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一种空间目标可见光反射特性控制技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就是利用地、天基探测设备对所有人造天体向空间的进入、在空间的运行及离开空间的过程进行探测处理,综合分析处理出目标的轨道、特征、功能、使用、威胁等信息,以掌握空间态势,为国家空间安全提供保障.
对于低轨目标地基雷达、光学探测系统已拥有较为全面的探测、识别、编目能力.位于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GEO)的空间目标多为侦察预警、通信、气象卫星,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雷达探测能力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对于高轨目标,如GEO目标,其轨道高度为36000km,意味着雷达需要更大的功率,目前还难以对GEO空间目标进行探测.相较于雷达探测,光学探测属于被动探测,不需要巨大的功率发射设备;可精密定轨;技术成熟、研制成本相对低廉;获取信息直观等优势.因此,目前对于高轨空间目标探测主要依赖于光学探测手段,也成为空间目标识别领域的前沿方向[1, 2, 3, 4, 5, 6].以美俄为代表的军事航天大国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具备了对GEO轨道空间目标定轨编目和跟踪测量能力.其典型代表有美国的“地基光电深空空间监视系统”(Ground Electro-Optical Deep Space Surveillance,GEODSS)、俄罗斯的“天窗”系统等.
面对日益增强的探测手段,卫星亦不断研究增强其隐身性能.美、俄一直积极开展相关项目研发隐身卫星.利用多表面、多圆弧曲线和组件作为卫星隐身手段,降低被雷达、光学探测概率.现有的对空间目标光学探测识别根据目标反射太阳辐射(可见光、红外等)的特性,对目标的尺寸、姿态、外形等进行分类识别,判断目标运行状态等信息.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可见光反射控制技术,在卫星上设置一个反射控制体,考虑不同形状的反射控制体对卫星可见光反射特性的影响,改变原有光变特性,以降低目标被现有光学探测识别概率.
1 高轨空间目标观测现状高轨空间目标观测根据变光特性区分形状不同、自旋周期不同的卫星,也有可能判断卫星是否在用或失效.对于高轨目标,观测过程中斜距可认为基本不变,光度可以简单看作时间及相位角的函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时间序列的测光观测、基于偏振的光学观测、基于低色散的光谱观测以及基于同时性的多色测光观测.其中基于时间序列的测光观测(time series photometry)是高轨空间目标观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7],根据目标光变曲线判断识别区分空间碎片和卫星等目标的运行状态.
1) 卫星运行状态判断.如图 1[7]所示通过获得的卫星基于时间序列光变曲线,可以看出该卫星的光变曲线呈无规律变化,且无周期性趋势,从而可判断卫星处于失控翻滚状态.
图 1 失控卫星光变曲线[7]Fig. 1 Light curve of uncontrolled satellite[7]
图选项


2) 控制方式判断.如图 2[7]所示通过获得的卫星基于时间序列光变曲线,其光变曲线周期呈单波峰特征,可判断卫星为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式.
图 2 三轴稳定卫星的光变曲线Fig. 2 Light curve of 3-axis stabilized satellite[7]
图选项


2 GEO目标光照反射模型空间目标本身不发光,主要依靠反射太阳光产生辐亮度.假设GEO空间目标表面是由非透明朗伯漫反射体面元ds构成,则面元ds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度为[8, 9, 10, 11, 12, 13]

式中:E为太阳辐射度;λ为波长;θ1为太阳光与面元法线夹角.空间目标面元ds反射的辐射度为

式中:ρ为面元ds的漫反射率.
观测系统面元ds′上接收的辐射度为

式中:θ2为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l为空间目标至观测系统的距离.
对空间目标表面积分得到观测系统接收的辐射度为

空间目标的几何形状复杂各异,由式(4)推导出基本几何漫反射体表面的辐射度[14]如下.
1) 球体.球体表面漫反射示意图如图 3所示.
图 3 球体表面漫反射示意图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sphere surface diffuse reflection
图选项



式中:E0为太阳辐射度;D为球体直径;θ1为入射角;θ2为出射角.
2) 圆柱体.圆柱体表面漫反射示意图如图 4所示.

