垂直于欧拉轴E的分量间的夹角。定义中间姿态下的期望对地轴zb0与欧拉轴E的夹角为λ,则惯性坐标系Iλ的值为
(7)

在坐标系B0下,λ的值由式(8)可得
(8)

式中: 矢量zb0为在B0坐标系下的描述。
根据几何关系,旋转约束角β可以由夹角λ和约束角η唯一确定。注意到, 本文中η取为直角,运用余弦定理,易得本文中旋转约束角β简化为
(9)

绕欧拉轴E旋转的欧拉角a的确定原则如下:当卫星中间姿态绕欧拉轴进行任意旋转,对地偏差角均不会大于约束角时,旋转约束角无解,此时,旋转角度a取式(6)所确定的中间姿态下的对日偏差角;当卫星中间姿态绕欧拉轴进行旋转,存在对地偏差角大于约束角的情形时,旋转约束角有解,此时,旋转角度a取中间姿态下的对日偏差角α与式(9)确定的旋转约束角β中的较小值。
在本文所选取的假设条件下,当λ < 45°或λ > 135°时,对任意旋转角度azb0zbexp的夹角均小于90°,即式(9)无解;而在其他情况下,式(9)有解。最终,可得到欧拉角a
(10)

实际应用中,约束角的取值应综合考虑相机视场角、天线波束角等约束,并利用球面三角公式对式(9)重新求解。作为对比,传统方法虽然没有约束角的概念,其实际对地偏差极大值为90°并且无法人为减小。约束角的取值可以自定义亦是本文方法的优势之一。
得到欧拉轴E和旋转角度a后,中间姿态坐标系B0与期望姿态坐标系Bexp之间的转换矩阵M0exp可以唯一确定。转换矩阵M0exp的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四元数方法。已知将B0坐标系转至Bexp坐标系的欧拉轴在B0坐标系的分量E0和所转过的角度a,则对应的转换四元数q
(11)

根据四元数的性质,直接得到B0坐标系转至Bexp坐标系的转换矩阵M0exp
(12)

由此得到由惯性坐标系I转换至期望姿态坐标系Bexp的转换矩阵MIexp
(13)

因此,期望姿态坐标系Bexp在惯性坐标系I下的空间指向可以由式(13)确定。也可以说,由惯性坐标系I至期望姿态下卫星本体坐标系Bexp的转换矩阵唯一确定了卫星期望姿态在惯性坐标系下的描述。
对进一步的工程应用,还可以通过转换矩阵MIexp求得卫星期望姿态的各种不同参数的描述形式,如惯性坐标系下四元数形式的期望姿态q*。通过对姿态参数的差分得到变化率,例如对q*的差分得到,进而通过运动学方程还可以得到卫星的期望角速度ω*,从而得到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需要的全部输入。
2 数值仿真 2.1 平稳对日定向方法 依据本文所提出的对日定向方法,在J2轨道动力学仿真条件下进行仿真。设定航天器位于485 km高度的35°倾角LEO轨道。为充分检验本文对日定向方法的有效性,将仿真场景时间设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共计1.5年。得到计算结果如图 4~图 9所示。
图 4 对地偏差角在1.5年时间内的变化规律 Fig. 4 Development of deviation of Earth-pointing within 1.5 years
图选项




图 5 对日偏差角在1.5年时间内的变化规律 Fig. 5 Development of deviation of Sun-pointing within 1.5 years
图选项




图 6 连续6小时内对日偏差角的变化规律(2019年1月22日) Fig. 6 Development of deviation of Sun-pointing within consecutive 6 hours (2019-01-22)
图选项




图 7 依据期望姿态差分得到的卫星x轴角速度 Fig. 7 Angular velocity in x-axis obtained by difference of expected attitude
图选项




图 8 依据期望姿态差分得到的卫星y轴角速度 Fig. 8 Angular velocity in y-axis obtained by difference of expected attitude
图选项




图 9 依据期望姿态差分得到的卫星z轴角速度 Fig. 9 Angular velocity in z-axis obtained by difference of expected attitude
图选项




