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多用户协作式界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交互桌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交互平台,它与传统显示平台的主要区别是支持多用户操作与自然交互.其中,多用户操作对界面管理的并发操作处置、多工作区管理、多用户协作、用户特征表达等都有影响[1, 2, 3],是交互桌面界面管理的难点.支持多用户协作的界面,即协作式界面,应该支持更多的特性,特别是协作特征.用户在交互桌面这种新型平台上进行面对面协作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可以融入到协作式界面的设计中,特别是诸如用户职务高低、合作关系等社会域的信息.国外有大量基于交互桌面的研究,但在多用户协作界面管理方面研究较少.部分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界面架构与开发支持,包括PixelSense[4],DiamondTouch[5],uTable[6]等,但是并没有实现控件层次的协作特征,造成界面层次的协作完全需要用户自行开发与管理.基于交互桌面的协作研究[7, 8, 9]主要通过社会域的用户协作配合简单的界面管理完成特定任务,界面的协作能力支持不够.文献[10]提出的多用户协作式手势,属于协作式界面的特殊输入样式,但没有开展界面管理上的工作.WeSearch[3]实现了协作式检索与协同标注,但是用户界面与用户位置严格绑定,大量使用颜色造成了明显的界面堆叠现象.还有很多工作集中于特定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比如笔式输入[11]、三维交互[12]、界面分享[13]等,但都没有系统地对多用户协作式界面进行研究.国内在多用户协作界面领域的研究更少,吴晨俊等[14]提出了层次式的多用户界面管理模型并实现了系统,但是界面也不能体现多用户的协作特征.在交互桌面的界面设计指导意见方面,文献[15]提出了8条设计规则,例如支持个人与群组工作的切换、支持用户间的交互等.文献[16]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条,分别是集成公共与私有信息、管理显示要素、调解群组冲突等.上述规则只是对交互桌面界面设计的一般性要求,并没有完全体现多人面对面协作中呈现的新型交互特征与方式.1 协作式界面特征与协作方式1.1 协作式界面特征协作式界面作为交互桌面上界面设计的一种新范型,除了满足上述文献提到的设计规则以外,本文认为还应该特别具有如下6种特征.1) 支持多用户的并发操作:重点是在用户识别基础上,对触点、操作的鉴别.还包括不同用户的特征表达等.2) 支持内置的协作特征,从而具备“即时性”:从控件层次嵌入协作属性,在多用户识别之后立即提供协作能力.3) 支持情境信息的感知:传统的WIMP界面与用户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交互桌面改变了这种对应,因此对用户、任务等情景属性的识别变得更加重要,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界面自适应.4) 支持多用户操作的记录、分析:从语义的角度分析用户的操作,并对多用户之间的协作进行推荐或界面自适应.5) 支持跨设备的协作:协作本身不应仅限于交互桌面,而应扩展到其周边设备.例如由于交互桌面不适合文本输入操作,但可以将文本输入任务重定向到支持键鼠的台式计算机等设备上进行.6) 支持协作模式的灵活配置:用户可以对协作模式进行配置,以便于进行隐私保护、权限控制等操作.上述6种协作式特征是多用户面对面场景中所独有的,传统的Desktop范式以及现有的各类界面工作都不支持上述特征.1.2 围绕交互桌面的新型协作方式上述协作特征来源于用户在面对面协作中表现出的新型协作方式.这些协作方式都是现实中用户之间协作关系的抽象.通过观察及调研,本文认为主要包含如下5种协作方式.1) 累加式协作:类似投票器的效果,让多用户都参与到同一操作的触发过程中,用户之间的操作不区分优先级,只要满足一定的控制规则(例如超过半数的控制规则),就可以触发响应.该方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增加决策人数或延长决策过程来阻止对界面全局状态的破坏性操作或者提高决策的质量,例如切换应用、删除操作、危机管理中关键命令的下发等.2) 队列式协作:由于用户之间权限不同或者业务流程造成的操作优先权不同,从而构成一种操作的优先级队列.该方式的设计目的是充分考虑情境因素,将交互桌面上无序并发的操作引入有序的流程控制.例如多名用户按照职务高低依次进行命令的签署等. 3) 逻辑与协作:与累加式协作类似,也需要多用户才能完成操作,但是该方式中用户执行的操作类型不一样.例如文献[10]中提到的多人手势、两人长距离传递对象等都需要这种协作.4) 逻辑或协作:多用户中只要有一位用户操作就触发响应.这种方式与传统为单用户设计的WIMP界面类似,但它只是众多协作方式中的一种,是多用户协作中的特例.5) 内容协作:除了界面协作之外,还有内容的协作,例如多用户围绕交互桌面进行文档的并发拟制、方案的协同标绘等.上述5种协作方式主要分为2大类:界面协作与内容协作.界面协作包括前4种,主要是界面上各种命令的触发与协作,这4种协作方式可以通过配置工具进行灵活修改.内容协作主要是文本或格式信息的并发与协作.2 协作式界面设计协作式界面的特征以及新型的协作方式为协作式界面的设计带来了挑战.本文试图从总体上给出协作式界面的设计范型,从而对这类界面的设计起到借鉴作用;由于逻辑或协作可以看做是累积式协作的特例,因此本文只针对其他4种界面协作方式进行设计.2.1 协作式界面的MVC设计范型本文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给出了协作式界面的设计范型,如图 1所示.这种架构实现了界面与控制逻辑的分离,逻辑层次更加清晰、便于后续的扩展与复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图 1 协作式界面设计范型Fig. 1 Design paradigm for collaborative interface
图选项


