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夏忠宪

北京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3-07-28

夏忠宪
日期:2011-10-24

夏忠宪,武汉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武汉大学外语系翻译研究室、俄语教研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在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8-1989年、1999-2000年曾在俄罗斯国立伏尔加格勒大学、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进修。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语系主任、《俄罗斯文艺》杂志主编、中国巴赫金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高校外指委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俄罗斯语言文学、巴赫金研究、文艺理论。
独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联文学起源考》、北京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等。参加过刘宁先生主持的国家科研项目(《维谢洛夫斯基的历史诗学研究》),已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参加过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能力培训》等项目。

讲授过以下课程
本科生课程: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专题讲座等;
硕士生课程:俄罗斯小说史、俄罗斯戏剧史、俄罗斯电影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巴赫金研究、翻译美学等;
博士生课程:小说诗学、文艺学专著研读、俄苏文学史专题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
专著:《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材:当代国外文论教材精品系列《文学学导论》(翻译部分章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外国文论简史》(撰写部分章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西方文论史》(撰写部分章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007年(修改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新编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批评经典》(撰写部分章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论文:
《苏联文学在后苏联社会的命运》《文艺报》008年3月29日
《与巴赫金研究专家的对话》,《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1期
《当代俄罗斯文化语境下的苏联文学》,2007年第4期
《音乐的圣殿——克林柴可夫斯基故居博物馆》,《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3期。
《俄罗斯未来主义文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专刊。
《拓宽和深入研究俄国文学如何可能:来自<误读俄罗斯>的启示》,《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深深植根于民间文化的创见》,《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人民大学复印《文艺理论》,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苏联文学概念考》,载《苏联文学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文化研究:跨越语言的牢笼》,《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俄罗斯巴赫金研究新探》,《中国俄语教学》,2003年第1期。
《悖谬.彻悟.救赎——果戈理的戏剧创作与荒诞》,《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1期。
《俄罗斯巴赫金研究者马赫林访谈录》,《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第1期。
《对话语境中的帕斯捷尔纳克研究》,《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6期。
《法捷耶夫与“持不同政见者”——重新解读<遗书>、<给苏共中央报告书>……》,《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1期。
《一部体裁独特的书》,《俄罗斯文艺》,2002年专刊。
《拉斯普京访谈录》,《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
《颠覆与建构——巴赫金思想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辑,2000年。
《<静静的顿河>手稿将归国有》,《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1期。
《施瓦尔茨及其童话剧<雪女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专刊。
《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富清访谈录》,《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3期。
《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者В.阿格诺索夫访谈录》,《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第4期。
《20世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列昂诺夫和肖洛霍夫对比研究》,《语言教学文学文化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
《<红楼梦>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3辑。
《巴赫金论拉伯雷》,《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对话—整合—文学研究与语言文化》,《俄罗斯文艺》,1997年第1期。
《拉伯雷与民间笑文化、狂欢化——巴赫金论拉伯雷》,《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
《俄罗斯巴赫金研究一瞥》,《俄罗斯文艺》,1995年第4期。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译作:
《哀泣的缪斯——阿赫玛托娃纪事》,华文出版社,2002年,(第一译者,两人合译)。
《安徒生传记》,海燕出版社,2004年,(第一译者,两人合译)。
托尔斯泰:《乡村生活》,《乡村三日》,载《托尔斯泰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
维亚切.伊万诺夫:《论天才》、《论艺术家》、《论女性的人格》、《维亚切.伊万诺夫肖像》,载《白银时代文化随笔》,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
扎米亚京:《高尔基》,载《白银时代名人剪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
《巴赫金书信选》,《巴赫金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导言,第1章,《拉伯雷》的补充与修改,《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围绕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悲喜剧游戏》,《俄罗斯文艺》1999年,第3期。
《俄罗斯反对帝国》,《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1期,校对者。
文学作品译作多篇,散见各处。
在国外发表的论文:
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вКитае:этапыитенденцииразвития,сборникстатей,Саратов,2000г.
ОДостоевском.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езаписки,Вып.14,2000г.
ИнтервьюсВ.Л.Махлиным.Бахтинскийсборник.IV,Саранск,2000г.
Судьбарус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ывКитае,сборникстатей,Москва,2000г.
ТворчествоАркадияГайдаравКитае:проблемыиперспективы.АркадийГайдарикругдетскогоиюношескогочтения,Арзамас,2001г.
ОБахтиневКитае.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езаписки,Вып.,16,2002г.



译著《安徒生传》
2004年

海燕出版社

第一译者

乡村生活
2005年
《俄国经典散文》,上海文艺出版社


       






相关话题/导师 文学