图 4为1.5年的仿真时间段内,卫星期望对地轴与实际卫星-地心连线方向的夹角变化。可知,采用本文对日定向方法,卫星对地偏差角被有效限制在90°约束角范围以内。
图 5为1.5年的仿真时间段内,卫星期望对日轴与实际卫星-日心连线方向的夹角变化。可知,采用本文对日定向方法,会部分牺牲卫星对日定向的效能,即存在对日偏差角不为零的情况,卫星对日偏差角峰值约为57°。
为进一步考察采用本文平稳对日定向方法后,卫星对日定向的效能损失,截取图 5中2019年1月22日0:00~6:00的一段非零对日偏差角密集区局部放大,对日偏差角的变化规律如图 6所示。
图 6所示仿真时段中,对日偏差角为零的时段约占整个仿真时段的55%,而对日偏差角的峰值约为54°。综合图 5~图 6所示对日偏差角变化规律可以发现,采用本文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卫星平稳对日定向方法后,卫星对日偏差角被较好地控制,期望对日轴在多数时间能够严格地对日定向。
采用本文提出的平稳对日定向策略后,卫星在1.5年内的期望角速度变化如图 7~图 9所示。卫星期望角速度平稳变化,x方向和z方向的角速度最大值不超过0.3(°)/s,y方向的角速度稳定在0.065(°)/s,y方向的角速度与卫星轨道角速度保持一致。
对比图 5图 7~图 9可以发现,卫星期望角速度的变化规律与对日偏差角的变化规律同步,即当对日偏差角的局部极值越大时,卫星期望角速度的局部极值也越大。而当卫星对日偏差角在一段连续时间内能够保持为零时,航天器在该段区间内的期望角速度亦保持为低值,仅需绕y方向保持低速自旋,自旋周期与轨道周期一致。
2.2 传统对日定向方法 为了更好地说明传统对日定向方法导致的期望姿态短时间内大角度翻转的奇异现象及其机理,采取同样的仿真条件,采用传统的对日定向方法进行仿真。依据传统对日定向方法,设定卫星-yb轴严格指向太阳的同时,zb轴与卫星-地心连线方向的夹角最小,zb轴位于星-地连线与对日方向共同确定的平面上。
图 10给出了1.5年的仿真时间段内卫星-地心连线和卫星-日心连线的夹角往复变化。可以看出,图中频繁出现了接近零或180°的奇异区间。这种奇异区的存在,将导致期望姿态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变化,从而导致卫星期望角速度过大。如图 11所示,如果采用传统的对日定向方法,卫星期望角速度在奇异区出现突变,其峰值大于15(°)/s,不利于卫星节能和安全防护。
图 10 卫星-地心连线和卫星-日心连线夹角的变化规律 Fig. 10 Development of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he satellite-Earth vector and the satellite-sun vector
图选项




图 11 传统对日定向方法在1.5年时间内对期望姿态差分得到的角速度 Fig. 11 Angular velocity obtained by difference of traditional expected attitude with 1.5 years
图选项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卫星平稳对日定向方法。由于采用了中间姿态过渡,卫星期望姿态和期望角速度得以平稳变化,在不显著牺牲卫星对日定向效能的前提下,克服了卫星期望姿态快速翻转的奇异现象,并且能够严格确保对地偏差角小于所设计的约束角,大幅降低了卫星的峰值期望角速度和峰值能耗,提升了卫星以对地指向偏差为约束的对日定向方法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陈雪芹, 耿云海, 王峰, 等. 敏捷小卫星对地凝视姿态跟踪控制[J]. 光学精密工程, 2012, 20(5): 1031-1040.
CHEN X Q, GENG Y H, WANG F, et al. Staring imaging attitude tracking control of agile small satellite[J].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2, 20(5): 1031-1040. (in Chinese)
[2] 朱仁璋, 林彦. 航天器交会最终逼近段相对姿态估计与控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 33(5): 544-548.
ZHU R Z, LIN Y. Relative attitude estimation and control schemes for the final approach phase of spacecraft rendezvous[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7, 33(5): 544-548. (in Chinese)
[3] 贾英宏, 徐世杰, 陈统. 航天器扫描镜成像位置误差补偿技术[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38(2): 14-20.
JIA Y H, XU S J, CHEN T. Imaging position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 mirror for spacecraft[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2, 38(2): 14-20. (in Chinese)
[4] 徐明, 贾英宏, 徐世杰. Halo轨道探测器的姿态描述与建模[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7, 33(10): 1166-1169.
XU M, JIA Y H, XU S J. Attitude description dynamics modeling for Halo-orbit spacecraft[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7, 33(10): 1166-1169. (in Chinese)
[5] 李庆军, 邓子辰, 王艳, 等.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准对日定向姿态[J]. 宇航学报, 2019, 40(1): 29-40.
LI Q J, DENG Z C, WANG Y, et al. Quasi-sun-pointing oriented attitude for solar power satellites[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9, 40(1): 29-40. (in Chinese)
[6] JI H R, ZENG G Q. A method for spatial effective coverage analysis in space-based optical observation[J]. Optik, 2018, 166: 116-126. DOI:10.1016/j.ijleo.2018.04.012
[7] STARIN S, BOURKLAND K.Persistent attitude error in a sun-pointing controller due to nonlinear dynamics[C]//Procreedings of the AIAA Guidance, Navigation & Control Conference & Exhibit.Reston: AIAA, 2013.
[8] CROCKER II M C. Attitude control of a sun-pointing spinning spacecraft by means of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J]. Journal of Spacecraft and Rockets, 2015, 7(3): 357-359.
[9] BLAUSTEIN R. Earth observation needs space-based boost[J]. Physics World, 2018, 31(2): 8.
[10] ALI I, AL-DHAIR N, HERSHEY J E. Doppler characterization for LEO satellit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1998, 46(3): 309-313. DOI:10.1109/26.662636
[11] ALI I, AL-DHAIR N, HERSHEY J E. Predicting the visibility of LEO satellit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1998, 35(4): 1183-1190.
[12] WU S F, PALMER P. Fast prediction algorithms of satellite imaging opportunities with attitude controls[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15, 25(4): 3006-3009.
[13] FAN C S, YOU Z. Highly efficient sigma point filter for spacecraft attitude and rate estimation[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09, 2009(1024-123X): 266-287.
[14] KNOBELSPIESSE K D, PIETRAS C, FARGION G S. Sun-pointing-error correction for sea deployment of the MICROTOPS Ⅱ handheld sun photometer[J]. Journal of Atmospheric & Oceanic Technology, 2003, 20(5): 767-771.
[15] SEDLUND C A.A simple sun-pointing magnetic controller for satellites in equatorial orbits[C]//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Piscataway: IEEE Press, 2009.