图 4 圆柱体表面漫反射示意图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cylinder surface diffuse reflection
图选项


式中:h为圆柱高;D为圆柱体直径;θ1为入射角;θ2为出射角;α为入射光线与圆柱体的夹角;β为出射光线与圆柱体的夹角.
3) 椎体[15].椎体表面漫反射示意图如图 5所示.
图 5 椎体表面漫反射示意图Fig. 5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e surface diffuse reflection
图选项



式中:D为圆锥底面直径;L为母线长度;φm为入射光线与圆锥体的夹角;φt为出射光线与圆锥体的夹角;ε为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在圆锥地面投影夹角.
3 可见光反射特性控制方法在空间目标上设计反射特性控制体如图 6所示,控制器为可膨胀结构,安装在卫星主体上,由伸缩旋转杆连接,使用时伸缩旋转杆将膨胀后的控制器移动至地面观测方向,以抑制、干扰地面观测设备对卫星可见光反射特性的探测识别.
图 6 卫星和反射控制体示意图Fig. 6 Schematic diagram of satellite and reflection control body
图选项


4 仿真计算与分析采用基于蒙特卡罗的非序列光线追迹方法,在Tracepro软件中以三轴稳定盒状卫星“风云”卫星为模型如图 6所示,设其翼展为L,设置卫星表面材料属性.分别选取椎体、球体、圆柱体为反射控制体,设置表面材料属性,仿真3种控制体半径R分别为LL/3、2L/3.利用STK卫星仿真软件,设置测站、卫星位置(太阳位置为软件默认,与时间有关),分别建立从测站到太阳中心、测站到卫星中心的方向向量,定义两方向向量夹角为观测相位角(phase angle),由STK输出相位角随观测时间的变化,并根据设置的卫星自旋速度,获得卫星姿态随观测时间的变化,换算为卫星姿态随相位角的变化关系.将结果导入Tracepro软件中,得到不同相位角下太阳、地球、卫星三者位置关系,以及卫星的姿态,以此获得相位角变化过程中卫星受太阳光照射情况下,不同反射控制体对卫星原有光变曲线的影响,如图 7所示,仿真数据统计如表 1所示.
表 1 仿真数据统计Table 1 Simulation data statistics
比例圆锥体球体圆柱体
峰值/W峰值
百分比/%
峰值
相位角/(°)
峰值/W峰值
百分比/%
峰值
相位角/(°)
峰值/W峰值
百分比/%
峰值
相位角/(°)
原始4734.08100-504734.08100-504734.08100-50
R=L802.8517.0-60394.379.3-50739.5515.6-60
R=2L/33255.169.8-602415.651.0-503764.279.5-60
R=L/34653.698.3-504586.896.9-505710.7120.6-60

表选项



图 7 不同反射控制的卫星光变曲线Fig. 7 Light curve of different reflection control bodies with satellite
图选项