模型(model):该部分代表了协作式界面的业务数据与业务逻辑,包括协作规则控制、情境属性获知与管理、优先级与冲突管理、协作类型控制4部分.当业务数据发生改变时,它能够通知视图做相应改变.视图(view):是协作式界面的显示与交互部分,本身并不进行任何实际的业务处理.在交互桌面操作环境下,它向用户提供个人视图(包括个人工作区、独占式界面元素等)、协作式视图(包括共享工作区、存储工作区等公共资源以及协作状态的可视化视图等).上述各类视图能够接收触控、手势、笔式等自然交互信息,还可以向模型查询业务状态并接收模型发出的数据更新事件.控制器(controller):该部分担当协调(collaborator)和同步(synchronizer)的角色.一是通过与多用户、视图、模型的协调,判断用户所处的协作类型,并对用户的视图选择进行控制;二是通过对用户状态、操作等数据的同步,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请求.协作式界面的MVC设计范型为交互桌面上的界面设计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设计模式,既可以对该类界面的设计进行规范,也可以对相关控件的设计提供支持.将界面显示与协作控制逻辑进行分离的方式,还有利于协作方式的扩展,便于进行协作可视化的实现.下面在遵循协作式界面MVC设计模式的前提下对典型的协作方式进行设计.每一种协作方式可能会包含不同的个例,本文仅举例介绍.本文采用UML的层次状态机(HSM,Hierarchical State Machine)并借鉴文献[17]中的方法对典型协作方式进行设计.层次状态机的转移条件遵循“事件[监护条件]/动作”的格式.2.2 累加式协作设计图 2是MuCheckbox(Multi-user Checkbox)控件的累加式协作设计,设计中不对用户进行区分,只要满足一定的控制规则,就会触发响应.Unchecked和Checked是控件的2种操作状态,Press和Release代表着按压、释放2种事件,P代表用户集合.在Checked状态上存在自循环,代表多人对同一控件的原始界面或复制界面进行了多次Press和Release操作.主要的操作流程解释如下.
图 2 累加式协作设计Fig. 2 Design for accumulative collaboration
图选项


