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郭卫东 Guo Weidong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24

郭卫东 Guo Weidong

出生年月
1962年10月
籍  贯
黑龙江省明水县

职  称
 教授
学  历
工学博士

电  话

办 公 室
新主楼A810

系  别
 机器人研究所
职  务

电子信箱
 guowd@buaa.edu.cn
传  真

个人主页

◆学习经历

n 1991-1995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 博士(在职)
1986-1989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硕士
1979-1983年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n 1989年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期间:2006.9-2007.9年,美国普渡大学访问
1983至1986年 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

◆研究领域

机器人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

◆荣誉及奖励

2014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
2013年北航“凡舟奖教金”一等奖
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主编)
2010年北航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6年首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育人团队”提名奖
2004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3年北京市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负责人成飞奖教金一等奖
2002年北航首届优秀主讲教师
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9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n 1996年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1]机械原理(40学时,春季);[2]机械原理(留学生)(40学时,春季);[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20学时,春季);[4]Project Design of the Course (120 hours, spring semester)
研究生课程:[1]高等机械原理(32学时,春季);[2]产品设计与虚拟样机(32学时,秋季);[3]Advanced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Synthesis(32hours, Fall semester)

◆教学及科研成果

教学成果
[1] 郭卫东. 机械原理实验教程. 科学出版社,2013
[2] 郭卫东. 机械原理(第2版). 科学出版社,2013
[3] 郭卫东. 机械原理教学辅导与习题解答(第2版). 科学出版社,2013
[4] 郭卫东. 机械原理,科学出版社,2010
[5] 郭卫东. 机械原理教学辅导与习题解答. 科学出版社,2010
[6] 郭卫东. 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应用实例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7] 于靖军,郭卫东等. 机械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 杨洋,郭卫东等.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 李端玲,郭卫东等. 机械基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10] 邱丽芳,孟彩芳,郭卫东等. 机械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 吴瑞祥,王之栎,郭卫东,刘静华.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下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12] 吴瑞祥,刘静华,王之栎,郭卫东.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上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13] 吴瑞祥,王之栎,郭卫东,刘静华. 机械设计基础(下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14] 吴瑞祥,刘静华,王之栎,郭卫东. 机械设计基础(上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15] 郭卫东,于靖军. 一种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新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第7期。
[16] 郭卫东,李晓利,于靖军.机械速度波动调节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第10期。
[17] 郭卫东. 研讨教学法在急回机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增刊)。
[18] 郭卫东.经典理论与先进技术相融合的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增刊)。
[19] 郭卫东. ADAMS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增刊)。
[20] 郭卫东等. 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增刊。
[21] 郭卫东等.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增刊。
[22] 于靖军,郭卫东等. 北美大学《机械原理》教学的近观与反思.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
[23] 于靖军,郭卫东等. 美加大学机械原理教材的特点分析与启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
[24] 于靖军,郭卫东. 线几何理论在平面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
[25] 李晓利,郭卫东,于靖军. 凸轮机构设计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增刊)。
科研成果
[1] 郭卫东,王鑫. 基于轨迹-速度双目标的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2] Weidong GUO, Mileta M TOMOVIC, Yuru ZHANG.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3-DOF Haptic Device,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July 12-15, 2007, Orlando, Florida, USA
[3] Weidong GUO, Mileta M TOMOVIC, Jiting LI. ANALYSIS OF THE GRASP PLANNING METHOD FOR MANIPULATION OF BH-4 DEXTEROUS HAND, Proceedings of 2007 ASME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November 11-15, 2007, Seattle, Washington, USA
[4] 郭卫东,韩先国,陈五一. 3PPS并联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5] 郭卫东,张玉茹. 两自由度闭链触觉再现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第5期。
[6] 郭卫东,张玉茹,陈五一. 3PSS并联机构的运动轨迹规划与仿真.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年第1期。
[7] 郭卫东,李继婷,张玉茹. 自适应抓持手指机构的抓持能力分析.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年第3期。
[8]郭卫东,满洁,张玉茹. 灵巧手的单指动力学方程建立与验证. 机械设计,2002年第4期。
[9] 郭卫东,赵辉,张玉茹. 机器人驱动器载荷计算. 机器人,2000年第7期。
[10] 郭卫东,王占林. 轴向柱塞泵柱塞腔中油液压力的分析研究. 机床与液压,1996年第1期。
[11] 郭卫东,王占林.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实际流量的分析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2] 郭卫东,王占林.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柱塞受力分析. 机床与液压,1994年第5期。
[13] 郭卫东,王占林. YZB-38C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液压泵运动学分析. 机床与液压,1994年第3期。
[14] Guo Weidong, Wang Zhanlin. Optimal Design of the Vave Plate of an Axial Piston Pump, Pacific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TECHINOLOGY AND SCIENCE, Oct. 1994.
[15] Guo Weidong, Wang Zhanlin. A New Method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a Slipper and a Piston in an Axial Piston Pump, Pacific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TECHINOLOGY AND SCIENCE, Oct. 1994.
[16] 郭卫东, 谷文港, 张晓玲. 轴系扭振测试分度误差补偿方法及程序实现.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7年4月,第23卷第2期。
[17] Jiang Fengmin, Guo Weidong, Zhang Peng, Zhao Yongbo. Design of Crystallization Experiment Platform and Co-simulation Based on Multi-software[A]. 2012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2
[18] Zhao Yongbo, Guo Weidong, Jiang Fengmi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Follow-up and Goal-oriented Target Tracker Based on Virtual Prototyping[A]. 2012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2012
[19] 刘博,郭卫东,张玉茹. 用于灵巧手的新型两自由度关节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专利
[1]飞机驾驶盘力反馈系统(2013年,发明专利ZL0.8, 第1发明人);
[2]仿人机器手机构(2006年,发明专利ZL2.7, 第1发明人);
[3]仿人形机器人手指机构(2006年,实用新型专利ZL4.8, 第1发明人);
[4]用于灵巧手的新型两自由度关节机构(2001年,实用新型专利ZL 01 2 59842.9,第2设计人);
[5]机器人灵巧手机构(2006年,发明专利ZL**.6,第3发明人)

◆学术与社会服务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分委员会委员
全国机械原理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机械原理研究会理事长
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委员
北航机械创新基地总教练
北航机械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
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AUTONOMOUS SYSTEMS(IJVAS)副主编。

相关话题/自动化 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