从表 1可以看出:
1) 以椎体、球体、圆柱体作为反射控制体都对卫星原有的光变强度产生改变,其改变程度与反射体半径R和卫星翼展L相关,反射体体积越接近卫星即反射控制面越大,光变强度改变程度越大.由于主要由卫星帆板反射太阳光,帆板位于卫星两侧,当反射控制体太小时,对帆板的反射控制作用已经很小,所以R=L/3时,光变曲线变化不大.
2) 对于椎体反射体,原有光变曲线峰值出现在相位角φ=-50°,当R=LR=2L/3时,其光变曲线峰值的相位角φ=-60°,峰值分别为原有的17%,69.8%.
3) 对于球体反射体,其不同半径的反射体的光变曲线峰值相位角与原有一致,R=L时峰值减为原有的9.3%,对峰值抑制效果最佳.
4) 对于圆柱体反射体,当R=LR=2L/3时,其光变曲线峰值的相位角φ=-60°,峰值分别为15.6%,79.5%.当R=L/3时,峰值为原有的120.6%,此时反射体本身反射与卫星反射叠加,增加了整体反射量.
5 结 论基于蒙特卡罗光线追迹仿真GEO卫星可见光光照反射特性,仿真以椎体、球体和圆柱体作为反射控制体对卫星光变特性的影响,从仿真试验可以看出:
1) 选取R=L的圆柱体、椎体控制反射特性,相较于原有光变特性,其峰值降低了84.4%和83%,出现峰值的相位角也改变了10°;
2) 选取R=L的球体控制反射特性,光变峰值降低了90.7%,出现峰值相位角不变.
上述3个反射控制状态都较好地抑制并改变了卫星原有的可见光反射特性,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可降低被探测概率,提高卫星光学隐蔽性.后续进一步考察其他几何体对可见光反射特性的影响以及在红外、雷达波段的反射控制融合等,进一步提高卫星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Oswald M, Krag H, Wegener P, et al.Concepts for an orbital telescope observing the debris environment in GEO[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 34(5):1155-1159.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2] Matney M J, Stansbery E, Africano J, et al.Extracting GEO orbit populations from optical survey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 34(5):1160-1165.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3] Isobe S, Asami A, Asher D, et al.A new 1M telescope for space debris survey observation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 34(5):917-92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Seitzer P, Smith R, Africano J, et al.MODEST observations of space debris at geosynchronous orbit[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 34(5):1139-114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Schildknecht T, Musci R, Ploner M, et al.Optical observations of space debris in GEO and in high-eccentric orbit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 34(5):901-91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Rudenko S P, Tarady V K, Sergeev A V, et al.Determination of orbit of geosynchronous space debris Kupon satellite using its CCD observations at 2-meter telescope at Terskol peak[C]//Dynamics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Celestial Bodies.Berlin:Springer, 2001, 8:373-374.
[7] 唐轶峻, 姜晓军, 魏建彦, 等.高轨空间碎片光电观测技术综述[J].宇航学报, 2008, 29(4):1094-1098. Tang Y J, Jiang X J, Wei J Y, et al.Review of optical observations of high apogee space debris[J].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08, 29(4):1095-1097(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18)
[8] 陈荣利, 韩乐, 车驰骋, 等.非自发光空间目标的可见光探测技术研究[J].光子学报, 2005, 34(9):1438-1440. Chen R L, Han L, Che C C, et al.Research on un-illuminant space target visual detection technique[J].Acta Photonica Sinica, 2005, 34(9):1438-1440(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33)
[9] 刘云猛, 柴金广, 王旭辉, 等.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与探测距离估算[J].红外技术, 2009, 31(1):23-26. Liu Y M, Chai J G, Wang X H, et al.Visible characteristics and calculation of detecting distance for space target[J].Infrared Technology, 2009, 31(1):23-26(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12)
[10] Sridharan R, Burnham B, et al.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the SBV[C]//Proceedings of the Space Control Conference.Lexington, Massachusetts: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ncoln Laboratory, 1998:71-80.
[11] Africano J L, Stansbery E G, Kervin P W.The optical orbital debris measurement program at NASA and AMO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04, 34(5):892-90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2] Stokes G H, von Braun C, Sridharan R, et, al.The space-based visible program[J].Lincoln Laboratory Journal, 1998, 11(2):205-238.