1) 若执行Press事件的user不在集合P中,则将其添加到P,即P:={user}操作,同时设置控件为Checked状态.2) 若当前执行Press的用户数量满足一定条件,图 2中为|P|>m,则根据控制规则执行do_checked(user)操作;若不满足条件,则将当前用户添加到P中,即P:=P∪{user}操作.3) 若执行Release事件的用户在P中,且当前用户数量|P|>1,则将当前用户从P中移除,即P:=P\{user}.4) 若执行Release事件的用户在P中,且当前用户数量|P|=1,则执行最终的do_unchecked(user)操作.图 3是MuCheckbox控件的实现.图中列表部分代表2个不同的用户,只有2个用户都执行Check操作后才触发最终的执行状态.图中的下半部分是控件的增强列表视图,用于显示多用户的协作状态,属于协作可视化的设计.
图 3 典型累加式协作界面-MuCheckboxFig. 3 Typical accumulative collaborative interface-MuCheckbox
图选项


MuCheckbox控件的设计可以扩展到具有明确状态转换的控件,包括MuButton,MuCombox,MuListbox等控件.2.3 队列式协作设计以用户权限大小造成的操作优先级队列为例,介绍MuButton控件的状态机,如图 4所示,图中P为用户集合,R为不同用户权限的量化集合,其中:
图 4 队列式协作设计Fig. 4 Design for queuing collaboration
图选项


1) 若执行Click的user没有最大权限,即r(user)≠max{R},则阻止其操作,并进行视觉反馈;2) 若执行Click的user是最大权限,即r(user)=max{R},则将用户从P中清除,并进行视觉反馈;3) 若已经操作的用户数量|P|>1,则继续等待后续的操作,并进行视觉反馈;4) 若已经操作的用户数量|P|=1,则执行最终操作,即do_FinalOperation.图 5(a)是MuButton控件的设计.使用用户的个性特征(例如颜色)与文本描述来表示当前控件的操作状态,4个条块表示围绕交互桌面的4位用户,完整长度的条块代表2位用户已经操作,数字3表示至少需要3位用户的操作才能触发业务逻辑.图 5(b)是控件实现,下半部分是环境中参与协作的用户列表.MuButton控件的设计可以扩展到MuPieMenu和MuToolbar等的设计中.
图 5 典型队列式协作界面-MuButtonFig. 5 Typical queuing collaborative interface-MuButton
图选项


2.4 逻辑与协作设计以拼图中2名用户的Combine组合手势为例,介绍逻辑与协作设计,如图 6所示.其中将用户的操作过程分为选中(Press)、平移(Translate)、旋转(Rotate)3部分.若操作的2个对象接近到一定程度且角度吻合,则执行组合(Combine)操作.图 7是组合手势的实现.
图 6 逻辑与协作设计Fig. 6 Design for logical conjunction collaboration
图选项


图 7 拼图应用中Combine组合手势Fig. 7 Combine compound gesture in jigsaw application
图选项


该协作类型可以扩展到交互桌面上众多合作式手势[12]以及多人配合的操作,在此不再赘述.2.5 内容协作设计由于多用户在进行内容协作时,例如编辑文本,在同一界面上操作非常不便,因此存在界面复制需求.以MuCanvas画布控件为例,在界面复制之后,原始界面与复制界面之间能够建立“即时”的协作关系,从而构成一种轻量的标绘内容协作机制.这种协作机制是通过分析用户的操作行为建立的,是一种智能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界面.图 8是MuCanvas画布控件的状态机,图 9是对应的设计示意图.
图 8 内容协作设计Fig. 8 Design for contents collaboration
图选项


图 9 典型内容协作设计-MuCanvas控件Fig. 9 Typical design for contents collaboration-MuCanvas component
图选项