相关话题/卫星 空间 控制 姿态 坐标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双向电机驱动的四旋翼机动飞行控制*
    以四旋翼飞行器(QUAV)为代表的多旋翼飞行器由于其机械结构简单、动力学易于分析的特点,被广泛研究。但是四旋翼是典型的欠驱动系统,机动性能较为欠缺。因此,如何提高四旋翼的机动性是研究领域的一大挑战,也是提升其应用范围的重要研究热点。四旋翼的动力组件主要由电机、电子调速器(简称电调)与桨叶组成。在飞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寒鸦配对交互行为的无人机集群编队控制*
    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UAV)具有风险小、成本低、环境适应力强等优点,在民用和军事任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单个无人机由于自身资源有限,无法执行大规模任务,为适应新的任务需求,多无人机集群逐渐成为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多机相互协作,可实现单机资源的充分利用,完成更为复杂的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事件触发机制下的充液航天器姿态控制*
    液体燃料以其经济、可靠等优势,在航天运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而航天器执行的空间任务周期更长、要求更高,对液体燃料的需求量也就更多。部分充满的液体燃料随着航天器的机动而发生晃动,晃动的液体燃料一方面影响充液航天器的转动惯量,另一方面对系统产生干扰力、力矩,导致航天器任务的执行失败,甚至引发航天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飞行器栖落机动的轨迹跟踪控制及吸引域优化计算*
    在自然界中,大型鸟类通过拉大飞行迎角来实现快速、准确的降落,将这种降落方式称为栖落机动。如果固定翼飞行器可以模仿大型鸟类进行栖落机动,即拉大飞行迎角、快速降低飞行速度并最终栖落在目标区域,那么将极大地扩展其应用场合[1-3]。栖落机动不但能保留固定翼飞行器在续航时间、飞行范围和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还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改进粒子群优化的卫星导航选星算法*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s,GNSS)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1],可用于导航的卫星增多,为了获得更优的几何结构和更多的导航信号,多星座组合导航成为导航技术发展趋势[2]。然而,如果利用全部可见卫星进行定位,不仅增加接收机信号处理负担,更为重要的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非线性移动路径跟踪及着舰控制应用*
    航母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也是海军现代化的象征,航母战斗力集中体现在所装载的舰载机上。着舰控制问题是航母/舰载机领域的关键问题。由于舰载机着舰受到甲板长度及舰尾流等因素影响,使其难度远高于陆基飞机,早期只有在白天理想环境下才能实现安全有效着舰。针对美国海军在1964年间进行的25万次固定翼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带空间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空间自回归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由Anselin和Cliff等提出并推广以来[1-2],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将空间效应引入传统回归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各种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增强模型的解释能力[3]。目前,空间自回归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问题[4]、区域经济增长[5]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高分四号”卫星相机在轨温度分析及热设计优化*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Orbit,GEO)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监视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具备极高的响应能力,可对拍摄区域内目标进行持续观测,甚至视频观测,美国和欧洲等主要航天机构在静止轨道对地观测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研究[1-4]。“高分四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民用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考虑舵机时滞的阵风减缓主动控制律设计*
    阵风会改变飞机的有效迎角,引起升力的突然变化,从而产生涉及刚性运动和弹性变形的阵风响应[1]。阵风响应会降低飞机的飞行品质,而其所产生的内载荷会影响飞机的疲劳寿命,甚至飞行安全[2]。对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大展弦比柔性飞机而言,其大柔性、低翼载的特点使得阵风响应的影响尤为严重[3]。而阵风减缓主动控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全球临近空间大气密度建模方法及应用*
    临近空间大气变化非常复杂,真实大气中包含复杂的大气波动信息,这也是真实大气偏离气候平均状态的主要原因。往往大气模型不能很好地表征这部分波动信息。为了避免模型不准确对实际飞行的影响,在工程上通过增加设计裕度的方式来避免。但是,设计裕度的增大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设计为代价的,如有效载荷质量和尺寸的减小。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