[13] 庄诚.基于太阳赤纬角的地球同步轨道(GEO)空间碎片光度测量标定方法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1. Zhuang C.The research of photometric calibration of geosynchronous orbit (GEO) space debris under solar declination[D].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1(in Chinese).
[14] Nayar S K, Ikeuchi K, Kanade T.Determining shape and reflectance of hybrid surfaces by photometric sampling[J].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1990, 6(4):418-43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5] 李斌成.空间目标的光学特性分析[J].光电工程, 1989(2): 21-26. Li B C.Optic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space target[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1989(2):21-26(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相关话题/卫星 空间 控制 观测 光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导纳原理的下肢外骨骼摆动控制
    外骨骼是一种仿生机器人系统,最早由美国军方出于军事目的提出相关概念[1].外骨骼机器人通过在人体运动关节处施加外部驱动力矩以降低甚至替代操作者在运动或者负重任务过程中的自身关节出力,从而减少操作者能量消耗以延长任务时间或帮助残疾操作者实现正常运动能力.因此可以被应用于军事、医疗康复、消防救援等领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超声速横向喷流侧向控制的数值模拟
    为保证飞行器在复杂运动状况下的机动性能,采取了气动舵、矢量喷口、横向喷流等措施来实现对飞行器航向、横纵向的操纵.横向喷流利用喷流直接产生的侧向控制力来实现对飞行器的控制.临近空间由于空气稀薄,来流动压较低,致使飞行器的气动舵效不足,此时横向喷流的优点就凸显无遗[1].此外,横向喷流侧向控制还具有结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空间磁场环境模拟线圈驱动恒流源设计
    为提高航天产品空间应用在轨可靠性和寿命,促进国产宇航元器件和材料空间应用品质的提升,模拟航天产品在轨的外太空空间环境意义重大[1].电磁场是诱发航天产品在轨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获得均匀的电磁场,通常采用霍姆赫兹线圈来产生电磁场[2].其驱动电源可采用恒压源或恒流源,由于模拟空间电磁场环境的稳定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反演自适应控制
    在一定的飞行条件下,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会出现极限环振荡、混沌等不稳定现象[1],这些不稳定现象对飞行器的结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文献[2]对气动弹性颤振分析与控制方法进行了很好的总结.目前对非线性颤振主动控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多项式非线性[3,4,5].文献[6,7]研究了迟滞非线性因素对二元机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光学微腔模式劈裂的角速率测量方法
    回音壁式光学微腔具有低模式体积、高品质因数和可集成的特点,在基础物理及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1,2].微腔内可同时存在一对频率上简并的行波模,分别沿顺时针(ClockWise,CW)及逆时针(Counter-ClockWise,CCW)方向传播.亚波长散射源会引发该简并模互相耦合,2个腔模借助散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航天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变化和控制因子评估
    真空环境下,航天器内部和表面所携带的随表面温度变化的出气物质以及航天器推力器调姿调轨产生的分子污染、自身携带上去的微尘以及羽流颗粒污染等污染物质会发生输运、扩散、解吸、分解、光化、氧化等物理和化学过程,沉积在航天器表面,在相应的表面和温度条件下形成沉积层[1,2,3].空间环境中诸多因素[4](中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论证平台
    由于空间科学任务立项论证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概念设计阶段空间科学任务论证的效率,协同设计思想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空间科学任务的系统论证中.空间科学任务论证是设计岗位依据规范的论证流程开展协同设计的过程.以往的任务论证在数据、流程及协同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基于文档的数据管理模式.该模式导致了文档变更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流动控制的水下航行体流体动力特性分析
    水下航行体在垂直发射过程中,由于受到牵连速度影响形成不对称空泡,会造成一个弯矩,弯矩过大将严重影响垂直发射航行体的弹道和载荷.了解水下航行体这种特殊的受力情况对水下发射动力学分析有很大意义.通过多相流动控制方式可以稳定空泡并控制空泡形态,受多相流动控制的航行体周围会产生空气、水、水蒸气三相混合介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利用气动力的大气制动过程中近心点高度控制
    利用大气阻力实现制动变轨可以节省燃料.已有多次星际探测任务用到了大气制动技术,如Magellan,MarsGlobalSurveyor,MarsOdyssey及MarsReconnaissanceOrbiter[1,2,3].从实际探测任务来看,大气制动技术的确可以节省可观的燃料.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IFA-ELM的航空发动机自适应PID控制新方法
    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控制通常采用燃油-转速闭环控制方式.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ID方法对大涵道比发动机进行控制[1,2].虽然PID控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但由于航空发动机是时变的非线性系统,在全包线内,其参数及特性变化很大,所以单一的PID参数对发动机的全状态控制很难取得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