3 系统实现3.1 协作式界面控件库的实现依据上述设计,本文基于微软Microsoft PixelSense SDK实现了一套适合交互桌面的轻量的内嵌有协作特征的控件库.这些协作特征体现为控件的5种情境属性,包括:①ManipulatedUser:当前操纵用户;②UserCollection:远程与同地用户集合,包括用户权限等属性;③MissionContext:任务环境;④ConstraintCollection:操作约束集合,如半数约束、或约束等;⑤VisibilityStyle:协作过程的可视样式,如操作状态统计是用颜色表达还是数字表达.上述属性还是许多子属性的聚集.在增加上述属性后,使用这些控件构建的界面就不再是一个黑盒(black-boxes)[18],而是可以感知当前情境具有部分“智能”的界面.除了图 3、图 5、图 7、图 9列出的典型控件以外,本文还实现了MuEditBox,MuInkCanvas,MuPieMenu,MuToolbar,MuListBox,MuComboBox等常见控件.它们基本可以满足在交互桌面上进行协作式界面开发的目的.3.2 典型协作式界面实现本文基于上述控件库实现了2个协作式应用,分别是即时决策应用InstantVoting(图 10)和即时态势标绘应用MixedSensemaking(图 11).
图 10 即时决策应用Fig. 10 Implementation for instant decision-making
图选项


图 11 即时态势标绘应用Fig. 11 Implementation for instant sensemaking
图选项


InstantVoting将原先由单个用户提交方案的固定模式,转化为多个用户的决策并动态显示所有用户的操作状态,如图 10(a)所示.设计这个应用的目的是将决策过程适当延长,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决策,真正做到群组决策,而且它还可以让群组的决策留下操作痕迹.在所有3个用户都进行操作后,再执行提交方案的动作,如图 10(b)所示.InstantVoting中主要用到了累加式协作、队列式协作的方式.协作是通过主席用户的分发复制动作产生界面副本,从而在1个主界面和2个副本界面之间产生新的协作.图 11是MixedSensemaking的设计,主要用到了内容式协作方式,在界面复制操作后,主界面与副本界面之间建立“即时”的协同标绘关系,从而将一名用户的态势标绘工作转化为群组的协同标绘.这种协作机制还可以用在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即时”态势标注、即时头脑风暴等场景.4 用户实验4.1 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中,对InstantVoting应用设置了5种需要决策的内容,让用户分别根据决策的内容进行操作,独立决定是否提交当前方案.界面复制共享的发起人在共享前设置每个方案的操作约束模式,如设置操作模式为超过半数用户同意就可以提交方案等.对MixedSensemaking应用,本文先将需要标绘的内容(包括标绘的位置以及形状)打印出来,让用户对照纸质的标绘内容进行单人标绘和共享后的多人协同标绘.实验中的硬件设备有1台Samsung SUR40 with Microsoft PixelSense,1台HP Pavilion dv6笔记本以及1台Surface Pro 2平板计算机,实验邀请了12名具有应急事件处置背景的人员(8男4女,分为4组),使用上述2个应用进行实验,图 12为实验场景之一.对2种应用都分别进行共享前的单用户操作以及共享之后的多用户协作2部分实验,其中多用户的协作分为2类:一是完全在交互桌面上进行面对面的共享与协作;二是在交互桌面与平板计算机之间进行共享与协作,由于Surface Pro 2具有的移动特征,因此既可以作为共处同一物理空间的设备也可以作为远程的设备.在上述实验结束后,接着进行了用户讨论和问卷调查.
图 12 实验场景Fig. 12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图选项


4.2 实验结论在实验后的用户讨论中,用户提出当用户数量较多时MuButton按钮控件的显示空间会明显不够,对于该问题本文认为可以采用图 5(a)中的MuButton的文本注记样式或者采用扩展视图的方式灵活解决该问题.有用户提出将单用户的决策问题转化为多用户的决策会延长决策的时间,对于该问题本文认为大部分决策并不是简单的“yes or no”问题,多个用户的决策结果能够对最终的决策起到借鉴作用,从而提高决策质量.还有用户提出在Surface Pro 2上运行的远程界面对操作内容的提示不足,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应用的设置问题,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完善.在用户讨论中,大部分用户赞同本文对新型协作方式及特征的设计,认为可以利用这些特征保留用户操作痕迹,记录任务环境;对协作过程的可视化能力印象深刻,认为可以及时地了解其他用户的操作状态与操作行为,从而增强整个团队的感知能力.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 1所示,能够看出采用协作式界面之后:1) InstantVoting的决策质量、MixedSense-making的协同标绘效率以及2个应用所体现出的协作可视化能力,这三者变化显著(p<0.05),且都是正面的变化,按照上述得分统计的提高幅度分别为67.18%,103.37%,69.70%;表 1 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对协作式界面的统计Table 1 The analysis of collaborative interface by 5-point Likert Scale
问卷内容采用前采用后tp
MSDMSD
InstantVoting
操作效率
4.230.6020.827.942<0.001
InstantVoting
决策质量
2.620.874.380.518.799<0.001
MixedSensemaking
标绘效率
2.080.864.230.9314.000<0.001
协作可视化能力2.310.853.920.868.954<0.001
注:M—分数平均值;SD—标准方差;tt检验数值;p—显著性水平.

表选项


2) InstantVoting的操作效率有显著的降低,减低幅度为52.72%,这与该应用通过延长决策时间而提高决策质量的设计初衷也是一致的.总之,实验表明,基于交互桌面的协作式界面显著提高了多用户之间的操作共享能力与协作能力.5 结 束 语本文针对交互桌面出现的新型协作行为开展了多用户协作界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可用于各种应急指挥场景,如军事指挥、地震救援、火灾防护等多人面对面决策、会商的场景.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多用户协作界面的自适应研究、协作过程可视化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Morris M R, Ryal K,Shen C,et al.Beyond social protocols:multi-user coordination polices for co-located groupware[C]//Proceedings of ACM CSCW'04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New York:ACM Press,2004:262-265.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2] Klinkhammer D, Nitsche M,Specht M,et al.Adaptive personal territories for co-located tabletop interaction in a museum sett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Tabletops and Surfaces.New York:ACM,2011:107-11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3] Morris M R, Lombardo J,Wigdor D.WeSearch: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search and sensemaking on a tabletop display[C]//Proceedings of ACM CSCW'10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New York:ACM,2010:401-41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PixelSense[EB/OL]. http://www.microsoft.com/en-us/pixelsense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Dietz P, Leigh D.DiamondTouch:a multi-user touch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the 2001 ACM Symposium on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New York:ACM,2001,219-22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Qin Y, Yu C,Liu J.uTable:a seamlessly tiled,very large interactive tabletop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Tabletops and Surfaces.New York:ACM,2011:244-245.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7] Biehl J T, Baker W T,Bailey B P,et al.Impromptu:a new interaction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collaboration in multiple display environments and its field evaluation for co-located software development[C]//Proceedings of ACM CHI 2008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2008:939-94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8] Scott S D, Allavena A,Cerar K,et al.Investigating tabletop interfaces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 in maritime operations[C]//15th Interna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Symposium.Washington:CCRP,2010:22-2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9] Jiang H, Wigdor D,Forlines C,et al.LivOlay:interactive ad-hoc registration and overlapping of applications for collaborative visual exploration[C]//Proceedings of ACM CHI 2008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2008:1357-136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0] Morris M R, Huang A Q,Peepcke A,et al.Cooperative gestures:multi-user gestural interactions for co-located groupware[C]//Proceedings of ACM CHI 2006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 Press,2006:1201-121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1] Hinckley K,Yatani K,Pahud M, et al.Pen+touch=new tools[C]//Proceedings of the 23nd ACM Symposium on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New York:ACM,2010:27-3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2] Buchanan S, Floyd B,Holderness W,et al.Towards user-defined multi-touch gestures for 3D objects[C]//Proceedings of the 2013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Tabletops and Surfaces.New York:ACM,2013:231-24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3] Apted T,Kay J, Quigley A.Tabletop sharing of digital photographs for the elderly[C]//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2006:781-79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4] 吴晨俊,史元春, 索岳.面向多用户交互桌面的界面管理系统[J].软件学报,2010,21(增刊):33-38. Wu C J,Shi Y C,Suo Y.UI management system on multi-user interactive tabletop[J].Journal of Software,2010,21(Supplement):33-38(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15] Scott S D, Grant K D,Mandryk R L.System guidelines for co-located collaborative work on a tabletop display[C]//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New York:ACM,2003:159-17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6] Morris M J. Supporting effective interaction with tabletop groupware[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200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7] Yann L. IOWAState:implementation models and design patterns for identity ware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state machines[C]//ACM SIGCHI 2013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Interactive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2013:59-6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8] Waldner M, Steinberger M,Grasset R.Importance-driven compositing window management[C]//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2011:959-96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相关话题/设计 实验 管理 逻辑 控制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飞机载荷谱实测数据双缓冲视景仿真系统设计
    飞机载荷谱实测是将飞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载荷参数等进行信息采集和记录,为飞机全机试验、结构可靠性设计提供试验数据与科学依据[1,2].飞机载荷谱实测数据类型复杂,对于不同的机型,采集参数不同,数据结构也不相同,使得飞机载荷谱数据资源比较难以组织和管理[3,4,5,6].随着测试需求的不断提高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轮盘概念设计中拓扑和形状同时优化方法
    结构优化包括拓扑、形状和尺寸优化3个阶段,对于前2个优化阶段,通常的优化顺序是,先进行拓扑优化,在拓扑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形状优化.在这种分步进行的优化过程中,需要人为设定一个大小一定的不可调的初始设计区域用于拓扑优化;并且在基于变密度法(即SIMP法)的拓扑优化过程结束后,还需要人为设定一个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利用气动力的大气制动过程中近心点高度控制
    利用大气阻力实现制动变轨可以节省燃料.已有多次星际探测任务用到了大气制动技术,如Magellan,MarsGlobalSurveyor,MarsOdyssey及MarsReconnaissanceOrbiter[1,2,3].从实际探测任务来看,大气制动技术的确可以节省可观的燃料.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IFA-ELM的航空发动机自适应PID控制新方法
    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控制通常采用燃油-转速闭环控制方式.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ID方法对大涵道比发动机进行控制[1,2].虽然PID控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但由于航空发动机是时变的非线性系统,在全包线内,其参数及特性变化很大,所以单一的PID参数对发动机的全状态控制很难取得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视觉搜索的飞机显示界面设计原则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现代飞机设计中充分利用了高科技成果,使自身的设计日渐完善,从而使固有的故障大幅度减少,但是随着飞行高度、速度、巡航时间的不断增加以及显示系统、操作系统的自动化,任务都逐渐集中到一人或少数几个人来完成,使飞行员的生理、心理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因工效学问题考虑不当而导致飞行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非相似余度作动系统动态力均衡控制策略
    未来飞机将向着高机动性、超高速及大功率的方向发展,要求飞机液压作动系统朝着高压化、大功率、变压力、多余度等方向发展[1],但目前液压作动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2,3].在此背景下,功率电传(PBW)作动系统成为了作动系统的发展方向.功率电传作动器包括电动静液作动器(EHA)和机电作动器(EM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结构振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振动控制很难满足设计要求,振动主动控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针对低频振动控制具有效果好、重量轻等优点,但是其存在对不确定性较为敏感、可靠性低的缺点.然而,在工程实际中,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不仅可以降低主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拦截弹道快速设计方法
    现代战争要求拦截弹具有快速反应能力,零发射准备时间.在拦截弹的设计过程中,拦截弹道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设计拦截弹道主要是设计一条通过发射点和目标点并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拦截弹道,对于拦截弹来说,如何缩短导弹拦截时间,是导弹防御里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1,2].拦截弹道优化设计是一个模型高度非线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Riccati方程解的高增益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一直是现代控制研究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未知输入观测器(UIO)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到控制系统中,同时在故障诊断和基于混沌同步的保密通讯[1]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发展至今,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无论是针对线性系统还是非线性系统,都已经有众多的研究成果呈现[2,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低噪声风力机翼型设计方法及实验分析
    风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风力机的迅速发展与应用,风轮尺寸越来越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越来越严重,对周围噪声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按照不同声源风力机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和气动噪声.由于目前的机械制造水平及技术的不断提高,机械噪声可以较好的控制,而降低风力机的气动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